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志愿军勇挫强敌的10大战役
1788700000026

第26章 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由坚守防御到运动防御(5)

第40军在进行这些战斗时,有一些阵地的指战员战至最后一枪一弹,表现了誓与阵地共存亡的英雄气概。第360团第1连副班长曹庆功在三次身负重伤,阵地上只有他一人时,又打退敌人一个排的3次进攻,最后与敌人同归于尽;第358团第3连班长王学凤,在子弹打光,身负重伤后,把最后一颗手榴弹投向敌人,跳下悬崖壮烈牺牲;副班长刘维汉在只有一颗手榴弹时,他举起冒烟的手榴弹冲向爬上了阵地的敌群。志愿军领导机关给曹庆功、王学凤、刘维汉各追记特等功,各追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4月9日,志愿军领导机关由上甘岭迁到了伊川以北之空寺洞。

4月1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新入朝参战的战略预备队第19、第3兵团及在元山地区整补完毕的第9兵团主力已先后在南川、市边里、兔山地区,伊川、铁原、平康地区,平康、洗浦、淮阳地区完成集结,并立即展开进行新战役的准备工作;野战炮兵1个师另1个团、反坦克炮兵2个师、火箭炮兵1个师,高射炮兵4个师已分别配属第一线部队或担任后方掩护任务;从中国国内动员的12万名兵员也已补入部队。这时,“联合国军”已发觉志愿军强大的战略预备队到达,加上经过80余天连续作战,部队损伤严重,异常疲惫,因而除在铁原、平康、金化等地继续进攻行动外,其他地区的攻击行动基本停止。4月21日,“联合国军”已被志愿军和人民军遏制在开城、高浪浦里、三串里、文惠里、华川、杨口、元通里、杆城一线。志愿军和人民军准备发动的反击战役即将开始,第四次战役遂告结束。

11、“联合国军”司令麦克阿瑟被撤职

由于麦克阿瑟的好战,使得美国在朝鲜内战中越陷越深,军队伤亡也愈来愈重,美国总统、国内的军政首脑及民众对此甚为忧心。

然而,名将麦克阿瑟仍然不顾国内民众的抗议,仍将战争继续下去,甚至发生了挑战美国总统和宪法权威的抗上行为。因此,他收到了被撤职的命令。

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其回忆录中这样写道:“我从来没有忘记:美国的主要敌人是苏联,只要这个敌人还没有卷入战场而在幕后操纵,我们就决不会浪费自己的力量。”

美国的国策已经确定:“美国决不可陷入亚洲的一场持久战,消耗掉原应部署在欧洲的军事力量。而这很可能正是克里姆林宫希望的。”

美国的军政首脑们忧心忡忡。朝鲜战场上打得热火朝天,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苏联却按兵不动,无意卷入这场战争。美国飞行员数次有意无意地轰炸了苏联的机场,斯大林竟连气都不吭一声,这更使美国戒惧万分。英法等盟国也看出了其中的奥秘,苏联是在利用中朝和美国拼消耗,自己正好养精蓄锐、休养生息呢。所以他们更加反对同中国扩大战争,主张同中国谈判。

鉴于大战略的需要,杜鲁门不想在朝鲜战场倾其所有。李奇微重返三八线,杜鲁门觉得美国已经有面子谈和了。他已经数次躲躲藏藏地表达和中国谈判的意愿了,甚至拟好了一篇既明确表示希望中朝停战谈判、但又充满似是而非外交辞令的声明。他期待这篇声明谈和的意愿能够被中国悟出,同时还希望在国际舆论上捞得几分。可就在这时,一心要把战争打到底的麦克阿瑟造反了。

3月24日,麦克阿瑟发表了如下不寻常的声明:

