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千古一帝李世民
1782300000002

第2章 楔子

句注之南、滹水之北,山峦起伏之间、河波纵横之处,有一座雄关。此关东临隆岭,西靠隆山,巧夺天工于两山对峙之间,形如一座天门。南来北往的大雁,年年穿梭天门之间,故称之为雁门关。雁门关依山傍险而建,高踞于勾注山顶,其东西两翼起伏的山脊上,更是那有如虬龙般蜿蜒曲折的秦赵长城。往东:依次为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浩瀚无极的大海。往西:依次为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直抵黄河,连接奔腾不息的黄水。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在秦赵长城数百里长的一个个关门当中,雁门首屈一指,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坚屏依句注,固垒托雁门”的说法,为众兵家所赞同。雁门关,犹如一道天然的屏障,将北来的冷风寒土,拒之于外,也使寒漠中生存的突厥,冷却了些许南侵的热血。可是,今日却并不是这么回事!

出了雁门关,峰起峦涌之间,一条长长的峡谷险道,幽幽地向北伸展。正是“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时节,满谷本来就寂寞萧条,却偏又遇了西风大作时,冲天的肃杀之声,滚滚于山谷之中。此刻,在距关不到一里的险途上,有上千名百里挑一的卫兵,正拥着隋炀帝和他的粉黛、诸王、勋臣等一干随驾人员,从怪石凌空的险道急奔雁门关而来,后面距他们约二里远处,近万的护驾精兵,正在拼命阻挡始毕可汗劲旅的猛烈追杀。

太可怕!太让人震慑!正兴致勃勃北巡于关外的炀帝,今日刚得突厥来袭的密报,立刻下令迅速后撤,结果还没有进雁门关,就给突厥赶上了。更让人感到可怕的是:挑选出来的2万护驾精兵,刚一开战,就被始毕可汗劲旅的弯刀砍瓜切菜般杀死了大半。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英武神勇的士兵在始毕可汗劲旅的弯刀下一个个血泊中躺下,隋炀帝这才收回了“击退来袭之敌”的严令,从牙缝中崩出五个字:

“撤回雁门关!”

这是大业十一年冬月,也就是公元615年冬月。隋炀帝杨广是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次子,由于战功卓著,心高气傲及人性中对自我的偏爱等等原因,对皇权产生了不顾一切的兴趣。为此,杨广终于成功地完成了弑兄杀父的阴谋,于公元605年登上皇帝的宝座。象所有新登基的皇帝一样,杨广不可能再用父皇杨坚的年号,便将杨坚的开皇改为大业,以公元605年为大业元年。

翻过一道陡峭的山梁,隋炀帝抬起高贵的头颅,看着雁门关门额上镶嵌的一方石匾,专注于石匾上他亲书的“雁门关”三个大字。“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寨尊崇第一关。”记得为雁门关题字时,丞相是这么说的。“好罢,待朕进了雁门关,再调集部队,灭了始毕可汗这个叛贼!”想到这里,隋炀帝缓缓地回过头来。

由于皇帝停步不前,整个急奔的队伍,仿佛被谁施了魔术一般,刚刚还惊惶失措地向前逃命,此刻都钉子定了似的立在原地不动。隋炀帝鹰样的双眸,惊雷般地略过他们,沉沉地移向远方。那里,有他的护驾精兵,正与始毕可汗的劲旅撕杀。刀光剑影,在秋日的残阳之中腾挪闪烁,浓浓的黑色,正逼着淡淡的浅色一步步后退,象是乌云吞噬着白云一般。隋炀帝明白,自己的精兵军装色浅,突厥人的军装黑气逼人;隋炀帝更是明白,他的精兵每一步后退,都要丢下上百的生命。

