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课堂教学策略与艺术
18099500000059

第59章 艺术篇(23)

延伸拓展型

在学生熟练掌握已学过内容的基础上,把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进一步启发学生把问题想深想透,更多地领会和接触新知识,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一位教师在教学枟三角形的内角和枠时,设计了这样的总结:教师边出示用纸板做成的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边总结和提问:“我们通过学习和证明,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那么这些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进一步启发:“计算和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们采用了‘拼图法’;对于这些图形我们能不能采用类似的方法呢?比如是否可以用‘分图法’,把它们分解成几个三角形,再计算它们的内角和呢?”学生醒悟后顺次把这些图形分成2个、3个、4个三角形,从而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1 ,四边形内角和是180 °×2 ,五边形内角和是180 °×3。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设问:“照这样看,七边形、八边形、九边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呢?”这样,学生既巩固了已学过的三角形的知识,又拓宽了思路,扩大了认知的领域,培养了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还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多边形的知识打下了基础。(徐燕,2009 )

练习强化型

对于偏技能训练型的课堂,在课堂教学结束时通过安排巩固练习,全面了解学生掌握情况是必不可少的方法。但在引导过渡到这一环节时,教师不同的语言艺术,却会引起学生截然不同的应对热情。一位教师在教学枟圆柱的表面积枠时,设计了一个练习强化型总结:同学们,刚才通过同学们的认真分析,我们已经从中找到了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看到大家这么厉害,精灵博士就想来挑战一下大家,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学生:(带着兴奋)愿意没问题(教师以闯关形式出示题目,请学生审题并解答)。这样的教学总结激励了学生主动迎接挑战的欲望与激情。

设悬激趣型

在一节课即将结束之际,教师或提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供学生自行去探讨,诱发一个或几个与以后学习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把学生从堂上激起的学习兴趣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去探索课本以外的奥妙。激励学生向课外延伸、扩展,开辟“第二课堂”的欲望。一位教师在教学枟三角形内角和枠这一课后,这样引导:今天我们用这么多方法研究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那么能否用这个方法对四边形、五边形甚至六边形的角进行研究呢?它们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下课铃声响)学生:啊,还没来得及研究呢师:同学们既然这么感兴趣,那就在课后好好研究一下吧。别忘了把研究结果通过屏幕上的联系方式告诉我哦!

自然总结型

自然总结型教学总结是一种追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式的课堂总结形式,没有征兆,也毫无硬加上去的痕迹,一切讲究“流于自然”。一位教师在教学枟秒的认识枠的总结时仅以一句:小朋友们,让我们跟着屏幕再一次倒数十秒钟。引导与学生共同倒数十秒,话音刚落,下课铃声响起。一切来得那么自然,却恰如其分地抓住了本课时的重点,进一步巩固了对“秒”的感受。看似简单,但却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要精于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结构,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进程和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达到预期的效果,高水平地驾驭课堂。

其他的课堂总结方式

游戏式。在课堂结束时结合本课教学内容设计一个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结束一节课的学习,寓知识的理解应用于娱乐之中。

交谈式。比提问回顾式更自由、开放的形式。虽离不开教师“同学们,这节课学习到这,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说的吗?”类似的过渡引导,但学生的反馈涉及面更广泛,摆脱了限于回答提问的束缚,拉近了与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得反馈结果更加深入而真实。(潘国辉,2009 )

数字法。扣住关键的相应的数字便形成了数字法小结。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可总结为“一个定义、两种方程、三个字母”(椭圆的定义,椭圆焦点分别在X轴和Y轴上的两种不同的标准方程,三个基本量a、b、c之间的关系)。

设问法。用设问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扩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他们积极思考,锻炼思维和表达能力。

图示法。图示法总结具有简洁、明了、形象、直观的特点,容易引发联想,从中得到暗示和启发,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列表法。列表法同时具有图示法和比较法的优点:简洁、明了、形象、直观、能深刻揭示数学本质。

开放法。课堂总结不强调完整性和系统性,提倡开放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操作法。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和相关的教学软件,让学生自己操作回顾本课的重点内容,达到比传统方式印象更深刻的效果。(李祝峰,2008 )

释疑式。课堂结尾释疑的过程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跃升。通过设疑、释疑极大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释疑式结尾训练中设疑、释疑,总结课堂学习内容。

品味式。在讲授完那些文质兼美的课文后发问:学习完了本文,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段?请你说说喜欢它的理由。学生通过朗读那些文辞优美的句子,品味这些话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

专题式。面向课外的结尾处,为学生提供课后学习和研究的专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查询资料、搜索网络信息来完成专题学习任务。(郭玉凤,2010 )

板书归纳式。课堂教学结束时,板书已具有完整性,教师结合板书整理归纳。也可以让学生重温板书,自我对照: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理解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允许学生质疑问难,或发表独特见解。

梳理式。课堂总结时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做一番梳理,把重点、难点再突出强调一下,把知识结构与脉络理清,让学生再一次明确本节课学了些什么。

指导阅读式。课堂教学结束时,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发挥课文的作用,使复习收到更好的效果。(陆晓平,2002 )

点睛式。这种总结对一堂课会有点睛生辉之效,不仅能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全面系统的了解,还能使主要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清晰完整的印象,将感性的认识提升到理性的高度。

