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元朝那些事儿(MBook随身读)
1788500000020

第20章 哪来哪回(4)

朱家二兄弟回到家后,找了块木板,抬着亲人的尸体,在田野中徘徊,希望能找着一块无主的荒地。后来,还是一位好心人看他们实在可怜,给了他们一块地埋葬亲人。

掩埋了死去的亲人,朱重八与二哥为了活命,走上了各自的人生旅程(他二哥后来音信全无)。朱重八去了家乡附近的寺庙。在那里,他受尽了大和尚们的欺辱。

后来,濠州爆发红巾军起义。已经是和尚的朱重八觉得这是个出路,就投了军。经过一番摸爬滚打,他逐渐成长为起义军的首领,并改名为朱元璋。经过自己的艰苦努力,他攻占了南京,打败了陈友谅、张士诚,降服了方国珍,最后自立吴王,基本上拥有了长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区。而且,北伐的大军也已经聚集,准备出征进行统一全中国的决战。

这时,手下们就对他说:“殿下,南方已经平定,北方的统一战争也即将打响,我们认为您该登极称帝了。”朱元璋想了想说:“这件事,我看还是缓缓吧。现在北方还没有平定,马上就宣布称帝,未免让人家觉得我们太猴急。再说,我家世代都是贫苦人,这个福分来得太快,我怕我承受不了啊。”手下们赶忙说:“殿下,这就是您太多虑啦。汉高祖也是平民百姓出身,不照样开创了大汉四百年的基业?您就别吞吞吐吐了,赶紧上吧。这样也好让天下的百姓有个主心骨,北伐的部队打起仗来也有劲!”朱元璋站起来作沉思状,来回地踱了几步。

最终,他很不情愿地说:“本来这个时候还没到时候,但既然大家都这么抬举我,为了不辜负大家的一番美意,我就答应你们的请求,登极称帝!”

阿龙记事贴

朱元璋统一江南

当时,朱元璋东有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西有陈友谅。经过会商,大家觉得方国珍、陈友定只是保土割据,张士诚没有多大雄心,陈友谅实力最强,是最危险的敌人,但他杀君自立,部众离心,运用计谋不难搞定。于是,朱元璋先打陈友谅,拉拢方国珍,牵制张士诚,经过几场较量,最终拥有了东南半壁。

1368年的农历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南京宣布称帝,定国号为“明”,年号为“洪武”。

当皇帝的那一天,朱元璋虽然表面上非常平静,但内心却是汹涌澎湃。他在心中呼喊:“父亲大人!母亲大人!大哥!可怜的侄子!你们看见了吗?我朱重八,不!我朱元璋,当皇帝啦!你们高兴吗?我的亲人啊!”一行热泪滚落下来,朱元璋转身走进了自己的皇宫。

阿龙辞典 淮西集团和浙东集团

朱元璋出身淮西,手下的文武大将如李善长、冯胜、徐达、常遇春、胡大海、李文忠、邓愈等,都和他是老乡。朱元璋的势力扩展到浙东后,创业集团中又加入了刘基、宋濂、叶琛、章溢等人,使朱元璋取得了东南地主阶级的支持,巩固了在这一地区的统治。淮西集团和浙东集团是朱元璋成功的基石。

【阿龙看热闹】

苦难是男儿的炼丹炉

一个没有经历过风雨的人,就像温室中的花朵,放在风平浪静的环境下还行,一旦有暴风骤雨,难免顶不住。但一个人,如果年轻的时候吃过苦,并且挺了过来,那他就有机会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以后不管有什么样的艰难险阻,他都可以扛得住,并成就一番事业。朱元璋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经过苦难磨练的他,从一个卑下佃农的儿子,成为了华夏大地的新主人。

10、 日月重开大宋天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农民起义的首倡者刘福通于1355年在现在的安徽亳州拥戴白莲教老大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为帝,并建国号“宋”。韩宋政权建立后,天下各方起义军,名义上都归它统辖,这其中就包括在江淮一带活动的朱元璋。

为了归不归顺韩宋政权的问题,朱元璋集团内部曾经发生过激烈的争议。当时有很多人不愿意成为韩宋政权的跟班。为此,朱元璋专门召开了一个特别会议。

朱元璋对大家说:“刘福通在北方建立了韩宋政权,而且以大宋皇帝的名义给我们发来了圣旨,希望我们能听从他们的号令和指挥。但我对这件事的利害一时拿不准,所以找各位来商议商议。希望你们都能畅所欲言。”

大将常遇春第一个发了话,他直截了当地说:“上位,依我看,这件事绝对不能答应他们!如果答应了,他们发命令来,您是听还是不听?听,那从此以后我们只能做他姓刘的小跟班;不听,那天下的兄弟们不骂我们背信弃义吗?所以,他干他的,我们干我们的!”