炀帝的一双鹰眼在一点一点睁大,那漆漆的眼珠,仿佛要弹了出来,平日里白皙清癯的一张脸,此刻变得有些狰狞,露出腾腾的杀气。他身边的粉黛、诸王、勋臣都焦急万分地看着他,却没有一个人敢吭声。正在这时候,一支突厥的雁羚长箭,“叭”的一声,射到隋炀帝身前。说时迟那时快,就在长箭快要落地时,武贲郎将司马德戡早迅雷不及掩耳地一跃,伸开双臂挡在隋炀帝前面。长箭紧挨司马德戡的军鞋深插入地,他要弯腰去拔箭,感到隋炀帝在轻轻地推他,忙闪身让在一边。

隋炀帝一步上前,弯腰拔起长箭,紧紧地握在手上,举头怒视灰色的天空,恨恨地吐出四个字:

“始毕可汗!”

退入关内,众人要拥隋炀帝入郡城内休息,被他拒绝了。隋炀帝是一个魄力过头的皇帝,自然也是一个特别敢于以身犯险的皇帝。而今的风险,他就早已领教过多次了。

三年前,他曾亲率大军,前往甘肃陇西大漠边关。在海拔三千多米、终年气温零度以下的峡谷中,士兵官员冻死无数,隋炀帝自己也吃尽苦头。他被弄得狼狈不堪,甚至差点死在峡谷中,却还是咬着牙坚持了半年之久,走遍了青海和河西走廊。结果,他新置了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使之更加深入地溶入大隋的疆域之中。比这更苦更险的事还有很多,早在25年前,20岁的他为隋朝兵马征讨大元帅,乳臭未干,竟能亲统领51万大军,南下对陈朝发动进攻,特别是“突破长江天堑”一战,更是打得惊心动魄,险象环生。结果,他赢了,帮衬父亲完成了隋朝的统一大业。人们都认为皇帝就只知道威风享乐,却不知皇帝要吃更多的苦、冒更多的险事。

这次来袭击他的始毕可汗,是早年归顺大隋突厥启民可汗的儿子咄吉。大业四年,启民可汗归天,隋炀帝便立咄吉为始毕可汗。经过几年苦心经营,咄吉始毕可汗部落逐渐强盛,对隋王朝构成威胁。为分散始毕的势力,隋炀帝让黄门侍郎裴矩立始毕的弟弟叱吉设为南面可汗,因叱吉拒绝没有成功,就在马邑诱杀了始毕的谋臣史蜀胡悉,始毕可汗知道此事,从此与隋朝断绝关系。隋炀帝此次北巡,就是想对北方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再定降服始毕可汗的谋略。没想到,始毕可汗竟然对他先下手了。

隋炀帝吩咐人将他的粉黛送去城内,自己举步来到关门营房。他今年刚满45岁,精力和智慧都非常充盈,历尽风险的他要亲自来指挥这场击溃突厥攻击他的战争。

“不知关前精兵……”坐定之后,隋炀帝轻轻地问兵部尚书樊子盖。

“关前精兵,已全部为国捐躯,而今始毕叛贼,正在关前叫战。”曾经最喜欢杀人的樊子盖沉痛的回答。

早在大业九年,也就是公元613年,樊子盖奉命去查究已被打败、反叛炀帝的杨玄感党余时,一口气就杀了三万人,后来查明其中冤死者过半。为此,樊子盖进爵济公。两年后,大业十一年,樊子盖率军镇压绛郡起义军时,焚烧了义军所在的大片村庄,又杀死上万投降的义军,结果无功而还。

“始毕可汗!”隋炀帝听了杀人将军沉痛的回答,又一次恨恨地吐出这四个字,再次将目光转向樊子盖,缓缓地吩咐道:

“讲讲具体情况。”

“此次来袭,始毕可汗是倾巢出动。他的十多万骑兵早作了充分地准备,其狠毒凶残,前所未有。到目前为止,我雁门郡的四十一座城池,已被突厥接连攻陷了三十九座。突厥所到之处,烧杀淫掳,连刚出生的小儿也悉数杀死。如今,十余万突厥兵在关门外扎营,我大隋的雁门郡,仅剩下这雁门与崞县两城,雁门守军不到二万,粮草也仅够维持半个多月,形势万分危急。”樊子盖说完,垂下头来。

隋炀帝的目光,在樊子盖的身上稍一停顿,迅速转向左卫大将军宇文述。那凌励的目光,分明在问:“你认为,现在该怎么办?”

