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女孩怎么养
1786100000020

第20章 做淑女更要做才女(3)

一个缺乏独立生存和自理自立能力的女孩,很难成为生活中的强者。家长的责任应该是培养女孩有生存和自我保护的本领,使她们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危险与挑战。

教育专家赵忠心在他的调查报告中,曾讲到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某省城宽阔的大街上,一大清早就停放着一辆威严的警车和一辆豪华轿车。警车上坐着警察,可轿车里坐的却不是犯人,而是一名佩戴红领巾的少先队员。轿车周围簇拥着黑压压一大群前来送行的人,男女老幼约有上百人。

只见车下的人一个劲儿地往车上递大包小包各式各样的食品,还喋喋不休地千叮咛万嘱咐:“别到处乱跑”,“不要喝生水,别吃不干净的东西”,“水杯、饭碗使自己的,不要用老乡的”,“睡觉盖好被子,别着凉”,“晚上上厕所带好手电筒”……

警车拉着警笛、闪着警灯开动了,直到消失在大街的尽头,送行的人们仍旧站在原地,眼含热泪,眼巴巴地望着车开去的方向,很久都不愿离去,此情此景颇为“悲壮”,犹如生离死别。

其实,这只不过是某学校组织的一次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从省城挑选20名小学生到边远山区学习、生活一周,同时从边远山区挑选20名小学生到省城学习、生活一周,即进行短期的“易地留学”。

城乡的学生分别住在对方学生的家里,到对方的小学学习。让城里生活条件优越的孩子亲身体验一下农村比较艰苦的生活,促使他们更加珍惜自己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增强社会责任感。

看到眼前这种情况,有些人无不感叹地说:“现在的女孩养得也太娇了,将来她们怎么能独立生存呢?”

这种担心绝非杞人忧天。其实,有许多女孩的父母,很不重视女孩生存能力的培养,将女孩护在怀中,限制了她们自身能力的发展,使她们在未来的社会中束手无策。同时,父母过于强烈的保护意识,也容易使女孩对生活产生恐惧感,认为外面的世界充满了不可抗拒的威胁,容易形成怯懦的性格。

不久前,云南弥勒县一名14岁的女孩被强盗扔进了20多米深的山洞,但她却凭着坚强的意志力和良好的生存能力,靠吃洞中的青苔和岩洞水,在暗无天日的山洞中待了半月之久,最后终于获救。哈尔滨10岁的女孩莹莹遭遇绑架,一路上她假装昏迷、记住路标,趁“拐子佬”不注意,终得逃脱……

这些典型事例都是我们对女孩进行生存教育的生动素材,只要家长们能舍弃短视、功利、肤浅的教育方式,将爱女孩的眼光放得更长远些,切实地在生活中注意培养女孩面对生存的态度和能力,赋予女孩坚强的品质,便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好家教成就好女孩

不要忽视女孩的生存能力训练

有许多女孩的父母,很不重视女孩生存能力的培养,将女孩护在怀中,限制了她们自身能力的发展。同时,父母过于强烈的保护意识,也容易使女孩对生活产生恐惧感,认为外面的世界充满了不可抗拒的威胁,容易形成怯懦的性格。

054 培养女孩的理财能力,从列“零用钱清单”开始

一位母亲和老师就女儿应不应该使用零花钱展开了讨论。

这位母亲认为不应该让孩子过早接触金钱,否则会染上好吃懒做、浪费、无心学习等坏习气。

这位老师却认为,孩子要学会生存,即学会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生存,对孩子进行金钱和消费教育是必须的,是不言而喻的。关键是教什么、怎么教,即教育的科学性问题。

老师认为,孩子3岁以后,就可以学着认识纸币和硬币,从认识元、角开始认起。认识钱币,不光是让孩子说得出钱币的面值,还应知道它们所代表的实际价值。

如乘公共汽车时,让孩子去投币,知道有空调的公交车票比没空调的贵。也可以让孩子去买冰棍,知道不同品牌的冰棍,价格是不一样的。去儿童乐园时,让孩子知道10元钱可以玩哪几项游乐活动等。慢慢地让孩子形成理财的观念。