常遇春刚一说完,一帮武将纷纷附和说:“不能依附韩宋!不能依附韩宋!”看到武将们的反应,朱元璋皱着眉头没说话。这时,一位文臣站了起来,他看了看朱元璋,又看了看武将们,然后不容置疑地说:“上位,各位将军,依在下看,还是听从韩宋政权的号令为好。咱们与他们都是兄弟,就应该互相帮忙。既然韩林儿是大宋的后代,奉他的号令也是应该的。何况现在元朝廷虽然已经大不如从前,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为了赢得胜利,大家更应该精诚合作!”

文官的话刚说完,武将们就激烈反对,纷纷骂他是腐儒和奴才。朱元璋听了也很不高兴。他知道这样讨论下去,几天几夜也难有结果,只好摆摆手说:“今天的会就到这,大家散了吧。”大家刚起身要走的时候,朱元璋又说:“会议内容如果有谁透露出去,立即处决!”然后,用眼光示意刘基留下来。

阿龙记事贴

韩宋政权

1357年,刘福通分兵三路伐元。东路由毛贵率领,从山东、河北进击大都。中路由关先生、破头潘等率领,经大同趋塞北,攻上都。西路由李喜喜、白不信等率领,由荆、樊攻长安。但这三路大军在战前缺少严密的布置,军令不统一,彼此间又缺乏联系,先后被元军各个击破。1363年,刘福通在安丰遇难牺牲。1366年,韩林儿被朱元璋杀害。

这样,偌大的会场就只剩下朱元璋和刘基两人。没等朱元璋问话,刘基就说:“上位,您的意思我明白。这件事,依我看来,还是应该奉韩宋政权为正主。我有两条理由:一,服从了韩宋政权,他们就会放心我们,从而一心一意地在北方与元军作战,这样,我们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在南方发展;二,既然他们说韩林儿是赵宋的后代,虽然很有可能是假话,但谁又有证据说不是,赵宋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声誉还是很高的,为了笼络天下的民心,我们暂时只能顺应他们。”听着刘基的分析,朱元璋不住地点头,心想:人与人就是不一样,一样的话,刘基比那位书呆子说得就在理多了,透彻多了,也漂亮多了。于是,他喜笑颜开地对刘基说:“先生,还是您有水平啊,就按您的意思办!”

朱元璋答应了韩宋政权的要求后,韩宋政权马上封他为“吴国公”。北边有刘福通为他挡着,朱元璋在南方的发展势头迅猛。1358年12月,朱元璋攻下了婺州(现浙江金华)。打下婺州后,朱元璋大肆招募兵马。他把韩宋的金字招牌抬了出来,在招兵处的大门前竖起两杆大旗,上面写着14个烫金大字:“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这块招牌还真好使,不久就招到了好几万人马。

最终,刘福通被蒙古人所灭,朱元璋顺理成章当上了皇帝。在朱元璋的心中,自己托起的虽然不是“大宋的天”,但大明也是汉人的政权,只要托起了华夏的天,他就一点儿也不感到惭愧。

阿龙辞典 朱元璋的十大回回将领

朱元璋手下大将有不少回回人,如徐达,濠州钟离人,十大回回将领之首;胡大海、邓愈,虹县(今安徽泗县)人;冯国用、冯胜、华云龙、丁德兴、蓝玉、沐英等,定远(今属安徽)人;李文忠,盱眙人。甚至朱元璋本人,因长相奇特,也被人怀疑为回回人。

