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美国“阴谋”
1791800000067

第67章 从美国国情咨文看中国影响力

第六十七章 从美国国情咨文看中国影响力

背后故事

美国的国情咨文,类似于中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是一年一度,也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2010年,奥巴马在上台后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中,让我感到惊奇的,是他对中国的表述方式和内容,与以往的美国总统的口吻相比,可谓大相径庭。

在他的口中,中国形象变得更加积极,美国态度则也变得更为友善。

听完奥巴马的国情咨文,我马上意识到,此种变化,其实是一个很有意味的报道点,这何尝不是中国崛起的一个表现呢——中国的崛起促使国际格局发生深刻而深远的变化,也迫使美国不得不转变态度,顺应这一时代潮流。

于是,我又找来过去十几年的美国总统国情咨文,重点关注其中对中国的表述,然后撰写了下面这篇文章。正所谓“一叶知秋”,从美国国情咨文的言辞变迁中,可见中美关系的风云变幻。其实,如果有心人研究一下中国政府报告中的有关美国的表述,也可写出一篇意味深长的中国政府眼中的“美国形象”的文章吧!

正文

基于中美关系对两国和世界的重要性,美国总统国情咨文中提到中国不是一件新鲜事;但让我颇感兴趣的是,国情咨文提到中国的方式,正在发生极富积极意义的变化。

第一,态度上的转变。以前美国总统在国情咨文提到中国,更多是对中国提出要求,甚至对中国横加指责;但近几年的国情咨文,更多强调的是与中国的接触与合作。

第二,涵盖范围上的拓展。以前国情咨文提到中国,更多强调的是外交和安全领域,甚至不乏干涉中国内政的言辞;那么,现在,国情咨文越来越关注经济层面,甚至不无对中国取得成就的感叹。

以奥巴马的国情咨文为例,他两度直接提到中国,都是与经济议题有关,关注的是中国经济发展对美国的影响。用一些国内朋友的话说,奥巴马言辞中,不无“学习中国好榜样”的意味。

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第一次提到中国,是在讲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他说,他的政策,就是让美国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美国修建了历史上第一个铁路网和州际高速公路网,“欧洲和中国能造出最快的火车,他们有生产清洁能源产品的新工厂,我们美国没有理由落后了。”

确实,美国铁路系统历史悠久,但速度慢、里程短、效率低,却是不争的事实;美国清洁能源技术虽自称领先,但在风能和太阳能利用等许多方面,欧洲和中国都走在了美国的前面。正是基于这种危机感,奥巴马宣布,在发表国情咨文的第二天,他即前往佛罗里达,宣布耗资80亿美元的高铁建设计划。

在随后谈到迅速落实政策的必要性时,奥巴马继续感慨道,华盛顿总是习惯于拖延,“但中国发展经济不等人,德国不等人,印度不等人,这些国家不会停滞不动。这些国家不甘于扮演第二的角色。他们更加重视数学与科学。他们正在重建他们的基础设施。他们正在清洁能源领域认真进行投资……”

奥巴马由此总结,美国绝不能接受“第二”的位置,美国必须迎头赶上。

奥巴马正面谈及中国和印度,并表现出极强的危机感,实际也显示了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而深远的变化,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这确实让一些发达国家感受到了竞争的压力。

而且,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的速度,可能超越美国领导层此前的估计。

在2008年的上一次国情咨文中(2009年奥巴马走马上任,未有国情咨文)中,时任美国总统的小布什也曾提中国和印度,但言谈更多还是炫耀美国的技术。布什说:“让我们建立一个新的国际清洁技术基金,帮助像印度和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更好地利用清洁能源。”

而在此前的几次国情咨文中,美国总统要么未提及中国,要么在外交领域一带而过。比如,在2007年的国情咨文中,布什只是说,美国将和中国、日本、俄罗斯和韩国等伙伴一起,通过密集外交,实现朝鲜半岛的无核化。而在较早的1999年国情咨文中,克林顿虽花了一整段谈论中国,但更多的是居高临下地说要“帮助中国融入世界”。

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美国总统国情咨文变迁这一个小小的角度,也可深刻地感受中美关系正在不断深化,合作范围正由外交、安全向经济、能源等许多领域拓展,两国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平等——在过去一年,奥巴马多次和中国领导人会晤,频繁触及中美议题,他还多次引用中国先哲的话为两国关系作注解。

对中国来说,让美国对华态度发生变化,归根结底,是最近30年中国持续发展的成就。奥巴马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以中国为参照物,就是以此鼓励美国各界团结合作,迎头赶上。对中国来说,奥巴马的“战书”,更是一种鞭策,经济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日益激烈的竞争面前,只有继续保持自身的发展、和谐与稳定,才能继续提升国家的实力,才能赢得其他国家的尊重,才能为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发表于2010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