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如,网络已成为民众表达利益诉求的通道、参政议政的平台,对传统的沟通方式提出了挑战。网络的传播方式,决定了普通党员、群众都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评论,主动议政而不必顾及上级是否认为有必要性,群众表达渠道前所未有地拓宽了。时代需要的是双向度、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同时并存的沟通方式,是一种对话协商机制,而网络提供了最好的工具。
二、微博在党建工作领域潜力无限
在新媒体中,微博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推动社会进步,它对中国社会的介入和渗透与日俱增,社会影响力日益巨大。2010年底,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权威机构,包括北京语言大学等几所高等院校,联合发布“201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微博”“给力”等榜上有名。经Google Trends被搜索频率统计,“微博”在地震、世博会之后排第三。它反映了网民对微博的关注和热盼,其背后蕴含着全新的文化意义。据《2010中国微博年度报告》预测,中国微博用户的井喷式增长将出现于2012年、2013年。
微博是一个信息聚合分享的大平台,你关注了哪些对象决定了你所能获取的信息,关注你的人则又决定了你所发布的信息能够传播多远。但这还不足以全面概括微博等新媒体的优势。微博在行动的组织、协调与监督上,同样体现了自己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微博本身也是一个评价体系,大家在上面所发布的言论,马上就能够引起其他人的共鸣或批评。在此之前,网络信息的流动固然比传统媒体更加具有交互性,但是从来未能抵达这般的整合深度。在微博上,一个人既可以通过所关注的对象阅读感兴趣的信息,也可以通过转发把信息扩散出去,更可以把微博当作一个“自媒体”,让自己成为信息发布者。更何况,这无论是对名人明星还是普通网友来讲都是一样的———不管什么人上微博都可平等共享这一资源。而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迅速地成为一个话题讨论和舆论关注中心,同时还具备了强大的组织和行动能力。不能不说,微博对信息流动、社会行动等领域造成了深刻影响。
根据北京《法制晚报》记者2011年6月中旬的调查显示,北京市目前已开通的近40个官方微博所涵盖的领域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几乎所有的官方微博都使用网言网语,走亲民路线。此外,官方微博内容更新快、发布消息更准确的特点也渐渐让它变成人们了解政策方针、掌握信息动态的又一资讯平台。比如,“北京西城党建微博群”由区委组织部与人民网合作开通,是全国首家基层党建微博群,现有包括全区组织系统、区委直属党(工)委、社区党委、非公企业党委以及组工干部个人和媒体记者等微博成员57个。微博发表采取栏目化设置,已开通“一句话新闻”“刊发动态”“政策解读”“组工干部看西城”等众多栏目,并策划了微博群主题活动———“‘90后’穿越90年”,通过让“80后”“90后”党员与建国前老党员座谈,回顾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的风雨历程,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为展现西城区基层党建工作特色及普通党员风采的平台,目前微博群已吸引近万名网友关注,网友转发和评论微博群所发博文300多次,逐步建立起了微博群体的宣传模式。
三、高校依托微博创造性开展党建工作
嗅觉灵敏的高等学校也纷纷在各大网站开通微博。高校微博,正以异军突起的姿态成为学校与学生、校友以及社会各界沟通的桥梁。招生、就业、教学、管理……微博以其及时、方便与互动的特性,影响力更甚往日红极一时的高校论坛。比如,在新学期开学之初,云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官方微博特别录制视频,提前教新生正确使用网上选课系统,并诚邀新生通过微博与其交流。该大学官方微博对迎新现场进行了图文报道。“十年寒窗,家长也不容易,如今可以喘口气了,为自己的孩子高兴吧。”“热火朝天、汗流浃背,新生入学不容易,同学们辛苦了。”短短时间内,微博被许多新生及老生转发并评论,一时引发了不少过来人的怀旧情结。
微博的出现对党建工作而言是巨大的机遇。为积极响应开展党员创先争优活动的号召,高校可以依托微博使党建工作融入师生日常生活,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模式。陕西某高校旅游规划系开通了“旅游规划系党员之家”微博。“我承诺,在实习的一年期间,坚持每月写思想汇报,从思想上真正地入党;在实习过程中,做好实习组长的工作,认真完成实习任务,帮助同学,多和老师沟通,起到桥梁作用。”短短几天时间,该微博就吸引了众多学生党员的关注,同学们纷纷在微博上发表自己的承诺,公布自己实习、学习的进展,并接受大家的监督,被学生昵称为“电子诺言墙”。旅游规划系以当下火热的微博为载体,在全系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微博亮承诺”的热潮,同时也为学生党员提供了一个高效、经济、互动的交流平台。该模式的运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党员投身到“党建上微博”活动的热情,使微博成为提升系部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有效载体,为学院的创先争优活动开辟了新的阵地。
无独有偶,湖南师范大学通过官方微博“湖南师大星网”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主题,发布内容结合星网特色分为党建快讯、星网资讯、星网快递、快乐星秀、星语心愿、时光感悟6个板块,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信息,既保持严肃严谨的官方姿态,又不乏生动活泼的互动特色。随后,星网红色微群也开通运行,为各学院各年级学生党支部以及各党员、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提供交流平台,在建党90周年之际,积极为党的发展建言献策。目前收到的来自各学院110个党支部的红色微博已达3 000余条。
官方微博、红色微群等各种系列微博方式的采用是探索新媒体思政教育的又一新举措。通过微博这一网络新媒体进一步增强各学生党支部的活力,将“90”后学子最喜闻乐见的新媒体方式与广大学生党员的爱国爱党情怀相结合,引导广大学生党员以争先创优的实际行动向党的90周年生日献礼,增强各学生党支部的交流,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为广大学生党员抒发真实情感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四、建议
1.要重视不要忽视
高校党建工作者无视或忽视新媒体,等于放弃了了解社情民意的捷径、正面引导舆论的平台。我们要站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把握微博的发展趋势,认识微博的深刻影响,正视微博的挑战,切实把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抓实抓好,努力把微博这个平台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2.要主动不要被动
与传统媒体需要一定制作时间不同,微博传播信息的速度是以秒来计算的,瞬息万变。高校党建工作者面对突如其来的网络舆论,关键是要快速作出反应,主动和学生、教师进行沟通,在第一时间获取权威信息,作出正确决策,对学生和教师实施主动引导。事实证明,对于突发事件,不发布或迟发布就意味着放弃信息发布的主动权。直面网络舆论,必须以速度赢得先机,抢时间构筑抵制谣言的“防火墙”,最大限度地压缩不良信息传播空间。
(张雪,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讲师)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韩起云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2011年1月的调查数据,截至2010年12月,中国网民已达457亿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367%。可见,大学生已成为使用网络的主力军,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都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的深刻影响。那么,我们如何有效利用现有的网络条件,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爱国热情,为祖国的发展作出最大贡献呢?下面我们将从分析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的大好契机着手,探讨在网络环境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
