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边宠边吼育英才
18107100000007

第7章 成长路上——爱在左,管教在右(2)

爱不是消极的阻碍,而是积极的动力

在商场、游乐园、公园里,这样一些场景你一定见过——孩子总喜欢伸手摸摸这又摸摸那,父母若是看到了,肯定会边喊边阻止他:“别摸,有细菌!”活泼好动的孩子总喜欢爬高爬低的,若是被父母看到了,肯定会大喊:“快下来,别磕着!”当孩子专心致志地研究地上的小花小草时,父母又总是冲他们大声嚷嚷:“站起来,多脏啊!”

于是,在这种养育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总是体会不到物体表面触觉的不同,锻炼不了四肢肌肉的平衡发展,观察不到新芽冒出泥土的奇妙历程,这一切,只是因为我们用爱圈住了孩子可能的发展,如果大人太爱孩子,太害怕他受伤害,结果只会用爱阻碍他们需要独立成长的探索经历。

笑笑小的时候,我就经常锻炼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此,我还没少遭到熟悉的和不熟悉的朋友们的质疑,大家最常问的一句话是:“你为什么这么狠心,孩子才这么小,就让他做这做那!”言外之意,我是个极不爱孩子、极不负责任的残忍的妈妈。

最初,我还会为自己的爱作辩护,但是慢慢地,我不再说话,只是用微笑面对质疑,因为我心里明白,我选择了一种让自己残忍,却放手让孩子成长的方式来爱他,而孩子,也正是因为心里满载着家长的爱和信任,才能有今天的展翅高飞。

通过笑笑的诸多经历,我深深地明白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做家长的自以为饱满的爱,却很可能成为让孩子喘不过气的桎梏,或成为阻碍他们继续前进的绳索。所以,每当有焦虑急躁的家长向我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够独立时,我就会小心地问:是他不愿意独立,还是你不愿意放手让他独立呢?

总之,教育是从爱出发的,没有爱,教育的阳光就无法射进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快快乐乐、轻轻松松地成长,就要试着学会爱。

学会管教

管教孩子是为父为母的责任,也是我们爱孩子的美好天性之一,对某一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适度的“皮肉之痛”也确实是“长记性”的方法之一,只要把握好管教或体罚的分寸,是绝对不至于对孩子造成无法磨灭的身心伤害的。那么,从学龄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什么样的管教才算是拿捏得当并有成效呢?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坚定、坚定,再坚定。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有位爸爸规定他的儿子每天放学后,必须先把功课做完才能看一个小时的电视节目。可是,有几天,好久不见面的奶奶从老家过来,男孩放学回家后,就直接在客厅里和奶奶一边吃东西聊天,一边看电视,所以男孩直到睡前才匆匆忙忙地把当天的作业写完。

几天后,奶奶回去了,男孩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打开电视。妈妈见了,一脸不悦地说:“怎么看电视了呢?爸爸不是规定把作业写完才能看电视吗?”男孩理直气壮地说:“前几天,我不也是先看电视,吃完饭才写作业吗?而且,我也都写完了呀!”妈妈提高了音量,气呼呼地说:“前几天是前几天,前几天是因为奶奶来了,所以才让你先陪着奶奶看电视的,去,赶紧给我写作业去!”男孩听了,可能继续坐着纹丝不动,学着大人的样子,提高嗓门地说:“我就是不去!”也可能心不甘情不愿地离开沙发,嘴里嘟囔几句:“什么都是大人说了算,一会儿这样,一会儿又那样!”

很显然,这是一次功败垂成的管教,败就败在父母对管教原则的不坚定上。在管教子女方面,所有亲子专家一致认为“坚定”是首要原则,可叹的是,这也是父母最不容易坚持的原则。

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想一想,对孩子来说,尤其是年龄还小的孩子,他们还不能明白“情境”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他们的认知发展也还不足以理解“在某些情境下,原则是可以弹性调整的”这样的道理,所以,在孩子的世界里,难免会有这样的困惑和委屈,“为何常常一会儿这样,一会儿又那样呢?”如果孩子天性乖顺,那么他表面上虽然顺从了,但是心里还是委屈得不得了;如果孩子是个“小霸王”,那么他很有可能就会直接反抗、挑战权威,试探父母的底线。

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影响坚定管教的因素其实是我们成人的情绪。我们定下一个规矩,可是,高兴的时候,我们自己可能破坏它;不高兴的时候,也有可能破坏它。所以,家长管教孩子时,一定要坚定自己的原则,并且一定要好好地利用它,否则,马上就会被心思细腻的孩子捕捉到。

