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千古枭雄朱元璋
1782400000057

第57章 开杀戒(5)

她想起了大本堂,那是皇子们读书的地方,也是朱元璋最重视的地方,可他却不让人给大本堂的建筑作雕饰,还命宦官内侍在院中种植蔬菜。朱元璋曾当着马秀英的面告诫他的皇子们说:“此非不可起亭馆台榭,为游观之所,今但令内使种蔬,诚不忍伤民之财,劳民之力耳。昔商纣崇饰宫室,不恤人民,天下怨之,身死国亡。汉文帝欲做露台,而惜百金之费,当时民安国富。夫奢俭不同,治乱悬判。尔等当记吾言,常有儆戒。”

大本堂里藏有古今图书,是太子和诸王读书的地方。朱元璋聘请天下名师担任教师,不仅传习经史礼仪,也朝夕论说“民间稼穑之事”和“往古成功之迹”。朱元璋让老师们对皇子严加管束,皇子中有不听话的,老师们甚至可以体罚。而在众多的老师中,朱元璋最敬重的就是宋濂,可怎么就会动杀他的念头呢?

已经是二十多年的患难夫妻了,自认为天下最了解朱元璋的马秀英,反而越来越不了解朱元璋了。

终于,鼾声停了,马秀英缓缓地走过去,正好遇见朱元璋抬起头来。

“你来了?”朱元璋问。

马秀英点点头,这二十多年来,马秀英从没给朱元璋什么脸色,就是有什么病痛,见了朱元璋,也总是强打精神,不让朱元璋为她担忧。可这一回,朱元璋第一次看到了她愁容满面的脸色。

“你这是怎么啦,是不是哪里不舒服?”朱元璋关切地问。

“我没什么。”马秀英平静地回答,望着朱元璋,轻声地说:“宋濂很有学问,人又忠实,是太子的老师,早些年跟着我们转战南北,也出过不少好主意,应该是个有功之臣。这样的人,怎么能杀。”

“可是,有人告他谋反,你难道不知道?”

“他这样的人,怎么会谋反,能反得了吗?”

马秀英第一次这么顶撞他,这使朱元璋很不高兴,沉着脸坐着。马秀英看了看他,有些犹豫,但想到泪流满面的儿子,叹了口气接着说:

“几千年来都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平常百姓家都会教育小孩尊敬老师,而到了我们帝王之家,却要把孩子的老师杀了,这叫标儿怎么做人?”

马秀英说完,再不言语,两眼饱含泪水,祈求地望着朱元璋。朱元璋为她的话心动,忍不住伸手去给马秀英擦泪,手伸过去,马秀英的眼里一串串的泪珠不断滚下来。

“你这又是何苦?”朱元璋说。

“我这是为标儿……”马秀英说:“杀了他的老师,你要他今后怎么做人?”

朱元璋吱唔着,就在这时候,有人跑进来报告:

“出大事了,太子投进了宫中的积水池。”

183、

在听到太子朱标投水以后,皇帝与皇后,虽然都大惊失色,但朱元璋心中更多的是愤怒,而马秀英的心中更多的是担心。在众人的簇拥下,他们双双赶到池边。

朱标投水的这个积水池,是皇宫中最宽最深的一处池子,往日里,朱元璋曾在池边的玉风亭中听朱标背诵过圣贤的文章。朱标到这里来投池,断然是真的不想活了。朱元璋夫妻赶到池边时,太子朱标刚刚被救起来。一群水淋淋的卫兵,围着奄奄一息的太子,积水池中还有几个卫兵在扑腾着替朱标打捞身上的玉佩。

朱元璋肃然地挥了挥手,赶走许多不相干的围观人,虎着脸、咬紧嘴唇,望着躺在马秀英怀里、脸色苍白的朱标,心想:“他平日里这么柔弱,而今竟然会有如此激烈的行为,难道真是我把他给逼急了。这么想着,朱元璋不禁摇头叹了口气。这儿子!再急也不能这样,为什么就会想到去死呢?他在心里问自己。

