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边宠边吼育英才
18107100000003

第3章 好孩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教育——换个角度做父母(2)

当然,如果你坚持要“为”孩子负责的话,就会产生一个很大的问题,这就意味着你必须学会有用的技巧,确保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尽管这种方式会让父母觉得自己大权在握,却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渺小又无用。要知道,作为拥有独立人格的人类,我们的孩子同样拥有与生俱来的选择能力。所以,当孩子面对“为”他们完全负责的父母时,要么为了缓解父母的焦虑,牺牲自己做决定的精神;要么反抗父母的威权。而父母呢,要么一板一眼地为孩子制定规矩强迫他们服从,要么就是被孩子打败。很显然,这些结果终究是“为孩子负责”这种教养模式无法克服的障碍。

不过,肯定会有另外一种方法——无须为孩子的生活承担所有责任,不需要制定规范也不需要强迫孩子,就可以对他们的人生产生正面而深远的影响,这就是边宠边吼教养孩子,这才是“对”孩子负责的做法。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不可避免地要跟冲动“奋战”,我们也许会吼叫、使用强制手段,甚至使用暴力,我们也许会疏于照顾他们、躲闪他们,甚至不想管他们。其实这些都是情绪化反应的各种表现,只是吼叫形式不同而已。我们常说带孩子是门学问,而本书提出的观点——边宠边吼教养孩子,更是一种智慧。这里的“宠”其实是换一种方式爱孩子,而“吼”则是换一种方式管教孩子。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需要爱,更需要管教。

也许你会抗议,但是当你真正了解了边宠边吼带孩子的意义,就会发现这种方法是为了让你更成熟、更无私、更具备为人父母的能力,具备那种你的孩子真正需要的、来自于你的影响力。

弄清楚这一点,我们的重点就转移到了,你该如何专注于安抚自己的焦虑,在你可以控制的事情上做好掌控,也就是说,你必须从控制好你自身开始,进而做到正确看待、感受和对待孩子。我们希望你能够大声地说出:“我的一言一行都必须对我的孩子负责,无论他的表现如何,我都能正确回应!”因为当你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了,当你摆脱了“为孩子负责”的模式,当你自己行为恰当了,就算你的孩子不规矩,你也完全可以让局势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就是边宠边吼教养孩子的奥秘所在。所以我们认为,要使家长自己能够积极地影响孩子,理想的方法就是变“为”孩子负责为“对”孩子负责。

事实上,一旦你把焦点转向你自己,你对自己的了解就会不断加深,甚至还会远远超出你原本所了解的。当然,这里的把注意力转向自己,并非意味着自私,而是让你敞开心胸,到那时,你就会发现原来自己还有好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而这正是边宠边吼教养孩子的价值所在。比如,你一直努力想教给孩子的人生课题,其实连自己都还没学会。可以说,家长自己走向成熟的同时,孩子也会变得成熟起来。

别让自己成为“遥控目标”

不久前,在互联网上看到这样一个国外拍的广告,剧情是一个男人在沙发上看电视,旁边放着一个遥控器,这时,他的妻子下班回家。当这位丈夫问他的妻子晚餐吃什么时,妻子便开始自顾自地说起她一直想买的那件貂皮大衣,话题一开,就没完没了。

突然,镜头一个特写,这位丈夫一脸不悦的表情,只见他愤怒地拿起遥控器,对准他的妻子就按下按钮,然后妻子的速度突然加快。就这样,这位男子一直按着遥控器的按钮,直到终于听到“火鸡派”这几个字时才松手。

在广告结尾处,这位男子拿着高尔夫球袋正要从后门溜出去,这时他的妻子拿着遥控器对着他按下按钮,变换了她的“频道”,一瞬间,这位男子被控制住了,竟然放下高尔夫球袋,跑去厨房煮饭去了。

想必很多人看过这个广告后会哈哈大笑,幽默的画面与有趣的情节的确让人开怀一笑,但是故事背后所反映出的人类内心深处的幻想却很值得我们思考:让别人完全遵从我们。现实中,我们无不经常希望自己能够拥有这样一个遥控器,可以指挥我们的同事、伴侣,尤其是孩子,按下一个按钮,就能遵从我们的命令。

“做功课去。”

“乖乖上床。”

“不要抢别人的玩具。”

“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不可以打你的妹妹。”

“长大后,你要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

命令五花八门,幻想也是各不相同。可是,问题是,我们每一次只能拿一个遥控器,当你拿了别人的遥控器,就会自动把控制你自己的那个遥控器交给对方。比如说,当你要玩得正开心的女儿赶紧上床睡觉,但她却说不睡时,会怎么样?她只要不服从你的命令,形势就会发生180度的大转变,也许你会提高嗓门怒斥她,但她会更挑衅,更没有礼貌。很显然,她已经开始控制你的“遥控器”了,于是你被拉进了一场按遥控器的大赛中。

