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人眼中,司马良娣很不厚道,要死便死吧,她却偏要在死之前跟刘说:“老公,其实我命不该绝啊,都是您的妃嫔们嫉妒我得到了您一人的专宠,她们心有不甘,诅咒我早死来着。”刘读书读傻了,小老婆说啥他都信。从那以后,他就对其他的女人失去了兴趣。
宣帝知道后,很是着急,差人四处寻访美女给他。当时的王皇后挑选了几个女子,趁着刘来给老爸请安的时候,让人问他有没有相中谁。刘都快烦死这种相亲见面会了,随口答道:“有一个还凑合。”传话的人见他坐得离其中一个女子最近,就自作聪明地以为他喜欢这名女子,便欢天喜地地去禀报了。
就这样,那女子做了他的大老婆,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就是后来的汉成帝。而这女子,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皇后王政君。刘当上皇帝后,又先后得了两个儿子,皇家的香火才得以延续。
【阿龙看热闹】
文武之道,宽猛相济
汉宣帝之所以成为西汉中兴之主,这和他的治国之道是分不开的。可以说他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他主张严格管理和怀柔管理要并用,一手软一手硬,如果光依靠任何一手,都可能会出乱子。就好比一个公司,如果只是单纯的管理苛刻,制度太严了,时间一长,员工受不了就不干了;相反,没有制度或制度不健全也不成,因为这样的公司给人感觉就没有约束力,放纵只能促进失败。
10、 萧望之饮毒酒
汉元帝喜欢儒家可不是天生的,关键还在于后天的培养,而培养他的就是萧望之老师。萧望之是萧何的后代,当时的大儒。宣帝受不了他满嘴仁义礼教,便打发他去太子刘那里当了老师。谁知他干别的不出色,做老师倒是一把好手。最后,他愣是把元帝调教成了儒家思想的忠实拥护者。
元帝登基后,并没忘记老师的栽培之恩,就让他当自己的辅政大臣。萧望之很开心,辛苦了一辈子,总算熬出头了。他暗自发誓,一定要在政坛上继续发光发热,誓把大汉打造成自己心目中的儒家大国。
他这边兴奋地谋划着治国的方略,还联合了一帮官员,准备大干一场。谁知却有人看他不顺眼了,暗骂凭啥一个读死书的人也能上位,不过就是教过皇帝几天书而已,难道就因为这样,国家的大小事你都能插手了?萧望之是个后知后觉的人,并没意识到自己已经无形中树立了政敌。这其中就有太监石显。
说起石显,元帝和他的关系可不是萧望之的师生之情能比的。元帝的老妈死得早,再加上他是皇子,娇生惯养,没有几个人喜欢跟他玩。就在这时候,石显顺势而入。石显很会看人脸色行事,没几天工夫就把小刘摸透,对他的喜怒哀乐了如指掌,而刘也渐渐对其产生了依赖感。
有皇上的依赖感做靠山的石显,和平日里在学生面前不苟言笑的萧大儒自然不是一个级别的,否则他一个当太监的,怎么能走出后宫,当上朝中的官员呢?而他找的合伙人史高也不赖,此人是元帝老妈家的亲戚,元帝和他从小就有交情,对他也十分信任。
这两人一联手,萧望之就连呼受不了,跑去跟元帝告状,说:“皇上,现在的局势很不好啊,外戚专权,宦官乱政,再这样下去的话,国家就危险了。”
元帝便问他有什么解决办法没有,他就回道:“我觉得就用儒家出身的官员就好了,其他的外戚、宦官啥的,能开的就开了吧。”元帝算是听出门道来了,老师这是要我不能用可信度最高的亲戚和宦官啊。想到这里,他很不开心,便对萧望之的建议置之不理。
石显看萧望之有所动作,为了杜绝后患,干脆也在元帝面前嚼舌根:“萧望之在朝中结党营私,想要独揽大权,皇上,为了让您的位子坐得安稳,请谒者召致廷尉。”
元帝听得一头雾水,什么叫“请谒者召致廷尉”?虽然不清楚,可他并没有不耻下问的精神,为了掩饰自己的无知,他还随意摆摆手,让石显看着办。
过了几天,元帝发现不对劲了,就问道:“朕的萧老师对待工作一向勤勤恳恳,不迟到不早退,怎么这几天都不来开早会了呢?”
