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北大经济管理课
18106700000009

第9章 幸福人生的五堂经济课(8)

苏洵一听,觉得这件事做起来很有意思,便应诺下来,但很快他就发现这是一件多么庞大的工程。苏洵经过询问,先是找出族谱和先人的往来书信,再找来府里的陈年案卷,终于找到苏味道的详细生平,可惜这位先人的事迹,让他看了脸上发烫。他继续往前代查询,找到西汉的苏建和苏嘉、苏武、苏贤三兄弟,还有先秦的苏秦和苏公。这时苏洵的兴趣越来越浓,为了弄明这些人的来历,他为自己列下了长长的书单,把《史记》、《汉书》,还有更早的《左传》、《国语》、《战国策》都罗列到床前案头,读了个通透,一直读到二哥“丁忧”期满,离家上任。

而这时的苏洵已是欲罢不能,他发现自己不管是写游记还是编族谱,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再加上妻子和儿子们的影响,他立志要从头学起,成为一个真正的饱学之士、栋梁之材,此时他已近28岁。

不久之后,他也开始规规矩矩地参加科举考试,但不幸名落孙山。他想一定是自己水平还不够,于是把一年多来写的文章全部烧掉,开始闭门读书,深入思考。经过五六年的积累,他的学问大大充实,为文的水平也逐渐炉火纯青,再提笔作文,顷刻间就写出数千字的策论,不但见解独到,而且文采飞扬。从此苏洵的文章名闻天下,人人争读,并且学习他写作的方法。

脚踏实地改变自己

内卷化效应的产生,心理因素虽然占据主导地位,但外在的条件仍然是不可忽视的诱因,比如没有学历、没有深厚的背景、技术不精湛,等等。这些东西虽然令人感到灰心丧气,但心念一转,解决方法便会慢慢出现。

没有学历或学历不高,可以在工作之余抽时间慢慢学习、进修;没有精湛的技术,可以虚心向精湛的人学艺,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地琢磨;没有深厚的背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不懈慢慢地增加自己的人脉。正所谓水滴石穿、日久见功夫,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当这些外在条件改变时,你的信心将逐步恢复。

敢于认错

从某种程度上说,内卷化效应是一种自甘堕落的状态,可能他本人也不想这样,但因为长时间都是这样,很难一下子更改过来。

有些小偷,在小时候跟别的小朋友也没有什么不同,没有什么偷盗之心。但长大后,在某种因缘下,一念不慎,偷了一次而且得手。之后便长时间地以偷盗为生,养成了偷盗的恶习。久而久之,在大街上,只要一见到别人的珍贵东西,就想要通过偷盗的方式将它据为己有。当他被公安局抓去劳教,被放出来之后,没过多久,就又再次被抓。

为什么会这样呢?

刚从监狱出来的时候,他也想老老实实地重新做人,不再偷盗。但一见到适合偷盗的环境,他就抵挡不住习惯的力量。终于故态复萌,令人扼腕叹息。

因此,对某些长期以来养成的恶习,我们必须发自内心地进行一番认错,仔细分析自己的错误之处,分析为什么自己要这么做,这么做的恶果是什么,继续做下去自己的命运会变成什么样。这样深入地、反复地思考,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恶习的力量就会明显地减弱,新的生命就诞生了。

要切记,走出职场的内卷化状态,要靠自身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强烈的信念和强大的意志力。只有充分发挥这种力量,才能突破自我、表现自我、超越自我,从而使得职业生涯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

5.令人纠结的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不可回收的成本。研究开发费用和广告费用均为沉没成本的例子。

——武常岐(北大教授)

当我们在某件事上投入了一定的时间、精力、金钱、期待等资源之后,往往会陷入一种心理误区,对这件事——不管它有价值没价值,产生强烈的执着,甚至由着这种执着在我们心中肆虐,进而产生种种非理性行为。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专有名词“沉没成本”,与这个心理误区密切相关。它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也即武常岐教授的总结“不可回收的成本”。沉没成本有很多种,我们已经投入的时间、精力、资源都属于沉没成本。

成本一旦沉没,就不再是机会成本。它具有无关性,也即在接下来的经营中,不管企业如何对它作出决策,都难以改变。所以,应对沉没成本,最明智的策略是,在考虑未来的经营决策时,不再考虑沉没成本。

