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潜能:唤醒你心中沉睡的巨人
17724100000001

第1章 总论(1)

如何挖掘自身巨大的潜能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沉睡的巨人——潜能,大自然赐给每个人以巨大的潜能,但由于没有进行各种有效的训练和开发,每个人的潜能从没有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并非大多数人命里注定不能成为爱因斯坦式的人物。任何一个大脑健全的人与一个伟大科学家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的差别只是用脑程度与方式的不同,而这个鸿沟不但可以填平,甚至可以超越,因为从理论上讲,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潜能可开发。

认识你的潜能

如果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认识自己的能力了吗?为了找到适当的答案,你可能要进行反复的思索。尽管每个人可能不止一次地发问:“我实际上是什么?我的能力怎么样?如果我完全驾驭了我的力量和我的整个潜力,我到底能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潜能。

潜能是存在每个人身上的尚未实现的心理能力,是相对于人的现实能力而言的。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潜能。

有人把潜能比做屹立在茫茫大海中的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即被作为已经发挥出来的潜能,水下的部分即被视为尚待开发的潜能。还有人将其比喻为一座待开发的金矿,蕴藏量极大,价值珍贵。

一旦哪一天科学的发展能够深入了解到脑的构造与功能,人类将为储存在脑里的潜能而感到吃惊。

非常可惜的是,由于没有进行各种有效的训练,使我们完全能够成为天才的能力没能发挥出来。我们大多数人并非命里注定不能成为一个爱因斯坦式的人物,其实,不管从事什么事业,我们都有可能在自己的领域内成为一个天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人的潜在的智能,由于尚未展露和表现,往往不仅不容易被别人所认识、所承认、所重视,甚至连自己也难以了解,因而,稍微忽略就会被埋没。不仅被别人埋没,而且被自己埋没,而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你有没有听过一只鹰自以为是鸡的寓言?

一个极其偶然的因素,鹰蛋和鸡蛋混在一起,由一只母鸡来孵,孵出来的小鸡群里有了一只小鹰。小鹰和小鸡一起长大,因而不知道自己除了是小鸡外还会是什么。起初它很满足,过着和鸡一样的生活。

但是当它逐渐长大的时候,它心里就有一种奇特不安的感觉。它不时想:“难道我注定是一只鸡吗?我一定不只是一只鸡!”只是宁静的生活让它相信,自己就是一只鸡,只不过模样不同罢了,因此它一直没有采取什么行动。

直到有一天,一只老鹰翱翔在养鸡场的上空,小鹰感觉到自己的双翼有一股奇特的新力量,感觉胸膛的心正猛烈地跳着。它抬头看着老鹰的时候,一种想法出现在心中:“养鸡场不是我呆的地方,我要飞上青天,栖息在山岩之上。”

它从来没有飞过,但是它的内心里有着力量和天性。它展开了双翅,飞到一座矮山顶上。极为兴奋之下,它再飞到更高的山顶上,最后冲上了青天,到了高山的顶峰,它发现了伟大的自己。

不要以为这不过是个很好的寓言而已,不要以为你就不能成为一只翱翔之鹰,不要以为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不要以为自己就不能做出什么了不起的事来。

或许这正是问题的所在——你从来没有期望过自己能够做出什么了不起的事来。这是实情,而且这是严重的事实,那就是我们只把自己钉在我们自我期望的范围以内。

但是每个人确实具有比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才气,更多的能力,更有效的机能。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潜能

人的潜能,是最宝贵的资源,是最宝贵的潜在的财富。那么,你了解你的潜能有多大吗?还是让我们来看看科学家的答案吧。

20世纪初,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指出:一个普通的人只运用了其能力的10%,还有90%的潜能尚未被利用。

后来,心理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研究发现:每个人只用了他的能力的6%,还有94%的潜能未被利用。

1980年,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奥托认为:“据我最近发现,一个人所发挥出来的能力,只占他全部能力的4%。”也就是说,人类潜能96%还未开发。

当今世界鼎鼎大名的控制论奠基人N·维纳认为:“可以完全有把握地说,每一个人,即使他是作出了辉煌创造的人,在他的一生中利用他自己的大脑潜能还不到百亿分之一。”

这些科学数据清晰地表明这样一种趋势:社会愈前进,科学愈发展,对人类潜能的研究愈深入,就愈发现人类潜能之巨大。

原苏联科学家伊凡·叶夫莫雷夫对人的潜能之巨大,作了另一方式的表述:“在正常情况下工作的人,一般只使用了其思维能力的很小一部分。如果我们能迫使我们的大脑达到其一半的工作能力,我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学会40种语言,也可将一本苏联大百科全书背得滚瓜烂熟,还能够学完数十所大学的课程。”

