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广播电视新闻评论(高等院校影视传媒书系)
18100700000054

第54章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评析(2)

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过节了,特别是中秋、国庆凑到了一块,送礼是少不了。在这样的“公关行动日”里,各家都制订了“维护计划”,有人开车送礼,有人长途跋涉进京送礼,还有人打着“飞的”送礼,而一些手握权力和资源的部门自然成为被公关的重点。中秋节前就有人抱怨,满大街都是月饼在“旅行”,因为它的“旅行”给城市交通添了“堵”。

【出录音】(张师傅)好多车里头,像这种节日搁的是月饼,恨不得半后备厢全是月饼,然后再送去,全是这样。我还替人送过呢,他打上我的车以后去深圳大厦,说能不能给我们送点东西,直接给您钱,我们就不去了。就是一包大的大闸蟹,他忙不过来了。

【解 说】请吃请喝,敬送礼物,维护感情和关系,因为需要送礼的对象太多,一些单位甚至有专门的部门专人负责,每人按区域、单位划分“责任田”。众多行走在“送礼路上”的人们,也颇显无奈。一位公司老板告诉记者:

【出录音】(受访者)总共买了七八百盒,刚开始买了五六百盒,后来不够。一个是你的客户,还有一些周边的主管部门、政府机关,很多很多吧,维护关系吧,最起码觉得我们还是很惦记他、重视他。如果不送的话会不会觉得我们忽视了他?!你要送的话,他也未必能记得哪盒是你送的,我本人的感觉还是送吧。大家都送我们也送,我一上午出去才拜访了三家就堵得不行,耗在路上的时间、精力这样的成本就没法计算了,你说这样的一盒月饼到底值多少钱?!

【解 说】送礼之风助推了礼品价格年年攀升,刺激了各种购物卡、礼品卡节节创新,“不怕贵,越贵越有人买”。阳澄湖大闸蟹,近年成为北京流行的“送礼佳品”,最高价格的礼盒达3 000多元。有的单位还从产地“空运”。送礼送的是情谊,可是在来势汹汹的送礼大潮前,有些礼送得确实是让人哭笑不得。一个朋友给我送了盒月饼,以前别人送我的月饼,我从来不打开直接转送别人了,这次打开吓了一跳,有个信封里面有几百块钱,不知道这是朋友送我的,还是别人送他转送给我的?最后也不知道这钱哪儿来的,觉得挺奇怪、很新鲜。

[衬乐]【解 说】每逢佳节,各级部门总是三令五申出台“禁礼令”,禁止利用公款相互送礼、借节敛财。但似乎“禁礼令”并没有真的挡住送礼者的脚步,“逢节必堵”的怪现象,给我们带来的是刺痛和反思。形形色色的“送礼车”蜂拥而至,不仅是一种“节日病”,更是一种“社会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2010年9月24日播出,作者:杨超、王健。)

《何时才能不再“逢节必堵”?》从节日期间北京交通拥堵的现象出发,看到的是中国人逢节必送礼的社会问题,用轻松、幽默和反讽的基调来批评大家司空见惯的“送礼成风”问题,评论视角新颖、独特。此外,该节目利用丰富的广播音响,还在节目中插入了一首反映北京拥堵现状的幽默歌曲,增强了节目的趣味性,吸引了听众的情感共鸣,是一篇角度独特的广播评论作品。

3.评论价值

新闻评论,作为新闻媒体的旗帜和灵魂,承担着时代前列的嘹望哨和新思想发源地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因此新闻评论的价值在于有没有为社会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思想和观点。

我们对新闻评论价值的理解需要建立在对新闻价值的基础上,在新闻理论研究中,新闻价值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①及时性,新闻报道越及时,为受众提供的新闻信息越新,信息量越大,新闻价值就越高;②接近性,指的是新闻报道的内容与新闻传播的受众之间在地域和心理上的接近,受众往往更加关心和愿意接受发生在自己家门口并与自己有着密切关系的新闻信息;③显著性,指的是新闻信息中的新闻人物、新闻事件和新闻地点等新闻要素的知名度;④重要性,指新闻信息与社会联系的重要性,凡是与国家发展,民众生活等密切联系的新闻都会表现出更加重要的新闻价值;⑤趣味性,受众对新奇、反常和极具人情味的新闻信息总是表现出更高的关注度。