道理虽然如此,但天下事知易行难。前期我们满怀希望地投入时间、精力、资源来实施我们的决策,尽管现在已经证明这个决策是错误的,但由于我们前期的成本(尽管它已经是沉没的)所形成心理误区,我们还是不会轻易认输,很有可能会继续投入大量资源,妄图证明我们前期的决策是正确的,或把前期的沉没成本赚回来。这样只能越套越深,最终给我们带来重大的损失。

20世纪末,中国进行教育产业化改革,某大学也准备上几个项目来响应这股潮流。

该大学先在城市的远郊地带买了一块地皮,这里虽然比较荒凉但却便宜。校领导的决策意图是投资30万元开办一家生产豆奶的校办食品加工厂。结果由于质量较差且价格较高,销路很差,一生产就亏损,很不景气。如果就此打住,这30万元对大学来说也不算什么。

但是学校主管领导很不甘心让这30万元就此打了水漂,于是决定升级设备,又追加投资70万从德国引进全套的进口设备,希望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以赢得效益。结果由于各种原因,还是一个字——赔。此时如果放弃这家工厂,将其折价处理,应该说损失还可以承受。

该主管领导面对这种局面,不但感觉面子上过不去,还很心疼那已经投入的100万元。他认为如果放弃损失太大,不如继续在这块地上加大投入,以期扭亏为盈,于是又作出决策:再投入300万元,在这里建立实习基地……

在这种思路的支配下,这块土地上的投入越来越大。最后,这块地皮干脆被建成了该大学的西校区,一共投资两个亿。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校区而今已经成了人们的笑谈。它孤独地矗立在荒郊野外,其他大学的新校区则全部搬进了大学城。

这位校领导显然对沉没成本的理解出现了偏差,面对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决策,由于放不下前期的沉没成本,心中升起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进而报复性地加大投入,结果越亏越大,形成了最差的一种结局。

在职场上,沉没成本的现象也极为常见,而且是极为可怕的,它就像万能胶一样,把我们粘在原来的道路上,无法作出新的选择,而且投入越大,把我们粘得越紧。

比如有的人,在大学中读了一个自己没有什么兴趣的专业,但由于投入了数年的时间和大量的精力,在毕业找工作时,会感觉如果不从事与这个专业有关的职业自己会“有点亏”,会感叹“这几年的专业课算白学了”。

最近若干年,大学毕业生就业成了社会难题,为解决这个社会问题,有人鼓吹“先就业再择业”的理论。受此影响,许多毕业生便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有个工作就去干,把自己的兴趣、志向放在一边。等干了一两年之后,有了一定的经验,却发现自己虽然先就了业却很难再择业了,因为这两年的沉没成本自己实在是放不下。所以,刚毕业的大学生一定要重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每个毕业生在找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时,总会有不安的感觉,而在选定了之后,又会有诸多的期望。

一个最明显的症状就是毕业焦虑症。在经过了几年的学习之后,大部分同学即将离开校园,此时有点迫不及待,又有点紧张不安,就像过山车已经慢慢爬升到了那个转折性的顶端,虽然知道在接下来的那几秒之后就会进入一个飞速运转的轨道,而却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经做好了足够的准备来应对接下来的改变。

而毕业焦虑症的核心是第一份工作的寻找和选择。

第一份工作意味着什么呢?

据调查,大部分毕业生对第一份工作的态度很在意,认为是踏入社会的第一块敲门砖,认为这是未来职业蓝图的重要资历。这意味着第一份工作只是为了混口饭吃的时代已经离我们渐远,希望通过第一份工作习得知识的愿望已经成为大多数学生和职场新人在面对该话题时最看重的需求。

由于第一份工作是补充职场能量的第一站,因此大家对第一工作场所的期待更多的是一种知识期待而非薪酬期待。而且学校和企业之间总有一些断层,无论专业对口与否,学校习得知识到了工作中总觉得差一截儿,其实这是因为学校和企业这两个平台之间的对接高度有天然落差。由于和大学衔接紧密,第一份工作更像是一处补课的场所,是大学的后续,大家在这里补习学校中缺失的一些职场知识,诸如团队协作课、人际关系课、工作入门课等。

那如何选择第一份工作呢?