马秀英府身抱住儿子,大声吩咐唤太医来。朱标也算幸运,他是瞅准了四周无人才跳下去的,不巧还是给一个跑去报信的丫鬟发现了,她便大声地喊起来。这丫鬟的声音又尖又脆,转眼就来了许多人,有太监、有执勤的卫兵。听说是太子落水,大家便争先恐后地跳下去,这才救了太子朱标一命。朱标醒来时,第一眼看到的便是满脸是泪的母亲。

“皇儿,你为什么就会想到去死呢?”马秀英见朱标醒来,急切地这么问儿子。这正是朱元璋心里想要问的话,他便竖起耳朵来听。

“母后,我实在没法可想了。”太子泪流满面,悲痛地说:“我想我这么无能,劝不了父皇,救不了老师,我实在羞愧的无地自容,就只有一死了之了。”

“傻儿子,傻儿子。”马秀英哭喊着,朱元璋忍不住也重重地叹了口气。太子这才看到自己的父皇也在,心中一时大骇,挣扎着要爬起来,请求父皇恕罪。朱元璋被感动了,一步向前,拦住儿子说:

“你……安心养息,你的老师,我赦免他就是了。”

太子与皇后听了他这句话,心底的一块石头落下,他们一面感谢皇上,一面抱头痛哭。

朱元璋不愿再看下去,掉头离去。第二天,朱元璋派人专门调查了太子投水获救的详细情况,将所有入池救太子的人分成两类,按类分别给予赏罚。朱元璋下旨:

对于穿着衣裤鞋子入池救太子的,官升两级,各尝白银八百两;对于脱了衣裤鞋子入池救太子的,一律斩首。杨公公大为不解,趁闲时问朱元璋理由。

“人之将死,不去赶紧抢救,还要脱衣解鞋,如此惜物甚于惜太子之人,怎能不予斩首!”朱元璋大声地说。

太子终于平安无事,朱元璋独自坐在大殿里,心里暗暗发誓道:“罢罢罢!宋濂,就算看在我儿子的份上,我也是不会再杀你了!”

可是,这人世间最靠不住的就是誓言,至于帝皇的誓言,就更加靠不住。因为他为了皇权可以不顾一切,更因为他没有任何制约,也就不会有任何顾及。

这一次,朱元璋没有杀宋濂,而是让他去主修《元史》。可是,1377年宋濂辞官还乡后,却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全家被流放到四川茂汶,途中病死在重庆奉节。

作为跟随了朱元璋半生,作为大明皇朝宫庭教师,作为明初诗文与刘伯温、高启齐名的三大家之一,宋濂的晚年就落了这么个下场!

“窝里斗”,指的是“一家人”和“一个地方的人”在那里自己相斗,成了习惯以后,便会在同学、同事、同行乃至同一民族、同一国家范围之内争斗。有了这毛病,勇敢会变得懦弱,强大会变得弱小,聪明会变得愚蠢。

184、

自从中书府里来了左右丞相杨宪与汪广洋后,变得比以往热闹了许多。被朱元璋称为文臣第一人的李善长归了故乡,中书府里的事全由他二人来打理。以前李善长在,说一不二,中书省内风平浪静,现在他二人虽说一左一右,却彼此都不太服气,常为一些小事情争论不休,弄得中书省不得安宁。许多时候,还要把这不安宁,揽到皇帝面前去。

汤和早在朱元璋投靠郭子兴后,就一直追随朱元璋。几十年来,汤和从千户到总管,再升统军元帅、封信国公,参议军国大事。无论是取南京,消灭张士诚军,迫降方国珍、俘虏陈友定还是乘胜平定宁夏,还是追逐北元军至察罕脑儿以及克重庆,迫夏政权首领明升出降,都建立了赫赫的战功,差不多可以徐达和常遇春媲美。再加上,汤和与朱元璋,自幼为同乡好友,俩人的感情笃深。这些,朝廷中人都知道。汤和自己,从不居功自傲,更不以自己与朱元璋的特殊关系轻视他人,或胡作非为。汤和总是谦虚地做人,诚恳地待人,既不贪财,也不去做损害国家和他人的事情。可是他的姑父席生,却是一个贪婪的小人,利用汤和的名声地位做成了许多大笔的买卖,赚得钵满盆盈,却还要去偷税。次数做得太多了,终有人将席生告到中书府。就为汤和姑父席生偷税的事情,杨宪与汪广洋又争论起来。

