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大时局2014:问题、困境和必然抉择
17649600000060

第60章 十问低生存成本型社会之十:金岩石的理论是否符合低生存成本社会主张?

北大教授金岩石层提出“高房价有利于穷人”言论在网络引起震动,网友几乎全部批斗。细查此教授“高房价利于穷人观点”雷人观点依据仅为:豪宅卖出天价,然后政府有钱了,此外张维迎也有提高大学学费有利于穷人的言论。这些言论从实践的角度一看就不靠谱。

首先,以提高价格为主要手段的措施从根本上就与笔者提倡的低生存成本社会的基本精神相违背。笔者提出低生存成本社会,本身就是为了解决高物价的问题,特别是生存必须品的高物价,房子是生存必须品,不能实行高物价。

其次笔者反对一刀切的实行高税收,而是区别对待,张维迎、金岩石等主要一刀切的提高税收,或是提高物价和收费。必然导致穷人最先受害,而能否受益则不一定。

金岩石的做法,仍然是传统福利社会的做法,也就是高物价,高税收,然后用税收反补弱势群体,笔者一直是认为这种做法行不通,笔者提倡的新福利社会的做法。其区别在于,笔者从没有强调对某一种产品,而是针对所有产品,笔者的理念只能用于整个社会,而不用于单个产品,用于整个社会能够成立的理念用于当个产品就不一定成立。

笔者以为:住房是最大的民生。新加坡不属于福利国家,但新加坡就是住房问题解决得好,因此新加坡一直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建设成了公认的中产阶级社会。我们也必须将住房问题解决好。

城市化不导致耕地减少

我国现在有个似是而非的观点,那就是城市化会使耕地减少,但这只是个短期现象,城市化最终不会造成耕地的减少,只有在中国现在这种大部分人都城市、农村“两栖”生存的情况下,才会导致耕地的减少,我们可以用数据来说明。

我国现在城市的人均占用土地面积是130平方米,在发达国家是80平方米,我国的城市人口密度要大于发展国家,但是为什么我国的城市人均占地面积反而比发达国家多了呢?笔者分析,这主要是很多中国人常年生活在城市,但户籍不在城市,导致平均数增大。

中国民众的住房问题该如何解决?

中国现在的住房政策基本上都是以居民收入为标准制定的,这存在着太大的不公平性。现在中国居民收入严重不透明,且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按收入来制定住房政策,执行起来非常困难,也会出现非常多的问题,中国现在的经济适用房出现了那么多的问题,都是这种按收入制定住房政策惹的祸。

笔者主张以居住面积来划分政府与市场,意即在一定面积内政府向民众免费提供住房,而超出这个规定面积的话,则由政府或民众共同承担,或是民众自己承担。

笔者有一个政府免费为民众提供10平方米住房的计划,下面就论证此计划的可行性。笔者主张,政府为每人免费提供10平方米住房,采用中央补贴地方的政策,有了中央的补贴,地方也就有了兴建住房的积极性,政府每平方米补贴1000元,拆迁费用和剩下的建设成本由地方政府承担。

我们可以用10年时间,达到政府免费为5亿人提供10平方米住房为例子来看看,这到底需要多少钱。

兴建一平方米生存保障性住房中央补贴1000元,如果要想解决5亿人口的住房保障问题,那总共需要建设50亿平方米的住房,如果10年建成的话,那么相当于每年建设5亿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补贴1000元,则每年需要资金5000亿元,2009年的中国的GDP达到了33.5万亿元,5000亿还不到当年GDP的1.5%,2009年中央财政收入为35896亿元,5000亿不到当年中央级财政收入的14%,政府只要每年拿出中央财政的14%就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中国人的住房问题,因此这是可以做到的。

笔者对房地产问题的三点看法

首选,政府将民众推向房地产市场实际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因为房地产对财富的转移效应太大,这样既不利于经济的稳定,也不利于政治及社会的稳定,对民众及国家都没有好处。

其次,政府为民众提供一定程度的住房,可以保证社会的稳定,这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再次,在住房保障方面,政府一定要选择比较科学、合理、公平的方式。目前以收入为标准的住房保障制度并不好,可以考虑转向以面积为标准的住房保障制度。

总之,住房一定要去市场化,现在的高房价,不是因为高建筑成本,而是因为高地价,而高地价是因为级差地租的存在,这个地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免不了的,土地是国有的情况,级差地租归国家,土地私有,级差地租归个人,但都有,中国土地是国有的,房地产只要去市场化了,中国的住房就是个建筑成本的问题了,建筑成本非常低,大部分人都能承担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