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新论
18099800000038

第38章 研究生教育创新与实践(5)

第三,创新能力的实现平台———多彩的社会实践和学术活动。由于师范大学的特殊性,我们的绝大部分研究生毕业后都走上了教师岗位。按理说,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本科学历的教师更具有创新的基础,因为他们不仅知道各种教学方法,而且知道其中的来龙去脉,因而更容易发现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那么在读研的两三年内,除了正常的听课外,学生应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学术活动。就外语专业而言,学生可以去疯狂英语夏令营当助教、可以在学院当教学秘书助理、可以去各种培训学校任教,或者给初高中学生辅导英语,有的学生去翻译公司兼职,有的去大型会议或艺术节当志愿者,还有的参加到学校的英语剧社辅助老师给本科生传授戏剧的基本知识,社会实践为学生提供了了解社会和今后择业的一个依据,使他们能提前用到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前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清楚自己的努力方向。参加学术活动如听学术讲座、参加学术会议、听中学英语老师授课、参加每年外国语学院的学术周活动或者参加英语演讲和研究生说课比赛等同样能给学生带来学术上的满足感,开阔自己的学术视野,让学生们更热爱自己的专业,更有钻研学术、力争创新的激情。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既培养了团队精神,又能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外国语学院每年研究生活动的重头戏是学术研究成果的展示:学生们以方向为小组,用PPT的方式在台上演示然后集体回答老师和同学的提问。该活动越来越受到同学们的喜爱和重视,活动规模越来越大,他们的研究内容也越来越新颖。很多创新的想法就在这些活动中出现,如翻译方向的同学们研究的知名化妆品广告翻译、文体学方向研究的文体和生态文学、文学文化方向就热播美剧枟疯狂的主妇枠中的文化现象进行了研究。很多展示理顺下来就是一篇不错的学术论文,有的同学受此启发,最后的毕业论文也就有了题目。所以,社会实践和学术活动是我们创新能力实现的一个平台。

第四,创新能力的培养基础———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学生直接受到导师或任课老师的影响非常大,有的就因为导师的喜好而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与老师一致,甚至以后合作出成果。正如孔子所提倡的教学相长,正常的师生关系就应该是一种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学生受到老师的教诲和启发是不容置疑的,但老师同样也会从学生那里得到启迪,换一种角度去理解问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创新。

第五,创新能力的有效保证———摇旗呐喊的院系和学校。要有效保证创新能力的培养,还离不开学校和各院系的支持与鼓励。记得外国语学院院长曾经在研究生开题时提到,有的同学的选题太四平八稳,很多非常明显的或结论一定如此的论题就没有必要反复论证了,而有的选题看起来觉得很突兀但里面又有点道理倒值得鼓励去研究一番。作为导师可能也有这样一种经历,有的论文一看题目就没兴趣往下读,因为已经有太多太多的人写过,已经很难找到新意了。所以有院系和学校的摇旗呐喊,学生们会增加创新的勇气和积极性,进而做出更多的创新来。

创新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社会、学校、院系和学生个人各层次都有清楚的认识,在正面的鼓励与积极的推动下才能实现;创新也不是一句大话,真正的创新应该落到实处,课堂教学、学术实践活动和学术论文中都可以找到创新的影子。师范大学研究生的创新必须和其专业结合起来,才能彰显其专业特色,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参考文献:

[1] Why Choose Postgraduate to Study?http://www.cardiff.ac.uk/for/prospective/pg/study/whychoose唱postgrad/.

[2]袁本涛,延建林.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三次研究生教育质量调查的结果[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2):12.

(作者:杨捷)

师范类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建设的途径

为了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精神,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重庆市教委、重庆市学位办于2008年1月在全市开展了重庆市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的申报评审工作。我校经过积极申报,被批准为“重庆市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师范类)”,成为重庆市首个师范类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为有效发挥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凸显基地的教师教育特色,我校充分利用建校五十多年来的师范教育传统优势,积极投身于基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准确定位,明晰基地建设目标

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建设目标的确定直接关系到基地能否顺利实施,是搞好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建设的前提。作为重庆市师范类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结合我校师范教育特色,并按照重庆市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的建设目标和要求,将基地建设成为师范教育实践基地、师范教育研究基地和学术科技创新基地,使其成为研究生教学实践研究场所和学术创新场所,全面提高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争创西部地区师范类研究生教育创新示范基地。

(一)建成师范教育实践基地

近年来,我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逐年增加,目前在校教育硕士已超过200人。按照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教学实践是教育硕士培养的重要环节。为此,除了积极拓展校外教育实践基地,为教育硕士创造教育见习实习的机会之外,如何有效发挥校内研究生创新教育实践基地,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不管是从人、财、物的投入方面,还是从教育实践的可行性和教学效果方面,校内教育实践基地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所以,通过建立微格实验室,模拟课堂教学,聘请校内优秀导师或基础教育战线的教育专家到基地指导,为教育硕士或其他立志于从事教师教育行业的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教学实践环境。