无疑,老师的观点才是恰当的,金钱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关键是人们对待金钱的态度,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对于金钱问题的非理性的回避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事实证明,理财能力的培养也是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理财能力是孩子将来在生活和事业上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培养应从少儿阶段就开始进行,抓得愈早,效果愈佳,否则将会非常被动。家长平时最好为孩子列一份“零用钱”清单,让孩子学会精打细算,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教育方法。比如,在对压岁钱的态度和使用方法的教育上,就可以很形象地体现理财教育观念了。

过年的时候,孩子们最高兴的事情之一就是能收到许多压岁钱。兜里装着各种各样的红包,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倪琼也是这样的。今年,倪琼的压岁钱也是“大丰收”,她笑得合不拢嘴。往年的压岁钱都是全部“上交”给妈妈,现在自己已经是初中生了,是不是可以自己保管并支配自己的压岁钱了呢?倪琼决定和妈妈好好“协商”这件事。

倪琼问妈妈:“我现在已经14岁了,我可以自己保管压岁钱吗?”

妈妈笑道:“嗯,可以的。不过,你打算怎么支配这笔钱呢?”

倪琼从未想过这件事,便摇摇头。

妈妈见她摇头,便拉她坐到自己身边,然后对她说:“有钱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更重要的是知道怎样花钱。钱一定要花在有用的地方才会产生价值,否则就是挥霍浪费。”

倪琼想了想回答:“我把四分之三的钱存起来,剩下的钱买些书。这样可以吗?”妈妈欣慰地回答:“听起来真不错,就按照你的计划实行吧。以后你的压岁钱也由你自行支配了。”倪琼兴奋得高呼“万岁”……

其实,让孩子管好自己的零用钱,是培养孩子理财的一个很重要的细节教育。在这方面,父母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内容:

一是数额要适当,要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和孩子的合理需要统筹考虑。一般以够支付孩子合理的开支为限,不宜多给,也不宜少给。多给,容易养成孩子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使孩子不知钱的来之不易,不珍惜父母用血汗换来的金钱;少给,又不能满足孩子正常合理的需要,弄得不好,还可能导致孩子私自拿钱或偷窃行为。

二是时间要适宜。零用钱可以选在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开始给,如女孩上学的第一天等,告诉她这笔钱的用处,并使她懂得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责任,之后可以定期发给。根据孩子的年龄,对不同阶段的零用钱,发给的数目与周期可以不同。

事实上,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金钱的运用是一项很重要的社会学习,它深深地影响着孩子一生的人际关系与人格、心理的发展,无论采取过度限制还是过度放任的做法,都不太妥当。给孩子零用钱,并非只是为了满足她们的需要,而是能够教会孩子具有经济头脑,也能够训练孩子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而且这类教育宜早不宜迟。受到良好金钱观教育的孩子长大成人后才能对金钱抱有正常的心态,才能处理好人与金钱的关系。

赫甫洛斯说:“控制一时一事的欲望和冲动,耐心等待,不乱花钱,既可培养孩子对理财的自制力,又能让孩子学会把钱用在刀刃上。”让每个女孩合理支配零花钱,懂得为自己的财产做规划是每个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样不但能初步形成女孩的金钱观、价值观,而且还能为她将来生活得得心应手打下坚实的基础。

好家教成就好女孩

培养女孩的理财能力,从列“零用钱清单”开始

给孩子的零用钱,数额一定要适当,要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和孩子的合理需要统筹考虑。一般以够支付孩子合理的开支为限,不宜多给,也不宜少给。多给,容易养成孩子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使孩子不知钱的来之不易,不珍惜父母用血汗换来的金钱;少给,又不能满足孩子正常合理的需要,弄得不好,还可能导致孩子私自拿钱或偷窃行为。

055 鼓励女孩成为探路者而非模仿者

有些父母为女孩的未来着想,总是过度要求女孩乖巧。不要过分强调培养“听话”的女孩,而应鼓励女孩多去探索、去实践,培养女孩的冒险精神。

这个世界充满了机会,不但男孩对它们充满好奇,女孩同样对它们充满了好奇。家长要像重视男孩那样重视女孩的冒险精神,鼓励女孩做探路者,而不是模仿者和追随者。

不让女孩冒险,就很难使其渡过人生的大危险。

来自现实教育的报告指出,现在的孩子使用工具的能力很差,不能用刀削铅笔,上版画课时,让孩子带雕刻刀,很容易就把手划破了。许多孩子会认为削笔刀是电动的,玩具也多半是塑料制品,没有必要自己用刀做玩具。

