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孩子的情商,从讲故事开始
18105600000018

第18章

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也是世界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之一,曾获得1970年美国凯迪克金牌奖,此奖项代表美国儿童图画书领域的最高荣誉。故事讲述的是父母的爱让已经变成了一块石头的驴小弟从梦中苏醒,最终重新回到父母身边。

驴小弟和爸爸妈妈住在橡子路,他有一个嗜好,就是收集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小石头。

一个雨天,驴小弟捡到了一粒像火焰一样的小石头,就在他聚精会神地端详这粒小石头时,冰冷的雨水瞬间打在他的背上,驴小弟顺口说了句:“真希望雨不要下了。”

结果,话刚说完,雨真的停了。驴小弟觉得这里边一定有魔法,而魔法就来自这粒红石头。于是,驴小弟把这块石头放在地上,严肃地说:“我希望再下雨。”可是,什么也没有发生,然而,就在他握着石头继续说同样一句话时,天空一下子就变黑了,紧接着就是电闪雷鸣,下起了瓢泼大雨。

驴小弟不由得欢呼起来:“从今往后,我要什么就会有什么了!”他希望太阳再从天上出现,他希望左脚的一个疙瘩消失,这些愿望一一都实现了。玩够了,驴小弟决定回家,把这粒石头的神奇魔法告诉爸爸妈妈,让他们也惊喜一下。

孩子们对魔法并不陌生,远到阿里巴巴的“芝麻,开门”这一咒语,近到哈里·波特骑的飞天扫帚,而充满爱意的魔法故事更如阳光雨露般滋养着孩子心中那颗叫做“想象力”的种子。

走着走着,驴小弟突然碰到一头饥饿的狮子,他本来可以许愿让狮子消失的,或是变成蝴蝶、菊花或是蚊子,可是他当时实在是吓坏了,支支吾吾地说了句:“我希望变成石头。”话一说完,他就变成了一块岩石。

变成岩石的驴小弟无奈地躺在草莓山上,而他的身边就是那粒魔法石,可是他根本没有办法把它拿起来,驴小弟绝望了,最后他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看到孩子出去这么久都没有回来,爸爸妈妈都快要急疯了,可是一天天地过去了,他们还是没有找到驴小弟。

后来的一天,驴爸爸打算带驴妈妈出去野餐:“我们要打起精神来,尽管我们的宝贝没有了,但是我们还是要像从前一样好好地活下去。”驴妈妈当时正好坐在那块岩石上,她温暖的体温唤醒了冬眠的驴小弟,此时的驴小弟是那么想喊:“爸爸、妈妈,我在这里!”可是,他根本发不出声音来。

后来,驴爸爸无意中发现了那粒带有魔法的红石头,就把它捡起来放到岩石上。就在他们坐下来开始吃东西时,驴妈妈突然激动地说:“我有一种奇怪的感觉,我们的儿子还活着,而且就在附近。”

家长对孩子的情感教育是贯穿一生的,从这些简单的字句中就能如此深切地感悟到。家长和孩子在情感上也是互相需要的,即便是简单的问好都是一句充满爱意的表达。

“我在这里!我在这里!”听到妈妈的呼唤,驴小弟是多么想大声喊出来,但是他依然喊不出来。

“我是多么希望宝贝能和我们在一起啊。你呢?”驴妈妈对驴爸爸说,驴爸爸瞧了她一眼说:“这还要你问。”

“我希望变回原来的我!”驴小弟想。结果,就在那一瞬间,驴小弟真的变了回来。

在这个故事里,魔法也需要有爱的点化才能应验。如果没有驴爸爸、驴妈妈对驴小弟如此深切的爱,红石子不过是一颗普通石头,是爱点石成金,把只有亿分之一的机会变成了百分之百的奇迹。这则故事描述的画面曾经让无数父母为之感动,也让无数孩子对父母的爱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推荐故事四:猜猜我有多爱你

这个故事讲的是母子之间向对方表达自己爱的程度,结果总是母亲的爱要比孩子的爱深得多。传递亲子之间的爱,是良好沟通的前提,更是情商教育的一堂必修课。

一天晚上,小兔子要上床睡觉了,它紧紧抓着大兔子的长耳朵,要大兔子好好地听它说。

小兔子问:“猜猜看,我有多爱你?”