(二)建成师范教育研究基地

作为师范类研究生创新教育实践基地,如何秉持我校师范教育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探索出适合当代社会需求的师范教育的新模式和新思路,成为基地建设的重要目标。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不管是在场地设施的配备方面,还是在教育教学研究类图书资料的占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优势。我校课程与教学论等学术型硕士、教育硕士以及其他对教育研究感兴趣的研究生,均可在导师和基地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在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同时,我校作为师范大学,拥有许多师范教育的素材,研究生可直接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其规律的基础上加以提炼,使其上升为教育教学理论,成为指导教育实践的有效工具。

(三)建成学术科技创新基地

我校数学、生物学、地理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等是传统优势学科,拥有优秀的教学研究人员、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资源。如何整合全校资源、优势互补、着眼实际,科学规划,为研究生进行学术科技创新搭建平台,成为基地建设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在科学技术日益进步的今天,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依赖性反而更强,许多创造发明都集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为研究生进行科技创新、学术研究创造了良好的平台。不同学科的研究生可以组合成一个研究团队,申请基地创新项目;研究生也可以参加基地组织的“挑战杯大赛”“数学建模竞赛”和“创新计划大赛”等学术科技竞赛。

二、丰富内容,拓展基地育人功能

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是一个师生互动、以项目流程管理为核心、以自主性实践、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形式的创新实践环境。基地不仅是学术交流的平台和科学研究的场所,同时也是教学实践和科技创新的平台,多渠道、全方位地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学术研究能力。

(一)成立名家讲坛

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定期邀请来自高校、中小学、政府、企业的专家以及国内外知名学者为研究生做专题讲座、学术研究报告,与研究生讨论当前热点问题,以丰富研究生学术科技知识,使他们了解本学科与其他交叉学科发展及前沿动态,拓展研究视野。此外,基地还邀请重点中小学的教育专家和教育培训机构为广大研究生提供免费的、与社会和学校教育需求紧密相关的教育专题培训,以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提高研究生实际操作能力。不同学科的专家、教师和研究生通过协作和交流,可以达到以下效果:扩大相互学习的机会,促进各个学科的借鉴融合;为研究生研究活动反思的反馈和比较提供来源;为研究生提供了精神的支持和关心,鼓励研究生不把科学研究看成是一个去完成的任务,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不断创新的实践过程。[1]

(二)建立微格实验室

微格实验室是综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出一个集多媒体课堂教学、视音频实时录制、数字化存储、网络点播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具有管理容易、操作简便、实时性强等优点,其生成的资源可以供学生本人和他人进行观摩与评价。研究生运用微格教室实施课堂观察,可以很好地弥补理论学习的不足,达到有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目的。在微格实验室,研究生可以进行模拟授课,并观看自己授课的录像,进行自我反省并接受他人的评价,及时调整在教学环节中的不足之处。同时,研究生也可以观看并模仿优秀教师的教学范例录像,感知和理解各种教学技能;也可以从指导老师的讲评与同学们的讨论中找到努力的方向。这种把教学能力和过程细分后进行训练的方法,对研究生的教学行为、启发研究生创造性教学行为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已成为培训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完备教学手段。

(三)组建研究团队

一是组建教育教学研究团队。对教育教学研究感兴趣的研究生,均可报名申请教育教学研究团队,从事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等理论与实践研究。聘请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学等相关专业的专家对研究团队进行指导。我校市级重点学科枟课程与教学论枠学术带头人、重庆市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主任黄翔教授;特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专家张文京教授等,他们有着较高的教育学素养,对当前教育发展趋势及教育热点问题也有着深入的研究和思考,能够对研究团队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二是组建学术科研创新团队,可充分利用我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的优势资源,进行科研创新项目研究,邀请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的带头人和教师对研究生的学术创新项目进行指导。基地在组建研究团队时,要选拔实践动手能力强、有一定的开拓思维和创新能力、学习成绩较好、遵守学校各种规章制度,无违反校规校纪行为的研究生。

(四)开设教师教育选修课程

除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之外,我校还有相当一部分其他专业领域的研究生立志从事于教育行业。不管是考取教师资格证,还是在教育知识理论的获取方面,其他非教育专业的研究生都有着强烈的需求和愿望。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不管是在教育资源的占有方面,还是在师资配备方面,都具有很强的优势。通过开设教师教育系列的选修课程,帮助研究生提高教育教学理论修养,提升其教育教学技能,为其走上教育岗位奠定基础。此环节还与研究生培养挂钩,学生修满该系列课程,可申请获得学分。通识选修课的内容不仅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还包括教师技能培训和教育技术培训,如“三笔字”、普通话、幻灯片制作等。选修课可以通过集体授课、专题培训的方式实现。

(五)组织学术科技竞赛

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定期组织研究生参加各类学术科技竞赛,包括师范研究生技能大赛、研究生说课比赛、优秀论文评比、挑战杯大赛、研究生数学建模大赛等,激发全校研究生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产生更多更优秀的学术科研成果和发明创造,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同时,积极选拔推荐优秀研究生参加重庆市和国家级学术科技竞赛。近年来,我校积极组织研究生参加在全国范围内举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研究生数学建模大赛”“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等学术科技活动,摘得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重庆赛区“特等奖”等多个奖项,发明国家专利3项,并得到及时的推广与运用。

(六)设立优秀硕士论文培育基金

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设立优秀硕士论文培育基金,不仅可以激发研究生参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研究生在入学一年之后,便可向基地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