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春色:改变农民命运的实验
1806300000036

第36章 万紫千红农家乐(4)

女主人的大儿子和大儿媳妇在帮助打理农家乐,年轻的媳妇脸上没有浓妆艳抹的痕迹,长长的头发随意地扎了个马尾辫,飘逸而潇洒,脚下踏着高跟鞋,一身黑色衣裙,和城市里的时尚少妇没有什么两样。

晚上,山里十分安静,但不知是谁,突然放起了焰火弹,宛如在夜空中出现了点点繁星……早晨,浓雾笼罩,青山几乎全都隐入了若有若无的雾霭之中。房檐下滴落着露水凝成的水珠,小鸟高声歌唱着,啁啾的声音此起彼伏。煞风景的是有一队送葬的车队,40多辆汽车排着长蛇阵,一路放着刺耳的鞭炮在山坡上缓缓驶过,震耳的鞭炮声足足响了半个小时。

女主人袁宗琴也有不平常的创业史。

56岁的袁宗琴曾当过妇女主任,后来又是支部书记,她是1971年被人贩子从富顺县带到这里结婚的,当时她只有17岁。那时双流县也并不富裕,连玉米面都没法吃饱。两年后她生了老大,月子里吃的是牛皮菜,找人借了25公斤麦子,才一天能吃上一顿麦面糊糊。生娃娃后由于营养不良,她一身浮肿,但刚能站起来就咬牙下地劳动,女人一天7分工、8分钱,担粪、挖土啥都抢着干……1975年生了老二,也是个儿子,生活稍微好了一点,可以吃麦面糊糊了,但由于营养不良,没有奶,娃娃是吃南瓜、红苕长大的,因此身体一直不好。为此,袁宗琴一直感到对不起娃娃。

1975年冬天,袁宗琴的老公当上了民办教师,每月有5元钱,但家里仍然困难,连灶都没有,找个旧箩筐周围糊上些泥巴就是个烧火做饭的灶,全家人一天只能吃两顿饭——没有晚饭。

直到1978年,袁宗琴一家才算吃上了饱饭。这一年她生了老三,是个女儿,月子里破天荒地吃上了两百多个鸡蛋,算是享福了。

1981年土地下户后生活越来越好,虽然仍然很苦很累,但粮食吃不完,农民们再也不挨饿了。过去袁宗琴全家只有一间破旧低矮的茅草房,1983年她和老公自己弄泥饼、自己烧小青瓦,修起了五间瓦房。

后来,丈夫从民办教师转成了正式教师,而且被评为高级教师,有了固定的工资收入,但勤劳而能干的袁宗琴并没有依赖丈夫过“小富即安”的日子,她不但会侍弄庄稼,还努力喂猪、喂鸡、喂鹅,慢慢地有了一些积蓄,到1985年已经成了“千元户”,以后靠养殖和培育果树,又成了三星镇的第一个“万元户”。

袁宗琴夫妇俩都很重视对孩子们的培养和教育,三个孩子都上了高中,老大过去在工程机械厂工作,现在和母亲一起打理农家乐;老二在银行上班,现在已经是一家分行的行长;女儿在水务局,女婿在公安局,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

至于农家乐呢,与成都统筹城乡发展同步,是2003年开始兴建的,法人代表是袁宗琴。最初是小打小闹,只搞了300多平方米,见生意不错,2008年又投入100多万元,扩大到900多平方米。谈到目前的生活时,袁宗琴爽朗地说:

“现在政策好,我们家的年收入是三四十万元,国家还给我买了养老保险——国家补贴70%,自己出30%,每月可以领620多元,担任村支书,每月还有千把元补助……今年年底我准备辞职,该让年轻人来干了。

“老公已经退休,除了带外孙还要管理我们的山林,林子几十亩,桃子也有几十亩,桃花盛开的时候,杏花、梨花、七里香也都开了,遍山都香,红红白白,好看得很,到时候农家乐的生意总是爆满。客人来自双流、成都和别的地方,一套两个卧室、一个客厅、一个麻将室、带卫生间的住房每天180元,吃的是我们自己推的豆花,自己养的土鸡、土鲫鱼、兔子、野鸡……都是绿色食品。这里空气又好,没得污染。

“镇党委和镇政府对我们发展农家乐都很支持,6米宽的水泥路一直修到了山上,还给我的农家乐评了个‘三星级’,就要挂牌了。书记、镇长都常常过问我们的营业情况,强调讲究卫生、讲究诚信,虽然我很操心,但累得高兴,也就不觉得累了!”