战事仍按照预定的日程与计划进行着。现在我们已大体上肃清了共产党在南朝鲜有组织的军队。愈来愈明显,我们昼夜不停的大规模海空袭击已使敌人补给线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这就使敌人前线部队无法获得足以维持战斗的必需品。我们的地面部队正出色地利用这一弱点。敌人的人海战术已无疑地失败了,因为我们的部队已适应敌人的作战方式。敌人的渗透战术只是使其小股小股的被消灭。在恶劣的天气、地形和作战条件下,敌人的持久作战能力要低于我军。

……

绝不能牺牲已受到极其残酷蹂躏的朝鲜国家和人民。这是一个关系至为重大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军事方面的结局得在战斗中解决,但除此之外,基本问题仍然是政治性的,必须在外交方面寻求答案。不用说,在我作为军事司令官的权限以内,我准备随时和敌军司令员在战场上举行会谈,诚挚地努力寻求不再继续流血而实现联合国在朝鲜的政治目标的任何军事途径,联合国在朝鲜的政治目标是任何国家都没有理由反对的。

这一声明,使华盛顿当局大为震惊。它直接违反了参谋长联席会议12月6日颁布的、未经五角大楼事先批准不得公开发表任何有关外交政策的声明的训令,因此是公然的抗上行为。在这个意义上,它是对总统和宪法权威的挑战,是对文职官员领导军人的传统观念的挑战。更有甚者,声明的好战语调暗示了政策上的变化,即战争将要扩大。这对于停战谈判来说是一个非常不合时宜和轻率的姿态。

杜鲁门总统对麦克阿瑟的声明十分恼火。他在回忆录中写道:“不幸得很,我们的周密准备竟枉费心机。3月24日,麦克阿瑟将军发表了一项声明,它与我所准备发表的声明完全背道而驰,结果是如果我发表那项经过缜密计划的声明,就只能引起世界的混乱。因此,我们为取得其他国家政府的同意而花去的许多时间以及许多外交家和国防领袖们的详尽讨论全都付之流水了。”

“联合国的一位军事司令官自作主张地发出这样一个声明是极不平常的事。”杜鲁门愤怒地指出,“这是完全漠视不许发表有关对外政策的任何声明的所有指令的行为。这是对我作为总统和最高统帅而发布的命令的公然违抗。这是对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的挑战。这也是对联合国政策的藐视。”

……

“麦克阿瑟的这一举动逼得我无可选择,我再也无法容忍他的抗上行为了。”

翌日上午,杜鲁门召集艾奇逊、腊斯科、国防部副部长罗伯特·A·洛维特等人到白宫专门研究此事。艾奇逊说道:“前一天收到麦克阿瑟的声明后,我从未见过洛维特那样愤怒过,他说麦克阿瑟一定要撤职,而且要立即撤职。”其实艾奇逊对此也非常愤怒,他说:“这一声明可以说完全是对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藐视,是对他已被告知的一项行动的破坏,是对他的总司令的公然违抗。”

但此刻,杜鲁门却表现得“十分冷静”,他没有马上把麦克阿瑟解职。因为,解除麦克阿瑟职务,必定会使在美国人民中早已不得人心的政府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杜鲁门以异乎寻常的谨慎小心来完成这一任务。这一天他没有提出撤职的问题,也没有透露他的想法,他只是让参谋长联席会议给麦克阿瑟发出如下的电令:

参谋长联席会议致麦克阿瑟专电:

总统指示你注意他1950年12月6日发出的命令。鉴于1951年3月20日给你的情报,你以后的任何声明都必须符合12月6日命令的规定。

总统还指示,一旦共产党军事领袖要求停战,你应立即向参谋长联席会议就这一事件请示报告。

布莱德雷

1951年3月24日

后来几天中,尽管有杜鲁门和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提醒,但麦克阿瑟继续干扰政府的政策。最后,直接导致杜鲁门决定把麦克阿瑟解职的公开的导火线是众院共和党领袖、众议员约瑟夫·马丁。4月5日,在一次众院发言中宣读了麦克阿瑟3月20日给他的回信。信函如下:

我十分感谢你8日的来信和信中寄来的一份你于2月12日讲话的副本。我以极大的兴趣拜读了你的讲话,我发现尽管岁月流逝,但你昔日的魄力无疑没有消失。

赤色中国在朝鲜与我们交战,我关于因此产生的局势的观点和建议,已极为详尽地向华盛顿作了报告。总地讲,这些观点是众所周知的,并得到了普遍的理解。这些观点主张走传统的路子,那就是像我们过去所成功做到的那样,用最大限度的武力去对付武力。你关于使用台湾中国军队的意见既符合逻辑,也符合传统。

有些人似乎不可思议地难以认识到:共产党已选择亚洲这个地方来着手征服世界,而我们对由此引起的战场问题却展开了争论;他们难以认识到我们在这里是用武器为欧洲作战,而外交家们则仍在那里进行舌战;如果我们在亚洲输给了共产主义,那么,欧洲的陷落就不可避免了,如果我们在这里赢得胜利,则欧洲就很可能避免战争而维护了自由。正如你所指出的,我们必须赢得胜利。除了胜利,我们没有别的选择。

杜鲁门是在通讯社报道马丁演讲时听到麦克阿瑟的信函的。他满腔怒火地看完了这份文稿。关于利用中国国民党人的第二段“本身就足以构成对现行国策的挑战”,这一段文字就确定了麦克阿瑟的解职。他实际上是在说美国现政府的政策是不合乎逻辑和违背传统的。杜鲁门把信的最后一段叫做“真正的绝妙高论”。这一段表明,麦克阿瑟要么是不理解,否则就是不想接受美国的决心,即要在亚洲也要在欧洲存在下去。

杜鲁门在其回忆录中讽刺地写道:“我不了解这位将军通过什么情报途径而知道共产党决定把力量集中在亚洲,更明确地说是集中在他的管辖区。”杜鲁门不喜欢麦克阿瑟“对我们的外交努力所作的轻蔑性评论和所谓除了胜利我们没有别的选择这一浮夸和自信的宣称”。

杜鲁门在当晚的日记中,发泄着对这位将军的憎恶:“麦克阿瑟已经使他自己成为争议的中心,无论是公众生活中还是私人关系中。”

第二天,即4月6日,星期五上午,杜鲁门把艾奇逊、马歇尔、布莱德雷和哈里曼等召到他的办公室,直截了当地问他们应当如何处置麦克阿瑟。大家一致主张解除他的职务。

为此,4月9日,杜鲁门总统继续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召开内阁要员会议,正式下达了解除麦克阿瑟的职务的命令,并决定他的一切职务由马修·李奇微接替,第8集团军司令一职由范佛里特将军充任。

4月11日凌晨1点,杜鲁门指示他的新闻秘书约瑟夫·肖特向白宫记者团宣布了总统这一“令人震惊”的决定:

我深表遗憾地宣布,陆军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已不能在涉及他所担任职责的问题上全心全意地支持美国政府和联合国的政策。根据美国宪法赋予我的特殊责任和联合国赋予我的责任,我决定变更远东的指挥。因此,我解除了麦克阿瑟将军的指挥权,并任命马修·B·李奇微中将为他的继任者。

对于有关国家政策进行的全面而激烈的辩论是我们自由民主宪法制度的至关重要的因素。然而,军事指挥官们必须按照我们的法律和宪法规定的方式服从颁发给他们的政策和命令,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在危急时刻,这一因素尤其不能忽视。

麦克阿瑟将军已完全确定了在历史上的地位。对于他在重大负责岗位上对国家做出的卓越和非凡的贡献,全国人民深怀谢意。由于这一原因,我对不得不对他采取行动再次表示遗憾。

接着,白宫新闻秘书肖特又宣读了杜鲁门总统致麦克阿瑟将军的解职令:

陆军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

我深感遗憾的是,我不得不尽我作为总统和美国武装部队总司令之职,撤销你盟军总司令、联合国军总司令、远东总司令和远东美国陆军总司令的职务。

你的指挥权将交给马修·李奇微中将,立即生效。你有权发布为完成计划前往你选择的地点而必需的命令。

关于撤换你的原因将在向你发布上述命令的同时公之于众。

当肖特将杜鲁门的声明和解职令宣读完后,当天美国各大报就用大字标题刊登了这两条消息。随之一场轩然大波掀起,愤怒的责骂和声讨的浪涛滚滚而来,乔·麦卡锡说:“杜鲁门撤换麦克阿瑟是醉酒时决定的。”理查德·尼克松要求杜鲁门立即恢复麦克阿瑟原职。众议员约瑟夫·马丁打长途电话给麦克阿瑟将军,邀请他立即回国向两院发表演说。一时间,掀起了一场歇斯底里的反对杜鲁门政府的浪潮。

就在麦克阿瑟被撤职的当天晚上,李奇微飞到东京走马上任。

12、盘点

此役,中朝人民军队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进行坚守防御、战役反击和运动防御作战,历时87天,毙伤俘敌7.8万余人(其中志愿军歼敌5.3万余人),使“联合国军”平均每天付出近千人伤亡的代价才前进1.3公里。志愿军胜利地完成了防御任务:赢得了时间,掩护了战略预备队的集结,为第五次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为在技术装备处于劣势的我军依靠一般野战工事进行防御作战,提供了十分有益的经验。此役,志愿军伤亡4.2万余人。敌我伤亡对比为1:0.67。

对于第四次战役,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和“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各有各的看法。

彭德怀这样评价:“我军进至三七线即水原一线,即行停止攻击。敌见诱我深入洛东江预设坚固阵地不成,于1月下旬举行反攻,我集结5个军举行迎击。此役消灭敌军约2个师,大部分是李南朝鲜军,小部分是法、比、卢森堡混合部队,约2000人;美军一个多营。但把敌反攻打退了。1951年2、3月间利用短暂的几天时间(来回7天)回到北京,向主席报告了朝鲜战况和请示战略方针,说明了朝鲜战争不能速胜,并须在2月15日以前将汉江南岸背水之50军,撤回北岸。这次主席给了抗美援朝战争一个明确的方针指示,即‘能速胜则速胜,不能速胜则缓胜’。这就有了一个机动而又明确的方针。”

彭德怀的对手——李奇微这样评价:“‘撕裂者行动’的目的不仅在于收复首都或者占领新的地区。其主要目的在于俘虏和消灭敌军有生力量,缴获和摧毁其武器装备。从这种意义上讲,这次作战没有获得完全成功,因为,敌军迅速向北撤退时只实施了阻滞战斗。天气和地形给我们造成的困难比敌军行动造成的困难还要大,特别是在中部地区,那里的山峰直插云霄,陡峭的山坡则直落几乎连大车也无法通过的峡谷。对敌人高踞于荒凉山头上的坚固工事,我们不得不加以包围并发起冲锋攻占之。春季消融的冰雪和雨水使公路变得像稻田一样泥泞不堪,以致补给品只得靠士兵们肩扛手提来运送。前线部队靠极少的一点必需品勉强在那里维持,直到向他们空投了补给物资为止。直升机也发挥了作用,用以将伤员空运出去,否则,这些人要用担架运送两天的时间才能送到吉普救护车上,尔后,还得由救护车运往医院。敌人在我后方地区的活动也影响了我们的推进速度……我们很失望地发现,敌人什么也没有留给我们,而且,最终未遭我军任何打击便安全撤退了……我们朝新的目标线推进时遭到敌激烈程度不同的抵抗。当地形对他们有利时,他们就掘壕固守;当地形便于我快速推进时,他们就很快溜之大吉……在向‘堪萨斯线’推进时,我们发觉,各处的敌人都处于一种防御态势。但是,尽管如此,还是有迹象表明,敌人的一次攻势已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