一般而言,新闻评论的价值要高于新闻价值,一个新闻事件,它新鲜而有趣,但未必具有新闻评论的价值。著名报人邹韬奋曾说过:“我向来以为评论应根据事实,倘我得到可以评论值得评论的事实我便评论;倘我得不到可以评论值得评论的事实,我便不评论,决不因为挨骂而动摇这个标准。”[10]所以,新闻评论是否有价值,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他的论题是不是触及现实,时效性和针对性强不强。新闻评论的任务,是及时而广泛地评述特定时期内党和国家的发展方针、政策和路线,并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个问题和现象进行评论。它所关注的问题,一般都是党和人民群众所关心并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评论的宗旨是用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对待和处理当前的重大问题,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譬如获得中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一等奖的云南电视台的评论节目《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不动摇》。评论的背景:1999年1月前后,云南省第二轮土地延长承包工作全面展开,丽江地区试行了近两年的“两田制”(把土地划分为基本口粮田和集体经济田)不符合中央有关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政策,并且在现实推广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农民强烈要求恢复原有的土地承包关系。云南电视台《今日话题》敏锐地抓住这一问题,深入采访,科学评论,及时地澄清了部分基层干部对土地承包责任制的错误认识,促使丽江地区迅速纠正问题,获得了受众的好评,并得到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在节目中,主持人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是改革开放20年来农村发生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所在,也得到了千百万农民的拥护。但是,一些地方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执行这一政策不够坚决。不久前,丽江地区华坪县荣将镇的农民盼来了他们等待已久的事情:在当地的群众会上,有关领导宣布,立即停止试行了近两年的“两田制”,恢复原有的土地承包关系。”接着,记者通过对农民的采访,提出了六个论据:农民认为“两田制”不好;农民从一开始就反对“两田制”;“两田制”施行之后,导致农民收入大幅度下降;导致集体经济田抛荒;“两田制”不符合党中央对农村土地政策的基本精神,并导致农民对中央现行政策产生疑惑;上级部门明确表示必须终止“两田制”。节目的最后,通过演播室里的讨论,得出结论:“不能因为农村生产力纵向对比发展了,农民收入增加了,就改变土地家庭承包制,增加农民的负担,这必将影响农村的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11]该节目通过强有力的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针对“两亩田”问题不符合中央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问题展开评论,及时地纠正了农村现实发展中出现的错误走向,明确地提出“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政策是农村稳定和发展的根本政策”,这一论点的提出彰显了新闻评论在阐释党政的方针政策,监督国家行政工作方面具有的重要社会价值。

此外,“公共利益”也是衡量新闻评论价值的重要标准。[12]为了更好地理解“公共利益”,我们先来认识“共同的悲剧”。“共同的悲剧”是生态学家哈定首先提出来的,这一模式是指一种对一部分都是有利的,对整体却是有害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在世界发展的过程中不胜枚举。例如,西方发达国家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将很多工业垃圾倾倒在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再如,部分欠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产业链上主要承担的是初级加工的产业,这样的产业不仅生产价值低,而且对环境的破坏大,最终破坏的是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同样的,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常使用公共资源来满足个人的利益,对此,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早在2 000多年前就发表了看法:“凡是属于多数人的公共事务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物。人们关心自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利益,他们至多只留心其中对他们多少有些相关的事物。”[13]所以,维护公共利益,避免个人利益和部分人的利益损害到公共利益,也是新闻评论写作和传播的目的和任务。

