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网上创业(高等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系列教材)
18100800000010

第10章 网络与电子商务(1)

学习目标

了解创业过程中所要利用的主要网络;

了解互联网的基本功能;

了解电子商务的基本内容;

理解创业的环境。

案例导入

科迪团购移动话费 充值延迟两个月

3月10日,王先生参加了科迪团130元返200元移动话费的团购活动,购买了2份,该活动话费分两次打入手机账户,第一笔100元按期打入后,剩余的100元按照团购介绍,应于5月份打入手机账户,而直到7月20日商家仍没有进行有效的处理。王先生的遭遇并不是个例,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还受到其他与王先生有相同经历的消费者投诉。

思考题:

简述建立电子商务标准体系的重要性。

2.1 网上创业中的网络

2.1.1 Internet 的概念

Internet是计算机交互网络的简称,又称因特网。它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全世界不同地理位置的、功能相对独立的数以千万计的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通信协议、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数据通信网。

在英语中“Inter”的含义是“交互的”,“net”是指“网络”。简单地讲, Internet 是一个计算机交互网络。它是一个巨大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它把全球数万个计算机网络,数千万台主机连接起来,包含了难以计数的信息资源,向全世界提供信息服务。它的出现,是世界由工业化走向信息化和象征。从网络通信的角度来看, Internet 是一个以TCP/IP网络协议连接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机构的计算机网络的数据通信网。从信息资源的角度来看,Internet是一个集各个部门,各个领域的各种信息资源为一体,供网上用户共享的信息资源网。今天的Internet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网络的含义,它是一个信息社会的缩影。虽然至今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来概括Internet,但是这个定义应从通信协议、物理连接、资源共享、相互联系、相互通信等角度来综合加以考虑。一般认为,Internet的定义至少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Internet是一个基于TCP/IP协议簇的国际互联网络。

Internet是一个网络用户的团体,用户使用网络资源,同时也为该网络的发展壮大贡献力量。

Internet是所有可被访问和利用的信息资源的集合。

2.1.2 Internet 的基本组成

Internet主要由通信线路、路由器、主机与信息资源等部分组成。

1)通信线路

通信线路是Internet的基本设施,它负责将Internet 中的路由器与主机连接起来。Internet中的通道线路分为两类:有线通信线路与无线通信线路。

可以使用“宽带”与“传输速率”等术语来描述通信线路的数据传输能力。所谓传输速率,是指每秒传输的比特数,其单位为比特/秒(b/s) ,其中1 kb/s =103 b/s;1 Mb/s=103 kb/s;1 Gb/s=103 Mb/s;1 Tb/s=103 Gb/s.通信线路的最大传输速率与它的宽带成正比。通信线路的宽带越宽,其传输速率越高。

2)路由器

路由器是Internet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它负责将Internet 中的各个局域网或广域网连接起来。

当数据从一个网络传输到路由器时,根据数据所要到达的目的地、通过路径选择算法,为数据选择一条最佳的输出路径。如果路由器选择的输出路径比较拥挤,路由器则负责管理数据传输的等待队列。

3)主机

主机是Internet中不可缺少的成员,是信息资源与服务的载体。Internet 中的主机既可以是大型计算机,又可以是普通的微型机或便携式计算机。

按照在Internet中的用途,主机分为两类:服务器与客户机。服务器是信息资源与服务的提供者,一般是性能比较高、存储容量比较大的计算机。服务器根据它所提供的服务功能不同,分为文件服务器、数据块服务器、WWW服务器、FTP服务器、E唱mail服务器与域名服务器等。客户机是信息资源与服务的使用者,可以是普通的微型机或便携机。

Internet提供了很多类型的服务,例如电子邮件、远程登录、文件传输、WWW服务、Gopher服务与新闻组服务等。

4)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是用户最关心的问题,它影响Internet受欢迎的程度。Internet 的发展目标是更好地组织信息资源,使用户快捷地获得信息。

在Internet中存在很多类型的信息资源,例如文本、图像、声音与视频等多种信息类型,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1.3 Internet 的产生与其在国内外的发展

1) Internet的产生

1968年8月,由美国DARPA公司建立了ARPANET系统。

1969年,AT&T公司开发了多任务分时操作系统UNIX,为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提供了系统软件支持。

1972年,美国施乐公司成功开发了以太网,使计算机可以通过电缆与网卡在500 m范围内以每秒10 M比特速率传输数据,局域网诞生。同时,ARPANET系统成功传输了世界上第一封电子邮件。1974 年ARPA的鲍勃· 凯恩和斯坦福的温登· 泽夫提出TCP/IP协议,定义了在计算机网络间传送报文的方法。

1981年美国的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建立了NSFNET,实现了网络之间的互相通信,逐步成为Internet的骨干网络。

20世纪70年代末期,国际标准组织(ISO,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提供了ISO/OSI(OSI,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连网络体结构参考模型,实现不同网络产品的相互连接和通信。

1991年美国副总统戈尔发表了“信息高速公路”的演讲,将 Internet和信息高速公路联系在一起,Internet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

