书城养生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2)
18110100000034

第34章 许叔微,一个真正读懂了《伤寒》的经方大师(4)

需要介绍一下的是,张仲景的方子(后世叫“经方”)有个特点,可能搞中医的人都有体会,那就是,只要您辨别清楚了这个病是符合仲景哪个方子的汤证,确认无误,开方下去,三服药内一定见效,这叫“经方不过三”。要是没有效果,对不起,绝对要换方了。因为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您没有认对汤证。绝对没有吃半年的药病都好不了的事情。

一般轻些的病三服药基本就会好了,这就是经方的神奇之处。真正的经方大家,经常会被患者认为是魔术师,那么奇怪的病,怎么三服药就好了呢?

因此,许叔微在群众中积累了非常好的声望,各地来找他看病的人络绎不绝。

有个姓郭的大款病了,患的是伤寒,也就是现在说的外感病,身上发烧,脑袋疼,怕见风。

这些症状里面,最为要命的是大便不通,这可不是一般的难受,郭大款此时是腹胀得要命。

通常大款和当官的患病很难处理,因为他们请来的医生太多了。

您别以为医生多是好事,每位医生对病症的看法都不同,一旦争论起来就没完没了!

现在,这些医生就在郭大款的身边七嘴八舌各抒己见,郭大款在一旁急得都快晕了,心想:各位老大,我这难受着呢,你们倒是快点啊!

一位医生很有把握地捋着山羊胡子,说:“这分明是大柴胡汤证嘛,应该用大柴胡汤(大柴胡汤,《伤寒论》中的方子,用来治疗少阳、阳明合病之证)!”

另一位显得更有把握,“贤弟所言差矣,愚兄以为这是大承气汤证,应该用大承气汤下之(大承气汤,《伤寒论》中的方子,用来治疗肠中燥结的里实热证)!”

这第三位也不示弱,“我认为应该用蜜导之法(《伤寒论》中的外导通便法)!”

看来各位医生都研究过《伤寒论》了,但不是看过《伤寒论》的都能成为名医啊,没有掌握要点,就找不准和疾病对应的汤证。

医生争论也就罢了,亲戚朋友还跟着起哄,大家三五一帮,开始了混战,七大姑八大姨这个时候终于有了用武之地,直搞得一时势均力敌,难分胜负。

这可苦了这位郭大款,他眼睛都快绿了:各位老大,听你们谁的啊?

这个时候,有人想到了许叔微,于是郭大款赶快让人去把许叔微给请来。

许叔微一进门,就被这个阵势给吓了一跳,好家伙,三位医生,这么多亲戚,热闹得很啊。

甭管他们了,赶快诊病吧。许叔微让郭大款伸出双手,诊了寸口脉,然后又诊了他脚面的趺阳脉(这是仲景推荐的一种脉法,用以诊断胃气的盛衰)。

诊完后,许叔微问患者:“您小便的情况如何?”

患者回答:“小便频数。”

这时,许叔微的心里有数了。他抬头一看,那么多双眼睛盯着呢,大家都想着许叔微支持他们那方呢。

结果,许叔微谁都没支持,他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这是脾约证啊,应该用仲景的麻子仁丸治疗。”

郭大款一听,哭的心都有了。好嘛,本来是三个观点,现在又多出来一个,我该听你们哪位大哥的啊?

许叔微望着大家疑虑的目光,肯定地说:“仲景说过:‘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抟,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用大承气汤和大柴胡汤恐怕都不合适啊。”

大家听完,沉默了片刻,又开始喧哗了起来,各位亲戚朋友为了表示自己对大款的关心,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就叫:家无主病之人。

什么是主病之人呢?就是一个家庭里有人病了,到底该怎么看病,需要有一个说了算的人。此人要有经验,在家族里有地位,说话别人服气,这就是主病之人。否则议论纷纷,永远没有个定论。

许叔微一看,这叫一个乱啊,再这么耽误下去,郭大款的病可就要加重了。于是,他向病人家属发出了最后通牒:“我认为就应该用麻子仁丸,如果你们不相信,那恐怕患者的病会加重,还会生出其他的变证来。到时候可别来再找我啊,我告辞了。”

这是要给他们点压力,其实以许叔微的心肠,怎么可能将病人丢下不管呢?

