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沧海(第一辑)
1794200000002

第2章 昆山玉碎凤凰叫——王国维和《人间词话》(代序)

昆山玉碎凤凰叫——王国维和《人间词话》(代序)

方天化

清末民初,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总结上千年的中国词艺术,融汇中西文化哲学,站在历史的高点,写出了经典名著《人间词话》,将中国的文艺评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人间词话》不仅是一部词评,也是一部融史家之严谨与诗人之才情于一炉的文艺论著:其所表述的中国文化精神,点评的词赋艺术境界,思想之高妙,阐发之透彻,语言之凝练优美,都远远超出了前人同类著作的水平。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首创“境界”说,认为“境界”可以涵括“兴趣”、“神韵”。他认为:“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艺术创作须“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此两句,对中国艺术形质的把握,可谓一语破的。

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在于参玄悟道,天人合一。王国维讲“无我之境”、“隔与不隔”,实则借用佛家禅语来表明自己的艺术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王国维举为“无我”之名句,其实非为无“我”,只是“我”之淡然、宁静、已达与物同化之境,故为无我。再如“平畴交远风,良苗也怀新”(陶渊明),虽为非我,却正体现出“我”之清新、悠雅。这种观点,在中国古代文论中有悠远传统,庄子、严羽等人均有所阐述,只是未能如王国维之透彻。

艺术贵在借景抒情,弦外有音。王国维谈艺术讲“境界”、“无我”、“不隔”,正是讲以“不隔”的艺术手法,写天机妙发、物我一体的禅悟之境。禅悟之境,也即是真善美的极致。故王国维倡扬词写“真感情”,露人性与自然的生气,只有这样,才会有美的律动。他引严羽的《沧浪诗话》说:“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悟境入词,无相无我,空灵明澈,意在言外。

自然之勃勃生机,透出欢悦之禅悟之境,乃中国艺术之亘远追求。齐白石的花鸟画,洋溢的盎然天机;陈子庄的山水画,流露的生活气息,其作为中国画之极品,充分印证了王国维的“境界”说与“生气”论。

中国文化有一种“阴柔”的特质,倪云林之山水图枯寂空旷,柳永、周邦彦之词哀婉柔靡,状女性之纤丽病态,此实乃中国人文精神之一大痼疾。虽有边塞诗之雄壮,苏、辛词之豪放,也未能掩盖“阴柔”的主要气质。王国维论词重境界、格调、气象、神韵,尚发自真情,抒写自然,能入能出,能收能放,阐释了澄明、博大、丰厚、真实的艺术境界。

天清一九九四年八月于蓉

说明:本文是作者方天化先生在1994年以“天清”为笔名给再版的《人间词话》(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年8月出版)所作的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