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广播电视新闻评论(高等院校影视传媒书系)
18100700000024

第24章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基本模式(6)

另外,中央电视台新闻服务类节目《大家看法》也属于沙龙式电视新闻评论,通过主持人和观众联络员在演播室连线事件当事人、嘉宾,并让场内场外热心观众参与互动,来共同点评、讨论与交流。节目场内邀请了一定数量的嘉宾和观众,场外也连线了相应数量的嘉宾和观众,在节目内外形成一个巨大的交流圈。《大家看法》的宣传语是这样描述的:“《大家看法》,让你的声音在这里体现价值。节目旨在针对高热度新闻故事、高关注度法治话题,展现见仁见智的缤纷看法、表达针锋相对的犀利观点。周末版特别节目《我建议》,汇聚民意,促进沟通。针对时下最具新闻关注度的民生法治话题,邀请代表委员、专家学者、公众人物及相关政策法规决策者共同参与讨论,为民生法治出谋划策。”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以什么样的形式组织谈话评论,根本的目的还在于促进“人际交流”的效果,坚持“为人民群众着想的”原则,反映社会公众的疑虑,引发他们的共鸣,直至联想和思考的目标。

第三节 广播电视新闻特色评论

一、广播音响评论

广播靠声音传播这一编码特征,决定了声音的丰富多彩性所赋予它的优势。在广播新闻评论所采用的多种形式中,音响评论通过对现场实况音响的直接采集、记者报道和录音资料等手段来表现新闻现场情景、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能从真实性、形象性和感染力三个方面增加评论美学价值、提高听众的审美享受,在我们面前最大限度地展现出声音的魅力。

(一)音响评论的界说

“音响”是什么?根据《汉语大词典》的释义有三:第一义,声音。如《列子· 周穆王》:“音响所来,王耳乱不能得听。”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若不一叩洪钟,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唐元稹 《清都夜境》诗:“南厢俨容卫,音响如可聆。”周立波《湘江一夜》:“再往后,是马蹄涉水的哗哗的音响。”第二义,指诗文的声韵效果。如明代谢榛《四溟诗话》卷一:“诗宜择韵……若眸、瓯,粗俗之类,讽诵而无音响。”《红楼梦》第八十九回:“我听见你吟的什么‘不可惙,素心如何天上月’,你搁在琴里,觉得音响分外的响亮。”第三义,犹消息,踪迹。如《剪灯新话· 申阳洞记》:“虽求寻之意甚切,而荏苒将及半载,竟绝音响。”《续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张永丢了一女,名唤小蓉,年十七岁,因北关听戏,天晚未回,寻找十几天,不见音响。”[17]

就第一义的声音来说,不仅包括了人的话语,社会活动中所有物体发出的声音,还包括了大自然的一切生物、自然现象所发出的声音。然而,运用于新闻广播评论中的音响,就不再那么单纯了,它还引申了第三义的踪迹之说。与新闻事件息息相关,使得它更具新闻佐证(客观存在)和辅助的特性。因此,广播评论中的音响评论是运用于新闻广播播出文本(节目)、旨在反映客体状况、经过预先采录、穿插于主体话语之间的特殊声音形态。[18]

(二)音响的种类

音响评论,也称录音评论,指兼用音响和评论语言表现内容的广播评论形式。所用的音响大致包括了实况音响、访谈音响、口头报道三类:

1.实况音响

实况音响或称现场音响,其全称是新闻现场实况音响,是指记者录制的被报道的新闻事物所发出的真实音响及其环境发出的各种声音。譬如,2007年杭州市广播电视台播出的节目中的一个片段:

(实况)赛场嘘声一片(主持人)听众朋友们,您现在听到的是杭州黄龙体育中心观众看台上传来的嘘声……

实况音响是新闻评论节目中的主要内容,它以身临其境的真实来感染观众,让新闻事件本身说话。那些能直接说明主题、表现主题的音响叫主题音响或骨干音响;有些音响虽不能直接说明主题,但能表现新闻事件的时间、地点、条件和气氛,叫烘托主题音响又称环境音响。

2.访谈音响

访谈音响,指的是在节目涉及的范围内,节目播出前的不同时期对相关人士所做的访问录音。采取对话形式制作录音述评,是广播从口播式评论到音响评论的重要转变。访谈音响在节目中运用的最大特征便是:第一,访谈音响虽然是一问一答的形式,但在评论节目中播出时,大多都省略了提问,直接将被访者的回答与评论相接。譬如下面的案例:

