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暗示力
18107500000023

第23章 心理暗示在教育、社交上的运用(3)

良好的举止修养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美丽心灵的完美体现,大人需要从小就细心培养孩子的行为举止。其实,要想让孩子拥有良好的行为举止修养并不难。首先,父母要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我们都知道言传身教的重要性,我们掌握了暗示力之后,就能够更好地找到暗示的真谛。孩子对于暗示是极其敏感的,他们总是在生活中自觉地“模仿”大人的言行,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所以,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首要的责任就是要树立良好的榜样。要注意的是,看到孩子有不良行为的时候,父母和教育工作者要给予宽容,而不能一味地批评。同时,要用一种引导的手段让孩子明白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以及重要性,而不是强制他们服从。

◎培养孩子勤奋的品质

勤奋不仅表现在学习,更表现在工作和劳动上。当孩子走上社会后,他的勤奋就直接表现在工作中。因此,父母要有从小就通过劳动来培养孩子勤奋工作的好习惯。

要循序渐进地告诉孩子:劳动是天赋和不可缺少的,无所事事是不对的,也是不利于健康的。

父母要告诉孩子只有辛勤劳动才可以有收获,懒惰的人是什么也得不到的。这样,孩子会很自然地吸收这种暗示。这些暗示将会永远留在孩子的思想里,并塑造自己的性格。

◎让孩子内心充满责任和爱

一味地让孩子索取爱而不付出、不懂得关心和帮助别人,对孩子健全的人格的形成非常不利。父母要教导孩子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鼓励和支持孩子多去帮助别人,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例如,可以鼓励孩子去帮助社区内老人遛狗、草坪除草和扫雪,鼓励孩子参加学校或慈善机构组织的活动,如为贫困孩子捐款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孩子同情弱者、帮助别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意识和美德。

◎让孩子热爱学习

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好奇,所以,每个孩子生来都是热爱学习的,如果孩子拒绝读书,那不是他的错——而是教育者造成的。虽然他们经常是不经意的,但也正是他们的不良暗示造成了孩子的厌学。

作为父母,一定要确信孩子的功课一定会很好,这是培养孩子功课进步的第一步。不要每次考试不理想便加以惩罚,如果你这样做,孩子的潜意识就会把学习和惩罚联系起来,而不是把坏成绩与惩罚联系起来。他会得到学习就是惩罚的心理暗示。老师也要学会激发孩子对学习的热爱,用令人愉快的语调向他们解释难点,并且可以引用一些逸闻趣事,这样他们就会对学习充满期盼。

◎及时纠正孩子的缺点

事实上,很多孩子身上的缺点都是由于周围人(包括父母、亲友、保姆等)对孩子平时行为的不当反应造成的。所以,作为父母,对孩子的良好行为必须及时肯定,对不良行为也要及时地纠正。如果孩子有什么缺点,你要从正面来解决,而非负面。心理暗示在这方面取得的效果远远好于方法。在孩子睡觉时给他们暗示,能够纠正孩子性格上的缺点和培养他所欠缺的品质。每天晚上孩子即将入眠或者刚刚入睡的时候,你可以站在他的床边或者在离他床不远的地方,低声地说出你对他的期望,重复15到20遍,不要害怕单调、重复的语句,这是最有效的深入潜意识的方法。对于潜意识来说,任何美妙的辩论都不能触动它,然而仅仅用最简单的表达就可以做到。

作为承担着教育责任的老师来说,尤其要懂得心理暗示的真谛。在学校里,老师可以通过在每天上课前进行针对性的暗示来取得他们想要的结果。

老师可以让学生们闭上眼睛,并对他们说:

“孩子们,我希望你们能够有礼貌而和善地对待周围的每一个人,听从父母和老师的教导。你们会记住父母和老师的教导,因为你知道他们都是为了你们好。所以,你会感到高兴,并乐意那样做。”

“无论做什么,你都会全力以赴,付出自己的热情和爱。你知道学习的知识是有用的,所以当在课堂上,你会全神贯注地听讲,即便是学习你以前并不感兴趣的学科,你也不会把精力浪费在无聊的嬉闹上。”

“你很勤奋,也很聪明,你能做到这些。你阅读理解上不会遇到什么困难,因为你会认真记住听到的每一句话。你能够轻松地记住你所学的知识,将它们牢记在你的脑海中,你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运用它们。”