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并确定发展方向。可口可乐公司前大中华区人力资源总监郭明在写给《无领到白领》一书的序言中,提到了几点重要的建议: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独特优势;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不要把某种对生活方式的追求等同于职业生涯目标。这可能是我们建立所有寻找最佳工作场所标准的基点。

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极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对自己缺乏认知,同时对工作饥不择食。宝洁的人力资源总监许有俊从其招聘学生的大量经验中总结出了毕业生找工作的几个特点:首先,大部分学生并不清楚自己将来要进入哪一行,不清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或者岗位是什么,甚至不清楚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公司。在这些所有的不清楚背后,是对自己的优势和发展方向的模糊,这也直接导致了第一份工作的高离职率现象,以及企业对于应届毕业生在某种程度上的信任缺失。

其次,在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灵活地运用各种策略来实现目标。当明确了自己的优势和发展方向后,我们在这个基础上为自己圈定一些行业和企业,不要指望能一步登天,马上就进入想发展的行业和企业,以及想做的工作。这并不意味着你将放弃哪个领域哪个岗位上的发展机会,而是以迂为直,只要大方向正确,每一小步都在把你和目标之间的距离缩短。

再次,要选择适合的企业。适合毕业生的企业,一般具有如下八条标准中的若干条。

这八条标准是:

第一,不在于企业是否是世界500强、国企,而在于如果你有再一次选择工作的机会时,此次的工作经历是否能为你的履历加分。

第二,不在于工作是否会教给你圆融的处世方式,而在于有一个相对简单的人际关系可以让你专心去做事。

第三,不在于能让你立刻赚到很多钱,而在于能让你学到可以赚钱的过硬本领。

第四,不在于是否经常有出国接受教育的机会,而在于你接受的培训是否能让你锻炼优势,或者能帮助你弥补致命的短板。

第五,不在于你是否会犯错,而在于能教会你下一次不再犯同样的错。

第六,不在于工作环境是否足够奢华,而在于工作氛围是否让你舒服,是否能让你感觉到应有的尊重以及心灵的自由。

第七,不在于这份工作本身是否趣味无穷,而在于它是否能让你感受到工作激情并勇于向未知挑战。

第八,不在于你能通过这份工作结识多少达官贵族,而在于通过这份工作你是否能积累工作人脉,并学会与人打交道的方式。

选择第一份工作的标准其实不仅仅针对毕业生,同样也适用于已经工作数年的职场老人——谁能保证自己当初的第一选择完全正确?谁又能确定自己现在的选择或者即将做出的改选真的适合自己?而你是否在一种错误的选择中已经迷糊了很多年?你难道不想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场所?

那么,对沉没成本,既然难以改变,我们应该如何来应对它呢?

首先,我们要努力避免失误的决策。对一个企业来说,管理者要努力从企业实力、管理、市场、技术等诸多方面对项目作出准确判断,不要凭幻想胡来。比如,上文提到的大学建厂的事情,主管领导如果充分考虑到在这块地皮投资具有很大的风险,就可以避免低效率的巨额投资。对个人来说,不管是生活,还是职场,都要尽量做到理性,不要由着自己的情绪肆虐,不要在幸福、紧张的情况下作出决策,努力做好风险的控制。

其次,我们也要应该认识到,在复杂的环境中,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决策的失误是难以避免的。而它一旦出现并却确认是一个错误,为避免损失的扩大,我们要果断地退出,以控制损失。

TCL是我国家电行业的著名公司,也是中国较早走上国际化道路的企业之一。

早先的TCL公司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营销主导型”企业,擅长销售和制造,但弱于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这种模式在它进行国际化之前,在国内取得了巨大成功,连续多年雄踞家电行业第一位。

2004年,李东生在法国总统府签下了与法国汤姆逊的合资项目。与汤姆逊成立的新合资公司将年销彩电1800万台,成为全球最大的彩电供应商,这意味着中国企业首次有实力重构主流产业世界版图。这次并购在李东生看来是一个巨大利好,“海外收购带给我们的优势就是获取核心技术和国外的销售网络,再加上TCL成熟的管理团队、低廉的人力成本以及巨大的国内市场,这将是一个双赢的收购”。他发出了18个月盈利的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