大兔子笑了:“噢!我猜不出来。”

小兔子一边把手臂张开(开得不能再开),一边大声地说:“我爱你这么多。”

大兔子的手臂更长,它张开一比,说:“我爱你这么多。”

小兔子动了动右耳,心想,嗯,真的很多噢。

“我爱你,像我举的这么高,高得不能再高。”小兔子边往上撑举双臂,边用力地说。

“我爱你,像我举的这么高,高得不能再高。”大兔子也说。

噢,小兔子想了想,这真的很高。

没一会儿,小兔子又有了一个好主意,它把脚顶在树干上倒立起来,卖力地说:“我爱你到我的脚指头这么多。”

大兔子一把抓起小兔子的手,把它抛起来,飞得比它的头还高,说:“我爱你到你的脚指头这么多。”

这时,小兔子大叫起来:“我爱你,一直到过了小路,在远远的河那边。”

大兔子也跟着说:“我爱你,一直到过了小河,越过山的那一边。”

小兔子心想,啊,那真的好远哦。

这时,小兔子揉了揉红红的双眼,看样子,它开始困了,实在想不出来了。只见它抬头看着树丛后面那一大片的黑夜,心想再也没有任何东西比天空更远了。

大兔子轻轻抱起打着呵欠的小兔子,小兔子不由得闭上眼睛,睡着了,嘴里还喃喃地说:“我爱你,从这里一直到月亮。”

“噢!那么远啊。”大兔子欣慰地说,“真的非常远。”

大兔子把小兔子轻轻地放到叶子铺成的床上,低头,甜甜地亲了亲它,还轻声说了句:“晚安。”

然后,大兔子躺在小兔子旁边,小声地笑着说:“我爱你,从这里一直到月亮,再……绕回来。”

现如今,很多孩子的情商问题往往归结于爱的缺失,而家长忽视亲子之间情感与心灵的交流,更是问题的症结所在。读过这则故事,你就会醒悟,原来传递亲子之间的爱才是良好沟通的前提,这些滋润心灵的话就像阳光、水、养料一样,有了它们,孩子这棵小树才能健康成长。

父母有办法,孩子高情商

既然交流是提高情商的关键,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亲子交流变得更顺畅呢?

亲子沟通从倾听说话开始。在很多家庭中,亲子矛盾往往因“沟通”而起,而“沟通”的焦点又是“倾听”的问题。倾听是沟通的前提。家长只有倾听孩子的倾诉,知道孩子在想什么,才能针对性地给予他们关心和帮助,也会使以后的亲子沟通变得更容易。

正如我国著名教育专家卢勤所说:“你想让你的孩子变得更聪明些吗?那么,就从倾听孩子说话开始吧!”所以,抓住了倾听,就抓住了家庭教育的关键。因此,从现在开始,就努力做一个善于分享孩子内心喜怒哀乐的父母吧,做好这一点,孩子自然乐于接受父母的引导。

语气温和,态度友善。亲子交流时,父母微笑、欢快、平和的语气,更能显示出友善和冷静的一面,而高昂、尖锐并带有威吓的声音则是一定要避免的。另外,父母对孩子讲话时,应该多说“我”,少说“你”,常说“我会很担心的,如果你……”而不要用命令的口气与孩子说话,像“你应该……”这类话是一定要杜绝的。这样孩子就会从保护自己不被指责的状态下转而考虑大人的感受,这种沟通才可能更有效。

领会孩子的话意。很多家长都有过这样一个体会:孩子们小的时候,在他们不开心、不满意时,往往会直接用啼哭来表示。等他们逐渐长大,慢慢知道哭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时,一旦遇到不快、疑虑的事情,就会将自己的感觉隐藏起来。而且这种时候,绝大多数孩子的语言能力尚未发展完善,不能以恰当的语句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比如,孩子生病时,他们很可能会对你说:“妈妈,我最恨医生。”此时,家长应顺着他问:“他做了什么事让你恨他呢?”如果孩子说出类似这样的话:“他总是要给人打针,要人吃苦药水。”你可以这样说:“因为要打针吃药,你觉得很不好受,对吗?”这样,孩子的紧张心理就会慢慢得以缓解了。

理解孩子的情绪。很多时候,孩子会不清楚自己的情感反应,如果大人能够表示出理解和接纳的态度,孩子就会有进一步的认识。比如说,当孩子知道爷爷买了玩具送给小表妹作生日礼物时,他吵着嚷着也要,这种时候,大人不妨这么解释:“你感到不公平,但要知道这是给妹妹的生日礼物,你生日时奶奶也会给你礼物的。”通过这番对话,可以帮助孩子了解自己、了解社会,进而变得通情达理。

多用赞美之词和身体语言。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家长都应该让孩子知道你是爱他、支持他的。不管他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即便你并不接纳他的行为,但依然要告诉他,你是爱他的。很多时候,即便是一句简单的“很好”“真是我的好孩子”“我也这样想”就能让孩子觉得受到了大人的认同。而利用身体语言,如微笑、拥抱和点头等,更能让孩子知道你是多么疼他,不只是在他表现良好时。

