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解放军横扫千军的40大战役
1784500000121

第121章 海南岛战役成功的岛屿进攻战(2)

鲁湘云识破了敌人的阴谋,对把舵的战士说:“敌舰想撞沉我们,你放机灵点,注意把好方向。”

舰船快要相撞的一刹那间,把舵的战士向右猛力扳舵,军舰擦身而过。鲁湘云等人乘机将手榴弹纷纷投上军舰,在一连串的爆炸声中,军舰拖着滚滚浓烟朝远处逃去。

木船打败了军舰,创造了海战史上的奇迹!这一成功的战例大大增强了以木帆船渡海的信心。铁甲战舰没有什么可怕的吗,几颗手榴弹就把它打跑了,陆地上的战术在海上同样管用!

5、 诸葛孔明借东风,解放军借东北风

三国时期发生了一场著名的战役,叫“赤壁之战”。

曹操号称拥军百万,雄踞北方,想并吞南方。东吴、西蜀就联合起来,一起对抗北魏。东吴的统帅周瑜和西蜀的军师诸葛亮在一起研究攻打曹操的方案。他们决定利用曹操狂妄自大的轻敌情绪,采用火攻的作战方案。周瑜用反间计,让曹操杀死曹军中熟悉水战,可以抵挡他们的将领蔡瑁、张允。周瑜又叫庞统假作献计,骗曹军把战船连在一起。

周瑜又打黄盖,让这老将用“苦肉计”去诈降曹操。实际上,黄盖在船中装满了容易燃烧的物品,准备以诈降的方式冲向曹营,发起火攻。

一切都安排好了,就缺一个很重要的条件——要向北岸曹军放火,必须依仗着东南风才能办到。当时正当隆冬季节,天天都刮西北风。周瑜忧急成病,卧床不起。只有军师诸葛亮心中有数。他自称有个秘方可以治好周瑜的病。诸葛亮拜访周瑜,把药方写了出来: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四句韵文道破了周瑜的心事。

周瑜急切地请教诸葛亮有什么办法,可以借东风。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通过气象观察,心中就有了办法。他对周瑜说,自己能呼风唤雨,借三天三夜东南风来帮助周瑜放火。周瑜立即命人筑了一个土台,叫“七星坛”。诸葛亮在“七星坛”上祈求东南风。

到了预定的日期,果然东南风大作,周瑜就顺利地执行他的火攻计划。东风狂吹,火光冲天,赤壁之役,曹操吃了败仗,从此奠定了“鼎足三分”的局势。

一午七百多年后的1950年3月初,准备发起海南岛战役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军长韩先楚在急切地盼望东北风。

3月5日,琼州海峡终于刮起了东北风,韩先楚立即打电话给第118师师长邓岳:“总算把东北风给盼来了,你们的那个加强营准备工作做得怎样了,今天能偷渡吗?”

“军长,‘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既然东风来了,还有什么可准备的?你尽管下命令好啦!”

“好!”韩先楚果断地说,“今天下午起航,实施首批偷渡!”下午3时,师参谋长苟在松率领799人的加强营在海滩树林里集合。韩先楚亲手将一面绣着“登陆作战先锋队”的红旗授予营长陈永康。韩先楚是四野有名的虎将,第40军在东北时有“旋风纵队”之称,韩先楚办事干练,雷厉风行,亦有“韩旋风”的美誉。他的动员讲话简洁明快。

“同志们!现在风刮得多好,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你们抓紧时间准备出发。我只有一句话:祝你们一帆风顺,把这面红旗胜利地插上海南岛!”

