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新论
18099800000017

第17章 研究生招生工作与管理(5)

(1)学校向上级部门报送的招生计划以及上级部门下达的招生数据,包括各类型、各层次、各种考试形式的研究生招生计划。

(2)各招生环节由国家、省和学校各级机构形成的有关政策、规定、办法等资料。

(3)学校发布的招生专业目录。

(二)操作类材料

操作类材料主要包括研究生招生考试各个环节涉及具体操作规章、办法、制度等,这些操作类材料同样涉及国家、省级主管部门以及学校自身三个层面。具体包含:

(1)国家向省级,省级向学校以及学校向校内发布的各种招生工作规定和具体办法、通知。

(2)业务课命题阅卷的小组组成及命题与阅卷人名单,各专业课的考试大纲等。

(3)招生过程涉及的考务人员名单、监考人员名单及试卷保密职守记录等材料。

(4)招生复试的复试方案和录取规定等。

(5)特殊情况的处理材料。

(三)考生类材料

凡是涉及考生个人或群体的材料均属考生类材料,具体包括:

(1)推免生申报、审批表,考生资格审查表。

(2)报名阶段形成的报名数据和照片。

(3)考试阶段形成的考生试卷、成绩、违规记录,考生现实表现政审表、复试结果表等。

(4)录取阶段形成的拟录取名单汇总表、录取库、考生签订的协议书、破格录取原则及名单、录取新生名册、录取考生档案、录取通知书报到联等。

二、研究生招生档案管理的特点

(一)研究生招生档案类型多样,要求复杂

研究生招生档案类型多样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招生类型多样,包括博士、硕士不同层次,以及全日制学术型、各种类别的全日制专业学位、各类别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中职硕士、高师硕士、农村硕师计划、推免生等不同类型等;二是招生档案产生于招生的各个环节,包括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招生专业目录、网上报名、现场确认、命题、阅卷、复试、录取、调剂、提档以及所有学生的个人档案,等等。因此,招生档案管理的工作量大、环节繁多。

招生档案的要求高且复杂,包含了纸质材料与电子材料等不同形式的材料归档,以及对加密材料和非加密材料的归档等。同时,对加密材料有绝密、机密、秘密等级的区分处理,以及各种不同档案材料的保存期限及销毁年限等的处理。任何一项对归档材料的要求都必须保证万无一失,对招生档案管理者的要求甚高。

(二)研究生招生涉及考生档案规模与日俱增

研究生招生涉及考生档案规模与日俱增首先表现为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研究生招生规模呈现出了大幅增长的态势,尤其是在研究生扩招时期,研究生规模日益扩大,对研究生招生档案的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研究生招生涉及考生档案规模与日俱增还表现为研究生招生类型的不断多元化,尤其是在专业学位不断壮大的今天,十种类型的专业学位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导致了研究生招生档案工作量的急剧增加,管理工作日益繁杂。

(三)研究生招生档案呈现出很强的动态变化性

自国家1978年开始恢复研究生招生,开始招收两年制和四年制的研究生;1981 年我国实行学位制度,开始招收硕士、博士生;尔后不断开展了一系列新的研究生招生工作,包括代招出国预备研究生、招收委托代培研究生、推行推荐与考试相结合的招生办法、招收定向委培培养研究生、对符合一定工龄的在职人员实行单独考试招生、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等等。上述种种招生制度改革,表明了研究生招生工作的不断变化和动态调整,对研究生招生档案的统一化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四)研究生招生档案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研究生招生档案影响到研究生教育的方方面面,意义重大。

其一,研究生招生档案记载了招生单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对于记载学位授权增列、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的变化、考试科目的调整、培养方案的改革、招生规模变化以及招生类型的丰富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历史记录价值。

其二,研究生招生档案记录着年度招生录取情况,是研究生个人取得学籍的凭据。也是招生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及发放相关学历学位证书和进行就业管理的重要依据,具有原始凭证的权威性。

其三,每年招生过程中的大量统计数据,反映着招生单位的招生规模变化,生源结构与质量的对比、变化及趋势等。招生档案的管理,对于利用招生档案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招生工作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所提出的改进办法,不断提高研究生招生工作水平和招生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研招工作,其研究生招生档案还是向考生及社会体现研招工作公开、公正、透明和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凭据。尤其是招生工作体现出很强的政策性,对于历年的招生指标、招生办法、录取原则以及公费自费名单确定等,都具有重要的凭证意义。

三、研究生招生档案科学管理的途径

针对研究生招生档案的具体内容和管理特征,探索研究生招生档案的科学化管理途径,不断提高研究生招生档案管理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提高研招档案重要性的认识,重视研招档案管理工作

相对于研究生招生诸如下达计划、命题阅卷、复试调剂等研招环节,研究生招生档案管理一直处于相对忽视的位置,对研招档案归档的及时性、保护性等重视不够,研招档案的管理也一直处于制度尚不健全和管理边缘化的无序状态。尤其是对一些重要的保密档案,还存在着对其保密意识的不够和档案管理的缺失而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和人员的业务培训,严格相关纪律,不断提高研究生档案的管理水平。

