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是什么阻碍了你的思考
18106000000025

第25章

3.以表现你好奇的方式说出你的批判性问题。如果你能有效地使用批判性问题,那么就没有什么比抓住一个错误更好的了。

4.要求提供一些新理由,这些理由也许会让人们做出一个比先前更好的论证。

5.努力让对话持续下去。如果批判性思维像个炸弹一样乱投放,依靠它就会使要探讨的问题夭折。

6.请求别人允许你指出推理中的任何不足。使用这种策略的想法会激励他人和你一起考察这个论证。

7.要让别人形成这样一个印象,你和他是合作者,你们的工作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提高结论的合理性。我们期望任何发展了自己的批判性思维策略的人给我们写信,和我们交流。

第七节从四周向“轴心”靠拢——收敛思维

收敛思维又称集中思维或辐轴思维。收敛思维是指某一问题仅有一种答案。为了获得正确答案要求每一思考步骤都指向这一答案。从不同的方面集中指向同一个目标去思考。其着眼点是由现有信息产生直接的、独有的、为已有信息和习俗所接受的最好结果。其思维过程始终受所给信息和线索决定,是深化思想和挑选最佳方案的常用的思维方法和形式。收敛思维以某种研究对象为中心,将众多的思路和信息汇集于这个中心点,进行综合归纳加以概括,通过比较、筛选、组合、论证的方法,得出在现有条件下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收敛思维具有集中性和最佳性特点,即收敛思维的过程是集中指向的,目标单一,就像瞄准靶心。其结果是寻求最佳,或者说,是在一定条件下最佳的。

乌鸦嘴里叼着一块肉,蹲在树上准备慢慢地享用。狐狸见到后,不禁口水直流,眼睛一转,想出一个办法,于是来到树下对乌鸦说:“好久没有听到乌鸦大哥那优美的歌声了,请乌鸦大哥给唱一个,好吗?”乌鸦经受不住狐狸的恭维,嘴一张,哇哇地唱起来。结果肉掉到地上,被狐狸叼走了。

在这个例子中,狐狸目标单一,指向集中,就是为了吃到乌鸦嘴里的肉。围绕这个中心点,狐狸让乌鸦唱歌,结果乌鸦一张嘴就把肉掉下去了,狐狸的目的也达到了。

在收敛思维阶段,要取得资料时,往往与发散思维相辅相成。即有时需要从四面八方指向问题的中心(收敛思维),有时需要从问题的中心指向四面八方(发散思维)。

达尔文是善于积累第一手资料的能手。从1831年踏上军舰作航行考察开始,他就孜孜不倦地收集各种珍贵动植物和地质标本,挖掘古生物化石,研究生物遗骸,观察荒岛上许多生物的习性,经过长达27年的资料积累和分析、写作,终于发表了著名的《物种起源》。

门捷列夫在发现元素周期律并制成元素周期表之后,有人认为他的成功是靠偶然的运气和影响。一次,《彼得堡小报》记者问他:“你怎样想到您的周期系统的?”门捷列夫正颜厉色回答道:“这个问题我大约考虑了二十年,认为坐着不动,一行一行地写着,突然就成了,事情并不是这样!”当有人称誉他是天才时,他又笑笑说:“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他写《有机化学》一书时,两个月内几乎没有离开书桌。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些例子都说明了结合运用收敛思维和发散思维正确取得资料的重要性。

在实践中运用收敛思维,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第一,遵循求实原则

发散思维所产生的众多设想或方案,一般来说多数都是不成熟的,也是不实际的,我们也不应对发散思维做这样的要求。对发散思维的结果,必须进行筛选,收敛思维就可以起这种筛选作用。被选择出来的设想或方案是按照实用的标准来决定的,应当是切实可行的。这样,收敛思维就表现了很强的求实性。

第二,对目标进行识别

收敛思维首先要对目标进行识别,即注意目标取向。这个方法要求我们在思考问题时,要善于观察,发现事实和看法,并从中找出关键的现象,对其加以关注和定向思维。其要点是确定搜寻目标,进行观察并作出判断。通过不断的训练,促进思维识别能力的提高。