(主持人)记者昨天到唐山曹妃甸工业区采访,工业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薛渤洵透露,“曹妃甸拒绝了100亿元污染项目投资”。理由很明确。

【出录音】我们现在追逐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实现污染的“零排放”。你这100亿(元)投资,超出我们的“消化能力”,我们当然不能考虑。【录音止】

(主持人)100亿元!对于一个工业区来说,这是一个多么具有诱惑力的数字。曹妃甸断然“拒绝”值得欣喜,但并非所有的地方都“揣”着这本明白账……[19]在这里,为了评论节目的简洁与高效,记者访问时的提问录音并不一同播出。

第二,包含了谈话双方的主观意识,有谈话的特点。访问录音时,提问者和受访人均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内容的利害深浅,问题与回答的可控性较强。

第三,过滤环境音,突出访谈人声。由于采录的特殊性,访谈音响的清晰度比实况音响更高,随着音响评论途径的多样化,以及访谈音响独特的表现功能,它也成了音响评论的一股主要力量。

3.口头报道

凡是记者从新闻事件的现场发回的不包括实况音响的录音报道,称作口头报道。[20]简单地说,就是录音中只有记者自己一个人发出的声音播报,没有其他人声或环境声。口头报道的运用是灵活的,有时候在新闻事件的现场,可能并没有适合的现场音响,也没有适合的采访对象,这时记者在现场直接发回的报道,也是具有非常强烈的新闻时效性的。

(三)音响评论的选择

这种突出广播特色,以运用音响为主要特征的评论形式,在运用中对音响的选择,也是尤需慎重的。

首先,“音响”它只是声音的一部分,不是所有议题都适合运用音响评论。有的事件现场环境复杂,难以取得与事件相关联的现场实况音响,难以过滤掉那些与事件无关或反而混淆视听的音响,如果将这些模糊不清的音响堆砌到评论中,不但不能增加信息的来源,反而会让听众产生莫名其妙的感觉,破坏节目的预期效果。

其次,“音响”在评论中的插入和安排要适量。音响就是事实本身,不同的音响其价值也各异。新闻事物发出的声音、新闻人物的谈话录音、记者或目击者的现场描述,知情人的电话录音、相关事件跨地域的音响、当事人的原始录音等,它们都能把听众带进一个又一个新闻现场,增加感染力和真实性。但在有限的节目篇幅内,不可能无限且盲目地填塞资料,相反,运用适量但精湛的音响资料,更能有效地支持话题和论点。

最后,评论与音响的组合配置十分关键。根据评论节目的定位及风格,每一种素材的价值都会发生新的变化。素材中有的利于反证,有的利于正论,有的在这档节目中是非常重要的音响,但到了别的节目,就变得可有可无。总的说来,音响这种论据,在节目中为的是恰当地引出话题、支持或反驳论点、最终树立观点引导舆论。在配置上,音响需要与前后文互相照应,不能喧宾夺主,也不能默默无闻。

案例

《赵州桥下的污水》

(主持人)……不久前,张家口赤城县举行了隆重的表彰大会,10多家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不受罚反获奖,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明星企业”称号,理由也很明确———他们都是当地的纳税大户。……1 400多年前隋朝建造的赵州桥下,漫漫流淌着乌黑、刺鼻的洨河水。洨河边大石桥村村民张栾英对此十分无奈:

【出录音】(张娈英)难闻得很,呛得受不了。村里得癌症的多得很,30多岁就死了,一年死了5个年轻的。你说发展了,发展到底图个啥?

(主持人)近年来,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约占GDP的10%,有些省市扣除治污成本,很可能是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的话更发人深省:

【出录音】(马凯)我们付出的环境和资源的代价不是大,而是过大。这种局面不改变,再往前走,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容纳里市、社会难以承受、发展难以持续。中国经济走不好,也走不远,甚至明天要为今天的增长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录音止】

在这里,音响成为了话题的事实基础,正面的音响和即将形成的论断配合,反面的音响吸引观众关注,还造成了某种现象不攻自破的戏剧效果。

二、电视图像评论

(一)电视图像评论的界说

根据实验证明,人的大脑接受来自眼睛的信息是耳朵的30倍,即视觉信息冲击力和感染力要超过听觉30倍。而电视,是所有传播手段中最直接的一种媒体,它主要通过非语言符号———图像传达信息,同时配上语言符号即字幕和解说统一视觉、听觉及思想。图像的传播效果在于将抽象的内容诉诸形象来表述,省略了信息传收之间的“解码”和“编码”两个步骤,也将信息量在传播过程中的流逝降到最低。