看看吧,如果你想控制别人,结局一定是反被别人控制。他们只需要对你说“不”,就会注定令你感到沮丧或悲哀,而你之所以会失控,只是因为你试图要控制你没有权利控制的东西。

事实上,在管教孩子时,如果你能意识到不应该靠施压或威权来教养,而是试图激励孩子自主成长的话,那么,你将在边宠边吼教养孩子这条路上迈出关键的一步,而能够做到这一步的家长才是真正的“当家作主”。

当你意识到这一点,你的行为就会发生重要转变,从控制孩子的行为转变为影响他们的决定。在你心中,你很明确你的“任务”不是“为孩子负责”,你应该做的是不断放手,尊重孩子自己做选择的能力,哪怕你并不赞同他们的选择。因为你很清楚,只有孩子有为自己做决定的自由了,他们才可能真正懂得选择与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以,请你一定要改变你的思维模式,无论如何,你都不能强迫孩子顺从你。也许,强迫会在短期内有效,但是终究还是会给未来播下灾难的种子。

所以说,不让自己成为“遥控目标”,只有不断激励孩子的自主成长,才能拥有驱动孩子成长的力量,做到真正的“当家作主”。

我们为什么要吼叫

生活中,提到和孩子相处,很多父母对这些状况一定司空见惯。孩子不好好吃饭,匙子一挥,饭菜洋洋洒洒地掉到地上;到了超市,小小人固执地坚持要推手推车;过马路时,孩子不让你牵手,非要自己过马路……

每当遇到这些情况,父母无奈之下,总会忍不住对孩子大吼大叫,“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呢!”“你给我滚出去!”“看我不收拾你!”“你是找打啊!”……结果,父母气得抓狂,孩子哭得声嘶力竭,摩擦、争执不断上演,父母和孩子之间依然僵持不下。

为何原本好端端的美好画面却变成这样一幅糟糕的场面呢?想当初,这些“大吼大叫”的家长,无不希望在气势上“压倒”孩子,但是,孩子真的会“听话”吗?未必。正所谓:“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换句话说,只有在“理”上让人信服,对方才会心悦诚服。

我们都知道,沟通不只是靠嘴巴,话语只占实际达成沟通的一小部分,任何话语的内容都比不上事情的原委来得重要。

当家长对孩子大吼大叫、情绪反应变得激动时,透露的只有一个信息,那就是让我平静下来!

“我简直不敢相信,你竟然这么做!”

“我在跟你说话,请你看着我!”

“你竟然敢顶嘴了,看我怎么收拾你!”

……

看看吧,无论我们说了什么,无论这样的激烈争吵持续了多久,无论孩子有多大,当我们歇斯底里地大吼大叫时,传达的信息只有一个,“我需要你服从我,否则我就无法控制自己;当我不能控制自己时,我需要你服从我,这样我才能恢复平静。我所有的情绪反应都取决于你。”但是,作为家长的你,可曾想过,这样做又会有怎样的结果呢?我们依然没有办法应付孩子不顺从、不听话、不安静的行为,因为不能应付这种种状况,所以我们抓狂了。实际上,只要我们以大吼大叫的方式来回应孩子的行为,就是在乞求他们帮助我们平息焦虑。

可是,再让我们看看我们的孩子们吧,他们只是一个个年幼的孩子,这样的小人儿又怎么能应付这么大的压力呢?然而,当我们把情绪的控制权交给孩子时,我们就会把所有焦点都转移到他们身上:他们今天做了什么事,在学校的表现如何?有没有守规矩?这些全都会引起我们情绪化的反应。于是,孩子不成熟的念头,自制力不足的问题,以及他们成长路上的种种困惑,完全操控了整个家庭的情绪。

然而事实上,此时此刻,把精力用在掌控家长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上才是重点。也许你会说:“你说的很有道理,可是在气头上,又怎么能做到呢?”这点我能理解。确实,当一个人处于混乱、焦虑的状态中时,势必会着急、惊慌,然后把焦点放在别人身上。不过,如果你尝试过这种处理方式,失态反而会朝着另外一个方向发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只要你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做到用爱和管教的方式滋润孩子的心灵,这样,孩子在大人那里感受到的就是温暖,就是积极正面的期许,他也会变得有自信,有解决问题、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而你心中的那团怒火也会渐渐得到平息,而且最后的结局甚至比你预期的还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