石显在下面大声回道:“皇上,萧大人现在在牢里吃早饭呢,恐怕来不了了。”
元帝当时就惊呼道:“好端端的,他怎么跑到监狱里去了?”
石显不急不缓地说:“皇上您忘了?前几天臣向您请示‘请谒者召致廷尉’时,您不是答应了吗?这‘请谒者召致廷尉’不就是把他抓进监狱的意思吗?”
元帝被噎得当场说不出话来,这下好了,自己莫名其妙地把老师关进监狱,就是想放出来也没有好理由了。石显岂会不了解对方心中的小九九,便抓住时机献殷勤,讨好说:“我就知道皇上您不忍心。要不这样吧,您对外宣称想要从宽处理这件事,饶萧大人一命,只以罢免官职相抵就行了。”元帝一时也没有好办法,只好依计行事。
阿龙记事贴
萧望之以情动人
公元前54年左右,匈奴大乱,汉朝干部们认为,应该趁着敌人内讧的时候,大举出兵,将他们消灭,以解除这个大汉政府的心腹之患。萧望之不同意,他说我们去打匈奴,匈奴会跑,西边地盘大得很,他一跑我们又追不上;不如以仁义感动他们,派人带着礼物去慰问慰问,救济点物资,该帮忙的地方帮帮他们,说不定他们一感动,就臣服于我,以后再也不闹事了。
萧望之出狱后,并没有放弃打击石显的决心。当时,国家有个地方闹地震,他就借机上书元帝,说:“国家多灾多难都是因为世风日下,朝廷中奸佞当道,只有惩恶扬善,上天才会眷顾大汉。”
萧望之的儿子见老爸出场了,也不甘落后,继续上书,要把老爸前段时间被冤枉入狱的事情给挖出来,讨个说法。石显见对方这次要下狠手了,马上予以还击,跟元帝说:“皇上,现在国家有地震,萧大人不仅不主动请缨、支援灾区,反倒天天坐在家里妖言惑众,您说这应该吗?而且前段时间他被捕入狱,本来就不是无中生有的事,现在您皇恩浩荡饶了他,他倒来向您讨说法了。我看啊,他是只记得是您的老师,而忘了自己是您的臣下。对付这种人,您一定要抓起来好好吓吓他。”
元帝很犹豫,他还是有些了解萧望之的,便迟疑道:“朕这老师最好面子了,监狱已经进去过一次,怎么还肯进去第二次?到时候如果他不愿意,不会做出什么傻事来吧?”
石显在一旁轻嗤道:“皇上,面子值几个钱,这年头有谁不爱惜自己生命的?”元帝听后,便咬咬牙,让他着手去办。
他领着一大帮官兵,来到萧望之家附近,隔得老远就开始让众人喊道:“姓萧的犯大罪了,快来抓住他啊,千万不能让他跑了。”喊了半天,他就是不下令冲进萧家逮人。
萧望之在家里听到响天震地的喊声,不由得心慌起来,哀叹道:“我前几天才进过一次监狱,已经把老脸丢尽了。现在不知道石显那帮人又给我安了什么罪名,让我二进监狱,我还哪有脸活啊!”说着,就想要寻死。
他老婆见状,连忙拉住他,劝他不要冲动,他便又问自己的门生朱云该怎么办。朱云也是个没主意的,只说了一堆失节事大的话。萧望之叹口气道:“行了,你别说了,我知道我该怎么办了。只可怜我已经是六十好几的人了,还要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捕入狱,光想想就没脸活了啊。”之后,他便找来毒酒,一饮而尽。
萧望之服毒自杀的消息很快传进宫里,元帝听说后,痛哭流涕:“朕果然应该三思而后行啊,现在好了,老师也被朕给逼死了。”说完,就嚷嚷着要绝食,追随老师而去。
大家见了,都纷纷劝他想开点。石显等人听说后,便前来认错,元帝才就此作罢,继续过起他的逍遥日子来。
阿龙辞典 麒麟阁十一功臣
