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西汉那些事儿(MBook随身读)
1787900000004

第4章 刘邦建汉(2)

萧何信守诺言,果然多次举荐韩信,可是刘邦依然不重用他。韩信彻底不淡定了,心道:“我一个有为青年,干吗非得靠着别人吃饭呢,还不如自己出去单干,将来说不定还能跟刘、项这两个不上道的家伙三足鼎立呢。”

收拾好行李后,他也不道别,就直接离开了。萧何知道这件事后,立马放下手中的公务,追了出去。汉军中有人见韩信跑了,没理会,但现在连萧何也跑了,这可怎么办?他们急急忙忙地跑去告诉刘邦:“不得了了,您现在混得太落魄,就连萧何也待不下去,跑了。”

刘邦一听,当下又急又怒,吼道:“萧何是跟随我起兵的,他要跑了,我还找谁商量大事?!”他迅速找来一帮将士,要他们把萧何抓回来,自己等着找他算账。刘邦这一等就等了三天,三天后,萧何自己回来了。

刘邦一见到他,就劈头盖脸地骂道:“你也太不地道了,居然想逃跑!难道我现在真的混得这么惨?”

萧何忙道:“老大,你想多了,我见韩信不辞而别,就帮你把他追回来了。”

刘邦轻哼道:“你当我是傻子吗?从我起兵到现在,跑的人只多不少,你谁都不追,怎么就单单追他?”

萧何连忙解释说:“以前那些人跑了更好,还给咱们节约粮食、精简机构呢。但是韩信跟他们不同,他文可治天下,武可安四方,这样的人才怎么能够放弃呢?”刘邦见他不像说谎,这才开始认真向他打听起韩信来。自从这件事后,韩信便做了大将军,开始为大汉的建立南征北讨。

前面说到,有人认为萧何是汉军中的后勤人员,拿不上台面,可也正是因为有他,汉军才能在多年的楚汉战争中不愁吃穿,安心对付楚军。

在项羽火烧咸阳城之后,关中百姓的生活水平就跌到了谷底。萧何在这种时候挺身而出,豪气万丈地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现状,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也好为今后的战争囤积粮食。”他鼓励百姓耕种,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安抚民心,在关中一带整顿乱局,终于使得当地的农业得以恢复。

之后,汉军中的粮食供应有很多都来自关中大地,就连刘邦的汉军多次遇险后,萧何也能从当地为他补充兵马粮草。正如刘邦所说,由于萧何坐镇关中,汉军才能多次转危为安,最终打败楚军,建立大汉政权。这样说来,汉初的开国功臣中,功劳最大的除了萧何,还能有谁?

阿龙辞典 雍齿封侯

高祖刚建汉时,大封自己喜欢的人和同姓亲友,众将很不服气,就聚在一起瞎议论。一次,高祖看见了,就问张良怎么回事,张良说他们在谋反。高祖一惊。张良接着说,要平息他们就得先封高祖最恨的人,连最恨的人都封,其他人就不会着急了。高祖就想起了雍齿,这个人虽有功劳,但也陷害过高祖多次,有一次还差点让高祖丧命。于是,高祖就大摆庆功宴,封雍齿为什方侯,还当场命相关部门抓紧时间拟出论功行赏和分封的名单。此举一出,众将顿时都安定下来了。这可真是,做对一件事,影响一辈子。

【阿龙看热闹】

是冲锋陷阵还是运筹帷幄?

刘邦所说的“猎人和猎狗”,说穿了就是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关系。有人或许会问,既然猎人的功劳最大,那么肯定会有很多人想充当这个角色,到时候又由谁去当猎狗呢?不错,猎人和猎狗在打猎过程中,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缺一不可。萧何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韩信这些人,成百上千个萧何也建立不了大汉。所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还是要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来定,关键倒是在于:当选定某个职业后,就要争取做其中的佼佼者,这才是真正的成功。

4、 叔孙通制礼

汉高祖刘邦当上皇帝后,跟随他打天下的一帮弟兄都封王的封王,当大官的当大官,开始过上了好日子。他一上台,就决定要废旧革新,其中便包括废除秦朝的礼仪。这个决定一出来,群臣都山呼万岁,从此以后,上司和下属变得亲密无间、没大没小。

