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17961200000024

第24章

【注】敦,大也。少腹,胞之室也。胞为血海,有满大之状,是血蓄也。若小便微难而不渴者,水亦蓄也。此病若在生育之后,则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主之大黄甘遂汤,是水血并攻之法也。

大黄甘遂汤方大黄(四两) 甘遂(二两) 阿胶(二两)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其血当下。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注】详见《伤寒论·少阳篇》内,不复释。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注】详见《伤寒论·少阳篇》内,不复释。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和,胸胁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

【注】详见《伤寒论·少阳篇》内,不复释。

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 然汗出即愈。

【注】详见《伤寒论·阳明篇》内,不复释。

妇人经水不利下,抵当汤主之。

【注】妇人经水不利下,言经行不通利快畅下也。乃妇人恒有之病,不过活瘀导气,调和冲任,足以愈之。今曰抵当汤主之,夫抵当重剂,文内并无少腹结痛,大便黑,小便利,发狂善忘,寒热等证,恐药重病轻,必有残缺错简,读者审之。

抵当汤方水蛭(熬,三十个) 虻虫(熬,去翅足,三十枚) 桃仁(去皮尖,二十个) 大黄(酒浸,三两)上四味为末,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妇人经水闭不利,脏坚癖不止,中有干血,下白物,矾石丸主之。

【注】脏,阴内也。不止,不去也。经水闭而不通。瘀,宿血也。阴中坚块不去,血干凝也。下白物,化血成带也。用矾石丸坐药治之。此方治下白物,若从湿化者可也,恐未能攻坚癖干血也。

【集注】尤怡曰:脏坚癖不止者,子脏干血坚凝,成癖而不去也。干血不去,则新血不荣,而经闭不利矣。由是蓄泄不时,胞宫素湿,所积之血,与湿化而成白物,时时自下,是宜先去其脏之湿。矾石燥湿水,杏仁润干血也。

矾石丸方矾石(烧,三分) 杏仁(一分)上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如枣核大,五内中,剧者,再内之。

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红蓝花酒主之。

【注】六十二种风无可考。腹中血气刺痛,用红蓝花酒通经行血,诚要方也。

红蓝花酒方红蓝花(一两)上一味,以酒一大升,煎减半,顿服一半,未去再服。

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注】诸疾腹痛,谓妇人腹中诸种疾痛也。既曰诸疾痛,则寒、热、虚、实、气、食等邪,皆令腹痛,岂能以此一方概治诸疾痛耶?当归芍药散主之,必是错简。

当归芍药散方(见妊娠中)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注】若因木盛土衰,中虚急痛者,用此补虚缓中定痛可也。

小建中汤方(见虚劳中)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尿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注】病不在胃,故饮食如故也。病在于胞,故不得尿也。阳气不化,故烦热也。水不得下行,故倚息不得卧也。名曰转胞,以胞系乖戾不爽也,故致此病,但当利小便则愈。主之肾气丸,以温行下焦阳气,阳气化则尿出,诸病自解矣。胞者乃谓尿胞,非血胞也。

【集注】赵良曰:此方在虚劳中,治腰痛小便不利,小便拘急,此亦用之何也?盖因肾虚用之也,用此补肾则气化,气化则水行而愈矣。然转胞之病,岂尽由下焦肾虚气不化出致耶?或中焦脾虚,不能散精归于胞,及上焦肺虚,不能下输布于胞,或胎重压其胞,或忍尿入房,皆足成此病,必求其所因以治之也。

肾气丸方干地黄(八两) 薯蓣(四两) 山茱萸(四两) 泽泻(三两) 茯苓(三两) 牡丹皮(三两) 桂枝 附子(炮,各一两)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

【集解】李 曰:方名肾气丸者,气属阳,补肾中真阳之气也。内具六味丸,壮肾水以滋小便之源,附、桂益命门火,以化膀胱之气,则熏蒸津液,水道以通,而小便自利。此所以不用五苓散,而用肾气丸也。

妇人阴寒,温中坐药,蛇床子散主之。

【注】阴寒,前阴寒也,治以温中坐药。蛇床子,性温热能壮阳,故纳之以助阳驱阴也。

【集注】沈明宗曰:此治阴掣痛,少腹恶寒之方也。胞门阳虚受寒,现证不一,非惟少腹恶寒之一证也。但寒从阴户所受,不从表出,当温其受邪之处,则病得愈,故以蛇床子一味,大热温助其阳,纳入阴中,俾子宫得暖,邪去而病自愈矣。

蛇床子散方蛇床子仁上一味末,以白粉少许,和合相得,如枣大,绵裹内之,自然温。

少阴脉滑而数者,阴中即生疮,阴中蚀疮烂者,野狼牙汤洗之。

【注】阴中,即前阴也。生疮蚀烂,乃湿热不洁而生 也。用野狼牙汤洗之,以除湿热杀也。野狼牙非野狼之牙,乃野狼牙草也,如不得,以野狼毒代之亦可。其疮深,洗不可及,则用后法也。

【集注】李 曰:少阴属肾。阴中,肾之窍也。《内经》曰:滑者阴气有余。又云:数则为热。故阴中生疮蚀烂,皆湿热所致。野狼牙味苦性寒,寒能胜热,苦能杀虫,故主洗之。

野狼牙汤方野狼牙(四两)上一味,以水四升,煮取半升,以绵缠筋如茧,浸汤沥阴中,日四遍。

胃气下泄,阴吹而正喧,此谷气之实也,膏发煎导之。

【按】“膏发煎导之”之五字,当是衍文。“此谷气之实也”之下,当有“长服诃梨勒丸”之六字,后阴下气,谓之气利,用诃梨勒散;前阴下气,谓之阴吹,用诃梨勒丸。文义始属,药病亦对。盖诃梨勒丸,以诃梨勒固下气之虚,以浓朴、陈皮平谷气之实,亦相允合。方错简在《杂疗篇》内。下小儿疳虫蚀齿一方,杀虫解毒,或另有小儿门,或列在杂方内,今于妇人杂病之末,亦错简也。

【注】肾虚不固,则气下泄。阴吹而正喧,谓前阴出气有声也。此谷气之实,谓胃气实而肾气虚也。以诃黎勒丸,固下气而泻谷气也。

膏发煎方(见黄胆中)小儿疳虫蚀齿方雄黄 葶苈上二味,未之,取腊月猪脂熔,以槐枝绵裹头,四五枚,点药烙之。

杂疗方第二十三

退五脏虚热,四时加减柴胡饮子方冬三月加:柴胡(八分) 白术(八分) 陈皮(五分) 大腹槟榔(并皮子者四枚) 生姜(五分) 桔梗(七分)春三月加:枳实;减:白术(共六味)夏三月加:生姜(三分) 枳实(五分) 甘草(三分,共八味)秋三月加:陈皮(三分,共六味)上各 咀,分为三帖,一帖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

如四体壅,添甘草少许,每帖分作三小帖,每小帖以水一升,煮取七合,温服,再合滓为一服,重煮,都成四服(疑非仲景方。)【按】此方证不属,不释。

长服诃黎勒丸方诃黎勒 陈皮 浓朴(各三两)上三味,末之,炼蜜丸,如桐子大,酒饮眼二十丸,加至三十丸。

【按】此方当在前篇“谷气之实也”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