公元前51年,宣帝从辅佐他中兴的功臣中,挑选出十一个人,画出图像,挂在麒麟阁,以示纪念和表彰。十一人中,霍光第一,其他的是张安世、韩增、赵充国、魏相、丙吉、杜延年、刘德、梁丘贺、萧望之、苏武等。后世将他们与东汉云台二十八将、唐太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并提,为人臣荣耀之最。
【阿龙看热闹】
是打工的就别拿自己当老板
中国古代专制社会,统治者讲究的是“天下为家”,就是说天下都是皇帝一家的,其他人,不管是宰相还是将军,都不过是给皇帝打工的。既然给人打工,受点批评也很正常,而儒家知识分子却不是这样,喜欢以天下为己任,把领导的事也当成自己的事,对领导经常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这就是历史上不断有大臣被杀的根本原因。他们错就错在真不把自己当外人,一个打工的拿自己当老板了。
11、 虽远必诛
大汉从武帝时期开始,匈奴人的锋芒就渐渐收敛。尽管如此,还是会有一两个跳出来高呼要改变命运的人,这其中就有从宣帝时期崭露头角的郅支单于。
当时,匈奴外部有大汉的侵压,内部也在搞分裂。跟郅支单于对峙的就是呼韩邪,后者属于比较有政治眼光的人,早早就投降了大汉,寻求庇护。郅支见对方发展得越来越好,心里不平衡,在见到汉朝派来的使者后,更是一怒之下把人给杀了。
郅支之后清醒了,暗自后悔道:“大汉那边不是好惹的,我竟然一个冲动,把他们的使者给杀了,这不是明摆着告诉他们我要对抗到底吗?再加上呼韩邪那家伙也是汉人的走狗,他们要是联合起来,两路夹击我的话,我不是死定了?”于是,郅支当下便决定——逃!
说来也巧,康居国那边派人来请郅支,说是要让他帮忙打乌孙。郅支二话不说便答应下来,率领着虾兵蟹将们离开营地。一路上,他的军队遭遇了恶劣天气,中途落跑的匈奴兵多不胜数,等到达康居的时候,大部队也只剩下三千来人了。
郅支一卷袖子,豪情万丈地说:“三千人就三千人,咱匈奴人啥时候怕过打仗?那些乌孙的小喽遇到我等,还不手到擒来?”于是,他一声令下,匈奴骑兵们快马扬鞭,在沙场上来回驰骋,没多久就把乌孙人打得落荒而逃。
康居国的国王见他大胜而回,当场就把女儿许给他当老婆,郅支也把自己的女儿送给康居国王,双方就此结盟。郅支为了求取发展,在当地修了一座城,还带着士兵们四处烧杀抢掠,周围的小国家都敢怒不敢言。
郅支的生活过得挺滋润,可汉朝这边有个人却按捺不住了,那就是陈汤。陈汤当时奉命出使西域,听说郅支随意杀害汉朝的使者后,就怒骂道:“这家伙连我们的使者都敢杀,杀了不认错不说,还直接跑了,明显是欠收拾嘛。哼,你既然敢这么猖狂,爷爷我就敢追凶万里,以挽回我大汉的面子。”
阿龙记事贴
不乖的孩子有糖吃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不乖的孩子和乖孩子比起来,更容易从父母那里要到糖吃。陈汤在西域的表现就称不上乖孩子,但结局不错,陈汤也得以实现了出人头地的梦想。但不乖也可能引发坏结果,陈汤年轻时在长安流浪,被人推荐给汉元帝,恰在这时,陈汤的老爸去世了。在这种情况下,乖孩子会立刻回家奔丧,但陈汤不是乖孩子,他舍不得错过攀上皇帝的这次机会。事情很快被曝光,陈汤名誉扫地,还被逮捕。
之后,陈汤和当时身在西域的官员甘延寿商量说:“郅支不仅杀了我们的人,还把西域各国搅得天翻地覆,咱们应该趁他现在根基还不稳、羽翼未丰,率领西域的兵马和乌孙国的军队,将他一举歼灭,以除后患!”