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也表明:人脑就像一个庞大的信息储存库,它那超级的信息处理系统是现代电脑等人工控制系统无法比拟的。人脑约由100—150亿个神经细胞组成,每一个神经细胞就相当于一台微型电子计算机。因此可以说,人脑就是一个庞大的超级电子计算机系统。

二战期间,一艘军舰停泊在某国的港湾。

那天晚上万里无云,月明星稀,一片宁静,无形中透着一股寒气,似乎预示着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危险。

一名士兵照例巡视全舰,突然,他看到一个乌黑的大东西在不远的水上浮动着,正随着退潮慢慢向着舰身中央漂来。

“水雷!”他不禁脱口而出。

他抓起舰内通讯电话机,通知了值日官,而值日官马上快步跑来。他们也很快地通知了舰长,并且发出全舰戒备讯号,全舰立时动员了起来。

水雷慢慢漂近,灾难即将来临。

起锚走?不行,没有足够时间。

发动引擎使水雷漂离开?不行,因为螺旋桨转动只会使水雷更快地漂向舰身。

以枪炮引发水雷?也不行,因为那枚水雷太接近舰里面的弹药库。

放下一支小艇,用一支长杆把水雷捅走?更不行。因为那是一枚触发水雷,同时也没有时间去拆下水雷的雷管。

悲剧似乎无法避免。

“把消防水管拿来!”一名水兵突然大喊着。大家立刻明白这个办法有道理。他们向艇和水雷之间的海面喷水,制造一条水流,把水雷带向远方,然后用舰炮引炸水雷。

一场灾难解除了!

这位水兵真是了不起了,但是他却只是个凡人,不过他却具有在危机状况下冷静而正确思考的能力。换句话说,迫在眉睫的危机激发了他的创造性潜能。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内部都有这种天赋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无尽的潜能。

一名被医生确定为残废的美国人,坐轮椅已12年之久。他是在战场上被流弹击伤背部上半截的。他整天坐轮椅,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有时借酒消愁。一天,他从酒馆出来,坐轮椅回家的路上遇到3个抢劫犯。3个歹徒抢他钱包的时候,他拼命反抗,竟使歹徒们恼羞成怒,于是放火烧他的轮椅。轮椅起火后,他竟然忘记了自己是个残废,拼命往前跑,一口气跑完了一趟街。事后,他说:“如果当时我不逃走,就会被烧伤,甚至被烧死。我忘了一切,一跃而起,拼命地跑。等到停下脚步,我便发觉自己已能够走动了。”现在,这位当年的残废已在奥马哈城找到了工作,与正常人一样走来走去。

人类的悲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陆哥·赫胥勒说得好:“编撰20世纪历史时可以这样写:我们最大的悲剧不是令人恐怖的地震,不是连年战争,甚至不是原子弹投向日本广岛,而是千千万万的人生活着然后死去,却从未意识到存在于他自身的人类从未开发的巨大潜能。”

“认识自我”,伟大的思想家卢梭认为这几个大字“比伦理学家们的一切巨著都更为重要,更为深奥”。当人类把身心投向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活动中,往往遗忘了这一古训。

人类用极大的精力和代价研究外部世界,大到浩瀚无垠的宇宙,小到细菌、夸克、顶夸克,可是却没有很好地关注自身的潜能。与人类大力投入对外部世界的研究相比,人类对自身潜能实在是太漠不关心了!人的潜能开发不仅最为根本、最为重要,而且人的潜能极其巨大,哪怕是做出杰出成就的人“利用他自己的大脑潜能还不到百亿分之一”。

人类拥有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巨大潜能,但是这些巨大潜能都处于沉睡状态,远远没能得到开发、利用。一方面,潜能无比巨大,另一方面,潜能开发十分容易。

只要方法得当,可以立即见效。

有一家炼钢厂分厂的工人总是完不成定额。该厂经理不管用好言好语鼓励工人,还是想方设法劝告他们,甚至骂他们,用开除威胁他们,但是都没有效果。

总厂厂长斯切魏伯来了,他在白天班快要放工时问工人:“你们今天白班炼了几炉?”

