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别说你懂孩子的心
18103100000010

第10章 愤怒的“小天使”——关闭孩子的暴力门(2)

引导孩子宣泄负面情绪的方法远不止这些,但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家长能够始终做到用心灵和孩子对话,看到孩子的渴求,知道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的心情,感知孩子的苦难,那么,你的爱就是土壤,就是阳光,就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切。

行为16:“我骂人是因为他碰我”——正确纠正孩子的骂人行为

几天前,3岁男孩小磊和邻居家同龄男孩小辉在一起玩耍。

玩着玩着,小磊搬着小椅子不小心碰了小辉一下。对此事情,小磊并没有在意,继续玩他的。可是,小辉却冲上来对小磊破口大骂。

正在厨房和小磊妈妈聊天的小辉妈妈听到后,赶忙过来制止小辉。

可是,小辉的小脸憋得通红,气呼呼地说:“谁让他碰我了,他碰我我就得骂他!”

小辉妈妈听了很生气,不由分说地就打了儿子一巴掌。

这下可好,小辉更是闹个不停。

对儿子这样的骂人行为,小辉妈妈不知如何纠正,感到很是苦恼。

读懂孩子的行为

类似小辉妈妈这样的苦恼,想必不少父母都体会过。不知什么时候,从孩子的嘴里会突然蹦出一些骂人或是诅咒的言语,你越是阻止,他使用这些语言的次数反倒越多。对此行为,一些父母认为孩子偶尔骂几句,不要紧,也没有太在意;而另一些父母却把孩子骂人视为洪水猛兽,对其严厉惩罚。

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几乎所有孩子都骂过人。然而我们常说,教育孩子应该讲求艺术,上面两类父母的做法都有过犹不及之嫌,放任自流肯定不可取,过于严厉也行不通。其实,弄明白孩子为什么会出现骂人的行为,并正确对待孩子的骂人行为,你的教育于孩子而言才会是一件幸事。分析起来,孩子骂人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1.没有是非观念

别人骂,我也跟着骂——这是很多孩子学骂人的一种普通心理。对于刚会说话的孩子来说,往往有很强的好奇心,会有一种情不自禁的模仿本能,偶尔听见别人说一句脏话,他并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就跟着学了。其实,这一迹象恰恰说明,孩子已进入了一个语言的敏感期。在孩子骂人的时候,他们会体会到骂人语言的特殊威力,其实他并非真的想侮辱谁或是咒骂谁,只是在尝试通过自己的不断练习,以证明其威力。这种情况下,如果家长越是阻止孩子的行为,反倒越是促使他们更多地使用这种语言。

2.受父母言行的影响

孩子生活在社会的大环境中,难免会受到各种不良言行的影响,说脏话也是如此。如果父母平时不太检点自己的言行,或是大人偶尔不小心骂粗话的时候被孩子听到了,孩子受其影响,渐渐地也学会了说脏话。

3.被迫骂人

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小伙伴之间,发生了矛盾,以牙还牙;受了欺负,借骂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事实上,孩子2岁以后,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会渐渐出现打人、骂人等行为。这种时候,不论什么原因,父母都不应忽略,但也不能一看到孩子骂人打人就一味地训斥或是打骂孩子,先分析一下原因,并时刻注意和反思自己的言行对孩子产生的影响。

换种方式爱孩子

那么,父母怎样才能纠正孩子骂人的行为呢?我们给父母的建议是:

1.教育孩子懂得尊重他人

要想从根本上杜绝孩子的骂人行为,先要教育孩子懂得尊重他人。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孩子尊重他人。比如,遇到熟人要热情打招呼;请人帮忙要先用礼貌称呼,再说明事由,事后还要道谢;家中来客人要热情迎送等等。

2.把孩子的骂人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有的父母听孩子说脏话,特别是幼儿,觉得挺好玩,非但不制止,反而进行鼓励,这是非常不可取的,这样只会强化孩子的这种行为,所以,父母千万不要因为说脏话、骂人好玩而故意引逗孩子或是哄然大笑。

3.教育孩子正确对待与他人的摩擦

很多时候,孩子骂人是其受到伤害的一种宣泄反应。比如,走路不小心被他人撞倒、东西被他人偷走等。这种情况下,父母应教育孩子以善良之心看待与他人的摩擦,让孩子明白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不愉快的事情,让孩子学会宽容他人过失,不要为这些小事而生气骂人。

如果孩子与小朋友发生矛盾,父母不能劈头盖脸地训斥孩子,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袒护孩子,而是要耐心地对孩子进行说服教育,教他们用谦让的态度来解决小朋友之间的纠纷,并应明确表态。要知道,孩子一般都有害怕失去小朋友的心理,这样就会促使他们改掉自己的不良言行。

除此之外,在孩子行为转变的过程中,面对孩子的点滴进步,父母都应该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让孩子明白打人、骂人、抢东西不是好孩子,大人不喜欢,有错就改才是父母喜欢的。

行为17:“我被孩子打了”——给孩子为自己负责的机会

一天晚上,安安跟着爸妈去妈妈的朋友韩阿姨家做客。到了韩阿姨家,安安妈妈和韩阿姨坐在客厅聊了起来,而安安爸爸则和韩阿姨的丈夫在隔壁书房聊着。

大概过了一刻钟的时间,安安就吵吵嚷嚷着要玩“白雪公主”的游戏。妈妈正和韩阿姨谈事情,就轻轻地摸了摸安安的头说:“妈妈有事,在和阿姨说话,你可以找爸爸玩。”

过了一会儿,安安又凑到妈妈身边,嫩声嫩气地说:“我想听故事,妈妈,你给我讲故事好不好?”