◆官帽山下的“四星级”

在蒲江县的官帽山下,有农家乐“官帽山庄”。为什么叫官帽山?据传西汉时期一位姓莫的将军南征凯旋,途经蒲江的二郎滩,看见此地龙蟠凤翔,于是想弃官归隐。他刚掷官帽于龙潭空中便飞来仙鹤,他便骑鹤飞升成仙。他的官帽在龙洞中顺流而下,冲出后竟化而为山,山的形状极像旧时官员们头上的乌纱帽,于是便有了“官帽山”之名。

这家农家乐原名“仕博缘山庄”,但人们觉得这个名字有点拗口,便干脆呼之为“官帽山庄”,约定俗成,久而久之,人们便忘掉“仕博缘”这个名字了。

为了提高农家乐乡村旅游的水平和服务质量,四川省旅游局启动了对农家乐进行“星级评定”,2011年初,官帽山庄被评为“四星级”。对这个评比结果,山庄的老板和服务员都很自豪,游客们来到官帽山庄,她们往往会含笑主动告诉你:“我们是四星级的!”

作为四星级农家乐,当然已经不再是原生态和粗放型的了,称之为“乡村酒店”更为贴切。山庄有三层楼带空调和卫生间的客房,有大小会议厅、大小餐厅、娱乐室以及停车场,可以同时接待四五百人。建筑是带着川西民居风格的灰瓦白墙,有精致雕花的木窗棂,走廊上挂着雅致的宫灯和一串串大红灯笼,四周溪水和绿树环绕,花园里几座凉亭在芙蓉、紫薇、蜡梅、桂花、栀子、茶花、月季、杜鹃、棕榈……的簇拥之中。深秋,芙蓉盛开,红红白白的花朵在细雨蒙蒙中更见妖娆,旁边橘园里的橘子像一个个金红色的小灯笼。院子里几十种花木看上去有些杂乱,但也有一种天生的野趣。

山庄的菜品以四川家常菜为主,也开发了一些自己独有的特色菜,如“官升排骨”等。这儿也强调绿色和生态,鸡和猪是山上的土鸡、土猪,兔子也是自己喂养的,蔬菜新鲜而没有农药的污染。

山庄的老板是48岁的黄素蓉,身材微胖,皮肤微黑,淳朴干练,豪爽热情。她对服务员像亲人一样,让她们把山庄当成自己的家,许多服务员春节时都不请假回家。在她的调教下,服务员们服务周到,又不卑不亢,让客人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黄素蓉高中毕业后在蒲江的光明乡担任民办教师。2003年初,光明乡开始开发乡村旅游,筹办樱桃节,号召乡民们搞农家乐。黄素蓉响应号召,办起了一家规模很小的农家乐,自己称之为“一家苍蝇馆子”。搞了几年后有了一些经验,2007年,她的“苍蝇馆子”被列入征地范围,拆迁时赔偿了她130万元。

130万元对黄素蓉全家说来,的确是一笔巨款。是把钱存进银行安安稳稳地吃点利息“坐享其成”还是继续创业?全家老小看法不同,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事业心很强的黄素蓉坚持要继续开办农家乐,而且还要扩大规模。她认为,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蒲江县和光明乡都把乡村旅游列为重要产业,修好了道路,举办了“樱桃节”“乡村美食节”等一系列活动,给农家乐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经过考察,她看中了官帽山下的一片荒地,这里离县城只有5公里,又在省道旁边,处在川西旅游环线上,口岸很好,便于经营,便于吸引游人,于是决心在这里办一个规模更大的农家乐。

搞运输的老公对妻子的设想表现消极,担心大规模投入后,经营不好便要赔本,130万元可能会“打水漂漂”。而反对最激烈的是60多岁的婆母,老人家骂黄素蓉:

“那里还是一片荒坡坡,搞啥农家乐哟?鬼想钱,挨令牌。整拐了,钱蚀了,我们饭都吃不起!”

黄素蓉说不服婆母,最后只得说:“妈,您要是实在反对,我就干脆把您老人家的拆迁费划给您,算下来您该得16万多,我给您20万!”

