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断之法者。五十九说。从彼相应.及所缘故烦恼可断。所以者何。对治道生烦恼不起得无生法。是故说名断彼相应。相应断已不复缘境。故从所缘亦说名断 然六十五说。由五相故建立有漏。一由事故。二随眠故。三相应故。四所缘故。五生起故。云何有漏法事。谓清净内色。及彼相依.不相依外色。若诸染污心心所若善若无记心心所等。此有漏法随其所应由余四相说名有漏。谓随眠故等 若于清净诸色。及于如前所说一切心.心所中。烦恼种子未害未断说名随眠。亦名粗重。若彼乃至未无余断。当知一切由随眠故说名有漏 此中意说。于清净色.若染善无记心心所等。由诸烦恼所有种子未害未断。即此种子说名随眠。亦名粗重。故由随眠说名有漏。 于此心所。若染污心.心所。由相应故说名有漏 与彼俱故 若诸有事。若现量所行。若有漏所生增上所起。如是一切有漏所缘故说名有漏 此中现在名为有事。过去.未来名非有事 即现在中 若依清净色识所行名现量所行 此意即五识及俱意所缘五尘。名现量所行 若余所行名非现量所行 若内诸处增上生起一切外处。名有漏所生增上所起 即第八识等所变外处 或虽现量所行。非所缘故成有漏。谓一切定心境界等。故复第三重言有漏所生增上所起。唯在五.六.八识所缘五尘 唯彼所缘当知有漏。所以者何。若缘去.来起诸烦恼。过去.未来非有事故。不由所缘说名有漏。若现在事非现量所行。如清净色.及一切染污.善.无记心心所。彼亦非烦恼所缘故说名有漏。但由自分别所起相起诸烦恼。非彼诸法为此分明所行境故 准此唯有五境现在本.影二尘。名所缘有漏。余一切非 由生起故成有漏者。谓诸随眠未永断故。顺烦恼境现在前故。于彼现起不如理作意故。由此因缘诸所有法。正生.已生.或复当生。如是一切由生起故说名有漏。又从一切不善烦恼。诸异熟果.及异熟果增上所引外事生起。如是一切亦生起故。说名有漏。乃至广说生起有漏之相。正生者漏俱。当生者引起。已生者间生。并相应.所缘合有五例。此说有漏。虽五相殊。论其断门正对治断莫过二种。亲疏二种皆所缘缚。故论说断莫过二种。今说义别亲疏有异。故有现量所行等异。若不尔者。第七缘第八。应不名藏能缘断故说所缘断。由此但应如此中说 又解彼二断者随转理门。今据实义故说有漏有其五相 然诸有漏略为五例。第一人天外五尘。唯由一所缘缚名有漏。不在内故非漏俱。第二善趣五根.内尘。由二成有漏。谓所缘.漏俱。以在内故。其不善业外尘亦二。一所缘。二漏引。第三除恶趣果。余无覆无记心.心所由三缘。一所缘如第七缘八等类。二漏俱。三间生。恶趣内五根.四尘亦由三缘。谓所缘.漏俱.漏引。第四善心.心所由四缘。谓所缘.漏俱.间生.漏引。其恶趣果无覆无记心.心所亦四。由不善有漏之所引故。第五一切染污心.心所由五缘。谓所缘.漏俱.间生.漏引.相应 大乘相应.所缘二缚与小乘异。漏体谓烦恼及随。八识.遍行.别境.不定四。性是无记。与善十一相应名善。其心.心所与烦恼及随烦恼俱名染心.心所。其烦恼及随自性断法。其俱识等相应名断。即染一切心.心所皆相应断。余不染法是所缘断。疏所缘通一切有故。论文中自性断者。即染心.心所。离缘彼烦恼者。即亲.疏二所缘。杂彼烦恼者。谓俱生杂.引生杂.间生杂三种杂也 由此应分别。第八识能缘善趣二义。一所缘。二漏俱。恶趣有三。加漏引。第八现行相分。随善.恶趣亦尔。然诸种子相分。随诸现行分别具义。外尘不尔。
第七识见分五缘。一相应。二所缘。三引起四间生。五漏俱。是染污故。相分通情.本二性故。唯有所缘.漏俱。亦得漏引。像在心故。染见引故 第六识见分通三性。如前三性心.心所说。无记中威仪.工巧二心由三。谓间生.俱生.所缘。此中所缘由缘种子。现行亦不名所缘。去.来无体。现在必无染心所缘之。余皆准此。其异熟心由四。此三中加漏引。其通果无记心.心所由二缘。一所缘。二漏俱。善心.心所由四。谓漏俱.间生.所引.所缘。染污由五。其相分中一切异界缘.无漏缘.无本质缘皆名独影。准能缘说但除相应。其善趣有本质独缘五根.及内五尘等由二缘。谓所缘.漏俱。其恶趣外果亦二。谓所缘.漏引。恶趣内根.尘由二等。谓所缘.漏引。皆同前根门 五识见分亦通三性。皆同第六。相分善趣外唯所缘。内通漏俱。恶趣加漏引。虽有如是有漏不同。但以相应.所缘二缚增上断随二种。不依断漏俱等名断。如前第七识第六证中分别。