1989年,日内瓦欧洲物理量实验室成功开发WWW,为Internet存储、发布和交换超文本信息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1993年,美国伊利偌大学国家超级计算中心成功开发网上浏览工具Mosaic ,进而发展成Netscape ,使得Internet用户可以自由地在Internet上浏览、下载WWW服务器上的各种文件,引发Internet发展高潮。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正式实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

到了1995年4月,NSFNET停止运作,由NAPS计划所代替,从此Internet网络进入商业化运作模式时代,Internet不再是免费的,用户根据每月的通信量付费,Internet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 Internet在国外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四个阶段: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为用户共享各个计算机系统中的资源,把多个有通信功能的计算机系统连接成网络。其特点是在网络中有多台主机,各种资源分散在每台主机上。每台主机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可以独立地完成本系统内用户的作业。同时,整个网络又是一个统一的系统,网络中的用户可以共享每台主机上的资源。

(2)分组交换网

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将数据处理与计算和数据通信分开的二级结构网络。在此二级结构网络中,网络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组成。所有用于计算、处理或向用户提供服务的计算机及其软、硬件资源构成网络的资源子网,这些资源原则上可被所有用户共享。通信子网是由通信硬件(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等)和通信软件组成的,其功能是为网络中的用户共享各种网络资源提供必要的通信手段和通信服务。

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的ARPA net是这个时期的典型代表。ARPA net是第二个较完善地实现分布式资源共享的网络,采用分组交换方式。所谓分组交换是将要传输的数据分割成较短的数据块,称为分组。然后采用动态的方式选择每个分组的传输路径,只有在传输分组时才占用线路,从而提高了线路的利用率,增加了传输的可靠性。采用分组交换方式的网络称为分组交换网。在20 世纪70年代又出现了为公众用户服务的公用数据通信网,由于其采用分组交换技术,因此又称为公用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的出现使网络的发展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3)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

初期的网络是建立在各个大公司提出的不同的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的基础上,网络的实现方法也各不相同,这对不同网络之间的连接带来了困难。为此,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9年提出开放系统互联的参考模型,并使其成为国际标准。

(4)Internet的普及与网络技术的发展

Internet起源于ARPA net。由于Internet的公开性和平等性,使其很快被广大用户所接受。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网络在各个领域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得到了更加快速的发展。

3) Internet在我国的发展进程及现状

关于中国公用数据通信网,我国已建立了四大公用数据通信网,为我国Internet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通信网(China PAC)

该网于1993年9月开通,1996年底已覆盖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和一部分发达地区的乡镇,与世界23个国家和地区的44个数据网互联。

(2)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China DDN)

该网于1994年开通,1996年底覆盖到3 000个县级以上的城市和乡镇。我国的四大互联网的骨干大部分都是采用China DDN。

(3)中国公用帧中继网(China FRN)

该网已在我国的8 大区的省会城市设立了节点,向社会提供高速数据和多媒体通信。

(4)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 Net)

该网于1995年与Internet互联,物理节点覆盖30个省(市、自治区)的200多个城市,业务范围覆盖所有电话通达的地区。1998 年7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 Net)骨干网二期工程开始启动。二期工程将8个大区间的主干带宽扩充至155 M,并且将8个大区的节点路由器全部换成千兆位路由器。

4) Internet的未来发展方向

①未来Internet的用户需求将向WWW、移动性和多媒体方向发展。

②未来Internet的应用将包括与广播媒体、通信业务以及出版媒体的综合。

③Internet社会就是信息社会。信息社会具有五大特征:技术的多样性、业务的综合性、行业的融合性、市场的竞争性和用户的选择性。

④未来Internet将给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接入方式和可承受的价格,提供任何信息,并完成任何业务。

2.1.4 常见的Internet 接入方式

1) PSTN(Published Swich Telephone Network ,公用电话交换网)技术

以电话拨号方式实现Internet接入。上网的最高速率仅为56 kbps,已经趋于淘汰。

2) ISDN(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 ,综合业务数字网)技术

ISDN俗称“一线通”,电话线接入,但ISDN采用数字传输和数字交换技术,利用一条ISDN用户线路,提供两条64 kbps用于传输数字图像/语音的承载信道(B 信道)和一条16 kbps用于传输控制信号的数据信道(D 信道) ,从而达到128 kbps的上网速率。当有电话拨入时,它会自动释放一个用于传输数字图像/语音的B信道来进行电话接听,可以满足中小型企业对Internet基本服务的需求。

3) DDN(Digital Data Network,数字业务网)技术

DDN也称为“DDN专线”,即通过向用户出租专用的电路,为用户传输数据、图像、声音等信息。DDN的通信速率可根据用户需要在N ×64 bit/s(N=1 ~32)之间进行选择,这种线路优点很多:线路运行有保障、永久连接,但费用很高,因此中小企业较少选择。

4) ADSL(Asymmetrical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技术

一种针对普通用户的需求而开发的接入技术。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其常见应用如文件下载、视频音频点播等,主要是通过网络向用户端传输数据(称为下行流量),相对而言用户端通过网络上传的流量(称为上行流量)比较少。ADSL下行带宽高于上行带宽(其下行速率为512 Kbit/s到8 Mbit/s,而上行速率则为64 Kbit/s到640 Kbit/s,因其“非对称”而得名)。

5) Cable唱modem(线缆调制解调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