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华上下五千年绝妙对联趣话
18054100000028

第28章 清朝(10)

张廷玉父子赏荷对佳句

张廷玉(1672-1755)字衡臣,号研斋,安徽桐城人,清朝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太保,封三等伯,历三朝元老,居官五十年。康熙进士,雍正朝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加少保衔,后加太保。

清代名臣张廷玉,幼时聪慧精明,出语新奇。九岁那年,他随父亲来到一荷池旁赏花观景。

池中荷叶田田,莲花朵朵,清风除来,幽香阵阵。父亲看得兴起,当即口占一联,叫廷玉对下联。出句是:“白藕入泥,斜插银针穿地脉;”张父的出句采用比喻手法,出奇制胜。

小廷玉此刻正望着那红红的荷花着迷呢。听到父亲命对,便没加思索地应声答道:“红莲出水,倒生朱笔点天文。”小廷玉的对句同样运用了比喻,更显奇妙,令人叹服。

张父听后,高兴极了:“没想到你这乳臭小儿,今日却压倒老夫了!”张父之所以甘拜下风,是因为九岁的儿子所用比喻确实比他的出句更自然,更新颖。

黄遵宪警联妙话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广东省梅州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清末杰出的爱国诗人、外交家。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任江宁洋务局总办。1895年参与上海强学会、与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创办《时务报》,任湖南长宝盐法道,后署理湖南按察使。戊戌变法期间辅佐湖南巡抚陈宝箴大力推行变革,倡立的湖南保卫局,将近代警政引入中国。1898年8月,任出使日本大臣。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清政府列为“从严惩办”的维新乱党,由于外国驻华公使等干预,清政府允许黄遵宪辞职还乡。黄遵宪回乡后仍热心推进立宪、革命等工作,并潜心新体诗创作,被誉为“诗界革命巨子”。同时,他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创立嘉应兴学会议所,自任会长,积极兴办新学堂。1905年3月28日,病逝于嘉应,终年五十八岁。黄遵宪的著作生平自定的有《日本杂事诗》、《日本国志》、《人境庐诗草》等3种。

出联劝祖父戒鸦片烟

清末的著名诗人黄遵宪,小时候,正是鸦片战争前夕。那时,外国人把鸦片倾销到中国来,许多人都染上了吸鸦片烟的坏毛病。黄遵宪的祖父也染上了这种坏瘾癖。他常常是手端烟枪,卧在床上,吸得津津有味。可是,一离开鸦片,就特别难受。对此,小小的黄遵宪特别反感,也很为祖父的健康担忧。有一次,他的祖父又上了烟瘾,当他深吸一口烟以后,又悠悠地吐出,得意地说出一句联句:

龙呵气而成云

站在一旁的黄遵宪早就想劝祖父改掉恶习,于是,他趁机答联劝说:

蚕吐丝以自缚

祖父听了,心想,连这么小的孩子对吸鸦片都如此深恶痛绝,我真是自跳陷井呀。从那以后,他就下了决心,改掉抽鸦片的恶习。

115侥幸得来的官位

清朝丁宝桢做四川总督时,有一天,在成都街上看见一副门对:

十年宦比梅花冷

一夜春随爆竹来

他回衙后,派人去调查这是那位候补官宦的住宅,为什么让人家候补“十年”还不任命?姓名弄清后,查遍衙内官名册,没这个人。猜想他不善于逢迎,几任长官不认得他,以至连新造的名册也把他给漏掉了。最后,从十几年前的旧册上查出是候补知县。

于是,正式委任他当了某县知县。老进士接到委任状,前来谢恩,猜不出是哪位大人的“栽培”。丁宝桢说:“不要瞎猜了。恭喜你‘一夜春随爆竹来’,快去上任吧!”到这时,他才明白是自己那副对联引出了一场欢喜事。

花鸟虫

诗人黄遵宪曾经巧妙地用药名、花名、虫名、鸟名串成一副对联,不但新颖奇绝,而且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戊戌变法失败以后,黄遵宪被清政府解除官职,押解还乡软禁起来,但他并未因为受到迫害而改变初衷,依然强烈地渴望实行变法维新。就在他临终的前一年,尽管重病缠身,还精心撰写了一副对联,寄寓自己的政治信念:

约是当归,花宜旋复;

虫还无恙,鸟莫奇何。

“药是当归”,“虫还无恙”是喻写自己的政治信念决不会改变;“花宜旋复”,“鸟莫奈何”是写自己的政治理想一定能够实现。黄遵宪还另有诗表达此意:

万花烂漫他年事,第一安排旋复花。

这早已吐露过他的情怀。奈何鸟,即杜鹃,“鸟莫奈何”暗用了宋人王逢原《送春》的诗意,“三月残花落复开,小园日日燕飞来;子规(杜鹃)夜半犹啼血,不园东风唤不回”。黄遵宪的对联,技巧很高妙,意境也深邃,是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的艺术佳品。