三苦中若依生苦相。初二唯欲。后一通三。若据其性苦苦唯欲。有迫缘故。坏苦通色界。有乐受故。如经中说入变坏心。后一通三界。
三受俱中识等六支既是种子。云何相应。释有二义。一依当生位说。二依随顺俱有义。亦无违也。故种名俱。俱是相应之异名故 若尔依有支无当生。云何相应 识等五种当有现行种说相应。有支威力曾于行支等中有相应故。种亦说相应 或从识等当生位说。
决择分说苦等四谛体。如疏。
摄事分中说十二分逆观中。生支及识等五。皆是老死集。即苦.集体同者。集有二种。一招感异熟名集。即决择说。唯业.烦恼。二能生苦果名集。摄事品中生支等是。二论虽别不相违也。
二种生死。以八门分别。一出体。二释名。三辨招生死差别相。四解位次。五解得处。六四种生死相摄。七会三种生死不同。八问答分别 体.名.问答三门如论 其得处如前第七卷解第八识生无漏中说。然应料简诸果不同。其位次预流等得初地即得。如瑜伽决择.声闻地.及佛地论。其三种生死不同。如疏中引楞伽。然且胜鬘.及此论三种身依三乘决定。楞伽唯依大乘顿悟怖烦恼者说。或通说不定性差别胜位。地前一劫与本无别。所以不说 辨招生死差别相者。分段有二。一散。二定。散中有二。一如十二因缘生。唯欲界全。上界小分。依生得善得报别。二依胜闻.思生得善心。转延福寿杂资所起唯在欲界。心猛利故 定中有三。一有漏定愿转福寿行。唯欲界有。二生四静虑广果天下.乃四无色。唯有漏业熏三品禅生。三生五净居有.无漏杂 变易唯二。一有漏发愿等并无漏。合资故业。谓七地已前.一切二乘。皆已现行无明等为缘资。二八地已上。唯无漏定资。现行智障等并已无故 摄四生死者。无上经云。阿难.一切阿罗汉.辟支佛.十地菩萨。为四种障不得如来法身四德波罗蜜。何者为四。一者生缘。二者生因。三者有有。四者无有 何者生缘惑。即是无明住地能生一切行。如无明生业。何者生因惑。是无明住地所生诸行。譬如无明所生诸业。何者有有。缘无明住地。因无明住地所起无漏行。三种意生身生。譬如四取为缘。三有漏业为因。起三种有。何者无有。缘三种意生身。不可觉知微细堕灭。譬如缘三有中生念念老死 下文又云。阿难于三界中有四种难。一者烦恼。二业难。三者生报难。四者过失难。无明住地所起方便生死。如三界内烦恼难。无明住地所起因缘生死。如三界内业难。无明住地所起有有生死。如三界内生根难。无明住地所起无有生死。如三界内过失难。有有者有三界有异熟体。无有者无有苦苦等。唯有行苦相。以无漏资生死亦说为难 问答分别。既得变易经三大劫。亦有变易得百劫麟角耶 答不得。不以所知障为缘故若所留身有漏定愿所资助者。分段身摄 设许无漏定愿所资助感其分段。有何过失而不许耶 以极胜故非分段收。非变易者不能无漏资身久住。势力弱故。
对法十四说十分别。谓无性分别.有性分别.增益分别.损灭分别.一性分别.异性分别.自性分别.差别分别.随名义分别.随义名分别。广如彼配释般若经文。
证三性之前后中。与诸处三文不同。如唯识章中会 何故二空理有浅深。悟生不必悟法。二性浅深不悟深时必不悟浅。要达理方达事也 答二理别障。断生执不悟法空。二性无别障。不悟本时不能悟末事。未有先悟事而后悟生空故。悟真理方了俗事思之可知。
三解脱门与诸论摄行不同。应如别抄。
无性无常。对法等苦谛无常行皆有此行。初除所执。次观依他故。亦可性.谛俱实。
所遍计法唯言依他。为唯护法。亦安惠耶。此二师文。护法亲取相分。安惠本质皆得。三解俱得。勘之。
