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明德善道: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8099400000023

第23章 组织制度建设篇(9)

二、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是适应高校发展、保持先进性的有效途径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高校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践者,全体党员是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优势,在党内大力宣传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先进理念。要引导全体党员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执政能力,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多做对师生员工有益的事,多听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多帮师生员工排忧解难,多顾全学校大局的利益,把我们党组织的凝聚力建立在“服务”的行动中。因此,要大力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为学校健康高效稳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要解决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不同程度存在的学习缺乏主动性、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手段单一、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努力建设一支思想作风硬、服务意识强的党员队伍,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式,拓展工作内容,为广大教职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三、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是新时期保持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先进性的有效载体

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坚持与时俱进,就要紧密结合基层实际,探讨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从我院实际情况看,随着学院教学规模的扩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规模不断发展壮大。2000年党员总数为333人,2010年党员总数已达到793人;党的基层组织由2000年的12个党总支、21个党支部发展为16个党总支、60个党支部、1个直属党支部。从形势和任务的要求上看,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重心从过去单一的只是组织党员学习文件转移到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针对基层的工作特点、专业特点,实施有效的、科学的工作改进与创新,提高党务工作者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的调研意识,提高党组织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协调能力,增强党组织的工作活力,完善工作机制,以此带动全体党员干部的创新意识与创新实践,激发全体党员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勇于开拓、不断进取。要发扬求实精神和务实作风,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真正了解群众的愿望,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把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点;脚踏实地,苦干实干,多抓实际工作,多为群众排忧解难,把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寓于服务群众的具体实践之中,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从而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增强高校党建工作的生机与活力。

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是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的有效措施

保持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先进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本领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群众的利益。目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同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地方还不少,基层党员干部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存在的不符合甚至违背党的先进性和人民利益的问题也不少,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方面需要研究的新情况、解决的新问题也不少。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推到教学科研工作的最前沿,使他们在服务群众的具体实践中得到锻炼,增长才干,提高执行政策、服务群众、化解矛盾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接受群众的监督。要根据学校党委的部署,结合本总支、支部的实际情况,制定党员教育计划。坚持学习制度,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教育党员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模范,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模范,做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忠于职守的模范,做反对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模范。要着力解决党员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探索党员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把党员教育工作渗透到教学、科研工作中去,渗透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中去。定期对党员思想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努力提高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打造适应高校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开辟新的途径。

五、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是高校党的建设和科学发展的有效结合点

近年来,部分高校在处理教学、科研与党的建设的关系上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一种错误倾向就是“就党建抓党建”,使高校党建工作游离于教学科研工作之外,不注重围绕教学科研工作开展实效性活动,不注重党建工作在高校的综合效益;另一种错误倾向就是放弃抓党建工作,片面强调教学科研工作,荒芜“自己的责任田”,用教学科研工作代替甚至取消党建工作,认为只要教学科研工作搞好了,就能“一俊遮百丑”。这两种错误倾向集中到一点,就是把党建工作和教学科研工作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要避免这两种错误倾向,必须在思想上形成一个共识,即教学科研工作和党建工作是一个密切结合的统一体,必须紧密结合教学科研工作开展党建工作。

基层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切实做到亲民、爱民、为民、利民、便民、靠民。要像胡锦涛同志所讲的,“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各项工作各个环节都细心研究群众利益,关心群众疾苦,体察群众情绪,努力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及时反映群众呼声和意见,热情为群众提供服务,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保持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先进性,必须落实到科学发展观、促进学校全面发展进程上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促使高校基层党组织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同实现高校教育教学科研任务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党员示范引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领头雁”作用,引导教职工群众更新观念,理清思路,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使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在服务群众、促进教学科研的实践中体现出来,达到党的建设与学校建设同步推进、协调发展的效果。

(彭露,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党委组织部正处级干部,助理研究员)

多校区模式下高职学生党建工作模式构建

王文峰

近几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多校区办学已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普遍的一种运作方式。与单一校区相比,多校区办学开拓了新的教育发展空间,弥补了教育资源的不足,增加了院校的竞争优势,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人数多、距离远、运作成本高、师资力量分散等。学生党建工作作为高职院校发展和学生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面临着诸如党建规模扩大、党建资源整合、党员教育管理难度加大等问题。按照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特点和规律,在一校多区的格局下如何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更好地发挥其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龙头作用,成为高职学生党建工作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一、多校区模式下高职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等院校,在学生党建工作上的重点任务是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带领广大青年学生努力学习、提升素质,成为地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领域的高技术人才。然而,由于多校区在空间上造成的距离现实,高职学生党建工作在新的管理模式下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如下。

1.党建规模与党建水平相冲突的问题

伴随多校区建设运行和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职院校招生数量和质量较之以往的单一校区有大幅度的变化,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数量规模和质量水平上的挑战。目前,要求入党的高职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一般班级申请入党人数能达到50%。然而,当前高职学生思想状况总体比较复杂,有明显的多元化、个性化、现实性等特点。因此,学生入党前的考察培养和入党后的教育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多校区管理模式下,学生人数众多,教学管理任务繁重,党务人员流动性大,入党质量关难以细致把握,导致党建规模和党建水平难以保持均衡发展。

2.党建资源整合利用力度亟待加强

多校区的管理模式造成学生党建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分散缺乏,资源难以实现共享,信息难以畅通,给高职学生党建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党务干部人员紧缺,流动性大,专业化专职化困难;新校区建设发展所需巨额资金导致学生党建工作所需经费紧张;新老党员交流缺乏,榜样示范作用发挥受到限制;学生党支部管理困难,信息不对称导致支部活动协调困难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党建资源的科学、合理、有效配置,给党建资源的充分利用造成了极大障碍,严重阻碍了学生党建工作持续高效运转的步伐。

3.党建工作模式亟待调整创新

由于多校区运行下校区分散,加之高职学生在校时间相对较短和培训体系的不完备,现有的党建运行机制已经无法适应新的目标和任务要求。比如新校区的校园文化氛围比较缺乏、高职学生自我教育管理程度不高、师生缺乏沟通交流、难以形成高年级带低年级的良好工作机制等,增加了对入党学生考察培养和教育管理的难度,学生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打折扣。因此,在多校区运行模式下如何与时俱进,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和教育管理实际对管理思路、管理方式进行大胆创新,探索出一种全新的学生党建工作模式是每一个党务工作者所应该认真思考的。

4.党员教育的内容、形式以及方法亟待创新

高职院校的学制目前为三年制,个别专业甚至是两年,在校学生从写入党申请书到被发展为预备党员至少需要两年时间,与本科院校相比,客观上存在着培养考察时间过短的问题。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占学生总数的比例偏低,而且学生党员大多集中在三年级,难以发挥其先锋模范和骨干带头作用。随着多校区管理模式的运行,必然会加剧对学生党员的跟踪教育管理难度,学生党建工作将面临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纯、党性修养欠缺、模范作用不突出等问题。因此,积极探索创新新形势下学生党员教育内容、形势及方法,大力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及管理,保持党员先进性,发挥学生党员的榜样示范作用已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多校区模式下高职学生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其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作用应用于多校区模式下高职学生党建工作实践,核心就是要以高职学生为本,以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本,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创新多校区模式下高职学生党建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增强提供必需的保障,切实引领帮助高职学生成长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中坚力量。

三、多校区模式下高职学生党建工作模式构建

高职院校特有的三年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机制,本已给学生党建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加之面对多校区管理模式的新形势,笔者认为学生党建工作需要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从组织领导、制度创新、机制运行、干部队伍等方面出发,努力探索与多校区管理相适宜的学生党建工作模式,积极发挥学生党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