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独立学院管理概论(面向实践的教育管理丛书)
18101100000031

第31章 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3)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在国家积极鼓励、支持多种形式办学和高校大幅度扩大招生规模的背景下,利用新机制举办的独立学院得到了快速发展。如今,这些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已经成为学生及其家长关心的问题,并衍生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直接关系到独立学院的社会声誉及其生存和发展。同时,独立学院学生作为一个全新的学生群体,在浩大的大学生求职队伍中其位置显得有些尴尬。由于介于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之间,按民办高校的标准进行收费,学生入学门槛略低,但又依托于一些母体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可以说独立学院的毕业生相对于完全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毕业生具有一定的优势,而相对于普通公办高校的毕业生又处于一定的劣势。因此,独立学院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还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复杂性。[9]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引导独立学院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择业技巧,积极为大学生顺利就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已成为独立学院的共识和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1.人才总量不足与高校毕业生供过于求的矛盾同时存在

目前,我国正处于调整产业结构、经济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建设需要大量的人才。例如,新兴产业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农业和乡镇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西部开发和建设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企业和社会对各种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等。总体而言,我国人才总量与国家需求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但由于高校毕业生自身的原因和各自客观问题的存在,目前高校毕业生仍显得供过于求。

2.独立学院的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还不高,影响对毕业生的评价

独立学院建校历史一般都较短,其培养目标和体系如何、教育质量如何、毕业生的质量如何等都需要经过市场的检验,要被社会认可和接纳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用人单位一般习惯从名牌高校或他们信得过、关系密切的老牌学校中挑选毕业生,而独立学院在创办初期,自身的“品牌”还未形成,毕业生的质量还未得到社会的检验和认可。因而不少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毕业生持观望态度,甚至出现拒绝选择独立学院毕业生的现象。要取得用人单位的信任和认可需要一个过程,这与紧迫的就业形势之间形成了矛盾,无疑增加了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3.独立学院学生和家长就业期望值过高

由于独立学院学生是高投入的,其学费相当于一般本科生的2~3倍,高投入希望能有高回报,学生家长普遍存在就业期望值过高的想法。同时,学生本身也存在就业观念不当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就业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确,追求薪酬待遇和地域条件,理想与现实脱节。二是被动就业观念强,自主创业意识淡薄,只有少部分学生选择自主创业。三是静态就业动机强,动态就业观念弱,仍抱着“一次就业定终生”的传统就业观。

4.专业设置与母体高校多有重复,没有形成办学特色

独立学院是在高等本科教育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产生的,其学生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一般都是参考母体,培养方向定位并不明确;专业设置大都是市场热门专业,但没有自身的特色,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师资以从母体聘请为主,引进为辅,但新引进的教师大都是年轻教师,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学生是第三批招生,生源质量与一本的学生有一定的差距。独立学院的办学质量深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教学质量一般,专业特色尚不明显。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均为母体高校的热门专业,绝大部分独立学院还没有自己的专业。同时,由于专业设置重复造成母体高校与独立学院相同专业毕业生之间的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

5.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不完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不稳定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的办学形式,起步晚。就业专职人员、就业指导与服务机构、就业基地建设相对滞后;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还不完善。毕业生就业主要由学校、人才市场举办招聘会等原始和低效的方式获得信息,信息渠道比较窄。目前,独立学院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一线主体是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院系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辅导员,但是大多数并不是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平时事务繁杂,缺乏系统的就业指导工作培训,再加上就业指导工作队伍流动性大,所以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仅仅是点到即止,缺乏系统性、专业性和有效性。要想引导好学生的就业意识,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加强学生的创业教育,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贯穿学生大学四年生涯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必须要有一套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专业化就业指导教材,必须要有一支专兼结合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10]

二、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优势

1.家庭背景好,社会关系优越

首先,独立学院相对于一般本科学生而言,根据国家的政策,收费较高,因而城镇学生的比例较高,这些学生家庭相对富裕,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相对较优越。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好,许多学生毕业后暂不就业,继续求学以待发展。其次,独立学院学生家长担任领导职位和企业负责人的比例较高,这些学生相对来说就业的社会基础好,就业渠道较畅通,就业压力小。第三,由于独立学院的学生家庭成员普遍文化素养高,他们从小见多识广,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多有特长,因而整体素质相对较高,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较强,这些都为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专业设置优势

专业是形成分割的市场和非竞争性群体的重要因素。学生所学的专业一直在学生就业过程中产生重要的影响。热门的专业使毕业生能够顺利进入市场,特别是在目前就业市场专业冷热差距巨大、跨行业转专业就业比较普遍的情况下,热门专业毕业生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独立学院设置的专业基本为各高校近几年就业情况较好、社会急需的热门专业,这就决定了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有专业优势。[11]

3.充分利用母体学校的优势资源,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共享教育教学资源,由于独立学院得到了母体高校的高度重视和优惠政策,加上其灵活的办学机制,可以说独立学院是母体高校优势教育教学资源的最佳组合;此外,独立学院可以根据市场需要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这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保障。