大家都愣了,目光刷地都集中在了许叔微身上,不知道该怎么办好。

这时,郭大款的弟弟站了起来,这位还是个比较理智的人,他说:“各位,我看大家就别争了吧,既然有仲景的话在,若不按之行事,那成何体统(看来仲景的名字在老百姓的心中还是很有分量的)!我虽然很愚昧,但是我觉得还是许叔微先生的话在理。你们各位医生还有什么意见,现在都说出来吧。”

大家面面相觑,想了想,估计自己读仲景的书没有许叔微读得好,就别在这儿现眼了,于是,集体保持了沉默。

好吧,那就按照许叔微的观点,服用麻子仁丸吧。

家人买来了麻子仁丸一百来粒,分成三次服下,一顿饭的工夫就服完了(食顷间尽)。

当天晚上,这位郭大款终于舒坦了,大便通畅地排出。

接着,郭大款出了一身汗,外邪很快就解了。

这个病就这么好了。

郭大款兴奋地拿出重金酬谢许叔微。

许叔微笑了笑,“我只是想济世活人而已,不用报酬了。以后乡民有什么困难时,你捐助些就行了。”

“许先生真是好人啊,我记住了,以后需要捐助您说话!”

郭大款家人万分喜悦。

可是许叔微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为什么呢?许叔微在想,为什么三个医生全都把握不准汤证呢?

这种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大家只要翻开许叔微的医案《伤寒九十论》,就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许叔微几乎成了救火队员,到处去纠正前医的错误诊断。

这要搁一般人,别的医生笨,自己心里高兴着呢!好啊,这帮人越笨越好,这样我的名声就越来越大,找我的人也就越来越多,我才不管他们怎么提高呢!

许叔微可不是一般人这点境界,他担心的是这些医生的水平,他由衷地希望能够治好病的医生越多越好,只有这样,老百姓生病时才不会求医无门,更多的患者才有被治愈的希望。

可是怎么才能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他们呢?

许叔微想来想去,想到了一个大家打破脑袋都想不出的办法:编歌谣。

歌谣推广运动

写到这里,各位一定感到好奇了吧。歌谣?难道许叔微是用歌谣的方式来解读《伤寒论》?玩笑开大了吧!

不是开玩笑,许叔微同志回到家里,展开纸墨,把自己学习《伤寒论》时总结出的辨证方法,用歌谣的形式给写了出来。

许叔微不愧是高人,写歌谣都写出了大名堂,这些歌谣后来被整理出版成为一本书,叫《伤寒百证歌》,成为学习《伤寒论》的一部经典著作(现在书店有卖的)。

各位一定非常急切地想看看这个歌谣到底是什么样的吧?我给各位节选几句,让大家欣赏一下。

在论述如何识别病位在里的“里证歌”中,许叔微告诉大家:“不恶寒兮反恶热,胃中干燥并潮热,手心腋下汗常润,小便如常大便结,腹满而喘或谵语,脉沉而滑里证决……”当然,后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这都是在告诉大家,您不是觉得自己无法搞清楚里证的辨证方法吗?没关系,只要您把这个口诀记住,到时候一背,这个口诀就会提醒您,这个患者可能是个里证。

在每段歌谣的旁边,他还写下了大量的注释,告诉大家具体的理论依据。

写完以后,许叔微放下笔墨,撸起袖子,走出家门,开始了声势浩大的推广歌谣运动。

到底该怎么宣传呢?当然,许叔微不能站在路边像派送小广告似的来搞这个事情,其实最佳的宣传地点就在诊疗过程中,在患者的床边。

比如,有一位叫莫子仪的人病了,患的也是伤寒,患病已经有七八天了。他出现的症状比较可怕——发狂,就是六亲不认,狂躁不已,说胡话,摔东西。这下家里人可吃不消了,这可不像别的病人,患病了老老实实在床上一躺,慢慢养着,这位可是满地走啊,你不招他他还惹你呢。没办法,赶快请医生吧!

先是请了一位医生来,这位医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追着患者满屋跑,冒着挨打的危险给患者诊了脉,脉微而沉。再看这位患者,身上的皮肤微微有点发黄。于是医生判断,这是“热毒蓄伏心经”啊,应该用铁粉、牛黄等重镇清心之品治疗。结果,喝完药后,一点效果都没有,患者的狂躁如故。

这下家里人全傻了,这怎么办啊?不能让他这么下去啊,再这么砸下去,家里岂不是要破产了?干脆,再把许叔微先生请来吧,听说他医术高超,瞧病还不收钱呢。

许叔微到了以后,并没有立刻诊病,而是坐在一旁耐心地等患者安静下来,然后才去按了按患者的肚子。他这手一搭到肚子上,心里就明白了,患者肚子处的皮肤冰凉,感觉手下硬硬的,肚子是胀满的,稍一使劲患者就喊疼。