为了公众共同的利益,为公众服务,是新闻评论价值的重要体现和衡量标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认识和把握公共利益?公共利益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独立———在政治上不为政府或其他利益集团所左右;②平等———实现不分等级享受同样的服务;③全面———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口味的现实需要;④多元———反映不同的观点,照顾少数人的兴趣;⑤不迎合———不追求最大的观众数,不一味迎合观众,而是通过节目来培育民主精神,提高公众的文化品位。[14]简单说来,就是要公正、独立、全面地对社会现实问题发表看法,关照世界问题的同时,也要关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下面,我们主要讨论的是世界性的视角。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1+1》,2011年10月31日播出了一期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新闻评论节目《70亿人口,矛盾中的人类!》,该节目从世界第70亿人口诞生的新闻说起,站在世界公民的公共立场,评述了人口增长与地球压力的问题。节目的最后,白岩松说道:

“70亿人口有多少呢?其实要真是排起来照一张合影的话,他们占的地方还真不大,也就是美国加州洛杉矶市这么一个区域里头就够了。但是关键问题是人们活着可不能是仅仅这样照合影,关键在于不均衡,我们相当多的是在贫困地区,比如说就有《国家地理》杂志给我们这样一个提醒,它是相对乐观的,‘世界人口问题的本质在于发展不均衡’ ,这不乐观,但是《国家地理》杂志称,即便2050年人口如期达到90亿,平均人口的密度也只会略超过如今法国的一半。法国从未被称为‘炼狱’,所以地球也不会是。

“还有人担心人类食品的问题,很多年前大家就在担心,但是现在人们很聪明,不断地发明很多很多的东西,包括像袁隆平,我们的大科学家已经让土地能生产那么多粮食了,但是总靠这样去发展的话,什么时候是个头呢?1900年,咱们一天才用几千桶油,现在是7 200万桶油。你想想,我为什么要叫很多孩子过来看呢?我们今天所探讨的一切都与你们有关,因此你们也应该听完这些数字之后,来约束大人替我们省一点电吧,替我们省一点水吧,给我们未来留一个更好的生存空间吧。”

白岩松的这段评论,是站在一个世界公民的立场,呼吁大家爱护地球,节约资源,平实的语言里饱含着对未来人类生存环境的关切和担忧,再加上有理有据的图像、图表的视频传播,增强了节目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也体现了评论者开阔的评论视角。

此外,事实的组合方式也在传递着评论者的观点。对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而言,现场的同期声、新闻事件和新闻当事人的采访画面不仅可以增强评论的现场感和说服力,而且是评论观点的组成部分。譬如,《焦点访谈》2006年5月1日播出的节目《王啸飞燕》,节目将青岛港新区的吊桥驾驶舱作为演播室现场,节目呈现的是桥吊师傅王啸娴熟的桥吊技术,画面和现场的采访明确地传达了评论员对工作在基层一线的工人们的敬业精神的肯定和赞扬。

(二)新闻评论形式评析

1.结构

新闻评论的结构分为外层结构和内层结构。外层结构包括开头、结尾和中间论述三部分;内层结构主要有并列与递进两种关系。并列,反映的是作者对新闻事件认识的广度,呈现了事物的多个侧面;递进结构反映的是事物本身的深度或人的认识的深度,也即“层层推进”的结构方式。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结构要比报纸新闻评论更加复杂,也更加丰富。报纸新闻评论主要通过文字来进行组织,是一种静态的结构形态。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运用音声符号和图像符号来传递观点,形成的是动态的结构形态,这样的结构更加的灵活多变,可以通过音乐的插入、音响效果的应用、图像的剪辑、字幕和图表的运用等多媒体手段来丰富结构的安排。

譬如,上文提到的案例《善待民工才能够缓解民工荒》,节目的结构属于“递进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构清晰明了,开篇即提出“为什么会出现用工荒”,接着通过农民工和企业管理者的回答,找到了用工荒的原因,不在于没有务工者可供选择,而是务工者对于企业提供的社会保障不满意,随后,作者采访了学者和官员,提出了问题的解决办法———善待民工才能缓解民工荒。因为是广播新闻评论,在分析问题部分,作者提供了很多采访民工的现场录音,通过同期声的运用,增强了评论的真实性和感染力,使得节目结构更加立体和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