战前的最后一顿饭是面条和油饼,壮士们狼吞虎咽,饭量比平时增加了一倍。“东北虎”到了江南,整天吃大米,对面食已经久违了。

落日的余晖映照着血潮翻滚的大海,八百壮士扬帆出海,分乘13艘木帆船向西南方顺风疾驶。

韩先楚打着赤脚在海滩上目送船队远航,海浪不时扑上沙滩,漫过他的膝盖。船队在茫茫大海上慢慢消失了,此时暮色四合,他浓眉紧锁,心事沉沉地离开了海边。在回军部的路上,他几次令司机停车,掏出手帕试探风向是否有变。

当航行至光村西北距海南岛30海里的海面时,天亮风停,战船只能靠划桨、摇橹前进。这时,海面上有国民党军的几十只帆船在同向行驶,国民党军的巡逻飞机也开始出动。指挥员立即命令船队向国民党军的帆船靠近,并按其联络方法举旗与国民党军的飞机联络,使巡逻飞机无法辨认。6日13时,当船队接近超头市(白马井南20里)登陆点时,遭到国民党军的4架飞机和2艘军舰的俯射和尾追、炮击,岸上的国民党军也开火拦截。部队冒着炮火加速航行,强行靠岸登陆,在琼崖纵队政治部副主任陈青山、第1总队总队长陈球光所率第8、第9团的接应下,击溃国民党军1个营,顺利进入根据地。

3月10日13时,第43军第128师第383团第1营,配属92步兵炮连共1000余人,在团长徐芳春率领下,乘木帆船21只,从湛江东南的硇洲岛起渡,趁阴云密布、能见度差的时机,向琼东北的赤水港行驶。20时,海面突然风浪大作。帆船在狂风巨浪中颠簸,有的被折断桅杆,有的被打漏,各船均失去联络。但各船指战员不畏艰险,各自奋力前进。11日9时至24时,部队在赤水港至铜鼓岭一线陆续登陆。在当地群众和琼崖纵队独立团的接应下,加强营于12日到达文昌地区,13日击破国民党军6个团的围攻,而后转入琼东根据地。

3月26日黄昏,琼州海峡又一次刮起了强劲的东北风,19时,第40军第118师由第352团第2、第3营和第353团第2营组成的加强团2991人,在第118师政治部主任刘振华、琼崖纵队副司令员马白山的率领下,分乘木帆船、机帆船81只,由灯楼角起渡,向琼西北的临高角驶去。船队开出30多分钟后,东北风停止,部队靠划桨、摇橹前进。因潮水东流,下半夜又起大雾,队形难以保持,各船随流东漂,致登陆点距预定计划偏东百余里。27日5时至8时,加强团在玉抱港(主力)至红牌港一线分散登陆。担负接应任务的琼崖纵队第1总队和第40军先遣偷渡营虽未接到加强团,但在临高一带同国民党军展开激战,吸引国民党军2个师,有力策应了加强团抢占滩头阵地。加强团上岸后,先后击破国民党军第62、第64军10多个营的堵击,而后进入琼崖根据地。

3月31日22时30分,第43军第127师由第379团和第381团第1营组成的加强团3733人,在师长王保东、政治委员宋维柯率领下,分乘88只木帆船,从雷州半岛东南端的博赊港起渡,向海口市以东的铺前港驶进。船队行至琼州海峡中流,东北风停止而后与国民党军3艘军舰遭遇,队形被打乱。第379团第5、第8、第9连的炮船迅速迎上前去,与之展开近战,并将1艘军舰击伤。第9连的3只炮船穷追猛打,将国民党军舰驱至海口市以北海面。3只炮船共45人虽仅生还1人,但确保了主力登陆。事后,毛泽东称赞第9连3只炮船的作战创造了“人民海军的首次英勇战绩”(《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第361页)。4月1日4时,加强团在预定地点登陆,随后与琼崖纵队独立团等部会师。第379团第8、第9连在完成掩护主力前进的任务后,驶偏了方向,误在海口市以北的白沙门岛登陆,因寡不敌众,血战一昼夜,大部壮烈牺牲。

解放军两批偷渡登陆后,薛岳判断解放军将大举登陆,遂集中力量加强海防,停止了对琼崖纵队的围攻。

6、 亲历者说“海南防卫作战计划”