4.办学母体品牌与区位优势

独立学院的办学母体一般是拥有较长的办学历史、毕业生质量已得到社会认可的知名学校。借助母体高校的品牌,尤其是其雄厚的师资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为独立学院毕业生的质量提供了保证,这种优势在重点高校设立的独立学院中体现尤为突出。同时,一般独立学院选择在经济发展较好,人才需求较大的地区,这为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区域环境。

三、提高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和途径

1.学生自身应加倍努力,迎头追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无论环境怎么变化,学生毕竟是就业竞争的主体,事物发展终究是内因起作用。独立学院学生应该审时度势,摒弃陈旧观念,苦练内功,打开视野,在严峻的就业环境下扬长避短,适应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走出“靠天吃饭,看人脸色”的求职逆境,以提炼自己的个人价值达到与社会价值的完美结合,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首先,利用各种条件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扎实学好专业基础知识,重视理论知识积累,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培养强有力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磨炼拼搏奋斗的毅力。培养自己健康开朗的阳光型人格,把目光投向远方。培养独立自主的坚强品质,摆脱具有依赖性的脆弱型人格。最后,注重劳动技能培养,增加职业能力筹码。在有条件情况下接触多类型学科知识,打造自身成为“双学位”人才,同时鼓励学生考取更多的职业技能证书,让职业培训为就业增加竞争的砝码。

2.独立学院应调整办学思路和定位,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条件突出办学思路的市场化、国际化,加强特色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适应国际化趋势,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挑战的必然选择,也是独立学院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的根本出路。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作为与社会人才需求密切联系的民办高等教育更不能滞后于社会发展。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只有具有鲜明特色的民办高等教育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作为民办普通高校的过渡型模式,独立学院只有抓住机遇,挑战自我,争创一流,在积极推进国际化的同时,努力追求办特殊,才能赢得生存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条件。

(1)办学定位准确,突出办学特色。每一所独立学院都有自己的相对优势,有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特色和潜能,而科学定位则是将这种特色和潜能激发出来的首要前提,也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如果定位出现偏差,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将无从谈起。独立学院对自身的科学定位,绝对不能贪大求全,而要因地制宜,唯有如此,才能为全校师生树立一种能凝聚人心、振奋精神、形成合力的奋斗目标,为学校确立办学特色,形成独特的办学风格提供途径和方法,以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2)科学制订培养计划,调整专业结构设置。人才培养的特色最能通过专业设置来体现。运用灵活的办学机制,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制订教学大纲,安排课程,这是独立学院必须遵循的规律;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及时调整专业,更是其贴近市场办学的制胜法宝。同时,学校还应建立完备的专业设置论证与毕业生质量调查反馈制度。

(3)建立科学长远的就业服务体系。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是广义上的就业指导,是为帮助大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职业需要,选择并确定有利于发挥个人才能和实现个人理想的职业。从根本上说,就业指导,就是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毕业生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一方面要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其顺利就业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另一方面则是要帮助和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职业的需要,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业,全面、迅速、有效地与工作岗位结合,实现其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4)重视家庭作用,将家长纳入到就业长效机制。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已经不仅仅是毕业生一个人的事情,还涉及毕业生所处的家庭以及其他社会资源的介入。独立学院学生一般家庭境况较好,其家庭长期积累的社会人脉资源比较丰富,信息渠道广泛,这无疑对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有良性促进作用。独立学院应在对学生就业的全程化指导过程中与学生家长保持长期固定的联系,这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第一,可与家长就学生的个体化特征进行沟通交流,以方便为学生制订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案,避免指导的盲目性和无序性。第二,还可以向家长宣讲国家、社会、学校等方面的就业政策,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第三,可从家长的渠道了解更多方面的就业信息,甚至开辟新的就业渠道,以增加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经验的积累。因此,将家长纳入到独立学院就业长效机制是促进毕业生就业、提升就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举措。

(5)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为独立学院毕业生创造良好就业环境。民办高校是我国的新生事物,在高校和社会之间若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势必会影响高校办学的社会支撑,而社会也可能对其产生认识偏差。目前,社会对民办高校及其毕业生主要有以下几种认识[12]:①怀疑论。在现有条件下,民办高校培养不出优秀人才,不可能在现阶段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生力军。②营利论。民办高校创办者打着教育的幌子以营利为目的,一切以利益为中心,在教学、人才培育的质量上难以保证。③冲击论。持这种看法的人认为民办高等教育冲击了公办高等教育,没必要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民办高等教育是多余的。④过渡论。民办高校的发展只是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的一种特殊现象,待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它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和可能。⑤补充论。国家财政能力有限,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可以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可任其自生自灭。

独立学院是民办教育的组成部分,在面向社会办学过程中需要了解社会需求,同样社会需要了解民办普通高校的办学质量和运行状况,客观公正的社会评价和正确的舆论能为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在社会媒体的监督下,学校可以通过社会评价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信息,社会可以通过独立学院的办学水平、教学质量、毕业生就业的评价,为市场选择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这样,在独立学院与社会之间建立一个信息传递的渠道,有利于消除误解,促进独立学院面向社会健康发展。[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