普贤和尚以联劝善

清咸丰年间,赵庙集有座大庙,庙里的住持是个老和尚,法号普贤,这俗名李继贤。他满肚子的学问,高超的医术,曾官至泗洲知府,因厌恶官场倾轧,看破红尘,方才出家当了和尚。

这普贤好大的能耐,一心吃素,时时念佛,处处行善。特别是他以联劝善,点化了许多不孝男女,传为佳话。话说赵庙集西边的石园有一不孝逆子,打爹骂娘,娶妻张氏凶悍非常。夫妇俩合着欺负老父老母,闹得家无宁日,殃及四邻。许是老天有眼,上天惩罚,这俩夫妻结婚多年不曾生育,便买些香烛果供到庙里烧香拜佛,求送子观音赐他子嗣。普贤细细把脉,敲木鱼,诵真经,口念阿弥陀佛,问清来龙去脉,包好六六三十六副草药,又拿笔写了几副对联交给那夫妻俩说:“你俩回家把这草药煎着喝了,把这对联念七七四十九天。借佛的法力,长人的诚意,添子女孝心。药治人病,联劝人心,佛传善缘,兴许能病好添子。”

夫妻俩回家急急把药煎了,每日按时服下。再看那对联共有六副:

善本无根心底种;佛偏有眼随缘生。

头上有天,再骂爷娘天不许;心中存佛,爱疼父母福无边。

孝可感天动地;善能种福结缘。

打父母佛使减寿,骂爹娘法要治人。

晚生待爹娘,何日能百种关怀十分孝敬?

父母育儿女,几曾有一时大意半点私心。

若想观音送子,必先做孝子;如求佛爷保安,一定自家安。

夫妻俩早读晚念,为自己虐待老人的行为深感可耻,对父母日渐孝顺起来,家中一团和气,无比幸福。张氏也怀孕有喜,直夸普贤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丁宝桢凭联聘漏官

清朝丁宝桢做四川总督时,有一天,在成都街上看见一副门对:

十年宦比梅花冷

一夜春随爆竹来

他回衙后,派人去调查这是那位候补官宦的住宅,为什么让人家候补“十年”还不任命?姓名弄清后,查遍衙内官名册,没这个人。猜想他不善于逢迎,几任长官不认得他,以至连新造的名册也把他给漏掉了。最后,从十几年前的旧册上查出是候补知县。

于是,正式委任他当了某县知县。老进士接到委任状,前来谢恩,猜不出是哪位大人的“栽培”。丁宝桢说:“不要瞎猜了。恭喜你‘一夜春随爆竹来’,快去上任吧!”到这时,他才明白是自己那副对联引出了一场欢喜事。

张之洞趣联趣话

鼎甲与盘庚

张之洞是个大官,也是个大学问家。对对子是他的拿手好戏,他儿子也是个智力开发较早的孩子。张公子8岁那年,家里来了一个客人,客人想试试这个孩子的才学,就以明清两代科举制度为题,出了一个联句:

鼎甲一二三

旧时科举,殿试所取一甲之前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为“鼎甲”。张公子听了,怎么对下联呢?他猛然间看见书案上放着古书《尚书》,他想起了对句,便答道:

盘庚上中下

《盘庚》是收在《尚书》中的,分上、中、下三篇,是商代国君盘庚的一份“告同胞书”,内容是动员臣下渡河南迁,去殷这个地方建都的。只有8岁的孩子,对答如此迅速,而且字字稳切,真是了不起的孩子。客人听了,连连叫好。仔细想来,这个对子词语对仗上非常严谨却又别有一番趣味,“上中下”对“一二三”,是一种机敏的变化,以“盘”(食具)对“鼎”(重器),都是器皿,以“庚”对“甲”都属十天干之一。

陶然亭与张之洞

清朝时候,紫禁城、社稷坛(现中山公园)、文庙(现劳动人民文化宫)、天坛、雍和宫、景山、北海、中南海、什刹海……都是禁区。不用说老百姓,就是大臣们也不能随便进入。要想跟亲朋好友找个清静又有风景之处饮酒作乐、吟诗作对,城外倒有几个地方,像西山八大处、香山,潭柘寺……而城内,则只有陶然亭了。不过,那时的陶然亭荒凉得很,除了有个亭子,有个慈悲庵,剩下的便是芦苇和坟头了。即使这样,官宦和文人也还是喜欢这块地方,常来聚聚。张之洞作京官时,外出常到陶然亭来。有一次,他在这儿请几位朋友吃饭。席间,他忽然问道:“陶然亭三个字,该用什么来对?”