没错,就是没大没小。当时,礼仪虽然废除了,但国家不能不治理啊,所以每天还是要开开会,讨论讨论接下去的政策。高祖前半辈子总被人压着,现在当了全国人民的老大,一下子自尊心爆棚,每次开会的时候,都喜欢坐在自己的专属皇位上,享受高高在上的感觉。

喜欢摆酷的高祖让群臣受不了了,众人每次见到他这样,都笑得捧腹:“您老别逗了,您以前是干啥的,我们会不知道?以前挺正常的一人,怎么现在坐上皇位,倒喜欢装模作样了呢?”说完之后,该争吵的争吵,想打架的打架,更有激动者,还拔剑出鞘,猛力击打宫殿的柱子。

时间一长,高祖淡定不了了。他虽然表面上仍然笑呵呵的,但背地里早就开始发牢骚了:“哼,项羽那厮都能被我收拾了,你们这些小虾米我会怕?等着吧,我要让你们见识见识我的厉害!”打定主意,他便找来叔孙通,要对方帮他想办法。

叔孙通是谁?说白了,就是一个研究“之乎者也”的儒家学者。大家知道,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最不受待见的,但放到已经统一天下的汉朝这儿,一切就不一样了。叔孙通看高祖很烦恼,就拍胸脯作保证:“皇上,您尽管放心,微臣已经想到办法了。您只要给臣时间,臣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高祖很高兴:本来嘛,这年头下级一接到什么任务,不是要钱就是要权,叔孙通这家伙居然只要时间,看来儒家的人也不是一无是处嘛。这边叔孙通下了保证后,便开始筹划制定礼仪的事。他先是从孔子的老家——以前的鲁国那儿找了几十个儒家学者,让他们一同到长安城来,协助自己制定皇家礼仪。等礼仪制定好后,他又让宫中的人按规定排练,力图做到尽善尽美。

阿龙记事贴

刘项原来不读书

刘邦和项羽在对待读书人上,都是半斤八两,所以后来有人写诗说:“刘项原来不读书。”高祖刘邦对读书人的态度尤其恶劣,甚至当着读书人的面耍流氓,把人家的帽子抢过来撒尿。有一回,儒生郦食其来见他,高祖正坐在床上享受足疗,看见郦食其进来,摆出一副很高傲的样子,就骂道:“天下老百姓被秦压迫得太久了,你们这帮腐儒,除了摇头晃脑,还能干什么?”郦食其说:“我正是来帮助您攻打秦国的。”高祖看他有些本事,才请他上坐,两人畅谈起来。

一个多月后,他把高祖请过来,请高祖检阅排练情况,并说:“皇上,想要上下有别,便于治理国家的话,礼这个东西是不能少的。有它,才能显现出您身为最高统治者的权威来,让群臣从心底对您敬服有加。”

高祖深觉有理,便道:“既然如此,朕就让群臣百官见识一下天子的礼仪,让他们从此以后不敢再小觑朕。”

新年这天,朝廷照例开会,官员们都得到通知,会议地点更改在新建成的长乐宫。大家三五成群,懒懒散散地来到宫门口,还没等进去呢,就全都惊呆了。只见眼前全是整齐划一的士兵及卫队,他们手中的兵器、穿的衣服、举的旗帜,全都一模一样。气氛庄严肃穆,看到这种阵势,大家不由得噤声不语,按官位高低依次站好。

没多久,大殿上就传来“上朝”的指示,众人这才依言而进。此时天色刚刚大亮,整个长乐宫气势恢宏,官员们看见这庞大的建筑群后,不由得心生敬畏。他们安静地走入大殿,等候高祖的到来。

待所有人都到齐后,高祖才坐着专属轿子,慢悠悠地出来。他心里暗笑道:“哼,今天就让这帮老小子见识见识朕身为天子的威严,看他们以后还敢不敢放肆!”

