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修行即修心
18105700000020

第20章 淡定:心安若水,八风不动(3)

富翁又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摆摆手,命三夫人退去。将二夫人叫过来,希望二夫人能陪他一起死。

二夫人听罢,连忙摆手道:“不可!不可!我怎么能陪你去死呢?四夫人与三夫人平时什么事情都不肯做,而我必须得管理家中的事情,所以不能陪你死。不过,你死后,我会把你送到坟场的!”

富翁听到此,难过得眼泪掉了下来,没想到自己平生最爱的几位夫人,却对自己这样。

最后,他又将平时最不关心的大夫人叫到跟前,对她说:“我生前冷落你,真是对不起你,但现在我一个人死去,在黄泉路上太孤单了,你肯陪我一起去吗?”

大夫人听此,并没惊慌,反而很庄重地答道:“嫁夫随夫,现在你要去世了,做妻子的如何能活下去呢,不如与你一同死的好!”

“你愿意陪我一起死?”富人十分惊讶,但也十分感慨,他说道:“唉!早知你对我如此忠心,我也不会时常冷落你了。我平日里对四夫人、三夫人爱护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要,对二夫人也不薄,但是到今天,她们却忘恩负义,当我死的时候,还如此狠心。想不到平时我没能重视你,你反倒愿意同我一起死去。”富人说完,就与大夫人一同死去了。

这是一个极为精彩、有意义的故事,故事中的四夫人,就如同我们外在的身体。在生活中,我们都喜欢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到死的时候才知道漂亮的外面终究是一场空。要改嫁的三夫人,就好比人一生为之追求的财富,生前拥有再多的财富,到最终也带不走,终究是要留给活着的人的。二夫人就是我们在穷困时才能想起的亲戚和朋友,他们由于还有太多的尘事未了,在你临终的时候,只会去送你一程。而平时从未重视过的大夫人,实则就是指我们的内心,到生命的尽头也只有她才能跟着我们走进坟墓。由此可知,自己的内心才是生命的本态,它才是我们生命中最为珍贵的东西。

哲学家说:“一个人的内心净化了,他的生命便也净化了。”这就是说,心智才是生命的本态,一个人保持快乐的心境,要比拥有家财万贯要有福气的多。

然而,在生活中,很多人贪念太多,在不知不觉中迷失了方向,一心去追求外在的物质,忽视了内心的感受,直到临终时才后悔莫及。

可惜,生活中多数人总是一味地为一些身外之物而奔波,全然地忽略了内心的真正欲求。等到人之将死的时候,才明白自己生前所追求的东西终究都是一场空,只有自己的内心才最忠实于自己的生命,只有内心的感受才是我们最应该在乎和把握的。

感悟人生

在这个有形有相的社会,那些我们用来赖以认同自我的东西,都不是永恒的!得悟世间色相空无的道理,将不被任何事左右,来去自如,神清气爽,何愁不从容。

7

保持本色,养自然之心

有一个村民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中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当她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上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无德禅师非常欣喜地说:“你每天都这么虔诚地以鲜花供佛,根据佛典记载,常以鲜花供佛者,来世当得庄严相貌的福报。”

村民非常高兴地回答:“这是应该的。我每次来您这里礼佛时,觉得心灵就像洗涤过似的清凉,但回到家中,心就烦乱起来。作为一名家庭主妇,如何在烦嚣的尘世中保持一颗清凉纯洁的心呢?”

无德禅师反问道:“你以花礼佛,对花草总有一些常识,我现在问你,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鲜呢?”

村民答道:“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莫过于每天换水,并且在换水时把花梗剪去一截,因为这一截花梗已经腐烂,腐烂之后水分不易吸收,花就容易凋谢!”

无德禅师说:“保持一颗清凉纯洁的心也是如此,我们生活的环境就像瓶中的水,我们就是花,唯有不停净化我们的心灵,改变我们的气质,并且不停地忏悔、检讨,改掉陋习、缺点,才能不断吸收大自然的养分啊。”

村民听后,幡然醒悟。

无德禅师的话就像一泓清新的山泉一样,浇灌着人的心田。的确如此,心灵保持纯洁,不断地忏悔,改掉自己的缺点,那么无论生活多么眼花缭乱,都可以化作装点心灵的花,衬托心灵的美。

一个人要想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必须学会养心。养心,并不是非要有什么特殊的条件才能办到。在生活中,只要我们能够日日更新、时时自省,就能够摆脱世俗的困扰,清除心灵的尘埃。

