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沧海(第一辑)
1794200000016

第16章 禅解山水画谢赫六法(1)

禅解山水画谢赫六法

严永奎

中国南齐时代的谢赫先生了不起,在他那个时代,就能将绘画审美观点及其方法,简练、高度地概括为六种。我在23岁时,学习到“六法”,它对我中国山水画的练习和悟境有着极大的帮助;至今我60岁了,对于少年时学习的“六法”还记忆犹新。今天来探究、寻味以报答我的山水画老师赵完璧先生及禅宗老师贾题韬先生的恩德。下文我想用禅来解释一下谢赫的“六法”,但不知正确与否,就作为一种探索吧!

谢赫的“六法”是: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摹写。

一、气韵生动

首先这是在讲山水画的神韵重在写意,通过画面表达真、善、美。一幅山水画展现在你的面前,第一感觉,当属直觉,当下的、不动思维的现量境,一定要气韵生动。如同观察一个人的相貌、身材、言谈举止,有一个感觉,这个人是气宇轩昂吗?这个人光明磊落吗?这个人肝胆相照吗?你当下有一个直觉,因此,看绘画,第一点就是要有灵性,要生动活泼,要真实感人,如同观察人一样,从气韵可以觉知到画的格调,是雄浑、飘逸、朦胧、平淡、冲和、幽远、壮烈、抑郁、惨淡吗?是高旷、深远、平近吗?或是神品、逸品、妙品吗?气韵生动是画的全局观、立体观、总体观。活生生的画面会感染你的心灵,让你体会到是否真诚。气韵生动的画一定是健康的、安详的,没有贪欲、憎恨的,没有嫉妒、痴迷躁动,会让你产生觉醒、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心境,会让你不能忘记好的作品,是代表了一个时代共同的精神。我们看到名画家的画,大多都会有此感觉,如李成的《寒林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李唐的《万壑松风图》等。这些作品的生命将是永恒的经典。比如,宋代的伟大画家之一李成先生,他的画笔润而精,烟云岚风轻动,画面树木山水远在千里之外。李成惜墨如金,面对看到的画就是千里之外、秀气可掬、轻如游丝、无迹可寻。尤其是他画的枯树枯枝如同禅宗的云门文偃禅师的禅风禅骨、体露金风。《窠石读碑图》高古惨淡、金枝叶落,表现北方山东一带荒漠山区严寒季节的清凉世界。李成爱画寒林、蟹爪树法,松干枯瘦多节,小枝如柴。山石勾勒后加皴法中多干枯淡寡、形迹难寻。我们从他的学生如许道宁、郭熙、王诜的作品中,可以充分看到李成的风貌。我的老师赵完璧先生的枯木多学习李成的方法,在赵老的《枯木寒林图》当中,平远景色虚淡缥缈,不知终始,如同李成画风一样。

唐代是禅宗的鼎盛时期,绘画士大夫多参禅悟道,当时有黄檗、临济等大禅师的禅风吹拂着画家的心,到宋代有杨歧方会、白云守端、五祖法演、圆悟克勤、大慧杲等禅宗大师,禅又在推动着绘画的风格趋于禅道,使绘画达到鼎盛时期。

与李成同时代的另一位山水画大师要属范宽。从名字上看范宽一定是一个大度厚道的人。他表现的风格气韵与李成相反。李成代表文秀之气,那么范宽则代表刚武之气。他的山水多表现陕西、秦岭、河南一带风景,充满阳刚之气,有险峻山岳的气势雄伟、峰峦浑厚、势壮雄强,堂堂正正,得山的风骨、强调山石的质感。他用雨点、豆瓣、钉头等皴法,再现石灰岩质地,显示了坚实、利落、浑厚的笔墨情趣。用墨深暗,反复染润,如阴晦之天,画面感受强烈。其代表作《溪山行旅途》山石危突,扑面而来,大有压得看画之人喘不过气的感觉,真实感特别强。

范宽画法多来自现实生活,他曾说过,与其师人,不若师造化。“早晚观察云烟变化,风月阴晴的景色。”所以《雪山萧寺图》林木尽像铁骨,寒气侵身。他的树法造型刻画严谨、稍带方楞,用笔顿挫有致,纯中锋勾勒取势。而山顶好作密林,密不透风。

这二位大家的画风气韵,我想借用唐代禅宗大师马祖道一和仰山慧寂接纳学人开悟的风格来分析一下,非常有趣。唐洪州水潦和尚参访马祖大师时问:“什么是佛法大意?”马祖说:“礼拜吧!”水潦和尚上前礼拜,马祖大师不由分说上前,往水潦的胸上一踏,把水潦和尚踏翻在地。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却使水潦和尚开悟了,明白了什么是佛法大意。起身合掌对马祖哈哈大笑说:“奇怪,奇怪啊!百千法门,无量妙义从这毛头许识得了根源去。”马祖的禅风如同范宽的画风一样,雄壮铁石头扑面而来,打掉你的七思八想,从这毛头许识得根源。由此而禅宗产生了棒喝的作略,开门见山如同看范宽画的感受一样。

有位僧人问仰山禅师:“禅宗顿悟如何入门呢?”仰山说:“此事很难啰!如果是禅宗上根上智的人,一闻就开悟,但是这种根性的人太少,如果不安禅静虑的话,到这里是没法下手的。”僧人又问:“除此之外,还有没有方便法呢?”仰山说:“说有法也好,说无法也好,都会叫你心不安定。我现在问你,你是什么地方的人呢?”回答说:“我是幽州人。”仰山问:“你还想念家乡吗?”回答说:“常常想。”仰山问:“你的家乡幽州是个热闹繁华的地方,你现在返观下那个能想的心,有没有繁华的景象呢?”回答说:“耶!我返照怎么什么都没有了呢?”仰山说:“就这样返观用功,以思无思之妙,反思灵焰之无穷,思尽还源,则如如佛。”

到此,我们来看,仰山接纳学人开悟的风格,如李成的山水画一样,烟岚轻动,如面对千里之远,层层递进,最后一物也没有,繁华的景象被本有的觉性火焰烧得精光,所以仰山的风格如李成山水画一样和风细雨,虚无缥缈。

二位大师一文一武。马祖是捧喝、痛快,直取上将军头的禅法,打掉你的一切见解,如同范宽的风骨。仰山是绵里藏针,循序渐进,反省审察自己的无明,而见本来,如同李成画的风貌。他们虽然风格不同,但给人的感受都是气韵生动,活泼泼的生命;是人品、激情、修养、见地的综合体现,这是首要的。其次才说浓淡、前后、疏密、轻重、虚实、提按、顿挫、干湿等对法表现。如同太极生阴阳,阴阳生四相,四相生八卦一样,有了太极有了一,便有了万物,可以说绘画的最高境界是回归于道。

绘画是通禅通道的,禅宗里讲不二法门,大小、来去、善恶、美丑二法是谁也离不开谁,有一就有万,有万必有一,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那么又是谁生的一呢?生的万呢?当然是道。道、禅又是什么呢?道、禅什么也不是。道、禅不在任何处,描也描不成,画也画不就,那就气韵生动活泼的,通过气韵可能显道、明道。所以唐代画家张璪要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今天我们在讨论道、禅与绘画的最高成就,是超越了物象的,是不可用思维概念来界定限制的,是百看不厌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