过了一会儿,就见客人们交头接耳,在下边偷偷地笑,还不断地往他脸上看。张之洞莫名其妙,又问道:“诸位到底对的是什么?”其中有一位站起来说:“恐怕只有您的大名才对得好。”张之洞听了,也大笑起来。这是一副无情对:

陶然亭

张之洞

从字面上讲,陶张为姓,然之为虚词,亭洞为景物名词,对得极为工整;而意义上一为地名,一为人名,相差很远,上下联之间是“无情”(无关联)的。

张之洞屡难梁启超

晚清湖广总督张之洞坐镇江夏,有次接待梁启超来访时,故意出一上联刁难梁启超,自诩江南学者非我莫属。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一;先生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头角初露的梁启超不甘示弱,立马想出下联来: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

梁虽自卑为“小子”,但又自负不凡,应寻恰到好处,令张之洞也为之叹服。

张之洞任两广总督时,梁启超也曾去拜见张,名片落款是;“愚弟梁启超顿首拜”。

张之洞一见,大为恼火,随即口出一联:

披一品衣,抱九仙骨,狂生无礼称贤弟;

梁启超也不假思索,马上答对下联: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侠士有志傲王候。

张之洞见状,连忙起身相迎。

妙联吓退日本人

传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那年,京城里发生一桩惊天动地的对联事件。日本军队里有一个中国通,叫什么“郎”的。此人极为骄横。他扬言:中国人武的不行,文的也不行。这天,他在城门上挂起白布条幅,写着:

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成战他还摆出打擂台的架势,说:“这是上联,限三天之内对上,否则,你们中国人每天过城门都要向它鞠躬,直到对上为止。”此人确是“中国通”,运用汉字的技巧也实在不低,其中有拆字、合字、顶真、复辞、比喻和字型变化。而内容更露骨地表现侵略,说八国联军是踞于中国之上的大王,随便哪一个国家(单戈)都能把中国打败。面对这一挑战,京城百姓十分气愤,纷纷找有学问的人试对,要给那个“郎”一点颜色看看。可一连三天,居然无人对上。要说难,也真难对,可咱们中国就没能人了吗?不识字的,抓耳挠腮,恨不能舍了命学会作对联;文士们,废寝忘食,恨不能把《康熙字典》一口吞下。第四天,天蒙蒙亮,四面八方的人都朝城门跑去。原来昨天夜里不知是谁挂上去条幅,作为对答:

倭委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居边,合手共拿“好!好!”城楼下叫好声、鼓掌声响成一片,那个什么“郎”急忙喊着“撤下来”,夹着两条联幅不知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林召棠以联伸冤

清代有位才子林召棠,是广东吴川县人,他的父亲对他管教很严。一次,有人告诉他父亲,说他在女孩子面前很不规矩,希望家中能多加管教,免得出现很失身份的事。他父亲听了很生气,让人把召棠叫来,想好好训斥一通。召棠进来以后,他父亲又想:事情还没有证实,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于是,出了一个上联,进行试探,让儿子来对。这上联是:

奴手是拏,切莫乱拏奴手

林召棠猜到有人诬告自己,父亲进行“调查”,正是给自己辩诬的机会,于是,对以下联:

人言是信,不能轻信人言

父亲闻听之后,觉得对之不错,言之有理,继续派人了解详情,最后证实,林召棠确是被人诬告了。

刘定回出联拒辱

清朝的刘定回,是壮族翰林,广西武鸣人氏。他智力超群,记忆力强,能诗善对。他去京城参加科举考试,是乘船到山东靠岸的。山东是孔子的故乡,一些文人以为自己生于邹鲁之地,得洙泗之源,对其他地方的人都瞧不起。尤其在闲谈中知道刘定回是广西人,更不信这位“乡巴佬”是有学问的秀才,有人便出联奚落他:

西鸟东飞,满地凤凰难下足

这里的西,指广西;东,指山东;满地凤凰,自然指山东“才子”们了。这刘定回不是等闲之辈,哪里肯受这样的羞辱,立刻对出下联:

南麟北走,群山虎豹尽低头

山东的“才子”们,听后惊讶万分,不得不承认边远的广西有真正的才子。

叶天士的中药趣联

叶天士父子在外地行医,由于医术高明,槽遭当地医霸的刁难,无法谋生,决定回乡。为了把去向告诉病人,临别的前夜,他们在客栈里撰写了一副对联:

上联是:生地人参;

下联是:附子当归。

横批是:茴香。

对联用了五种中药药名谐音表意。第二天,求医的病人见到客栈门口的对联,“茴香”的谐音,得知医生父子“回乡”了!都为叶天士父子的遭遇深感不平。

曹凤《百鸟归巢图》联

清朝通州有一位画家曹凤,画了一幅“百鸟归巢图”,要他12岁的儿子配个数字联,写出一百只鸟的意思,但不准出现“百”字。

儿子智慧过人,非常聪明,略加思忖后,便顺口说道:

三四五六七八只,

天上一只地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