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春色:改变农民命运的实验
1806300000031

第31章 创业者之歌(2)

在企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畜牧公司除了给40多个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工作岗位,让他们从农民变成了农业产业工人,包吃包住、有工资、有社保,体现了劳动者的尊严外,还采取了一种“公司+农户”的特殊经营方式,即将小猪、小羊、小兔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卖给农民喂养,然后再通过公司的销售渠道帮助他们把养大的牲畜向外出售,仅此一项便让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了150至200元。为了提高当地干部群众的科学饲养和科学管理水平,陈仕琼主动建议,在鹏程畜牧公司建立培训基地,目前已经先后培训了干部群众200余人次。到2009年,在短短三四年间,陈仕琼已经带动了周边500多户农民积极发展科学养殖产业,其中猪只存栏500头以上的已有3户。

公司还和畜牧部门及农业院校建立了紧密的联系,鹏程畜牧公司已经成为农业院校大学生们的实习基地,每年都有一批大学生到鹏程畜牧公司实习,已经有4位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在鹏程畜牧公司就业。猪场场长陈兵便是2007年农学院毕业的大学生,这个瘦瘦的小伙子学的专业是动物医学,在家畜防疫方面具有专业知识,他不但把猪场管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在各方面都成为陈仕琼的得力助手。

像陈仕琼、张礼贞、易遵雪这样的回乡创业者,金堂县还有很多,他们带回来的不仅仅是资金、技术、项目、信息、市场等经济发展的要素,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带来了思想和观念上的巨大变化,从而给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深层次地缩小了农村和城市的差距,对于回乡创业者们说来,也许这才是最伟大的功绩。

◆从“奴隶”到“将军”

过去的农民,现在的云凌花乡园林绿化公司总经理、四川省花卉协会盆花分会会长李旭东,是郫县新民场镇的名人,他的发展是新民场镇花农的缩影和典型。

新民场镇是近年来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出现的四川省花木之乡,获得了“西部花乡”的美名。

2002年以前,整个新民场镇的税收只有区区的198万元,但自从成都搞起了统筹城乡发展,进行“三个集中”后,一批全国有名的花卉种植和园林绿化企业陆续到这里安营扎寨,本地的一些农民企业家也逐渐成长起来,在这个“西部花乡”的田野中培育出了许多受到国内外欢迎的花卉新品种,2009年全镇的税收已经增加到2000多万元,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李旭东自己开着一部帕萨特轿车,面孔黧黑,衬衣的扣子常常没有扣全,裤子和皮鞋上老是带着泥土,总是忙得满头大汗,不认识的人很难想象,来自田间的他,如今已经是千万富翁,而他发家的历史竟不到10年!

他的妻子杨素群套用了一部电影的名字,叹息着说:“我们是从‘奴隶’到‘将军’,从土钵钵种花起家,亏得政府的支持!”

杨素群是一位皮肤白皙的女人,头发烫后又染成了栗色,在脑后梳了条马尾辫。虽然家产千万,但她并没有过着养尊处优或整天打麻将的生活,仍然一如既往地泡在土地上,亲自劳作并安排整个公司的生产。紫外线照射和过度的劳累在她的身上已经打下了烙印,白皙的面庞上过早地出现了许多细细的皱纹。

2009年七一那天——党的生日,李旭东和妻子用鲜花摆了一面大大的党旗,“表示庆祝,也表示感谢党的恩情。”杨素群深情地说。

2001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已经20多年,广大农民生活状况有了一定改善,但仍然并不富裕,城乡二元结构像一道紧箍咒,仍然紧紧地限制着农村的发展。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李旭东去到成都市的青石桥花市,看到花市上万紫千红的鲜花和熙熙攘攘的人群,他站住了,一个想法陡地在心里翻腾起来:“原来鲜花的市场这么大,有这么多人喜欢鲜花、购买鲜花,我为啥不试一试呢?”于是抱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心理,回家后便在自己的承包地里种了3亩多木本花和8分地鲜花,当时整个云凌村种植鲜花的只有他和董善品、刘国平三个人。

试种第一年,木本花的行情不好,从第二年开始,李旭东便减少了木本花的种植面积,把鲜花扩大到3亩多,这一年取得了丰厚的利润。第三年,李旭东的鲜花种植面积扩大到10来亩。当时他种植的花卉品种还比较单一,靠的是诚信经商和诚信待人,只要卖出的花卉有质量方面的问题,便马上无条件地掉换或报废,对不懂花卉种植技术的顾客还耐心地进行帮助和辅导,因此逐渐地在市场上占领了一席之地。