以上是我的简单的建议,如果教育者能够严格遵守,他就会为整个法国培养出来最健康、最有素质的一代新人。当然,上面所说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需要加以改进。问题的关键不是这些字词,而是要这种心理暗示的方式。如果,开始时孩子们可能会发笑或者注意力不集中,不要紧,当这种暗示成为惯例的时候,他们就会自动接收这些语言。这些语言到达了他们的潜意识深处,它们所表达的思想也会随之发生作用。

总之,向孩子灌输有益的暗示非常重要,你的这种举动很可能造就一个杰出的天才。

第十节 社交场合中的暗示心理学

No.1 那些位高权重的人的气场似乎更强大,他们的社会地位、他们的影响力很容易博得人们的信任。这其实就是一种“权威暗示效应”。

No.2 如果你懂得心理暗示技巧,也能让人折服和不知不觉信服你。

No.3 每个人的精神世界都是由一个个信念支撑起来的,如果信念被摧毁或者改变,精神世界也会随之改变。

No.4 赞美和微笑是让心理暗示起作用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法则。这条法则没有特权,没有等级限制,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以奉行。

No.5 唠叨是一种最具有破坏性的心理暗示。如果你不想毁掉婚姻,请停止喋喋不休。

提词器

用权威引导对方的态度和行为

如果有人告诉你说,经过大量的研究表明,你这样的人在这个年龄很需要吃某个营养品。如果这个人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你肯定会怀疑他的介绍动机。如果这个人的头衔是国际营养学会高级研究员,你对此话又有何感想?当你知道他不仅是高级研究员,而且还是国家级被授予特别荣誉的专家,此时你的感想是否有变化?

人们的心理之所以会发生天壤之别的变化,就是因为在社会中普遍存有一种心理现象,认为那些位高权重的人的气场似乎更强大,他们的社会地位、他们的影响力很容易引起人们对他们所说的话的重视,并让人相信其正确性。这其实就是一种“权威暗示效应”。他们的身份和地位让人们认为他们自身往往就是标准本身,服从他们会使自己产生一种安全感,增加不会出错的“保险系数”;其次,由于人们都有渴望赞美和认同的心理,即人们总认为大人物的要求往往和社会规范相一致,按照大人物的要求去做,会得到各方面的赞许和奖励。

美国心理学家们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充分证明了权威效应的威力。

在给某大学心理学系的学生们讲课时,主持人向学生介绍一位从外校请来的德语教师,说这位德语教师是从德国来的著名化学家。试验中,这位“化学家”煞有介事地拿出了一个装有蒸馏水的瓶子,说这是他新发现的一种化学物质,有些气味,请在座的学生闻到气味时就举手,结果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对于本来没有气味的蒸馏水,由于这位“权威”的心理学家的语言暗示,多数学生都认为它有气味。

这也是权威效应应用时的奥妙所在:你可以不是权威,但是如果你能让人感觉到你是权威,你就能让人相信你的话。所以,我们对权威的信赖,使我们往往受到权威的暗示所引导,而这里并不需要权威的实质,也许一些权威的假象就可以左右我们的言行。这些暗示可以是头衔、服装或者其他外部标志。

当然,你相信的绝对不是他这个人,你相信的只是他的头衔,是外界授予的光环。你是在知晓了他的身份、地位和头衔后才越来越相信了他的话。

被权威的假象所引导,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城市的交通。根据心理协会进行的一项调查,拥有豪车的人更受人尊重。而实验也证明,绿灯亮起时,人们往往会根据停在前面的车是名车还是普通车型而确定是否以按喇叭的方式来进行催促。如果是名车,排在后面的人往往会等得久一点。因为他的车是豪车,所以在别人眼里,他这个人的地位自然就提升了。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广告。当调查那些购买某类洗发水的人,为什么会选择这个牌子时,他们普遍都提到了广告的代言人,当问及受众容易对广告中的哪些人物有信任时,他们一直认为是医生。不错,那些广告利用的就是人们对医生的专业性和权威性的认同。不过,广告中穿白大褂的未必就是医生,只是我们看到“白大褂”就认为其穿着的人是医务工作者。这是营销中对权威暗示效应的绝妙应用,不能不说这是一种读懂人心的心理销售策略。