刘邦进了大殿后,大家都按礼跪拜,刘邦这才宣布酒会开始。宫女和太监们这一个多月来艰苦训练,此时见终于派上用场,便在高祖面前争相表现。他们鱼贯而行,各个仪态优雅,端菜倒酒也都轻拿轻放,这让平时自在惯了的大臣们无所适从。

这还不够,整个酒会期间,御史一直站在一旁,一旦有人不按照礼法办事,他就会将官员拖出去,依法处置。众人见气氛紧张,都正襟危坐,谨言慎行。平时喝酒的今天也只是浅尝辄止,平时喜欢大口吃肉的今天也只是夹几筷子摆在眼前的蔬菜。这恐怕是官员们从建立汉朝以来,吃得最憋屈的一顿饭了。

大家感觉憋屈,高祖倒是吃得称心如意,对这样的酒会满意得不得了。吃完后,他一抹嘴,笑道:“今天的酒会太和谐了,朕今后一定要多办几次。”众人一听,都暗自叫苦,但迫于无奈只好跪下高呼道:“谢皇上恩典。”

叔孙通的制礼大获成功,得到了很多赏赐,官位也得到了提升。从这以后,大汉朝廷中不分尊卑的情况便再也没有发生过,高祖的皇位也越坐越舒坦。

阿龙辞典 圣人叔孙通

知道高祖讨厌儒生,叔孙通刚入伙时,只推荐勇士,不推荐读书人。等高祖要制礼时,叔孙通去鲁地征调儒生,其中有两个人打死也不跟叔孙通走,说叔孙通的行为是讨好当权者,礼乐要积累百年的功德才可以兴起,怎么能当权者说制定就制定呢?叔孙通笑着说:真是不知变通的书呆子。叔孙通带着他的团队日夜努力,终于制定出一套令人满意的礼仪来,高祖很喜欢,表扬叔孙通说:你真是圣人呀!

【阿龙看热闹】

好心不一定能办成好事

身处职场,当员工的免不了有很多牢骚,而当上司的也不见得能好过到哪儿去。如何处理上下级的关系,这的确是门学问。高祖刘邦在这方面显然是个新手,他以为打破上下级的界限,就能治理好朝政,当个好皇帝,谁知大臣们很没规距,这让他很郁闷。好在经过叔孙通重新整顿,才使他挽回颓势,更保住了他及其子孙后代的天子威仪。当个好上司很重要,但想当个让下属心服口服的上司,摆架子这事有时还是有必要的。

5、 平城之围

如果要问汉高祖一生最得意的事是什么,他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打败项羽那狂小子,建立大汉朝。”但如果问他最丢脸的事情是什么的话,高祖铁定老脸一沉,支支吾吾:“平城之围。”

平城之围围的是谁?答曰:汉高祖。被谁围困?答曰:匈奴。匈奴的剽悍,各位看官恐怕也很熟悉了,这些游牧民族居无定所,走到哪儿打到哪儿。他们让中国的皇帝头疼不已,高祖就是其中之一。

汉朝建立没多久,匈奴人便开始进犯边境,首当其冲的是韩王信的地盘。这个韩王本来是战国时代韩国的贵族,后来跟随高祖打天下,有幸被委任镇守边疆。他见匈奴人屡屡进犯,自个儿心中也着急,三天两头地写信给老大:“皇上啊,匈奴人太厉害,臣在这儿快撑不住了,您倒是赶紧派点人手来支援啊。”

刘邦开始派兵还是派得很勤快的,但韩王一再要人,他就起疑心了:“难道匈奴真有这么厉害?当年秦兵都能打过他们,咱汉军难道会打不过?”

皇帝一怀疑,大臣们的小九九便出来了。有人说:“皇上,韩王一个人在外面手握重兵,现在又向您借兵,这本来就够奇怪的了。而且,臣等听说,他最近跟匈奴人来往频繁,不会是表面上打着向对方求和的幌子,实际上想谋反吧?”这话一出,高祖就打了个冷战,忙写信警告韩王。

韩王这边本来已经够郁闷的了,现在见自己的老大疑神疑鬼,顿时灰心丧气,叹道:“太没意思了,我干吗还拼死拼活地为刘邦卖命呢?倒不如归顺匈奴,或许还能闯出一片天地来。”韩王处理这件事的效率倒是挺快的,没几天就嚷嚷着要脱离大汉,顺道把自己的地盘也送给匈奴。

匈奴人乐坏了,对他说:“想投靠可以,你先表表忠心吧。”于是,韩王便领着大部队转头攻击汉军。

这件事很快传到了刘邦那里,他气得当场跳脚,咒骂不止。大臣们等他发够脾气,平定下来后,才问阿龙记事贴他要怎么办。他当即怒斥:“还用问吗?朕坐上皇位前,不知道打了多少次仗,这一次还是照打不误!”