在实际生活中,对目标进行识别的例子有很多。我们可以观察到,许多人在自学打字技术时,都只用两个指头打。这是因为,他们的根本目的不是要熟练地掌握打字技术,而工作中需要打字。如果只用两个指头,比起用全部十个指头来,能更快地达到基本上能打字的水平。这样,他们学到的就是一种“二指技能”。因此,从广义上讲,所谓“二指技能”,就是指一种用于应付眼前需要的技能。反之,一个接受打字正规的系统训练的人,用上稍长一点的时间,就能掌握水平高得多的按固定指法打字的技能,与“二指技能”比,可称“全面的技能”。这就要看你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另外,便衣警察在公共场合抓扒手,也是通过扒手的典型举止和贪婪、诡秘的眼神来判定和跟踪。警察了解这些特殊表现,在执行任务时就有意识地按一定的模式去搜索目标。

对目标进行识别也可以采取间接注意的方法。间接注意法,即用一种拐了弯的间接手段,去寻找“关键”技术或目标,达到真正目的。也就是说,要求你把东西分成类别,分类的过程导致另一个后果;对被分类的东西进行仔细考察,去评估每一种有关的价值,这才是使用间接注意法的真实意图。

第三,采取逐层分析的方法

收敛思维还要做到层层剥笋、层层分析,向问题的核心一步一步地逼近,抛弃那些非本质的、繁杂的特征,以便揭示出隐蔽在事物表面现象内的深层本质。其实,整个生活就是一条巨大的链条,只要见到其中的一环,整个链条的情况就可以推想出来。警察破案时就常常用到逐层分析法,根据取得的线索侦破案件。

第四,运用聚焦法

收敛思维常常用到聚焦法,就是人们常说的“沉思、再思、三思”,是指在思考问题时,有意识、有目的地将思维过程停顿下来,并将前后思维领域浓缩和聚拢起来,以便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审视和判断某一事件、某一问题、某一片段信息。由于聚焦法带有强制性指令色彩,因而它对人们的思维可产生双重作用:其一,可通过反复训练,培养我们的定向、定点思维的习惯,形成思维的纵向深度和强大穿透力,犹如用放大镜把太阳光持续地聚焦在某一点上,就可以形成高热。其二,由于经常对某一片段信息、某一件事、某一问题进行有意识的聚焦思维,自然会积淀起对这些信息、事件、问题的强大透视力、理解力,以便最后顺利解决问题。方法是,首先要研究问题是如何存在的,以加宽注意的广度及想出较多的解决方法,然后试着区分问题的叙述,以决定是否把精神集中于一个更特定的层面上。要点:在思维的特定指向上积累一定量的努力,最终达到质的飞跃。

总之,我们要重视收敛思维的培养,以便较好地促进思维发展,把自己打造成高素质人才。

【小秘密】

创造性思维本身是一种复杂的、多元思维的整合。所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该有多种思维的参与,彼此形成互补,形成交错,而不能只用单一的思维过程去完成一个综合性的实际问题。

【读名言】

凡是异乎寻常的事物,一般不是什么阻碍,反而是一种线索。在解决问题时,最主要的是能够运用推理的方法,一层层地回溯推理。这是一种很有用的本领。

——摘自《福尔摩斯探案集》

【广角镜】

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具有互补的性质。不仅在思维方向上互补,而且在思维操作的性质上也互补。美国创造学学者M.J.科顿,形象地阐述了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必须在时间上分开,即分阶段的道理。如果它们混在一起,将会大大降低思维的效率。

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在思维方向上的互补,以及在思维过程上的互补,是创造性解决问题所必需的。发散性思维向四面八方发散,收敛性思维向一个方向聚集。在解决问题的早期,发散性思维起更主要的作用;在解决问题后期,收敛性思维则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总之,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各有优缺点,在创新思维中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只有发散,没有收敛,必然导致混乱。只有收敛,没有发散,必然导致呆板僵化,抑制思维的创新。因此,创新思维一般是先发散而后集中。

第八节从“轴心”向四周发散——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法又称求异思维、扩散思维、辐射思维等,它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途径和不同的角度去设想的展开型思考方法,是从同一来源材料、从一个思维出发点探求多种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能使人产生大量的创造性设想,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使人的思维趋于灵活多样。

发散思维要求人们的思维向四方扩散,无拘无束,海阔天空,甚至异想天开。通过思维的发散,要求打破原有的思维格局,提供新的结构、新的点子、新的思路、新的发现、新的创造,提供一切新的东西,特别是对于创造者可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