呼应式。呼应式总结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课的主要知识。这种结尾需要教师在课前给学生设疑惑,结尾时释疑解惑。

续尾式。这种总结是一种顺着教学内容的思路开展合理的想象,给教学内容续一个合乎情理的结局所进行的创造性较强的形式。

补充式。在课堂教学总结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目的,凭借教学内容中提供的线索和生活中积累的有关知识,去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加以补充。(费敏伟, 1996 )

点题式。学完一节课内容后,总结时再回到题目上,从题目与教学内容的联系中深入理解教学内容。

连环式。在课堂教学中,有些结束语即是旧知识的暂时终止,又是探索新知识的重新开始,是一连串巧妙地导向结局的匠心组合。教师对这种类型的结束语更要精心设计,使其起到前后相连的榫接作用和新旧联系的纽带作用。(王仙平,2000 )

此外,还有归纳式、练习式、设疑式、争鸣式、激励式、悬念式、对比式、提问式、顺口溜、快板式、歌曲式、渗透式、串联式、回顾式、联系式等课堂总结方式,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堂上也有其一定积极的总结效果。

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艺术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设计巧妙的课堂总结,不仅可以再次激起学生思维的高潮,还可以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不仅能巩固知识,检验效果强化兴趣,还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开拓学生的思路,发挥创造力,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把一堂好课的教学推向高潮,达到“课结束,趣犹存”的良好效果。

在苦中品尝快乐———课外作业设计的艺术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综合素养的有效平台,也是教师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作业是沟通教与学的纽带和桥梁,是师生之间交流信息的重要途径。作业设计艺术和水平是衡量和评价教师的教学素养、专业水平的一个重要凭借,也是检测一所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评价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学生的作业,提高作业设计水平和质量,已经成为教学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作业设计类型的创新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减负不减质?在指导学生“会学”的同时,还能让学生“乐学”?坚持大胆地改革创新,设计出大量的多元化的有特色的个性化作业,才能真正发挥作业在教学中的作用。

基本型作业

此类作业与教材的相关性较为明显,设计此类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教学内容、引导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迁移。一般的教材、教参、作业本、练习册、辅导书上这类作业题较多。

传统型作业。作业目的主要是检查和巩固学生对于一些基本的字、词、句、概念、原理、公式、方法以及规律的掌握情况。使用最多的题型,还是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连线图、解释题、背诵题、计算题等。一般是把传统型作业作为认知类作业的主要形式。这种类型的作业资源相当丰富,在各种教辅材料里边一抓就是一把。需要教师在使用时注意精挑、精选、精练,不能让学生陷入“题海”,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作业。对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布置过关题,以浅易的基础题为主。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设提高题。解题之后,要求学生自己对题意理解、解题思路、推理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等过程进行全面的反思和监控,检查有无错误,并归纳总结出解题的策略。对全体学生要求在一阶段结束后,自我总结和回顾,形成基本知识网络、基本题型体系和基本解题策略。

常设型作业。包括课前预习,做课堂笔记,反思课堂内容,整理错题等形式。设计此类作业的目的,在于通过这些作业的引导和作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这方面的指导要有计划性和约束性。布置这类型作业,要求学生在“严”字上下工夫,真正把作业设计的训练目标落到实处。让学生在做作业前,需将当天的课堂内容反思一遍,反思有什么收获,有什么困惑。通过帮学生制定反思表,使反思可操作,可检查。如学习了朱自清的枟春枠,在学生感受到作者对春景描述后,向学生发放枟荷塘月色枠等文章,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利用2天的时间,请同学们去阅读这几篇文章,然后在摘录本上摘录自己欣赏的词语或句子若干,在下一次的阅读欣赏课上交流。”(宋健,2009 )

综合型作业

综合型作业,注重学生作业过程中的综合,不仅考虑新旧知识的综合,还要考虑同一学科不同教学板块间的综合,有时还考虑跨学科的一些训练。综合型作业的另一种意思,是它形式的综合性,同一次作业的设计可能考虑多种类型的题型。此类作业在运用上特点鲜明:与社会生活和实践紧紧结合。它着眼于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高能力,并初步尝试用所学知识与能力为社会服务,特别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生活,利用生活实践的体验完成相关的作业,可使学生知识、能力双丰收。

一位教师在教学枟食物链饲养场枠后,利用本地区的情况,设计并向学生布置如下作业:(任选一题)(1)去采访一位水产养殖场的主人,事先设好问题,一边采访一边记录,然后整理好你采访的结果,组成一篇采访报道。(2)利用双休日的时间,观察你家里或你周围是否存在一种食物链?如果有,请用图表说明。(3)作业完成之后,建议在班级中交流:成果展示(打印稿流传,橱窗壁报、广播、校园网或组织班级同学口头交流)。这类家庭作业给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提供了一个平台。这类综合开题作业有较大的时间、空间自由度,在学生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做着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课堂所学习的知识、能力和各种课本外的知识及调查、分析、归纳、协调、表达等能力在作业过程中得到了“综合”。(陈国兴,2004 )综合型作业的要求较高,学生必须具备调查研究、查找信息、提取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综合分析、实验制作、文章写作、交流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趣味型作业

趣味性作业的设计,能有效引发学生的认知需要,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无论在作业的形式上,还是在评价上,都把增强学生作业的兴趣放在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