法国著名符号学家罗兰·巴尔特认为,符号学研究旨在对一切包裹着“自然法则”的现实作揭露,言语的过程是“神话”化的过程。[21]对于文字符号而言,由于其能指在形象方面与所指几乎没有任何的相似处,所以言说与被言说之物的关系的非自然性就比较容易理解。而电视画面一类的图像符号似乎自动地具有自然性,因为画面与现场视觉有一致关系。

对于电视图像评论来说,图像包括静态的图片也包括动态的影像,既有演播室的画面,也有事件现场和采访现场的画面。这些画面多用来表现事件发生的现场、资料性短片、客观事物状态或场景、演播室主持人或评论员的一举一动和神态、配合说明的屏幕文字或“抠图”等,它所能调动的功能性符号非常多,使用起来也很灵活。如《焦点访谈》的一期节目《莒南县法院扣留人质》,其中有两个十分典型的细节。莒南县法院从地方保护主义出发,拘禁欠债的厂长,把他们作为人质来要债,这一做法是完全违反法律程序的。当《焦点访谈》记者去采访时,院长不仅不正面回答记者的问题,还用嘲笑、蔑视的态度对待记者。院长晃悠着记者的采访证问:“这是不是金的?”又用手比划着,装着肩扛摄像机的模样说:“您这是想干什么?想把我的形象向全世界播放?”在这两个细节中,院长的神态、表情、动作等非语言形象符号与他的语言相互衬托,再加上后期的定格处理,直观形象地把这个院长的蛮横无理,身为执法者却不懂法律、不遵循法律原则办事的行为表现得淋漓尽致。[22]

这种独特的电视评论形式在认识的时候需要做一些区别。首先,图像评论以声画兼备、视听结合区别于口播评论,防止把图像评论与电视评论等同起来,或者同口播评论对立起来。其次,图像评论作为电视新闻评论的类型之一,既涵盖了已有的具体形式,也随时吸纳新的形式,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性系统,当今操作起来多结合用于“电视评论”(以理驱事,事随理走)和“电视述评”(因事说理,缘事立论)中。最后,图像评论中的语言符号以“解说”和“访谈”产生的回答为主,作为第一手的实证材料。根据以上的论述,电视图像评论的概念可从中窥知一二。

(二)电视图像评论的主要特征

电视图像评论是相对于电视口播评论而言。电视图像评论与电视口播评论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口播评论主要以口语表达为主要手段,而图像评论除了运用声音表达以外,还大量调动画面、同期声、屏幕文字等服务内容,体现评论的理性与情感。它的主要特点如下:

1.画面的传真性

画面的传真功能使图像评论对于作为论据的新闻事实的“转述”,让人产生有如身临现场、直接面对客观事实的感受,颇为具体、形象,成为推理和评论的桥梁。同时,采访的环境、空间及方式等,也在传达着潜在的信息。如《沂蒙山好党员杨振刚》节目中,富有表现力的画面形象结合简练的文字语言及现场音响,不单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还是声画结合的典范。

案例

《沂蒙山好党员杨振刚》

【画 面】杨振刚在治理土地。

【解 说】杨振刚,这个在国防施工中为救战友而负伤的一等伤残复员军人,在带领群众治理“穷山恶水”的战斗中,实现了他“让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的心愿,向党交了一份“党心换民心,黄土变成金”的合格答卷。

【画 面】杨妻为他按摩。

【解 说】他在国防施工中负伤后,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靠一副铝合金卡子和一根拐杖支撑着身体……含辛茹苦的妻子每晚都要给他按摩一个多小时才能使他入睡。

【画 面】杨振刚和杨庄村民交谈。

【解 说】杨振刚,这位喝沂蒙山河水长大的硬汉子,像一颗火种,燃起了杨庄人创业的大志……

【画 面】梯田。

【画 面】杨振刚和群众一起行进。

(同期声)“……我虽然残废了,但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只要我还能动,就要带领乡亲们干下去!”

【解 说】古往今来,八百里沂蒙山造就了无数英雄儿女,如今全国劳模杨振刚,一个年轻共产党员的名字,又写进沂蒙山的历史中。[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