“小便畅快吗?”许叔微问患者家属。

“小便很通畅。”家属回答。

“明白了。”

他再次诊了脉象,仍然是微而沉。

“怎么办啊,许先生?”患者的父亲问。话音未落,患者的父亲一低头,一个茶壶飞过,砸在对面墙上,全碎了。患者又开始发狂乱砸东西了。父亲无奈地叹了口气,急切地望着许叔微。

许叔微拉着大家到了另外的屋子,对他们说:“这是一个瘀血证啊。仲景说:‘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为无血;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就用仲景的抵挡汤。”(抵挡汤,《伤寒论》中用来治疗下焦蓄血的方子,其中药物组成为活血化瘀的水蛭、虻虫、桃仁,和兼有通下作用的大黄。)

家患立刻到药铺抓了抵挡汤,给患者服了下去。

当服到第二服药的时候,患者“下血几数升”(这是离经之瘀血排出来了),也不狂躁了,终于安静下来,再接着,出了一身的汗。

结果,这个病居然就这么好了。

这在中医里面,是个典型的上病下治的医案,病的表现在上面,心神狂乱,但是问题的症结在下焦,治好了下焦,上面的病也就好了。

大家都一边拍手一边冲患者惊呼:“天啊!太神奇了!你怎么这么快就好了!”

患者不解地看着家人,“出什么事了?你们怎么都那么兴奋呢?”

大家都很高兴,只有一个人沮丧不已,就是先前给患者诊病的那个医生。他就想不通了,医书也看得不少啊,自己的医术怎么就不灵呢?为什么自己就辨认不出这是个下焦蓄血证呢?

正在郁闷中,他只觉得有人拍了拍自己的肩,一看,原来是许叔微。

“啊?许先生找我何事?”

许叔微:“你先出来,来,我教给你一段歌谣吧!”

医生:“啊?歌谣?老大,我已经很难堪了,难道你还要再刺激我?你真的觉得我的智商很低吗?”

许叔微:“哪里,只是我编的歌谣而已,我读,你听听。”

医生困惑了,难道这是一种最新出炉的羞辱方法吗?

许叔微:“蓄血如狂脉沉微,但欲嗽水不咽入,小腹满硬小便利,不发寒热大便黑。怎么样?能记住吗?”

医生:“啊?这是什么?”

许叔微:“这是蓄血证的辨证要点啊,你只要背下来了,下次再遇到这样的病,很容易就能辨认出来了。”

医生恍然大悟,“哎呀,许先生,我明白了,您可真是高人啊!多谢指点了!”

许叔微:“没有关系,这个是我抄写的《伤寒百证歌》,你拿去吧,仔细读读,会有收获的。”

医生:“许先生真是宅心仁厚啊。”

许叔微诚恳地望着这个医生,说:“哪里,我只是希望你以后能做一个好医生,再见了。”

这个医生手中捧着《伤寒百证歌》,目送许叔微远去,心中充满了温暖。

他很好奇,在这个弱肉强食、充满了竞争的世界里,能够如此无私地帮助别人的人,究竟有着怎样的胸襟呢?

江南三月,草长莺飞。

到处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许叔微一路走去,心境开朗。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此刻,许叔微的心里也非常愉快。

其实,他想得很简单,他只是希望这个世界上出现千万个好医生,去救助更多的患者,仅此而已。

那些为了名利互相倾轧的事情,他从未想过。

其心胸宽阔如此,才能放得下那么多的学问呀。

世人的心中杂念太多,哪还有精力放在学问上呀。

医生遇见兵

就在许叔微为患者诊病的时候,国家的局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北宋政府倒台了。

倒台的原因当然不用我说,地球人都知道了,大金国攻破了汴梁城,把北宋皇上的老巢给一窝端了,徽宗、钦宗连带后宫嫔妃公主全给掳走了,惨烈之极。

这事儿对当时读书人的影响与刺激简直太大了,自己的皇上被人给抓走了,这,这算是什么事儿啊?!这简直是饱读诗书的学子们的奇耻大辱。

随即,南宋政权建立了,举国上下皆寄希望于新皇帝赵构,盼望早日收复中原。

这一年,许叔微四十七岁了。

但是,爱国之心是不分年龄的,大家应该记得,陆游临老了还让子孙“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呢!

许叔微也不例外,他的心情激愤不已,总觉得该为国家做点儿什么。

老天爷仿佛是觉得国家这样还不够乱,又加上了流寇的骚扰。

许叔微家乡也遭到了流寇侵扰,这支流寇队伍的首领叫张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