管教要“立即”,要在“当下”。

很多时候,我们做家长的,看到孩子又哭又闹时,由于顾及到自己的面子,为了息事宁人,往往会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要求,没有当下处罚或立即管教,然后回家一起算总账。其实,孩子的心灵是非常敏感的,他们很清楚要面子是我们的软肋,所以就用这招来制约我们,当第一次得逞之后,这个坏的行为模式就被牢牢地建立起来了。

其实,管教是有时效性的,越是低年级的孩子越是如此。一来,由于孩子的注意力有限,如果当下没有管教,事后他就会忘了当时的情境,再管教的话,效果自然不会太理想;二来,由于已经过了一段时间,如果在孩子正高兴时,突然跟他翻旧账,莫名其妙地大声训他一顿,会让他觉得委屈和错愕,因为孩子很可能早就忘了发生的事情。如果孩子再大一点,不及时管教,留待秋后算总账的话,更容易让他心里惴惴不安,养成大祸即将临头的惯性焦虑情绪模式,最终影响孩子的思维模式和性格,恐怕这是我们最不愿意见到的结果吧。

笑笑小时候不喜欢吃青菜,记得有一次,我们一家三口和另外几个家庭一起在饭店聚餐,正吃的中间,笑笑又不肯吃青菜了。笑笑爸二话不说,站起来悄悄地把他带出餐厅,父子二人离开约20分钟后再次回到餐桌上时,只见笑笑乖乖地吃了一大盘青菜。我偷偷地看了看他,脸上没有哭过的痕迹,但神色显然是受过管教了,于是,我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吃饭。

当天晚上回家以后,我问笑笑爸你们父子俩出去后发生了什么事。笑笑爸说他把儿子带到餐厅旁的小公园,很严肃地问他:“你知道人为什么要吃青菜吗?”笑笑故作聪明地说了一大套吃青菜的好处。说完以后,笑笑爸就板着脸说:“好,既然你知道吃青菜的好处,那我们现在就回餐厅去吃青菜。如果你不吃,我们就再出来一次,但是如果再出来的话,我就会揍你!”听了爸爸严肃的恫吓,笑笑就认命地回去吃青菜了。还真甭说,从那天之后,笑笑就逐渐开始吃青菜了。

但是,这种立足“当下”的管教方式也一定要注意技巧,不能羞辱或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很久以前,受我的一位朋友所托,我解决过这样一个家庭教育问题。这是一个已经上高中的男孩,在学校里,他的成绩可以说是一塌糊涂,考大学显然是不可能的了;在家里,他又完全不和父母沟通,最多是些“嗯”、“还行”极其简短的回答。我们谈过两次以后,我大约知道了其中的缘由。

在男孩念小学六年级时,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在一次家长会上,他的母亲被老师数落了一通,恼羞成怒之下,这位母亲当着好多同学和家长的面对自己的孩子大吼大叫:“你真是给我丢脸,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孩子!”据男孩说,当时他被妈妈羞辱得完全抬不起头来,心里只有恨,恨自己没用,恨自己生长在这样的家庭。后来,这种恨一直伴随着男孩,尽管事后妈妈也觉得自己说得有些过分,但是当众掌掴般的刻痕和痛苦却是无法消除的。

多年的职业经验告诉我,很多孩子之所以有自卑、学习成绩差、破坏性以及暴力行为等问题,从他们的童年生活中,都可以找到被长辈责打羞辱的痕迹。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在5岁以后就已经拥有很强的自尊心了,因此很容易受到伤害,不要以为孩子还小,哪懂得什么事情,其实他们早已把情绪埋藏在心里了。所以说,家长管教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情绪投射进去,不能当众责骂,不能盛怒之下口不择言,更不能劈头盖脸地就是一阵乱打。

当然,也请家长记住,孩子在接受管教时一定是有情绪的,从身心健康的角度来说,他也需要宣泄这些情绪,而他的情绪表现则因他的人格特质而不同。比如,有的孩子小棍子还没上身,就嚎啕大哭了,不停嚷嚷着“我不敢了,我不敢了”;有的孩子小棍子已经像雨点一样打在屁股上了,还不见流一滴眼泪。之所以这么说,是想告诉家长,孩子的情绪表现和“服不服管”无关,只和他的人格特质有关,而这种人格特质,又和您对他的教养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