甘延寿可不是个急性子,听了这样让人热血沸腾的事情,仍然边喝茶边说:“你不要着急,就算你的想法是对的,咱们也应该先写封信,跟皇上说一声,让官员们开会讨论一下,等中央决定了再行动嘛。”
陈汤看对方慢悠悠的样儿,就气不打一处来,当下质问道:“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为国为民的大事,你怎么还讲这么多虚礼?真要等到那时候,整个西域恐怕都是郅支一人的了。”
两人的意见不合,最终没能达成共识,而甘延寿很不凑巧地在这时候病倒了。等他在家休养几天后,有一天,忽然听到屋外人声嘈杂,便走到外面去看发生了什么事。不看还好,一看真把他吓一跳,只见远处是黑压压的军队,士兵们都精神饱满,而陈汤就站在校场上检阅。
甘延寿的病当场就给吓好了,失声叫道:“陈汤,你这个家伙,召集兵马这种大事都不先跟我商量一下吗?”
陈汤也不搭理他,直接朗声对着一干士兵道:“郅支那家伙不仅杀了我们汉朝的使者,现在还在西域一带为非作歹,我现在召集你们,就是要去声讨他。我们要让他知道: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他的一番慷慨陈词刚说完,队伍中就爆出阵阵叫好声,将士们群情激昂,嚷嚷着要去找郅支算账。
甘延寿见状,再也淡定不了了。他心中五味陈杂,嘟嘟囔囔地说:“事已至此,看来我也得上阵了。”于是,他俩就领着四万多临时凑起来的兵马上路了,而陈汤更是打着汉朝皇帝的招牌,告诉沿途的人他们是要去打仗。
那些西域的小国家听说是大汉出面,都欢天喜地地迎接他们,还出人出力,高喊着要一起去报仇。其中,康居国的人最为热情。因为郅支看自己的实力越来越强,就开始不搭理康居这个昔日的老亲家,甚至还把康居王的女儿给杀了。
随着队伍越来越壮大,士兵们的情绪越发高涨,等到了郅支的城池时,震天动地的吼声更是把城内的匈奴兵吓得心惊胆战。郅支毕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当下就给手下们壮胆:“有啥好怕的,攻城这种事情是最困难的,咱们只要跟他们耗上几天,这帮乌合之众肯定会撤退的!”
然而,不管郅支如何骁勇善战,等到战争一打响,双方高下立分。匈奴兵的士气本身就不如对方,在人数上更是处于弱势,看到城外的几万兵马,他们当时就有些腿软了。直到对方攻城,那黑压压的人群更是充满威慑力,战争的结局不言而喻。
郅支在这场战争中丧生,而陈汤回国后,虽然有不少官员看不惯他的做派,但元帝仍然封他和甘延寿为侯,大加封赏。
阿龙辞典 昭君出塞
郅支单于死后,呼韩邪单于第三次入长安朝汉,并表示愿娶汉女为阏氏,这才有了昭君出塞和亲。元帝认为这次政治联姻可使“边境永无战事”,就从当年起把年号改为“竟宁”,意思是边境安宁。呼韩邪单于封王昭君为“宁胡阏氏”,意思是“匈奴得到昭君,国家就安宁了”。从此,汉匈之间长期的战争状态宣告结束,双方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
【阿龙看热闹】
成功的关键在于选择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呢?关键就在于选择。就好比说,人生就像一杯苦水,而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把这杯苦水用一辈子喝掉,一天喝一点。但有的人就会忍受痛苦用几年时间把苦水喝光,以后的日子就可以不再喝苦水了。我们每天上班下班,一辈子到底能得到什么呢?只不过是退休后的一点退休金而已。成功的人总是会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的,所以结果一定不同。就像陈汤坚持讨伐郅支一样。
霍光总揽大权的时代,霍氏家族如日中天。霍家的男人都是官场大佬,霍家的女人都是后宫瓢把子,霍家的启发使外戚势力最终一发难收。外戚王莽悄无声息地继承了刘家遗产,建立新莽政权。这位历史上最执著的高级知识分子想“返璞归真”来统治国家,结果,天下大乱。其实早已名存实亡的西汉帝国真的就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