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独立学院管理概论(面向实践的教育管理丛书)
18101100000027

第27章 独立学院的教师管理(4)

2.通过继续教育改善师资结构

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增长更新改变着空间和时间观念,加快了“知识陈旧”的速度和职业的变更频率。这就要求高校教师不仅学有所长,学有所专,用有所创,而且要活到老学到老,紧跟世界科学发展的步伐,把最新的科学技术和研究成果传授给大学生,并争取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新,这是历史赋予高校教师的使命,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自觉地去接受终身教育。研究表明,优秀教师各种特殊能力大部分是职后形成的,而继续教育是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必要条件之一。根据终身教育理论,我们有充分的理由从根本上重新构建教师教育的计划,而且把重点放在在职培训上。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各类高校包括独立学院教师继续教育往往只重视“学历补偿”———即为那些破格录用的教师弥补先天学历教育不足,而忽视了相关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结果是学历层次提高了,但相关专业的实践经验仍然匮乏,无法指导学生实训教学工作。为此,独立学院应当引导在职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既要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补充和提高,又要注重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以不断增强教师自身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与市场接轨的研究所,开办经济实体等开展“产、学、研”结合,为教师提供社会实践和科研能力。[13]

3.“专兼”结合,优势互补

在人才竞争激烈的今天,引进人才、建设师资队伍是要大量投入的。国内外民办高校一般兼职教师比例很高,外聘兼职教师不仅可以降低办学成本、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而且有利于专职教师开阔视野,进行“双师型”改造。同时利用兼职教师收集的科技信息,把最新的科技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使受教育者掌握实际生产中的最新技术。

独立学院现有专职教师绝大部分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师岗位的,缺少专业实践锻炼,因此难以胜任独立学院专业课的教学任务,尤其是学生实训指导工作。而兼职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不仅可以教学生,也可以带教师,通过集中讲授、分散交流,或一对一的帮带等,提高专职教师的专业技能。因此,引进人才必须要有规划,要符合本校的专业和学科布局及发展战略,不能凡是人才都引进,而是要有所取舍。对于非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教师,可从社会实践部门聘用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有利于改进师资队伍结构,促进校企之间的交流与联系。独立学院应当充分利用联合办学单位的科技和人才优势,聘用具备相应学历、职称、从事相关专业一定年限的工程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担任专业课教师和学生实训指导教师,也可从其他高校聘用在职教师和专业基础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退休教师。独立学院对兼职教师应当制订规范的管理措施和激励机制,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独立学院教学、科研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政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帮助独立学院吸引资金

2008 年2月教育部出台了《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独立学院今后将自授学士学位,不再颁发母体高校的学位。新规定意味着独立学院的“母体光环”减弱,但同时也将逐步推动独立学院的真正独立。此外,《办法》中提到了独立学院办学许可证一词,这意味着2013 年之后,一些在五年内考核不达标的独立学院将处于“无证办学”的尴尬处境。这对于教师是否选择在独立学院工作,独立学院是否能拥有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更别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了,所以政府要在各方面给予扶持。鉴于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政府在对独立学院进行财政拨款等各方面的能力还很有限。[14]因此,要求政府对独立学院的发展进行大规模、直接的扶持和激励是不现实的。政府可以在独立学院办学资源和经费的投入方面,发挥自己的协调角色,利用各种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社会资源参与和举办独立学院,促进独立学院的发展。

2.引导校企合作,创设良好的教师专业发展环境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要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独立学院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仅仅依靠在校内积攒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能胜任独立学院教学工作的。政府可以充分利用独立学院自身的特点,引导和鼓励独立学院同作为合作方之一的企业共同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推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从而促进独立学院科研水平的发展。张芹的《甘肃省独立学院发展现状调查报告》中在教学实习方面指出:实习安排流于形式与学生自己联系单位的比例相当大,分别达到52 .44%和55%。[15]学生的教学实习将近半数不能完成,作为独立学院的教师进行实践的机会又会多到哪里去呢?如此高的比例值得办学定位在高级或者复合应用型人才层次上的独立学院深思。政府要积极引导独立学院与企业建立联系,确保教师能够经常到企业实践和学习,及时熟悉和掌握企业生产和工艺过程的特点,以及正在发生的变化,不断丰富和巩固已有知识。教师通过在企业工作,了解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帮助企业进行解决,可以提高教师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学校与企业加强合作,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带领学生经常去企业实习,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从而找到自己的研究项目,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这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除了正确引导学校之外,政府还要号召企业为独立学院提供充足的生产操作条件,保障学校教师与企业的基本接触,使文化理论课教师对企业文化具备鲜活现实的理解,使教师的市场观念具体化。企业还可以以科研项目为中介,向独立学院输入相应的科研经费和项目,让独立学院依企业的需要来进行技术开发服务和研究。这样既可以拓展独立学院相关办学资源的来源,也有利于加速相关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自身在理论方面的优势,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一起钻研课题,搞科技攻关,促进教师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素养。

3.建立健全独立学院教师的社会保障体系

在人事和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和其他公立高校最大的不同就是普遍采用人事代理制度,建立了一系列评聘制度。这种制度对教师来说时刻产生着一种无形的压力,导致普遍缺乏对工作的安全感。

第一,引导独立学院采用以学院为主、个人参与的社会保障方式。有条件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及独立学院,还可以在争取教师基本社会保障(包括法律规定强制实行的养老、医疗及失业保障)之外,利用不同的权益建立社会基本保障的补充制度,增强吸引力,以更利于招募人才和稳定队伍,如对有发展前途、达到一定级别的骨干教师采用股份配额或附加社会保险作为奖励。对有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终身教师待遇,并规定其工作满若干年后,可以领取补充保险金等。对于独立学院中属于母体高校内编制的兼职教师,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管理,制定相应的法规,使其依法从事社会劳动,获取合法的收入。

第二,职称评定问题也是造成独立学院教师流动性大的原因之一,是独立学院教师专业发展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教师职称的评定与高等院校师资的建设有着紧密的联系,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只有在独立学院取得了合理的地位,独立学院的教师才能和公办学校的教师取得平等的待遇,才能展开公平的竞争,才能促进独立学院的进一步发展。独立学院的编制如何确定、教师职称归哪些部门管等问题,目前还没有全面系统的政策规定,政府也缺乏有力的监管,合作办学各方都面临一定的法律和政策风险。要根据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的特点,对专职教师要尽快出台独立学院教师职称评定工作标准。考虑到独立学院教师应具备双师型素质,即教师除了应具有职业道德、专业理论素质外,还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较强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一方面,在职称评定标准中,除了重点考察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外,还要把技能考核等级、专利应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到职称评定标准中去,评聘标准应综合考虑他们的教学工作完成情况、学术专业水平、技术应用能力和企业经历等。另一方面,应建立专门的独立学院教师职称评定考察办法以及相应的评审组织和评审办法。就专业理论水平方面而言,因教学以“够用为度”,可参阅一般普通高校标准和评审办法,并适当降低要求,对于技能方面的考察和评审办法,因以前缺乏故应重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