在一个月的时间内,人民解放军连续两批4次偷渡均获成功,极大地震撼了海南岛上的国民党军。薛岳在震惊之余,深感海南防卫岌岌可危,为了“亡羊补牢”,他一方面调兵遣将,跟踪追击我军先遣登岛部队,企图趁我立足未稳之际加以包围歼灭,另一方面,继续加紧高压统治,铲除异己,震慑人心,借以维持其摇摇欲坠的反动政权。

然而,此时的海南岛内人心惶惶,士气不振,但薛岳还是决心与解放军对抗到底。他判断我军在4月份必定大举登陆,因而迅速地将原驻琼南的第252、第256师等部及海空军大部调至海峡正面增防,并通令全军于每日黄昏起至拂晓后一律全副武装备战,海防部队则一律进入阵地,指挥官一律进入指挥位置。与此同时,薛岳还极尽各种欺骗宣传之能事,在士兵中宣传什么“共军的俘虏政策变了,凡是逃到海南岛被活捉的,都要当做顽固分子,抽筋剥皮,一律处死”。4月初的白沙门之战后,他为了安定人心,宣扬“战绩”,到处张贴“庆祝白沙门大捷,歼灭共军一千余名”的标语,把自己的士兵掺杂在被俘的解放军战士中,满载十余辆大卡车,强迫他们在海口市巡街示众,并致电台湾向蒋介石报功,请派轮来海南接运战俘赴台。在夸耀“伯陵防线固若金汤”的同时,大肆宣扬“即行渡海反攻大陆”。

实际上,薛岳的虚张声势纯属自欺欺人,在强大的人民解放军面前,他的任何措施与手段都显得捉襟见肘,回天乏术。

据林荟材回忆,薛岳等人当时的真实处境是:“解放军四次渡海试探,在敌前登陆成功后,海南的解放已如箭在弦,引满即发。海南防卫总司令薛岳,防总参谋长李扬敬和海南特区行政长陈济棠,都慌了手脚,为解放军的多次登陆成功,大伤脑筋,认为不处处设防,就处处有可乘之隙,若处处设防,又处处有薄弱之患。最后,一方面向蒋介石求援,一方面被迫硬着头皮,不顾兵家之忌,采取了直接防御的决策,以防卫为应变的主要任务,处处设防,处处薄弱,以致后来被解放军一击即溃。”

林荟材是当初“海南防卫作战计划”的制订者之一,他认为作为海南国民党军主帅,薛岳不仅在战略决策上进退维谷,在具体的兵力部署上也是一误再误。

他的剖析可谓一针见血:“按照防卫作战计划的判断,解放军大军渡海登陆的地点,应在澄迈、临高两县沿海地区,原应部署战斗力较健全的第23兵团的第32军于该地区;文昌、儋县两地区,因渡海航程过长,不便于大军渡海后的活动,防卫计划中始终认为是助攻方面,仅部署些防卫警戒部队,监视其偷渡,控制机动兵团于定安、澄迈间地区,以为策应。”

“但薛岳在兵力部署上,一方面可能是受到第23兵团刘安祺的掣肘,不听调动;另一方面,又因琼崖纵队在大军渡海前曾先后拔掉或痛击蒋军的文昌、琼山两地区的许多沿海据点,暴戾无能的薛岳,受到迷惑,便误认解放大军的主攻有指向琼山、文昌的模样,结果,却把战斗力健全的第32军部署于东路文昌、琼东、加积、榆林之线,把残破的第二流部队,部署在首当其冲的澄迈、临高地区的防卫线上,后来,防线被突破之初,又错误地把第32军分割使用,拖垮了该军的第252师,却任令该军的第266师闲置于文昌地区不用,给解放大军以各个击破的机会,充分暴露了统帅的笨拙无能。”(林荟材:《蒋军在海南岛的最后挣扎及其覆灭》,载《广东文史资料》第17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文史资料科研委员会1964年12月版,第48~50页)