摄大乘云。如是菩萨悟入意言似义相故悟入遍计所执。悟入唯识故悟入依他起性。若已灭除意言闻法熏习种类唯识之相。乃至尔时菩萨平等平等无分别智已得生起。悟入圆成实性。又云。名.事互为客。其性应寻思。于二亦当推唯量及唯假。实智观无义。唯有分别三。彼无故此无。是即入三性。初半颂悟入遍计所执。次半颂悟入依他起性。后一颂悟入圆成实性。成唯识云。非不见真如而能了诸行皆如幻事等。虽有而非真。如是上下三处不同。摄论初文暖.顶二位悟入所执。忍.第一法悟入依他。初地初心入圆成实。摄论第二文暖.顶寻思悟入初二性。四如实智悟入圆成。成唯识文要入初地方悟三性。虽有三文义理唯二。一者二证。二者相似。成唯识中据实亲证。由无漏二智真.俗前后方可证得后二性故。证二性时不见二取。即名证彼计所执无。无法体无。智何所证。心所变无依他起摄。真如理无圆成实摄。故计所执不说别证。但于二性不见二取。可名悟入遍计所执。然正体智达无证理。多说此智证计所执。虽见道前亦已不见。未亲得二不名证无故于初地方名证得。摄论初文悟圆成者据实证得。与唯识同。悟前二性据相似悟。长时多分意解思惟前二性故。短时小分虽亦相似悟入圆成。非长时多分亦非亲证。故据实说。摄论次文悟入三性。总据相似意趣而说。创观名.事不相属故名悟所执。次观唯有识量及假名等诸法。虽未证实。名悟依他如实智位虽实有相而未证真。二取俱亡与真真观相似趣入。意解亦谓即是真如。故实智位名入圆成。实未悟入。摄论据相似意解三性别明悟入。唯识据真实别证二性。通证所执虽文有异而不相违。余所有文皆准此释。
摄论第五说八喻喻依他。云何无义遍计度时。分明显现似所行境。为除此疑说幻事喻。如实无象而有幻象。所缘境界依他起性亦复如是。虽无色等所缘六处。遍计度时似有所缘六处显现 无性下自解云此于内事生疑 诸师解云。此于内身色.声.香等而生疑惑故说幻事喻 天亲菩萨有二复次释 第二解云。此中幻喻为除眼等六种内处。譬如幻象虽实非有而现可得。以此准无性色等所缘六处。非是色.声.香等六处。即是眼等六内处法。眼等是色故说色等。言色等六处理亦无妨。不尔与第二所除有何差别 古解云。初是尘体。第二是器界。故二差别 又如阳焰于飘动时实无有水而有水觉。外器世间亦复如是 又如梦中睡眠所起心.心所聚极成昧略。虽无女等种种境义。而有爱.非爱境界受用。觉时亦尔 又如影像于镜等中还见本质。而谓我今别见影像。而此影像实无所有。非等引地善.恶思业本质为缘。影像果生亦复如是。唯识云镜像 又如光影由弄影者膜弊其光起种种影。定等地中种种诸识。于无实义差别而转 又如谷响实无有声。而令听者似闻多种言说境界。种种言说语业亦尔 又如水月由水润滑澄清性故。虽无有月而月可取。缘实义境之所熏修润清为性。诸三摩地相应之意。亦复如是。虽无所缘实义境界而似有转。此与第四影像有何差别。定.不定地而有差别 又如变化依此变化说名变化。虽无有实。而能化者无有颠倒。于所化事勤作功用。菩萨亦尔。虽无遍计所执有情。于依他起诸有情类。由哀愍故。而往彼彼诸所生处摄受自体 无性解云。应知此中喻有尔所虚妄执事。所谓内.外受用差别。身业.语业.三种意业非等引地.若等引地.若无颠倒。于此八事。诸佛世尊说八种喻。诸有智者。闻是所说。于定不定二地义中。能正解了 此中内者。第一幻事喻所显。外是第二阳焰喻所显。受用差别。是第三梦境喻所显。身业。是第五光影喻所显。语业。第六谷响喻所显。三种意业中初非等引地。是第四影像喻所显。若等引地。是第七水月喻所显。若无颠倒。是第八变化喻所显 天亲菩萨二复次释。第二复次云。说幻事喻。为除眼等内六处。说阳焰喻。为除器世间。说所梦喻。为除色等所受用境。显如所梦色等定无。而能为因起爱.非爱受用差别。说影像喻为除身业果。显善.不善业为缘。而有余色影像生起。说谷响喻。为除语业果。显语业因感语业果犹如谷响。说光影喻。为除非等引地诸意业果。显此意业所得诸果。犹如光影。说水月喻。为除等引地诸意业果。显等引地诸意业果犹如水月。说变化喻。为除闻种类意业。闻种类者即是闻.思之所熏习。此即显示闻种类意差别而转。犹如变化。此意为除内外受用差别.身语业果.三种意业。故说八喻。与无性不同 金刚般若云。一切有为法。如星.翳.灯.幻.露.泡.梦.电.云。应作如是观。此中九喻。天亲菩萨释云。别喻九事。谓见.相.识.器.身.受.过.现.未世故说九喻。各依别义。不可会同。释颂异故 中边论说八喻。通依他.所执二性。似喻依他。实喻所执。亦不相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