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黄百炼.民主建设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92]李小娟.文化的反思与重建———跨世纪的文化哲学思考[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93]尹保云.现代化通病———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与教训[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
[94]刘祖云.从传统到现代: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95]何兆武.文化漫谈:思想的近代化及其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96]张岱年.中国伦理思想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97]王沪宁.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98]燕继荣.现代政治分析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9]成中英.从中西互释中挺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二、论文
[1]萧贵清.陈独秀政治思想研究[J].中国期刊网博士论文文库.
[2]祝彦.后期的陈独秀及其思想研究[J].中国国家图书馆博士论文文库.
[3]陈家刚.陈独秀民主思想[J].中国国家图书馆博士论文文库.
[4]齐卫平.论五四时期陈独秀思想转变的典型意义[J].江淮论坛, 1996(3).
[5]朱文华.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思想特点[J].学术月刊,1994 (3).
[6]贾立臣.试论陈独秀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2).
[7]方小教.陈独秀经济思想之轮廓[J].安徽史学,1998(1).
[8]叶庆.陈独秀社会经济思想初探[J].安徽史学,1998(4).
[9]朱俊瑞.陈独秀早期的经济思想[J].安徽史学,2000(2).
[10]胡惠芳.陈独秀社会经济思想演变轨迹:1920—1927[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2(4).
[11]刑和明.陈独秀发展资本主义思想与列宁新经济政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1).
[12]张亚.论陈独秀经济思想中的正确认识及对今天的启示[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
[13]张敬让.论陈独秀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形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1995(2).
[14]宛小平.略论陈独秀早期民主思想的局限性[J].安徽史学,1997 (3).
[15]郭丽君.论陈独秀对社会民主主义的批判[J].北方论丛,1997(5).
[16]刘际钢.“五四运动”中陈独秀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J].新东方,1999(2).
[17]田夫.试论陈独秀从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上、下, [J].党史资料通讯,1988(1—2).
[18]朱寒冬.再论五四前期陈独秀的政治思想[J].安徽史学,1991(3).
[19]张洪波.五四时期陈独秀的民主与科学观[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89(2).
[20]谢宝生.五四时期陈独秀对无政府主义的批判[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85(3).
[21]王树隶.简评陈独秀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观[J].晋阳学刊,1990(3).
[22]魏知信.论陈独秀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变[J].南京社会科学,1991(3).
[23]阿明布和.陈独秀民主社会主义思想历史透视[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1993(1).
[24]吕永锋.论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的全民政治思想[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4(3).
[25]于凤政.建党前后陈独秀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构想[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8(3).
[26]尤小立.从“宪政”直接行动:陈独秀前期国家观演变述评[J].江苏社会科学,2001(3).
[27]陈亚杰.试论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与失误[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3).
[28]董德福.陈独秀和“问题与主义”之争[J].安徽史学,2002(4).
[29]高国发.陈独秀从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考证[J].上海革命史资料与研究,2003(3).
[30]徐光寿.陈独秀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及特点[J].中共党史研究,2006(2).
[31]季甄馥.五四时期陈独秀的哲学思想述评[J].中国哲学史研究, 1989(2).
[32]肖长培.陈独秀的进化观[J].福建党史月刊,1991(6).
[33]朱洪.简论陈独秀哲学思想[J].理论建设,1995(1).
[34]建一.陈独秀社会历史观述评[J].安庆师范学院社会科学学报, 1995(2).
[35]敖军章.“五四”前陈独秀哲学思想初探[J].求是学刊,1994(5).
[36]陈平.陈独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前期对封建道德的批判[J].江
淮论坛,1986(3).
[37]贾玲.试论陈独秀在建党中的历史作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1986(6).
[38]宋仲福.陈独秀全盘性反传统文化辨析[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1990(6).
[39]易运升.西学东渐与陈独秀对西方文化的态度[J].江淮论坛,1987 (1).
[40]张洪波.进化论是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初期思想的主线[J].江淮论坛,1987(3).
[41]张利民.五四时期东西文化论战中的思想家(陈独秀)[N].中国文化报,19881221.
[42]王劲.陈独秀与新文化运动[J].社科纵横,1995(3).
[43]李增效.陈独秀在五四时期的文化选择[J].东岳论丛,1996(1).
[44]敖军章.“五四”前陈独秀对文化问题的体系建构[J].求是学刊, 1996(3).
[45]张同乐.论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的中西文化观[J].史学月刊,1998 (2).
[46]朱红.陈独秀与东西方文化论战[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98(3). [47]沈寂.再论陈独秀与新文化运动[J].中共党史研究,1999(3).
[48]敖军章,赵桂荣.“五四”前陈独秀伦理思想述评[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95(3).
[49]宾长初.五四时期陈独秀反孔思想评议[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1998(3).
[50]张国星.试论中共成立前陈独秀的国民性思想[J].党史研究资料,
1993(3).
[51]陆文培.评陈独秀关于改造国民性问题[J].西北大学学报,1993 (1).
[52]文君.陈独秀国民性批判及改造思想探析[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5(1).
[53]陈贵华.略论“五四”时期陈独秀关于人的现代化思想[J].南都学坛,1996(1).
[54]郭绪印.陈独秀“改造国民性”的主张是正确的[J].探索与争鸣, 1997(12).
[55]贾立臣.陈独秀对“改造国民性”的探索[J].松辽学刊,2001(3). [56]陆文培,赵光元.陈独秀教育思想初探[J].安徽史学,1998(2).
[57]孙超.陈独秀科学观述评[J].安徽史学,1998(2).
[58]胡赛莹,孙 霞.五四时期陈独秀对青年一代的引导[J].安徽史学, 1999(2).
[59]杨乐平.陈独秀青年思想研究[J].理论学刊,2004(2).
[60]王才.浅谈陈独秀五四时期的历史功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1994(4).
[61]李庆英;《新世纪关于陈独秀评价研究问题之进展———兼答单淮先生[J].探索与争鸣,2005(6).
[62]邱关键,贾钢涛.20世纪 90年代以来陈独秀晚年思想研究综述[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63]陈辽.港台及海外学者对陈独秀的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
[64]张静如,李颖.散论陈独秀[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4(2).
[65]唐宝林.陈独秀研究综述[J].党史研究资料,1990(11).
[66]唐宝林.第三次陈独秀学术研讨会综述[J].四川社科界,1995(1). [67]唐宝林.全国第四届陈独秀学术研讨会述评[J].党史研究资料, 1997(9).
[68]任建树.建党时期陈独秀研究述评[J].文史哲,1991(3).
[69]王列平.近年来陈独秀研究综述[J].社会科学动态,1992(3).
[70]沈寂.陈独秀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学术界,2002(4).
[71]施风堂.试论陈独秀在“五四”时期的历史作用[J].求实,1989(5). [72]李鸿钧.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历史作用[J].社会科学辑刊, 1989(6).
[73]张丽.略论五四时期陈独秀的历史地位及其作用[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1998(2).
[74]朱洪.毛泽东谈处理陈独秀问题的三点教训[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75]孙其明.试论“陈独秀时代”[J].党史纵览,2002(1).
[76]叶尚智.关于陈独秀研究的两个问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