7、 木船小炮轰倒敌军舰司令

阳春三月的雷州半岛已经非常炎热,渡海兵团司令员邓华顶着炎炎烈日在海边徘徊,海浪一阵一阵拍打着礁石,发出节奏分明的轰鸣声。沙滩上水汽蒸腾,使视野内的景物飘忽不定。兵团上下都在关注一个问题——东北风!弯弯曲曲的海岸线上插满了悬布条的竹竿,这是各部试风的“风向标”。

两批偷渡成功后,两个军的领导先后向各团建议“停止小批偷渡,提前发起最后登陆作战”。

4月8日,邓华致电四野和军委:第二批登陆成功,证明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船只,充分的准备,很好地利用风潮,在岛上部队的接应下,是可以在正面的任何一处强行登陆的。……第三批决定组织6个至7个团的兵力,争取于谷雨前后在花场和临高以北地区强行登陆。

次日,林彪、邓子恢复电同意上述建议。

10日,邓华在徐闻县赤坎主持军事会议,决定将两个军的主力部队分为第一、第二梯队随时候风渡海。第一梯队分为东西两路军共2.5万人,以第40军6个团为西路军,以第43军2个团为东路军,登陆场以临高县马袅港为界,以西属第40军,以东属第43军。韩先楚率军指挥所随第一梯队渡海。

第二梯队由第43军主力组成,约2万人,随第一梯队跟进。邓华率兵团指挥所随第二梯队渡海。

4月16日下午4时,2万将士终于等来了东北风。17时40分,12发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350多艘木帆船同时扯起风帆,起锚摇橹的声音伴随着越发嘹亮的歌声,使勇士出征的场面显得格外雄壮。韩先楚站在一号船上凝视着波涛汹涌的海面,随着霞光渐渐消退,他明显感到背后的风开始减弱了。船队行驶了20里,海上忽然风平浪静。“娘的,盼了这么多天的风,就吹几下子,老天爷真会作弄人!”韩先楚猛擂粗大的桅杆,厉声道:“命令各团摇橹划桨继续前进!”

夜晚10时,船队刚驶至海峡主流,突然两声闷响,照明弹像天灯一样悬挂在空中,将海面照得雪亮。韩先楚抓起无线电报话机,大声对炮兵主任黄宇说:“左前方发现敌舰,护航队立即迎战,掩护主力船队通过。”黄宇率领的护航队共有“土炮艇”16只,陆地上的“战争之神”将战防炮、山炮安装到木船上,他们曾在陆战中战绩辉煌,现在又要书写海战史上的奇篇。

敌舰队向船队疯狂射击,借着炮火的闪光,黄宇很快发现左前方有7艘舰艇。他下令护航队加速前进,以宽正面迎战敌舰队。一时间,海面炮声隆隆,弹道如织。敌舰吸取前几次海战的教训,不敢近战,见“土炮艇”纷纷扑来,吓得连忙规避。有一艘军舰企图摆脱护航队,去冲击主力船队。黄宇发现后,立即令自己的指挥船迎了上去,在100米距离用战防炮击中敌舰中部。敌舰中弹起火,拖着滚滚浓烟退出了战斗。

韩先楚率主力船队远离海战区后,黄宇的护航队横亘在敌舰队与主力船队之间,继续用步兵炮与敌缠斗。在激烈的炮战中,“土炮艇”相继负伤,不断退出战斗。战至17日凌晨5时,报话机里传来韩先楚的声音:“军主力全部胜利登陆,‘炮艇队’已完成护航任务。你们按计划掩护空船返航。”此时,护航队只剩5艘木帆船。

天亮时,北返的大批空船行至海峡中流,黄宇命令5艘“土炮艇”再次驱逐敌舰。这是一个晴朗的早晨,能见度极好。在蓝天碧海之间出现了令人拍案叫绝的一幕,弹痕累累的木帆船将庞大的军舰追得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