“6炉。”

他二话没说,拿起粉笔在地板上写了一个“6”就离开了。

夜班工人来了,看见地板上有了“6”字,就问白班的工人是什么意思。

“今天斯切魏伯来这里,他问我们今天炼了几炉,我们告诉他6炉,于是他用粉笔写了个‘6’字。”

第二天早晨,斯切魏伯再到这个炼钢厂来了,夜班工人把“6”字擦掉了,写了个“7”字。

白班工人看见夜班工人在地板上写了个大“7”字,他们想赶过夜班,就热火朝天地大干起来,到了交班时,他们竟写上了个“10”。

就这样,一班胜过一班。在极短的时间里,这个原来生产落后的炼钢厂比总厂的任何一个分厂的生产都要好!

就是一个小小的数字,就能够把潜能轻而易举地开发出来!

潜能开发,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太容易了。企业开发员工的潜能容易,领导开发下属潜能也不难。只要学会授权,学会尊重,学会信任,学会激励,善于鼓励下属放手去干,就能轻而易举地把下属的潜能开发出来……

在体育上,人们为了挑战体能极限,为了那0.001秒、0.001米殚精竭虑。科学发明层出不穷,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可是在人的潜能开发上,人们却固步自封!人类何等聪明,又何等愚蠢!

我们只不过清醒了一半,我们只运用了身体上和精神上的一小部分资源,未开发的地方很多很多,我们有许多能力都被恶劣的习惯糟蹋掉了。

实际上,我们绝大多数人,一定有可能比现实中的自己更伟大些。伟大取决于能力,我们人人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那么人人都能比现在的自己伟大百倍、千倍。可悲的是,千千万万的人都从未认真地审视自身的潜能,从未意识到存在于自己身上的巨大潜能。

这既是人类最大的悲剧,又是人类最大的希望。只要我们行动起来,投入一定时间、一定精力,积极致力于潜能开发,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整个人类都会拥有无比光辉的前途!

战胜你的弱点,开发你的潜能

大部分的人都怀着某种自卑而生活。有的人因为太瘦,怕看起来太瘦弱而被人瞧不起,因此经常会担心、恐惧;有的人则觉得自己太矮,不敢与别人站到一起,久而久之,把自己孤立起来了。不光只有外貌,有时候对自己的才能也多少会有些自卑感。

自卑的人其实都能认识自己的问题所在,但就是克服不了它,整天闷闷不乐,无法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所以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要能不拘泥于自卑,把自己的优点尽量发挥出来。

实际上,任何人都拥有特殊能力或才能。不管怎样愚笨的人,都有只有他才能做到的事情。同时,被认为只能做一件事的人,也往往会有多样的才能,只是自己无法发现,周围的人也无法发现,所以就让自己的才能一直睡下去,没办法活用而已。但是自己很不易发现自己的才能,反而只会发现自己的缺点,潜在的才能就这样一直隐藏下去。因此通往成功的第一步,首先要不拘泥于自己的弱点。

1951年,英国有一位名叫富兰克林的科学家,从自己拍得极好的DNA的X射线衍射照片上发现了DNA的螺旋结构之后,他就这一发现做了一次演讲。然而由于他生性自卑,又怀疑自己的假说是错误的,从而放弃了这个假说。

1953年,在富兰克林之后,科学家谈林和克里克,也从照片上发现了DNA的分子结构,又提出了DNA螺旋结构的假说,从而标志着生物时代的到来。他们二人因此而获得了1962年度诺贝尔医学奖。

可以推想,如果富兰克林能克服自卑感,坚信自己的假设,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个伟大的发现肯定会以他的名字载入史册。可见,一个人如果不和自卑感做斗争,就不可能清除思想上的“蛛网”,是很难有所作为的。

查尔斯直到55岁时还没有写过一个字的小说,因为他根本也不打算写小说,他不认为自己有这方面的能力。

他向一个国际财团申请电缆电视网执照后,一位朋友打电话告诉他申请极有可能被批准,于是他突然想到:今后该怎么办?之后,他查阅了一些卷宗,准备写一部电影剧本。

为此,他征求了他的一位作家朋友的意见。朋友为他分析了写电影报酬不会很大,劝他写小说为好,因为写小说的收入会高于写电影剧本的收入,而且一旦写得很成功,还可以将小说卖给制片商,以得到更多的钱。

查尔斯对朋友的奉劝极为重视,开始想:我有没有写小说的天赋和耐心呢?他越想越觉得自己有成功的希望,也便坚定了信心。

他于是开始了构思:怎样进行调查,如何安排情节,怎样刻画人物,如何开头,而后怎么润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