在纷纷扰扰的世界上,心灵当似高山不动,不能如流水不安。居住在闹市,在嘈杂的环境之中,不必关闭门窗,只任它潮起潮落,风来浪涌,我自悠然如局外之人,没有什么能破坏心中的平静。

常有人自问,养心多么不容易。的确,修养心灵,达到超然物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用一生去琢磨。然而,养心也不是那么难以达到。只要保持一颗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灵,时时自省,日日更新,养心就不再是难事。

一位小和尚问禅师何谓“黄龙三关”,老禅师就告诉他:世间原本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在修炼禅宗之时,山便不再是山,水不再是水;修成禅之后,山仍然又是山,水仍然又是水。

弟子很是不解,问道:“这是什么意思呢?”

禅师解释道:“最先的状态和最后的状态是相似的,只是在过程中截然不同。最初,我们看到山就是山,最后看到山还是山。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山不再是山,水不再是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弟子当即摇头,表示不知道。

禅师继续说道:“因为你的一切都被你的思维、意识搅乱了、混淆了,好像阴云密布、云雾缭绕,遮住了事物的本来面目。但是这种混淆则只是存在于当中的过程。在沉睡中,一切都是其本原;在三味中,一切又恢复其原本的状态。正是关于世界、思想、自我的认识使简单的事物复杂化了,这正是我们人类不幸和地狱的根源。”

弟子自以为明白了禅师的解释说道:“这么说起来,一些凡夫俗子与修禅者也没有多大的区别啊!最终看到的都是真实的山与水。”

“是这样的,实在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开悟者离地六寸罢了!”禅师说道。

听起来,禅师所说的修禅的最高境界不过与世间的刚入世的凡夫俗子一样,山是山,水也是水,眼中看到的什么就是什么,但是,真正历经事世的繁杂之后,有几个人能在这个社会的大染缸中能做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呢?在生活中,我们从别人简单的一句话或许能够看到别人“暗藏的心机”,从某个人的穿着打扮中就可以看出对方是否是为了引起谁的注意,甚至从别人极为单纯的眼神中就能看出对方是否对你怀有好意……如此一来,我们的想象力也是太过于丰富,真是太过于聪明了,再也看不到山的青翠,看不到水的清澈。如此一来,我们的内心何尝会不累呢?

同样地,我们经常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烦恼,也常常是因为看山不像山,看水不似水的缘故。有人看到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挽着某个巨富的胳膊,就会想这个女人一定是利用自己的美色去引诱人家,心里会愤愤不平,不了解人家,却又从内心中去鄙视她。在这样的人的眼中,美的事物就不再是单纯的美,而被自己内心的一些思维所干扰,这样只是在凭空给自己增添烦恼,这又何必呢?实际上,我们经常感到不快乐,就是因为缺乏欣赏事物原本真实面目的能力,缺少一颗平常心。

要拥有一颗平常心,就要不停地修炼,努力使自己达到人生的第三重境界,终有一天,你会茅塞顿开,回归自然。在这个时候就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会与旁人有任何计较。面对芜杂的世俗之事,便会一笑了之,这样你的内心便不会有过多繁杂的忧虑,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正所谓,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耗尽精力去处世;事也本是事,无须去追求尽善尽美;这便是真正地做人与处世了。

生活有其原本的面貌,面对一切世事,只有看淡了,看平常了,烦恼就不会存在了,因为很多事情都是生活的必然。请静思下来,问自己:“一辈子做人,怎样才能算是做好了人?一辈子处世,如何算得上是成功的处世?”人生在世,无非是让人笑笑,偶尔去笑笑别人;曾经沧海过后,再去回顾以前的事情,无非是云淡风轻,不过也只是反复不停地日升日落罢了。

感悟人生

生活就是一串念珠,无数的烦恼寄托在念珠之上,转过去了,烦恼消失了一个,转回来,烦恼又再来一个。但是真正的禅者在不断地忏悔和宽心之中,就能轻松地捻动着佛珠,在尘世里捕获属于自己的幸福。

8

被名利蛊惑,只会让心灵蒙尘

乾隆皇帝在下江南的时候,有一次他去金山寺游玩,寺里的所有高僧都来接见他,用罢斋饭之后才借机参习禅理,于是,他问寺中的一位高僧:“长江中的船只每天都来来往往,如此繁华,一天到底要经过多少条船啊?”

高僧回答道:“这里只有两条船经过。”

“怎会只有两条船呢?”乾隆忙问道。

高僧答道:“一条为名,一条为利,整个江中来来往往的无非就是这两条船。”

乾隆又问道:“为何这么多人都在为名利而奔波呢?”