见黄素蓉态度坚决,老人不出声了,老公也没有再反对。

于是黄素蓉便开始筹措资金,儿子帮助设计,乡领导协助策划。她向亲戚朋友借了一些钱,政府又帮忙贷款30万元,加上拆迁补偿,投入380多万元,用“长期租用”的办法,租了14亩地进行建设。2009年11月,新的农家乐落成了。由于环境好、服务好、价钱公道,一开张生意就很好,旅游旺季时曾一天接待过800多人,按黄素蓉的说法是,“累得腰酸背痛手抽筋”。旅游淡季时,有的农家乐生意很清淡,但官帽山庄却淡季不淡,回头客仍然很多,一些单位搞活动,往往选在这里。

仅仅过了两年,黄素蓉向亲友们借的债便基本还完。看见山庄生意很好,婆母也高兴了。快乐的老人常常参加“夕阳红”组织的旅游活动,坐过轮船,也坐过飞机,外出旅游时基本每天都要用手机给媳妇打来电话,炫耀地向她介绍旅游团的各种活动。

然而,不安分的黄素蓉最近又开始不满足官帽山庄的现状了,她又在思考着如何推陈出新。不再是扩大规模,而是内涵的提升,将山庄的各个方面提升到新的水平,实现第三代农家乐的小型化、精致化、个性化。将山庄办成一个花园式的、高质量的、能满足特定要求的乡村旅游精品,为此,她计划到各地去考察了解,去虚心学习……

目前她最担心的则是,虽然进行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但确权颁证后,农民的资产仍然没有真正变成资本,用产权证去进行抵押贷款,银行并不认可;土地的租用期限也不规范,缺乏法律保护,这种情况便制约了乡村旅游和农村其他产业的发展。

在官帽山庄的正厅大门门框上有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为官办事做人当讲仁义礼智信”,下联是“交友经商谈情遵崇温良恭俭让”。这副对联很有意思,但愿能干的黄素蓉能记住这副对联,在事业上取得更大成功。

◆采访札记

“农家乐”是成都农民的伟大创造。正如著名经济学家程秀生所指出,“农家乐”是“大众的”“富民的”,“城乡和谐的”“天人和谐的”。这种追求健康、回归自然、价廉物美的休闲方式一出现,便迅速成为假日消费的新宠,并为解决“三农”问题开辟了新的渠道。它将农民和农村推向了市场,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脱贫致富。它“不推而广”,从成都平原迅速走红四川,传遍大江南北,全国各地纷纷推出了农家休闲、农家采摘、农事体验、农村观光……红红火火,异彩纷呈。

但无论是海南的“渔家乐”还是西藏的“藏家乐”,以及“农家休闲”“农家采摘”等,无不脱胎于成都的“农家乐”。它“就像蒲公英,随着原野的清风,随意飘落在广袤的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华夏大地上编织出一幅乡土中国的美丽画卷”。

据有关方面统计,早在2005年,成都不同规模的农家乐已经有5000来家。成都农家乐的第一代以郫县的农科村为代表,特点是原生态、粗放型;第二代以锦江区的“五朵金花”为代表,特点是标准化、规模化、符号化;而随着城乡统筹发展的推进,受到“同质化”困扰和冲击的成都农家乐,已经发展到第三代,特点是小型化、精致化、个性化。郫县的农科村已对外宣布,将提炼注入民俗元素,建设以田园深度体验为主导的第三代农家乐,强调体验与参与,重点塑造出一批具有自身特色的景点,并达到一个景点就是一个故事,每种玩法都不可复制,以此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并希望能继续引领全国农家乐的发展。

目前,四川省制定的《农家乐旅游服务规范》已经结束了在农科村两年的试点。规范中7个地方性标准几乎涵盖了农家乐乡村旅游的每一个环节,大到空气质量、小到上菜细节都有严格规定,围绕景区建设、景区管理、游客接待等各个方面,基本建立完善了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为补充的农家乐旅游服务标准体系。这一标准有望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在试点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服务水平,农科村的一批农家乐已经主动摈弃了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请来了职业经理人。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成都农村有了和城市一样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有着比城市更美的田园景色和更清新的空气。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包括居住条件大大改善,农村清澈的小溪、碧绿的田野、万紫千红的鲜花、美丽的农房,无不吸引着城里人,乡村旅游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而随着来自城市的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增加,又会极大地促进城乡文明融合,加快农村的城镇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