有污点的人才也是人才

陈平投靠高祖后,两人经常在一起纵论天下大事,十分投机,引起了一些将领的不满,他们纷纷出来揭露陈平的隐私,比如收受贿赂、调戏嫂嫂等。高祖就来问陈平,陈平说:我是来帮大王打天下的,那些事又有什么关系?再说,谁没个丑事恶行,关键看大王怎么用。高祖听着很对心思,对陈平好感倍增,没再理会闲言碎语。

刘邦很生气,气得坐不住了,于是准备亲自带兵出门讨个公道回来。刚开始的时候,汉军还是很给力的,屡战屡胜,把韩王逼得无路可退,只好逃到大草原上找新老大去了。刘邦一路乘胜追击,一直打到晋阳这个地方,才稍作停顿。

他见汉军气势昂扬,更加坚定了要一次歼灭敌人的想法,并为此专门派人出去刺探情况。探子回来后告诉他,匈奴那边只剩下老弱残兵了,像样的匈奴兵几乎没有。高祖一听,大喜过望,但这时他还能沉住气,又派了一拨人出去打探消息。

等探子们回来后,其中有个叫娄敬的就告诉刘邦:“虽然现在看上去,匈奴那边只剩下了老弱残兵,但打仗这东西,阴谋、手段之类的不能不考虑。皇上,他们的精兵可能藏在暗处,正等着咱们自投罗网呢,您千万不能上当。”

刘邦正忙着勾画胜利还朝的美好蓝图呢,哪里会听他的逆耳忠言,沉着脸骂道:“简直是杞人忧天!匈奴人口本来就少,咱们这一路打下来,耐打的话你觉得还能剩几个?”为了稳定军心,他又让人把娄敬关了起来。

事与愿违,刘邦的心愿当然没有达成。当他领着三十多万汉军到达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时,四十万匈奴兵从四面突袭,他们手上挥舞着大刀,杀气腾腾,一路喊打喊杀,径自冲进了汉军阵营。士兵们慌了,将军们慌了,高祖也慌了,大声嚷道:“快,快,突出重围!”

汉军将士顶着对方的猛烈攻势,拼了老命才杀出一条血路,让高祖赶紧逃命。刘邦突围后,一路仓皇而逃,一直逃到白登山这个地方才停下来。匈奴骑兵步步紧逼,将剩余的汉军重重包围。

当时,外面的汉军冲不进去,救不了高祖;而里面的军队拼尽全力,仍然无济于事。高祖及其身边的军队一缺粮,二缺草,再加上天气寒冷,很多士兵都被冻伤。他心急火燎,拉着周围的人商量对策。

这时候,谋士陈平站出来了:“皇上,咱们都被围困好几天了,外面的人如果能够救援早就出手了。现在看来,我们只有打进敌人内部,才会有一线生机。”

刘邦点头称是,并让他着手去办。于是,陈平让人带着珠宝黄金去见单于(匈奴人的老大)的老婆阏氏,请她帮忙说点好话。阏氏收下礼物后,便跑到老公面前去说:“咱们是打惯游击战的人,现在就是把大汉的皇帝杀了,把他们的皇城给占了,咱们也住不惯啊。既然如此,还不如把他们的皇帝放回去,一来咱们可以保存实力,二来可以让他今后定期上贡点东西,何乐而不为呢?”

事实证明,男人无论多厉害,都经不住老婆吹耳边风,单于就是这样。他听信了阏氏的话,让队伍撤出一条道,放高祖离开。平城之围到了第七天,高祖终于得到一线生机。谋士陈平为了确保他平安,在撤离时,特命弓箭手左右开弓,时刻戒备,迅速地撤离了战场。

这一战后,大汉朝的军队偃旗息鼓,在匈奴面前数十年不敢大动干戈。而高祖为了确保周边地区的安定团结,开始从汉宫中挑选公主,从腰包里掏钱财,由此拉开了汉朝和亲的序幕。

【阿龙看热闹】

忍一时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