在日常工作、人际交往和销售工作中,我们就可以巧妙地利用权威效应来影响别人,我们可以请权威人物赞誉某种产品,在辩论说理时引用权威人物的话作为论据,等等。即使并不存在权威的因素,我们也可以制造一些现象使对方认为我们就是权威,这同样能够达到引导或改变对方的态度和行为的目的。

用委婉的方式得到支持

心理暗示可以影响别人的想法和行动,让他人按照你的要求来思考或者做出行动,从而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

在法国警察局有一位叫作索瓦斯·岗次的警官,他是个很懂心理控制术的人。他在任审讯室主任的时候破获了很多疑难案件,更了不起的是,他好像是个老好人,能跟上司和所有的职员保持亲密友好的同事关系。更神奇的是,他能够轻易说服那些持有反对意见的人,并令对方乐意改变自己的初衷。

这一切,都说明索瓦斯有着强大的气场。他可以运用自己的手段去影响他人的想法和行动。当某一个重要职务空缺时,索瓦斯会邀请所有的职员进行商议,让大家推荐候选人。他说,刚开始,他们也许会提议一个并不适合这个职位的人,他就告诉他们,任命这样一个人,大家很难赞成。然后,他们又把另外一个也是不太适合这个职位的名字提供给他。这是一个资深的员工,他并没有什么作为,只想平安地熬到退休。索凡思会告诉他们,这个人会辜负大家的期望。接着他又请求他们,看看他们能否找到一个与这个职位匹配度高的人。

于是大家又提议了一个人给他,这个基本符合要求,但仍不是他心中的最佳人选。这时,他会感谢大家的支持,让他们再尝试一次,而这一次所推荐的人基本上就是最合适的人。索瓦斯会及时地对大家的积极提议表示感谢,并且真诚地对大家说,他这样做是为了让每个人感到满意。

索瓦斯真是一个聪明的警官,他很懂得处理人际关系。他更懂得心理暗示的操控力,他放下身段向人请教,并对下属给予足够的尊重,这一举动让下属觉得自己很有话语权和主动权,那个最终被选上的人是他们自己的功劳。

看似是征求别人的意见,其实控制权完全在索瓦斯手中。他先后很多次拒绝被推荐上来的人,但是都没有用“我觉得这个人不合适”这种不容置疑的否定语气,而是在被选者身上找确实不适合的原因,这给了下属一个这样的暗示:索瓦斯不是否定自己的提议,也不是否定被提议的人,而是看起来更像是为他们着想。

他还时时给对方暗示,表示很尊重大家的提议,当大家把自己选的名单提交上来的时候,还要用积极的态度跟大家讨论,就好像这个提议是他说出来之后才被提上日程的,而不是自己先安排好要去这么做的。这样会让大家觉得自己的提议被采纳完全是因为自己。对大家努力的感谢的态度更是让大家乐于为他效劳。

在生活中,相信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感觉,觉得自己总是被一些可接近、互补且有共性的人吸引着,同时折服于他们的某些魅力,从而虚心向他们学习,甚至甘愿受他们支配,因为他们在你心目中是最受欢迎的人。事实上,这种感觉每个人都有。因此,如果你也能够提供给他人可接近、互补、共性以及某些人格魅力,那么,你也可以成为别人心目中最受欢迎的人。

然而,心理学研究发现,在社会中,人们几乎都会用排斥对方的心态来调节社会行为。

那么,人们应该如何避免被排斥呢?心理学家经过长期以来的观察和实践得出一个强有力的结论:“为了得到人类心理本能的受欢迎感和被吸引感,人们总是喜欢并期待和他人靠近,更强烈希望他人也靠近自己。而想要达到这些,就必须要掌握人与人之间相互吸引的各种特殊心态。”人与人之间究竟有哪些特殊心态存在呢?

◎接近心态

两个人之间能否相互吸引进而保持一个良好的关系,接近性是一个很重要的预测源。尽管接近性有时会诱发敌意,但很多时候是表示欢迎和吸引。

◎相似心态

拥有较多相似之处的人,彼此之间容易被欢迎和吸引。相信,你也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向对方说出你的某种观点、兴趣甚至相似的经历时,你和对方的思想很容易产生共鸣,从而相互吸引。

◎互补心态

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温和的人和暴躁的人能够和睦相处;活泼的人和孤僻的人能够成为朋友;能力强的人和能力弱的人可以友好相处。这是因为,当彼此的性格或需求以及满足需要的途径正好成为彼此互补的东西时,彼此之间就会产生强有力的吸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