身体接触表达亲昵感情。身体接触可以让孩子切身体会父母的关怀,这种表达亲昵感情的亲子交流,不仅适用于孩子较小的时候,对于稍大一点的孩子也同样适用。家长如果总是摆出一副冷冰冰的态度,拒绝孩子的“纠缠”,只会疏远亲子之间的交流,不利于培养孩子的情商。

不急于作出评价。每个人都有其自己的想法,孩子也不例外。亲子相处时,父母不能要求孩子的想法与自己的一样,任何干涉或是否定孩子自由成长的行为只会成为孩子健康成长路上的障碍。只有尊重孩子的感觉,尊重孩子的思想,孩子才会懂得尊重父母。

其实,父母与孩子沟通时应掌握的技巧远不止这些,做到将心比心,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孩子的立场去考虑事情,多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彼此之间的交流就会变得更贴近、更顺畅。

3.11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

一个人能否成功,不仅要看他掌握知识的多少,还要看他能否勇敢地面对挫折。勇敢作为一种宝贵的人格品质,对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勇敢面对困难,提高孩子的情商

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然而,一份调查资料表明,“怕”已经成了现代孩子的一种心理疾患。从这份调查资料来看,正常儿童中,年龄在2~4岁的儿童,40%左右至少有一种害怕;年龄在6~12岁的儿童,43%左右有7种以上的害怕。

“怕”字当头,可以说是眼下孩子们比较普遍的心理疾患之一。有的孩子已经入学了,不敢独自睡觉,也不敢一个人上学或回家,必须大人接送;有的孩子不敢走夜路,怕这怕那,甚至怕自己的影子;有的孩子不敢与人交往,对人际关系敏感,心怀恐惧;有的孩子怕考试不能得满分,怕评不上“三好”,怕老师批评,怕同学笑话。总之,这些经不起一点风雨的孩子,即便是在一点点的不幸面前,痛苦也会被无限地放大,压得自己透不过气来。

事实上。孩子的这种怕这怕那的心理,比所要怕的事物本身往往要更加可怕得多。有这种心理的人,事情还没有做,就先把自己吓倒了、打败了。然而,如此懦弱的心态又怎么能适应社会竞争的需要,又怎么能在人生的舞台上立足呢?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的胆怯脆弱呢?

其一,父母教养方式的问题。虽说孩子的性格和遗传有很大关系,但是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后天的成长环境及父母的教养态度。现实中,有些家长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让孩子感到不知所措。久而久之,孩子习惯于按“规矩”办事,缺少了探索精神;有些家长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对孩子发脾气,使孩子变得谨小慎微。

其二,家长保护太多。现如今,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全家人对其往往呵护备至,一些本该由孩子自己解决的问题,家长常常都会代劳,这种过度保护的做法只会让孩子变得胆小、退缩。

其三,看不到“闪光点”。很多家长面对孩子畏畏缩缩的行为,如不敢滑滑梯、跳蹦床、说话声音太小等,总会拿别的孩子来比较自己的孩子,从而做出强烈的反应,“你这算什么,谁谁比你本事大多了”,“谁谁在演讲比赛中拿了大奖,你连讲台都不敢上”……事实上,家长的这些话只会严重损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其变得越发自卑胆怯。其实,家长应善于发现并强化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尽量克制自己的感情。要知道,即便是再怎么胆小怯弱的孩子,偶尔也会有“大胆”的举动,也许在父母看来,这些根本就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做父母的,必须努力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必要的表扬与鼓励。

其四,环境因素。现在多数人都住在楼房,一家一户的封闭环境极易使孩子缺乏与其他孩子交往的生活空间,久而久之,容易造成孩子孤独、胆怯的性格。

其五,恐吓孩子。有的家长在孩子哭闹时,经常用“鬼”“妖怪”来吓唬孩子;有的家长在孩子要外出玩耍时,用“外面有骗子,会把你骗走,卖到山里去”等话语来打消孩子外出的念头,使孩子产生一种不信任他人的心理……正是在这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下,孩子对可能存在的危险会表现得过分担忧,精神状态持续紧张,久而久之,就会变得胆怯和退缩。

总之,勇敢作为一种宝贵的人格品质,对于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都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就更应该关注他们的这种心理素质的培养,从日常小事起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让他们学会独自面对人生的不幸,勇敢些、再勇敢些。

用情商故事和孩子谈谈心

推荐故事一:勇敢的小刺猬

幼儿时期培养孩子的勇气品格,对其完整的人格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下面这则故事中的小刺猬告诉孩子,要学会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做一个真正勇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