妈妈听了,脸色略有不悦地说:“出门前,你不是答应过妈妈,不会打扰妈妈的吗?你可以让爸爸给你讲啊。”

于是,安安只好去找爸爸,可是,爸爸也在聊天,没怎么理她。

后来,安安又来到妈妈这边,然而,就在安安妈妈和韩阿姨谈得正酣时,安安突然把拿在手中的画册砸到妈妈脸上!就在那一瞬间,画册的硬角扎着了妈妈的脸,她明显感觉到一阵钻心的痛。

这时,听到屋外的声音,安安爸爸和叔叔也来了,安安爸爸看到妻子脸上重重的一道红印,惊呼道:“真的被打伤了,都破皮了!”

于是,安安爸爸赶紧问妻子要不要紧,知道没有什么大碍,转身对安安说:“安安,你把妈妈打伤了!快向妈妈道歉!”

可是,此时的安安小脸憋得通红,不肯抬起头,也不肯开口说话。安安妈妈也伤心地说:“你打了妈妈,妈妈真的很难过,也很生气。”然而,安安依然是一副“不知悔改”的样子。

读懂孩子的行为

大人被孩子打了,这是很多家庭都遇到过的棘手问题,然而,要想彻底改正孩子的这种无礼行为,一定要弄明白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做。

其一,家长过多关注孩子,这样就容易让他们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就如故事中的安安一样,第一次没有人关注她,在她的再三要求下,还是没有人关注她,当孩子被拒绝多次之后,就会变得恼羞成怒了。

其二,家长在孩子“伤害”自己时,虽说当时表现得很难过、很生气,但是只要孩子向家长道歉,马上就可以获得原谅,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家长丝毫没有让孩子承担过相应的自然结果。换句话说,在孩子发生暴力行为后,只要说句“对不起”就行了,而此时的一句“对不起”就成了免死牌,孩子是无须承担任何责任的。但是,家长的这种处理方式只会给孩子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家长的伤心、难过、生气都是暂时的,家长总是会原谅我们的,家长会无条件地宽容我们所有的错误,所以我们可以屡次犯错。

那么,这个自然结果又是什么呢?

假如一个成年人打了你,你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呢?你一定很生气,一时半会儿不会轻易原谅他,你还不会理他,直到打你的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有诚意向你道歉,并保证下次不再犯错。也就是说,这个自然结果有三种可能:第一:被打者很生气;第二:被打者不会再和打人者友好交往;第三:两个人会友好交往,但是需要打人者做出承诺,并保证不会再发生类似事情。

毫无疑问,所有父母都是爱孩子的,理所当然也不会和孩子“记仇”,而事实上,很多父母也是这么做的,就算当时真生气了,但是事情一过就会原谅孩子,很快淡忘这件事情。但是,这样做的后果只会让孩子无所顾忌地伤害父母,冲父母乱发脾气,甚至是暴力攻击父母。

所以,如果家长希望孩子将来是一个有独立人格、敢于担当的人,就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把他们当做一个独立的、能承担责任的个体,让他们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换种方式爱孩子

面对在自己面前爱发脾气,甚至是实施暴力的孩子,家长又该如何应对呢?

1.家长要给孩子为自己负责的机会。孩子在外面惹了事或是犯了错,很多家长就会忙不迭出面摆平,习惯于给孩子收拾残局。其实,这种给孩子“擦屁股”的事情做多了,孩子就会习惯家长替他负责,永远也学不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

2.纠正孩子的不当行为要注意方式方法。孩子出现种种暴力行为时,不少家长尝试过多种方法都无效。打骂、惩罚会让孩子逆反或屈从;说教会让孩子嫌烦;频繁提醒也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让孩子承担其行为带来的自然结果,这比任何说教都管用。

3.对待孩子的暴力行为,家长要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告诉孩子,而不是那么快就轻易原谅孩子。这样孩子将来才会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敢于担当的人。

行为18:孩子爱咬人——善待“另类”的孩子

这一天刚吃完早饭,2岁多的小男孩虎虎就缠着妈妈去小区花园里玩。大约玩了个把钟头,在小朋友堆里,突然传出一声刺耳的“嗷嗷”声。之后,就听到不满2岁的娟娟“哇哇”地大哭起来,小嘴还委屈地嘟囔着“虎虎咬我,虎虎咬我”。

当时虎虎妈妈也在场,虽说没有亲眼目睹当时的场景,但是,还是觉得有些奇怪。在虎虎妈妈眼里,儿子小虎从来都是一个乖巧、讨人喜欢的孩子,平时也没有发现他有什么侵犯性行为,怎么可能会咬小朋友呢?

这时,虎虎满脸歉意和恐惧,语无伦次地为自己辩解,大概意思是说,他和娟娟为了争抢一个玩具而吵了起来,吵着吵着,他就用牙齿咬了娟娟一口。

听到这里,妈妈赶忙上去安慰娟娟,并让虎虎对她赔礼道歉,并示意两个小朋友拉拉手。费了好大一番功夫,才算平息了这场“咬人风波”。

面对虎虎咬人的事实,妈妈还是心存不安,这时她突然想起前些日子发生的一幕场景。当时,虎虎正用嘴巴啃桌子,那叫一个“津津有味”,就连下巴、脖子上都满是他的口水。

还有一次,虎虎和院里的几个小朋友在爬栅栏玩。妈妈也在旁边看着他,以防出现意外。突然,虎虎抱住一旁的甜甜在她的小脸蛋上咬了一口,速度之快让周围人都防不胜防。甜甜奶奶见了,赶快抱起甜甜,可是她的脸上已经明显有了一圈牙印,而虎虎似乎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只是在一旁愣愣地看着甜甜,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

读懂孩子的行为

孩子咬人了?是不乖了吗?其实,孩子每一个行为的背后都有其一定的原因。了解了这些原因,才算真正读懂孩子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