宇文述本姓破野头,天生小人。他原只是鲜卑族俟豆归家的一个仆人,因得主人赏识,随主人改姓宇文。后侍奉隋文帝杨坚,因功拜为安州总管,赐物三千段。结果却又与文帝之次子杨广相谋,杀太子杨勇及文帝杨坚,夺了皇位。杨广即位称炀帝后,宇文述拜为左卫大将军,封许国公。因深受炀帝喜爱,宇文述由此权倾朝野,家中金银财宝堆积如山,后宫美女宠妾数不胜数,单是家僮,便多达千余人。他平时跟在炀帝身边,遇事总拣炀帝喜欢的说,这时听炀帝的问话,想了想回答:

“臣以为,始毕可汗有备而来,意在加害皇上,只要皇上能离开,雁门之围自然不解自解。况且,皇上乃万尊之躯,离了这险恶之地,才能使我大隋万古长存。因此,臣建议组织一支三千人的精锐轻骑,护送皇上突围。”宇文述说完,抬头征询地望着隋炀帝。

象以往一样,遇上大事与众臣商量,隋炀帝总不忙着表态,他要等几个勋臣把自己的意见讲完,这才来谈自己的看法。因此,面对宇文述征询的目光,炀帝似若无睹,只是毫无表情地等着其他勋臣开口。

这时,纳言苏威站出来说:“雁门天险,对守卫有利,而所谓精锐轻骑,是突厥人所长,倘若现在突围,危险太多。皇上万乘之主,岂可冒这样的风险?”

兵部尚书樊子盖听了,十分赞同地说:“皇上乃万乘之主,切不可凭徼幸突围,若遭遇敌军,悔之何及!始毕可汗,实在可恨!也过于猖狂!这雁门关,是我大隋天险,早在战国时期,赵之大将军李牧,就在雁门,凭借关门之险,击败匈奴十万人马;汉朝名将李广、卫青、霍去病等人,也曾在此与匈奴鏖战,大败敌军。因此臣认为,如今之计,一是要固守雁门关,二是要征发全国各郡派兵前来勤王。同时,恳请皇上下诏,对勤王与守关的士卒重为赏格。这样一来,各郡县必然勇于勤王,使我援兵不断增加,而守关将士必然士气大增,人人自奋,雁门一定固若金汤。到时,我方援兵相继到来,敌军进攻又一再受挫,定可将始毕可汗的虎狼之师,消灭在雁门关下。”

樊子盖的话音刚落,内史侍郎萧瑀开口道:“臣要恳请皇上发出明诏,谕以停止高丽之战,集中举国兵力专讨突厥,则众心皆安,人自为战,突厥必灭。”

隋炀帝听了,望望萧瑀,望望樊子盖,闭目沉思。众勋臣见此,皆不敢再言,一时间,关门营房,如无人一般,静悄悄地使每个人都可以听到自己的呼吸之声。

宇文述的意见,显然不可取。隋炀帝在心里想道:朕是来解决始毕可汗的问题,怎么可以遇上他来袭就逃跑呢?再说,以雁门关之险,他始毕可汗能够攻破吗?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隋炀帝在心里回答。这样一来,樊子盖提出的固守和下诏征发全国各郡派兵前来勤王的意见,倒是可取的。只是,要对勤王与守关的士卒重为赏格,却有些难办。这么些年来,为统一全国不断征战,花费的钱财实在不少,又同时修通了大运河,就更加有些支不付出了。但不管怎样,要别人来拼命,重赏总是应该的,这样看来,暂时只有答应重为赏格了。至于萧瑀要我明诏谕以停止高丽之战,真是有些荒唐。朕生为一国之君,自当为国平定周边之乱,开疆拓土,搞一些大的建设造福于千秋万代。如今,国家统一,西域开通,运河建成,只是这本来臣服的塞北突厥,却胆大妄为敢来反叛,不重兵征讨,使之臣服,大隋之威何在?更何况,这辽东的高丽,本为商纣王叔父的封地,为我大隋封国,现在却与朕大隋分庭抗礼,不遵臣国之礼,若不使之臣服,长此以往,对朕大隋,实在不利……想到这里,隋炀帝睁开双眼,昂起头来。众臣见了,个个挺胸塔腰,集中注意,聆听皇帝的圣喻。