【阿龙看热闹】

一样的话,不同的感觉

在现实的生活中,经常会碰见这样的情况:劝解一个人,同样的一件事情,由不同的人去说,一个是越劝越顶牛,而另外一个却是笑着接受。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劝解的人采用的立场、角度、方式不一样。像故事中那位文官,其实提供的对策跟刘基的是一模一样,但由于他采取的是无可商量的态度,让朱元璋觉得他根本没有站在自己的立场,使他的建议没法得到采纳。而刘基从朱元璋的立场出发说事,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11、 元顺帝出逃

朱元璋称帝后的第二天,就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北伐。

北伐军作战非常顺利,一路势如破竹,攻下了山东河南的许多城池,眼看很快就要攻入大都。这下元顺帝可慌了神。他连忙下诏,把所有的脏水都泼向太子,说都是他坏了事。

然后顺帝召集一帮大臣说:“你们谁有办法抵挡得住匪寇进攻?”大臣们无语。顺帝见大家不说话,又说道:“既然你们没有好主意,那我就说一个。现在他们马上就要打到大都,为了保存实力,避开他们的锋芒,我建议,留一部人下来继续守城,我带着皇后和太子等人先到上都去躲避一下。你们看怎么样?”

一听堂堂一国之君这样说话,大臣们心里都想:还能怎么样,我们看不怎么样!哦,你自己先是不好好干自己的本职工作,现在坏事了,就带着老婆孩子赶快开溜,让我们来当炮灰,丢不丢脸?所以,大臣们都没有搭顺帝的茬儿。但“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这些人当中,也有忠君爱国的,而且是一个平时大家都瞧不起的太监。

这名太监泪流满面地对顺帝说:“皇上,天下是世祖(忽必烈)的天下!作为他老人家的子孙,您应该与大都共存亡,怎么能轻言放弃呢?我愿意率兵出城与敌军决一死战,您只要留守京城就行。”一听这话,顺帝和大臣们身上都直冒虚汗,心想:看来是不是个爷们,不能光看有没有那家伙!

也许是受到那太监的感召,一位大臣也站出来说:“皇上,他说的没错!如果您回草原,大元的天下就完了!现在我们在北方的兵力还不少,只要坚持,就能挽回局面,所以还是请您留下来坚守吧!”

被两人这么一说,顺帝的心有点儿动了。他刚要说“那就守守”,但就在这时,突然一个太监滚进来喊道:“皇上,大事不好啦!‘匪寇’明天就要打到大都啦!”听太监这么一说,顺帝的六魄顿时丢了五魄。他哆哆嗦嗦地说:“是……是真的吗?”太监说:“真的,假不了!前线的将领发回来的消息!”

阿龙记事贴

识时务的元顺帝

顺帝的庙号是元惠宗,元顺帝这个称号并不是元朝给他的,而是朱元璋给的。顺帝在明军的凌厉攻击下撒腿就跑,放弃了坚固的大都,逃回大漠草原。朱元璋就幽默了一回,认为他“顺应天意”,就称他为元顺帝。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顺帝“很识时务,顺应民心”。

顺帝赶忙说:“那你赶快去通知皇后和太子,叫他们收拾好行李,马上就出发去上都!”太监立即领命而去。随后,顺帝随便吩咐两个大臣留守大都,自己便带着老婆孩子,借着夜色的掩护,一路向故里——蒙古大草原狂奔。留下的大都的守军哪还有心思守城,明军一到就赶忙缴械投降。

攻占大都后,明军继续派兵追赶北逃的顺帝。被明军像兔子一样赶来赶去的顺帝,两三年后就病死了。

阿龙辞典 北伐檄文

在北伐的同时,朱元璋让宋濂等人草拟的一篇声讨元朝的檄文,提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和“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檄文同时指出蒙古人、色目人虽然不是汉族,但只要“愿意归顺成为大明的臣民的”,朝廷将以对汉人一样的待遇对待他们。由此激发广大北方人民起来反元。

【阿龙看热闹】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唐太宗有句名言:“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意思就是说,只有到了狂烈的风,你才能知道什么样的草生命力最强;只有到了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你才能知道谁是真正的忠臣。这个道理,大家在现实的生活当中也应该深有体会。你身处困境时,平时的那些酒肉朋友一个都不见了踪影,反而是那些比较实在的朋友伸出了双手。这就是所谓的富贵见人心,患难见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