但是,如果人一次也不体验危险,也就不会产生回避这种危险的智慧。这或许有些夸张,但是可以说人类的历史就是反复与这种危险进行斗争的历史。

当然没有必要让女孩平白无故地去冒险,在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培养女孩克服一定程度危险的机会。女孩不能一辈子都在安然的环境中生活,因此应尽量让她去体验一定程度危险的经历,从而使她增强适应能力,这也是作为父母所应尽的责任。

父母应当多鼓励女孩,少打击女孩。比如女孩的脚还蹬不到自行车蹬子就想骑车时,从未离开过父母就想和同学一起去郊游时,不要轻率地否认女孩想要试一试自己能力的想法,不要说“不行,太危险了”之类的话。

相对来说,一个缺乏冒险精神的女孩,就像温室里长大的花朵,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

培养女孩的冒险精神,要从小做起。做父母的,应该鼓励女孩做各种有益的游戏,支持女孩参与各种有益的活动。不要害怕女孩会摔跤,因为女孩爬起来的脚步会更稳健;不要担心女孩会受伤,经过摔打的体魄才更强健。

同时,家长作为女孩的效仿对象,还要在女孩面前多展示坚强、勇敢的一面,让冒险精神永远伴随在女孩的左右,并成为她们人生中的主旋律。

其实,女孩正是在不断冒险中增强了勇气和信心。这种积极进取、不畏艰险的精神,是由既放心又放手的勇敢家长培养出来的。

因此,父母应该鼓励孩子成为探路者,勇于冒险,而不是模仿者。

父母可以随时鼓励女孩去探索、去实践,不要对女孩的尝试大呼小叫。根据女孩的不同年龄,让女孩去完成具有一定难度、但是通过努力可以做到的事情。女孩有了发现要及时赞扬,以鼓舞孩子的探索精神。

好家教成就好女孩

鼓励女孩成为探路者而非模仿者

当然没有必要让女孩平白无故地去冒险,在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培养女孩克服一定程度危险的机会。女孩不能一辈子都在安然的环境中生活,因此应尽量让她去体验一定程度危险的经历,从而使她增强适应能力,这也是作为父母所应尽的责任。

056 鼓励女孩坐到前排去

父母应该培养女孩积极进取的心态,鼓励女孩勇于竞争。让女孩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想赢得人生的成功,从小就应该学会凡事都要去竞争,努力比别人做得好。

20世纪30年代,在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她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

父亲经常对她说:“孩子,永远都要坐前排。”父亲极力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走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

“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难了”之类的话。

对年幼的孩子来说,玛格丽特父亲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后的时间里被证明是非常正确的。正是因为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或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永远坐在前排”的信念。

玛格丽特上大学时,学校要求学五年的拉丁文课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硬是在一年内学完了全部课程。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的考试成绩竟然还名列前茅。

其实,玛格丽特不仅仅是学业上出类拔萃,她在体育、音乐、演讲及学校的其他活动方面也都一直走在前列,是学生中凤毛麟角的佼佼者之一。

当年她所在学校的校长评价她说:“她无疑是我们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她总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

正因为如此,40多年以后,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上才出现了一颗耀眼的明星,她就是连续4年当选保守党领袖,并于1979年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坛长达11年之久,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作为家长,可能很多时候出于爱女之心,而忽视了鼓励女孩去竞争、培养女孩的竞争意识。

在这个世界上,想坐“前排”的人不少,真正能够坐在“前排”的却总是不多。许多人之所以不能坐到“前排”,就是因为他们把“坐在前排”仅仅当成了一种人生理想,而没有采取具体行动。

那些最终坐到“前排”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不但有理想,更重要的是他们为理想付出了行动。

当女孩在学校时,主要面临的是学业上的竞争,竞争也很激烈,不过这种竞争却不涉及学生彼此间的经济利益,不产生实质上的利益冲突。然而当女孩走上社会时,就要参加社会竞争,这种竞争主要围绕着利益而展开,从竞争的规则到形式,都与在学校的竞争有很大的不同,这是一种“真刀真枪”的竞争,很多女孩一出校门,刚一参与这种竞争,很快就败下阵来,因为她们根本不习惯这种竞争。

女孩的“争强好胜”应被家长视为一种好的品质,加以积极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当竞争成为女孩的一种习惯时,那么女孩不仅能承受竞争所带来的压力,还能成为竞争中的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