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渊二十七年十二月初九,京都发生政变。前护国夫人阮氏文殊欲扶持镇南王幼子夏侯宣登基,伙同琴师宫商羽密谋毒杀皇帝;前禁卫军首领杜金、前尚书右丞阮文澈等数十位朝中重臣均参与了这场震惊内外的皇权篡夺。
那一夜四九城内城门一片血海,杜金率麾下迅速占领城门,意图让京都控制在自己手中。谁料到庞庆师临阵倒戈,从内城撕开了杜金的防线,随即京兆府尹王崇焕携皇帝令带着候命多时的京畿大营的羽林军杀进了内城。在一片混乱之中,杜金被斩于马下,这才平息了这场内斗。
随后,王崇焕又带着军队分三路直逼镇南王府,灏国公府以及太子府抓人。
在幽冥部的指引下救出了被隐乐门挟持的嗣王夏侯宣,却并未找到始作俑者阮文姝,本以为她闻风而逃,不想几个时辰后,后续部队在京郊的一处被大火吞噬的宅子里找到了阮文姝烧焦的尸体。
据抓捕的俘虏言,阮文姝是听闻这宅子里住着已故的镇南王,因此才以身犯险亲自过来验证,谁知道他们赶过来的时候,这片宅子已经起火,可是阮文姝却不管不顾地冲了进去,口中还声声念着镇南王的名字。
灏国公在军队抵达之前,就已经以死谢罪,留下遗书希望皇帝看在阮家侍奉多年的面子上,能为阮氏留下一丝血脉。血书累累,都是他的长子阮文澈秘密与阮文姝以及太子侧妃阮妤嫣来往书信间谋逆的罪证。对此,灏国公对此供认不讳,并陈情自己在知情的情状下并未阻止,愧对君恩。
至于阮妤嫣,同样是不知所踪。据目击者反馈信息,阮妤嫣在叛乱发起时率一些不明身份的人前往了护国寺。而当营救人员赶往护国寺时,护国寺三百禁卫军无一人幸免于难;寺内包括僧侣、百姓共一百多口人倒于血泊之中;血色一直弥漫到后山,最后是先行上山的胡国皇子百里稼轩在一处山亭里发现了太子良娣的尸身,以及奄奄一息的太子妃,和两个尚在襁褓之中的婴孩。山亭外,还有一个疯疯癫癫的侧妃阮妤嫣。
栖霞之亭,血水如霞光震撼诸人双眼;一屋子的死人之间,太子妃勉力撑着最后一口气,怀中死死抱着两个嗷嗷待哺的婴孩,她的塌下,侍婢青碧浑身浴血,神智都有些不清,但是手中却还死死握着长剑,保持着护卫主人的姿势。
护国寺是这场内乱中,伤亡最惨重的地方。主持法度为守护寺门力竭而亡,浑身数十道伤口,触目惊心;道长玉真一身武功尽废,双腿伤残,不成人形;良娣陆氏,身负重伤,不治身亡;太子妃气息全无,可是心口仍有一丝余温,百里稼轩当即下令护送太子妃回宫。
皇宫内泛起腥腥血气,宫商羽殊死不降,恒栎临死引燃炸药,二人均死无葬身之地。而隐乐门的诸多杀手死士也死伤无数,常毅将军力挽狂澜,太子临危受命,终于息止了这场骇人听闻的动荡。
事情似乎渐渐归于平静,然依旧风波不断。
叛贼虽死,然皇帝中毒命悬一线,皇后、瑜贵妃均已罹难;就连太子本人也因伤势未愈一度昏厥,直到第二日午后才苏醒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