许多发明创造者都是借助于发散思维获得成功的。可以说,多数的科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的一生都十分注意运用发散思维进行思考。许多优秀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也很重视发散思维的学习运用,因此获得了较佳的学习效果。

关于曲别针的故事告诉你的不只是曲别针的用途,就是一种典型的思维方法。也许你会说一支曲别针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用途,那么,这只能够说明你的思维不够开阔,不够发散。

“一支曲别针(回形针)究竟有多少种用途?你能说出几种?十种几十种,还是几百种?”在一次有许多中外学者参加的如何开发创造力的研讨会上,日本一位创造力研究专家应邀出席了这次关于曲别针的研讨活动。

面对这些创造性思维能力很强的学者同人,风度翩翩的村上幸雄先生捧来一把曲别针,说道:“请诸位朋友动一动脑筋,打破框框,看谁能说出这些曲别针的更多种用途,看谁创造性思维开发得好、多而奇特!”片刻,一些代表踊跃回答:“曲别针可以别相片,可以用来夹稿件、讲义。”“纽扣掉了,可以用曲别针临时钩起……”七嘴八舌,大约说了十多种,其中较奇特的是把曲别针磨成鱼钩,引来一阵笑声。村上对大家在不长时间内讲出十多种曲别针的用途,很是称道。这时人们问:“村上您能讲多少种?”村上一笑,伸出三个指头。“30种?”有人问。村上摇头。“300种?”有人再问。村上点头。人们惊异,不由得佩服这人聪慧敏捷的思维。但也有人怀疑。这时,村上紧了紧领带,扫视了一眼台下那些透着不信任的眼睛,用幻灯片映出了曲别针的用途……

就在这个时候,只见中国的一位以“思维魔王”著称的怪才许国泰先生向台上递了一张纸条。“对于曲别针的用途,我能说出3000种,甚至3万种!”邻座对他侧目:“吹牛不罚款,真狂!”

第二天上午11点,许国泰“揭榜应战”,走上了讲台。他拿着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一行字:村上幸雄曲别针用途求解。原先不以为然的听众一下子被吸引过来了。

“昨天,大家和村上讲的用途可用四个字概括,这就是钩、挂、别、联。要启发思路,使思维突破这种格局,最好的办法是借助于简单的形式思维工具——信息标与信息反应场。”许国泰说。他把曲别针的总体信息分解成重量、体积、长度、截面、弹性、直线、银白色等十多个要素。再把这些要素,用根标线连接起来,形成一根信息标。然后,再把与曲别针有关的人类实践活动要素相分析,连成信息标,最后形成信息反应场。这时,现代思维之光,射入了这枚平常的曲别针,它马上变成了孙悟空手中神奇变幻的金箍棒。他从容地将信息反应场的坐标,不停地组切交合。通过两轴推出一系列曲别针在数学中的用途,如,曲别针分别做成1、2、3、4、5、6、7、8、9、0,再做成加减乘除的符号,用来进行四则运算,运算出数量,就有1000万、1亿;在音乐上可创作曲谱;曲别针可做成英、俄、希腊等外文字母,用来进行拼读;曲别针可以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可以用曲别针做指南针;可以把曲别针串起来导电;曲别针是铁元素构成,铁与铜化合是青铜,铁与不同比例的几十种金属元素分别化合,生成的化合物则是成千上万种……“实际上,曲别针的用途,几近于无穷!”

许国泰在台上讲着,台下一片寂静。与会的人们被“思维魔王”深深地吸引着……

许国泰先生运用的方法就是发散思维法。具有发散思维的人在观察一个事物时,往往通过联想与想象,将思路扩展开来,而不仅仅局限于事物本身,也就常常能够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事物与规律。

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比较常见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第一,材料发散法

材料发散法即以某个物品尽可能多的“材料”,以其为发散点,设想它的多种用途。

第二,功能发散法

功能发散法即从某事物的功能出发,构想出获得该功能的各种可能性。

第三,结构发散法

结构发散法即以某事物的结构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该结构的各种可能性。

第四,形态发散法

形态发散法即以事物的形态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某种形态的各种可能性。

第五,组合发散法

组合发散法即以某事物为发散点,尽可能多地把它与别的事物进行组合成新事物。

第六,方法发散法

方法发散法即以某种方法为发散点,尽量设想出利用方法的各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