(二)以双轨管理为主,逐步向单轨管理过渡

伴随信息科技和网络数据库等数字化时代的不断成熟,面对我国日益扩大的研招规模和多样化的研招类型,研招档案的管理一味地采取传统的纸质管理,既未顺应时代的发展进步,也无法应对现实的研招档案管理需要。因此现阶段的研究生招生档案管理主要应尽快实现“双轨制”的档案管理模式,即采取纸质文档管理和电子数据库文档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对于能够进行纸质化的电子档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转换成纸质文档同时保存;而对于重要的纸质文档,采取一定手段的电子存储进行同时保存,以确保研招档案的万无一失。

当然,随着国家无纸化办公工程的不断深入和网络数据库等电子技术的不断成熟,我们也应该做好完全实行电子化存档的时代发展趋势,提前做好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相关设备的完善和学习,从而逐步将研招档案的管理由双轨向电子化存档这一单轨管理的模式迈进。

总之,研究生招生档案作为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写照和现实总结,其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效性上不断探索创新。档案如镜、以史为鉴,做好研究生档案管理工作,将为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

(作者:万伦)

第三篇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与探索

新形势下研究生培养方案改革的理念与路径

研究生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依据。为适应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规范研究生培养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有必要转变培养理念,采取有力措施,改革培养方案。

一、改革研究生培养方案应秉承的理念

1.明确研究生培养方案改革指导思想

改革研究生培养方案,应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强化过程培养为重点,以加强研究生课程教学、学术交流、科研训练、社会实践为抓手,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和培养环节,不断提升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确保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

2.贯彻“三服务”的培养方案改革理念

研究生培养方案要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社会需求为导向;要以提升质量为目的,服务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要以改革创新为主导,服务国家创新为导向。确定适应性较强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体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重视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

3.建立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质量保障运行机制

紧跟学科专业的最新进展,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以全面保障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为基本点,不同学科要根据自身学科特点,明确质量标准,强化培养过程与相关环节,建立有学科专业特色的质量保证机制。

4.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理念

根据我国学科门类调整变化的现状,以及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内涵发展的现实需求,研究生培养方案应该改变过去强化二级学科专业、淡化一级学科专业的弊端。研究生培养方案改革工作应以一级学科为平台,二级学科为修订单元,贯彻一级学科下宽口径培养的思想,同时体现二级学科自身的特点。在保证一级学科下,统一实施2~3门课程的前提下,兼顾二级学科专业课程设置。同时培养方案应为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留有足够回旋空间,使研究生培养在满足培养方案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对课程选择、科研实践及学位论文选题等进行合理安排。

5.强化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操作性与科学性

认真总结本学科的培养经验,借鉴国内外研究生的培养经验。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专家学者和广大师生意见。修订工作应将培养方案的规范性、指导性、可操作性有机统一起来,并具有相对稳定性,以保证培养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二、改革研究生培养方案应秉承的路径

培养方案一般包括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研究方向、课程设置与必修环节、学位论文、培养方式、学位授予六个部分。制订培养方案时,应遵循合理的路径。

1.培养目标的制订做到科学性和操作性相结合

培养目标的制订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方面要强调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培养,做到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开拓进取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根据国家社会发展需求、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定位、专业特点和研究生发展需要,制订科学、清晰、明确的培养目标,并对人才培养类型和适用部门、领域作出说明。

2.专业方向的设置做到规范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专业设置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学科专业目录中的二级学科或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进行设置,其培养方案应对应设置的专业,以二级学科为编制单元进行编制,并考虑在一级学科内统筹各专业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即一级学科下的所有目录内和目录外二级学科,必须开设3~4门相同的体现本一级学科的核心课程。在此基础上,研究方向的设置要科学、规范、稳定,数量不宜过多,避免过细或过窄;鼓励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设置新方向,提倡学科间的交叉渗透;方向设置需考虑生源、就业等相关因素。

3.课程体系的构建做到科学性与时代性相结合

课程结构的构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充分考虑课程知识的发展性,要考虑课程自身的内在逻辑,要考虑研究生的发展需要,考虑社会发展对课程的外在要求,力求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的科学与规范。同时要充分借鉴和参考国内外高水平学科课程设置情况,全面梳理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结合研究方向和知识结构,科学合理设置研究生课程。课程设置要符合培养目标要求,体现学科的特征和应有的知识结构,注意课程体系的优化、课程内容的合理性和整体功能。课程内容要体现本学科国内外发展的前沿状况,注意吸收最新科技成果,参考国内外优秀教材和参考书,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各学科应根据具体情况,积极开展双语教学,不断提高研究生的专业外语水平。

4.必修环节的实施要做到规范性与严格性相结合

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要高度重视研究生的必修环节,必修环节包括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环节、教学实践或专业实践环节、社会实践环节、学术创新活动等。文献综述是研究生进入学位论文工作的第一步,是做好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必要准备。要求每位研究生在开题前提交一份与论文选题有关的不少于4 000字的书面文献综述报告,由导师组评定成绩,合格者方提交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阅读大量专业文献的基础上,初步确定学位论文选题,并就论文选题的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方案等向导师组进行汇报,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撰写阶段。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参加教学第一线工作,教学实践以“合格”为通过,不适合教学实践的专业,导师可根据本专业实际情况安排研究生参加专业实践。研究生应结合专业特长,充分利用节假日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国情,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生在学期必须参加学术活动,未完成学术活动者不准参加论文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