一、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契机
1.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拓展了新渠道
在网络环境下,可以通过QQ群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了解学生生活、学习状况;同时,以博客、播客、闪客、威客等为代表的“客”文化使网络信息传播更加个性化、多元化、多样化,可以借助这些“客”文化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1]随着3D、4D移动通讯技术的出现,新闻、视频都可以通过手机实时传播;国家的大政方针、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先进人物的事迹等都可以通过音频、视频、图像等多媒体技术实时传播;通过BBS通知相关党组织活动、进行各式各样的比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网络技术的这种特点和优势,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迅速掌握最新和最全面的信息,了解各门学科的理论前沿,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开阔眼界,更新观念,学习先进的科学理论,吸收优秀的文化成果,不断完善和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网络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则使思想政治教育变得生动有趣,让师生在形象、生动、直观的情境中升华思想,在图文并茂、声情融会的语境中感知教育信息。
2.网络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贵在及时,及时的关键是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快捷使用,只有做到“快”,才能将工作做在前头,取得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计算机网络被喻为信息的“高速公路”,它的应用与快速发展为我们快速、便捷地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信息提供了可能。由于信息传递的快捷,即使远在万里之外,也可以“当面”讨论问题、交流思想,克服了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所造成的障碍,缩短了时空距离,从而大大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同时,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靠念文件、读报刊、上大课,教育对象必须集中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开展同一主题内容的教育活动,有效信息传播速度慢,容量有限,受众面窄,大学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与交往也因此而相对闭塞,教育效果通常不尽如人意。网络信息量大,不受时空限制,具有及时性、广泛性、开放性、交互性等特点,[2]因而极大地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间。
3.网络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网络的匿名性使教育者能够了解到大学生最真实的想法,对于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在网络上组织讨论,会收到一般的班会和面对面谈心不可比拟的良好效果。一些普遍受到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高校学生不仅能够通过网络信息及时地了解到,而且还经常在网上发表各自的意见,进行交流、讨论,老师们可以通过搜集、整理、分析这些信息,从中找出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等,以便及时发现,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3]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形成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小高潮。例如,南开大学的“觉悟网站”、清华大学的“红色网站”、中南大学的“网上演讲厅”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示范性网站“中国大学生在线”等,很快就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中的典范。[4]但是相对于大学生上网的蓬勃形势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当前的发展速度和水平还是明显滞后于网络的发展。总体看来,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引导不力
互联网给校园文化以海量、丰富、庞杂甚至混乱的信息和资源,是以往无法比拟的,其中良莠互现,泥沙俱下。事实上,网上除健康的内容外还有很多不健康的东西。学生在接触了大量不同观点和真假难辨的材料后,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将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思想状况很容易发生波动。经过在机房的观察,大部分上网的大学生不是利用网络收集信息、查找资料,而是去上网聊天,有的则是迷恋于以战争、暴力、凶杀为主的网络游戏,这易使他们造成冷漠、无情和自私的性格,产生焦虑、苦闷和压抑情绪。同时,网络侵权、网络犯罪、网络色情、网络沉溺(尤其是网络游戏)、网络孤独等在网络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网络社会问题导致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复杂化。[5]
2.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和约束机制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看,网络言论自由,传播速度快,效率高,而又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和约束机制,这大大增加了扩大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和提高实效性、影响力的困难。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舆论一旦失控,就很容易在很短的时间内大面积传播,从而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大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难度。
3.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工具提供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
高校没有建立自己的教育主题网站,没有充分利用博客、论坛、电子邮件、及时通信软件、BBS、QQ等网络工具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都是上公共网络,里面的信息各式各样,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正确的学生就会受到严重冲击,从而导致不良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