“朕以为,苏、樊两卿家的意见可取。固守雁门关,下诏令各郡派兵前来勤王,对勤王与守关的士卒重为赏格,实为上策。只是,停止高丽之战,朕不甘心。高丽虽然征讨了两次,均不能取胜,原因却很分明。第一次失手的原因很多,最主要还是朕有些轻敌;第二次,朕大隋已获得胜利,高丽王高元已谴使请降,若不是杨玄感起兵造反,朕无心再战,一定征服了高丽;这第三次,如今打得正烈,却要停下来,朕实在不甘心!高丽为朕之大隋封国,却不遵臣国之礼,长此以往,必然动摇其他臣国之心,动摇朕大隋江山的稳固。”

“皇上英明,不降伏高丽,何以彰显朕大隋之天威。高丽之战,是一定要打下去的。”宇文述首先附合。

萧禹为隋炀帝萧后之弟,以外戚为隋炀帝重臣,对炀帝忠心耿耿,待宇文述落音,开口道:

“如今高丽战事,已是我朝最大的累赘,此次突厥偷袭之所以能连克我四十一城,与我边关少兵缺将、官兵士气低落大有关系,就其原因,主要是高丽战事的影响。因为高丽战事,抽去了边关诸多的精兵良将,又降低了戌边士卒的各项待遇,这才使得边关少兵缺将,士气不振,这才给了突厥壮大的可趁之机。此事,还请皇上再作考虑。”

“微臣也认为,高丽的战事应该停止。”樊子盖再次开口说道:“高丽虽与我大隋分庭抗礼,却并不敢派一兵一卒袭击我大隋,而突厥却时时想趁隙偷袭我大隋,掠我土地,杀我子民,还胆敢来袭击皇上。因此,高丽的征战可稍缓,目前首要打击的,应该是突厥。”说完,樊子盖掉头看看身边的裴矩。

“微臣也主张停止高丽战事,集中军力,打击突厥。”裴矩双手作揖,有些激动地说。

隋炀帝听了,双眸一一扫过他的勋臣,再次闭目沉思。此次出来之前,他虽没料到始毕可汗敢来偷袭,却也想到此行必然会遇到许多棘手的事情,因此隋炀帝不仅带了两万护驾精兵,还带上了这几位自己的弘股之臣,而今他们都是这般意见,自己也不能置之不理、一意孤行。这么想着,隋炀帝睁开眼睛,站起身来说:

“既然众爱卿都主张停止对高丽的战争,那就停下来。左卫大将军宇文述与兵部尚书樊子盖,你二人留在朕的身边,协助朕指挥眼前的这场战争。内史侍郎萧瑀速拟诏书,想方设法发往各地。”

众勋臣领命一一散去,隋炀帝靠在龙椅上,早累得没有一点力气。樊子盖正想劝炀帝去休息。宇文述却一步上前,轻轻地对炀帝说:

“陛下,老臣适才在关门上,看见一妙龄乡下女子,豆寇年华,小巧秀美,肯定别有一番美味。”

炀帝闻言,倦意消逝,颇有兴致地说道:“有无一番美味,一试便知,爱卿带来就是。”

宇文述听了,诡秘地一笑,匆匆出去。樊子盖见了,对炀帝一拱手说:

“老臣告退。”

炀帝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