“他购买了常州的大片田地,却不交税赋。此事告到中书,若不加以严惩,如何对得起皇上。”汪广洋深知朱元璋最是痛恨偷税的罪行,因此坚持积极查办,严罚不殆,他振振有词地说。

杨宪却忽视了朱元璋对偷税者的痛恨,只想到汤和与朱元璋特殊的关系。把汤和的姑父给办了,汤和肯定要告到朱元璋那里去,到时候朱元璋龙颜大怒,岂不是自讨苦吃!杨宪这么想着,下决心要压住此案,以得汤和与皇上的欢心。因此,听了汪广洋一番振振有词的话,他冷冷一笑,严肃地对汪广洋说:“按说处理也是应该的,可是看在汤和与皇上的面子上,有些事我们还是要网开一面的。”

“皇上对偷税的官吏,是非常痛恨的。”汪广洋也冷冷地提醒杨宪。

朱元璋对贪赃枉法的官史深恶痛绝,处罚极其残忍,杨宪是知道的。可是,他仍然理直气壮地对汪广洋说:

“汤和是什么人你应该知道,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开国功臣,他与朱元璋同一村寨,在十多年的征战中,可以说是朱元璋最信得过的元帅。”

“皇子犯法,尚且与遮民同罪,何况犯罪的是席生,又不是汤和元帅。”

俩人争来吵去没个结果,硬是把这事又闹到朱元璋那里。

李善长还在的时候,朝廷的内部,矛盾早激烈起来。在朱元璋看来,主要是因为李善长,他的大臣才以地域为界限,较明显地分为两派,相互在窝里大斗起来。大的一派表面以李善长为首,统领着朱元璋手下的淮西老乡们,在朝庭里人数众多,势力非常庞大,包括了郭兴、郭英、汤和、周德兴等人。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朱元璋却是这大派的真正首领,只不过他身为皇帝,视野自然更广阔些,为了他大明皇朝的利益,常常也会自然而然地打击以刘伯温为首的另一派,但有时也会牺牲他的淮西老乡。不过,朱元璋对两派的相互攻击,又是非常愤慨的。现如今,替朱元璋夺得天下、建立明王朝的第一谋士刘基伯温,在与李善长的明争暗斗中,归了故乡;淮西派的表面领袖,被朱元璋称为文臣第一人的李善长也归了故乡。朝中的事多由左右丞相杨宪与汪广洋打理,俩人都跟随朱元璋多年,都深得朱元璋看重,如果俩人能总结李善长与刘伯温的经验教训,或许都能有个好点的结果。可惜两个聪明透顶的人,却偏要重滔覆辙,又在那儿明里较劲暗里争斗起来。

朱元璋听了俩人的陈叙,只把目光狠狠地盯着杨宪,良久,才愤怒地吼道:

“难怪有人说你不是当丞相的材料,连这样大是大非的事情都弄不明白。”

杨宪没料到事情会是这般结果,一面眼泪鼻涕地流着在朱元璋面前认罪、忏悔,一面对汪广洋恨得咬牙切齿。

汤和虽然深得朱元璋的信任,可他是个非常了解朱元璋并对他忠心耿耿的人,因为这事,他闭门谢客,不去给姑父求情。倒是徐达从北平回来,知道此事,去替汤和的姑父求情。

朱元璋刚狠狠地训斥了杨宪,怒气还没消,听说徐达求见,这才转怒为喜,朝杨宪与汪广洋一挥手说:

“你们下去吧!”

朱元璋非常热情地接见了徐达,详细地询问了北平戌守的情况。徐达据实一一回答,临末,徐达小心地问道:

“听说汤元帅的姑父偷税不交?”

“是啊,这姓席的仗着汤和的权势,不把国法放在眼里,所以如此,真是可恨。”朱元璋没有正面回复徐达的请求,冷冷地说。

徐达听了,再不敢多说什么。第二天,席生便被拉到菜市口腰斩。好在朱元璋看在汤和的面子,没有累及他的家人。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