高僧答:“因为人活在世上,无论是贫富贵贱,穷达逆顺,都是生活在真空中,都不听从于内心的声音。他们一味地想生存发展,却都离不开‘名利’两字。”

“那么,怎样才能看破名利,从而达到精神的至高境界呢?”乾隆继续问道。

高僧微闭双眼答道:“看得破,忍不过,想得透,做不来。”

听了高僧的话,乾隆无奈地微笑,身处权力最高峰的他,看惯了争权夺利的场面,怎么不明白名利的魔力呢?是的,“看得破,忍不过,想得透,做不来”,在五光十色的社会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炫人的诱惑。对于名利这些东西,很多人嘴上虽然是“视为粪土”,但真正面对名利的时候,还是忍不住要去争一下,抓一抓。

诚然,名利的确能够给人带来巨大的物质利益,能够满足人的虚荣心。但是如果你过分地追名逐利,一定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烦恼。萨克雷的《名利场》中的女主人公丽蓓卡·夏普便是一个例子。她一生都是在不断追求中度过的,但是到最终,她的一切心机却全部白费了。作者最终在书中以这样的伤感而又无奈的语气说道:“唉,浮名虚利,一切虚空,我们这些人谁又是真正快活地活着的?谁又是称心如意地活着的?就算当时遂了自己的心愿,以后还不是照样不知足?”

海边一间破陋的房屋里,住着一位老太太和她的老伴,家里只有一个盛鱼的大木盆。他们的日子虽然过得很清贫,但却非常有意义。每天老头子都会到海里去打些鱼回来,等他们吃过饭后,老头子就会陪她看星星,拉拉家常,平静中有一种和谐的美。然而,这种和谐在不久之后,被一件事而打破了。

有一天,老头子又外出打鱼,打到了一只会说话的小鱼,小鱼为了活命,就答应他帮他实现三个愿望。老头子感到困惑,就把此事告诉了老太太,老太太却为此十分高兴。

老太婆在欲望中沉沦了,她开始苦苦思索,想了好久都想不起来自己要什么了。后来,她就将自己孤立起来,在孤独中开始追寻,她不知道自己在追寻什么,但是她却不能自拔了,在梦想中越过越上隐,她想完了豪宅,又想金屋,想完了金屋想当女王,想完了女王就又想着要去做那些小鱼的掌管者,最终由于太过劳累而死去了。

她临终前也没能想出来,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由此可见,简单的生活能够使人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能够体验到生活中真正的幸福、快乐和轻松;而富足奢华的生活带给人的只有劳累与疲惫。所以说,简单的生活更能让人认识到生命的真谛所在。

其实,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一个来去匆匆的过客而已。名与利都是过眼云烟,生不带来,死又不能带去,与其一生为它所累,还不如活得实实在在、快快乐乐,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它,将一切看得淡一点,再淡一点。古往今来,那些大学问家都是这样去做的,他们不屑于个人的名利,而是将全部的心血和才华投入到自己喜爱的事业之中。所以,他们一方面能够享受到心如止水的快乐,另一方面也能水到渠成地获得惊人的成就。

淡泊是一个人的修养,是一种灵魂的典雅,是一个人精神的至高境界,真正淡泊之人,心态平和,视名利如粪土,能够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最终获得精神上的享受。面对名利,我们要做到处之泰然,不惊不喜;失之淡然,不悲不怒。为了名利而累心累身,确实是本末倒置的傻事。

感悟人生

淡泊名利并不是消极和一无所有,而是智者看破现实而采取的一种积极的进取态度,是宁静的充实和真谛的拥有。

9

别被欲望所俘虏

有一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准备离开他所住的村庄,到无人居住的山中去隐居修行,他只带了一块布当做衣服,就一个人到山中居住了。后来他想到当他要洗衣服的时候,他需要另外一块布来替换,于是他就下山到村庄中,向村民们乞讨一块布做衣服。村民们都知道他是虔诚的修道者,于是毫不犹豫地就给了他一块布,当做换洗用的衣服。

当这位修道者回到山中之后,他发觉在他居住的茅屋里面有一只老鼠,常常会在他专心打坐的时候来咬他那件准备换冼的衣服,他早就发誓一生遵守不杀生的戒律,因此他不愿意去伤害那只老鼠,但是他又没有办法赶走那只老鼠,所以他回到村庄中,向村民要一只猫来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