而从量变到质变,取得飞跃发展的是2005年。这一年温江举办了规模宏大的、川西平原上的首届全国“花博会”。当时李旭东已经从单纯种植鲜花发展到承包园林绿化工程,但“花博会”规定,要进入会场投标承包园林绿化工程,必须具有一定“资质”——种植花木的规模要达到60亩以上。为了扶持本地花卉产业的发展,郫县政府特地成立了“西部花乡推进办公室”,不但提供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服务,而且出台政策,可以为花木种植大户代付3年的土地租金,对建设大棚也给予一定的补偿……于是,乘着这股东风,李旭东敏锐地抓住机遇,把鲜花种植的面积迅速扩大到80多亩,木本花的种植面积也扩大到20多亩。

这一年,李旭东的花卉产业大赚了一笔,真正形成了规模。2006年便成立了云凌花乡园林绿化公司。如今,这个公司的注册资金已经增加到200多万元。

随着人们对环境美化的重视,近年来园林绿化逐渐成为市场上的新热点,鉴于鲜花一年要换茬4次以上,万一卖不掉就会迅速枯萎,而园林绿化又需要大量树木,于是敏锐的李旭东再一次调整了品种,减少了鲜花的种植面积,增加了木本花和绿化苗木的种植。如今在他租来的100多亩土地上,只留下了30多亩鲜花,其余便种植了樱花、天竺葵、桂花、梅花、芙蓉、紫薇、皂角、香樟、银杏等木本植物了。

在李旭东的手机上,拍有许多花木的照片,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常常会反反复复地欣赏这些照片,美丽的花卉和树木,不仅仅是商品,不仅仅带来财富,还给他带来了许许多多内心里的愉悦和享受。

至2010年,李旭东这个普通农民已经“蝶变”为花卉界里崭露头角的企业家,被选为四川省花卉协会盆花分会会长,固定资产按最保守的估计也在千万元以上,仅仅2010年上半年的5个多月,公司的销售量便突破了千万元,产品销售到了成都和成都地区以外的重庆、陕西、西藏、广西、云南、贵州、山西等地。

作为新一代的农民企业家,李旭东及妻子杨素群和祖辈们的观念已经截然不同,他们再也不想把钱死死地存在银行里,而是策划着公司如何加快发展,把大量利润用于扩大再生产。李旭东近期的计划是:“国家既然有这么好的政策,我一定要把绿化公司发展成注册资金上千万元的国家二级企业!”

在发展自己花卉苗木产业的同时,李旭东除了以每亩地500公斤大米的代价租得了大量土地外,还为乡亲们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园林绿化公司固定的农业产业工人已经有20多个,更多的是活忙时短期雇用的临时工,数量常在百人以上,有时甚至达到160人。

在田边我偶然遇到了云凌花乡园林绿化公司的一位女工、37岁的朱清艳,她已经担任组长了,最多时组里有30多个人。她的老公在附近一家企业当保安,每月工资1000多元,她自己也有1000元左右的收入;家里的两亩多地种了水稻,每亩地可以产水稻500多公斤。儿子14岁,在学校读初二。提起儿子,朱清艳掩饰不住内心里的喜悦,她说:

“儿子很乖,征文还得过奖。上小学时还不大懂事,上初中后开始努力,从全班第三变成了全班第一……”

“将来有啥打算,想让他上大学吗?”

“当然想,但要看他自己的造化,看他自己努不努力了!我为啥在这里打工呢?图的就是离家近,下班后可以照顾他……”

说着,她便跨上摩托车,油门一踩飞驰而去。

李旭东和妻子都认为,是政府的扶持让他们在短短的几年间便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从奴隶变成了将军”,因此应该回报社会。“五?一二”大地震发生后,当天晚上李旭东便冒雨开车去了重灾区都江堰,在一片漆黑中参加了救援活动,把一对受伤的母子送到了成都的医院;第二天,他又购买了水和食品亲自开车送到了彭州、汉旺、什邡等地的重灾区……回到新民场镇后,除了自己带头向灾区捐款并交纳特殊党费外,又号召花农们为灾区捐款。李旭东和乡亲们购买了大米、蔬菜、饼干、矿泉水、调味品、八宝粥等,整整装了11辆大卡车,浩浩荡荡地送往灾区……

至2010年,公司和苗木基地都靠李旭东和妻子两人打理,他们的女儿在农业大学毕业后,已经在成都的一家公司就业,搞的也是园林绿化,但和父亲一样要强而不服输的女儿说:“我不想依靠父母亲,想自己闯出一片天地!”她已经计划一面工作一面报考研究生了。

◆创业,并非总是高歌猛进

在成都市簇桥一条热闹的小街边,一个道路的交叉口,有一个不大的汽车修理厂,院子里摆着几辆正在修理或等待修理的轿车和面包车,10来个工人蹲在地上忙碌地修理着,这就是名叫“伟结汽修”的汽车修理厂,老板是张继伟,一个面貌俊朗清秀的小伙子,他正脱下西装,准备亲自修理一辆汽车的电路。

张继伟自称:“我是一个失地农民。”后来我还知道,他是一位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