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祖道信大毉禪師傳
四祖道信大師者。姓司馬氏。世居河內。後徙于蘄州廣濟縣。生而超異。幼慕空宗諸解脫門。宛如宿習。既見三祖嗣法。攝心無寐。脇不至席者。葢六十年。隋大業十三載。領徒眾抵吉州。值羣盜圍城。七旬不解。萬眾惶怖。祖愍之。教念摩訶般若。時賊眾望雉堞間。若有神兵。乃相謂曰。城中必有異人。不可攻矣。稍稍引退。唐武德甲申歲。師却返蘄。春住破頭山。學侶雲臻。一日往黃梅縣。路逢女子。攜一小兒。骨相奇秀。異乎常童。祖問曰。子何姓。答曰。姓即有不是常姓。祖曰。是何姓。答曰。是佛性。祖曰。汝無姓耶。答曰。性空故無。祖默識其法器。即俾侍者。至其母所。乞令出家。母以夙緣故。殊無難色。遂捨為弟子。以至傳法付衣。偈曰。華種有生性。因地華生生。大緣與性合。當生生不生。遂以學徒委之。是為此土四祖。贊曰。
少年出家利根捷疾 六十餘年脇不至席 學侶雲臻何待小兒 以有夙約觀者不知
三十二祖弘忍大滿禪師傳
五祖弘忍大師者。蘄州黃梅人。先為破頭山栽松道者。甞請于四祖曰。法道可得聞乎。祖曰。汝已老脫。有聞其能廣化耶。儻若再來。尚可遲汝。乃去行水邊。見一女子浣衣。揖曰寄宿。女曰。我有父母。可往求之。曰諾。我即敢行。女首肯之。遂回策而去。女周氏季子也。歸輙孕。父母大惡。逐之。女無所歸。日傭紡里中。夕止于眾館之下。已而生一子。以為不祥。因拋濁港中。明日見之。泝流而上。氣體鮮明。大驚。遂舉之。成童隨母乞食。里人呼為無姓兒。逢一智者。歎曰。此子缺七種相。不逮如來。後遇信大師得法。嗣化于破頭山。咸亨中有一居士。姓盧。名慧能。自新州來。參祖。問曰。汝自何來。曰嶺南來。祖曰。欲須何事。曰惟求作佛。祖曰。嶺南人無佛性。曰人有南北。佛性豈有南北乎。祖知是異人。乃曰。著槽廠去。盧入碓房。腰石舂米。八閱月。一日祖求法嗣。令眾各書偈呈解。上座神秀。書偈于壁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祖知未悟。盧書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祖見知之。自入碓房。令三更入室。遂付衣鉢。偈曰。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是為此土五祖。贊曰。
來歷不明出身恰好 一件未完兩家都了 破頭山中黃梅路上 往來自由具大人相
三十三祖慧能大鑒禪師傳
六祖慧能大師者。俗姓盧氏。其先范陽人。父行瑫。武德中。左官于新州。遂籍焉。師生三歲喪父。其母守志鞠育。及長家貧。採樵以給。一日負薪入市。聞客讀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遂悟。問客曰。此何法也。得于何人。客曰。此名金剛經。得于黃梅忍大師。祖遂告母。以為法尋師之意。先至韶州。遇無盡尼。說涅槃義。遂修曹溪寶林寺。以居之。頃即之黃梅。謁大師。一見默識之。遂傳衣法。令隱于懷集。四會之間。獵人隊中。十有六年。至儀鳳元年正月。屇南海法性寺。時印宗法師。講涅槃經。座下有二僧。見風吹旛動。論動義未決。祖曰。非風非旛。仁者心動。印宗聞之。知是異人。問之。祖以實告。遂出示衣鉢。一眾驚歎。乃集眾剃髮于菩提樹下。智光律師。授具足戒。印宗集緇白千人。送歸寶林。開法于曹溪座下。開悟者三十餘人。獨青原思南嶽讓二大師為上首。自此道分兩派。祖一日告眾曰。吾忝受忍大師衣法。今為汝等說法。不付其衣。葢為汝等。信根淳熟。決定不疑。堪任大事。聽吾偈曰。心地含諸種。普雨悉皆生。頓悟華情已。菩提果自成。是為此土六祖。贊曰。
樵斧纔拋以石墜腰 靈根久植從此抽條 源出曹溪橫流大地 直至于今無處不是
章安結集灌頂法師傳
章安法師。諱灌頂。臨海章安人。姓吳氏。始生三月。能隨母稱三寶名。有僧過門。謂其母曰。此子非凡。因以為名。七歲依攝靜寺慧極出家。日記萬言。年二十受具戒。天縱慧解。一聞不忘。陳至德初。謁天台智者于修禪寺。稟受觀法。研繹既久。頓蒙印可。因為侍者。隨所住處。所說法門。悉能領解。隨智者大師。聽講法華于金陵光澤。受法華玄義及圓頓止觀于江陵玉泉。至于餘處。講說聽受之次。悉與結集。大小部袠百有餘部。傳諸未聞。天台一家教觀。師大有功焉。智者亡後。師應皇太子。令入京講法華玄義。復送還山。著涅槃玄義二卷疏二十卷。時隋末。兵興宼盜羣起。師自序曰。推度聖文。凡歷五載。何年不見兵火。何月不見干戈。菜食水齋。氷床雪被。其勞苦有若此焉。疏成。烈火焚之。不爇。壽七十二。入滅。是為台宗九祖之一。先是同學智晞。臨終曰。吾生兜率。見先師智者寶座。行列皆已有人。惟虗一座。彼天人曰。却後六年。頂法師來升此座。計歲論期。晞言不謬。贊曰。
影響法化雲龍風虎 凡立幟者必有其伍 一家教觀至師大昌 入多聞海源遠流長
附錄台宗十七祖
高祖龍樹尊者 二祖北齊尊者(慧文) 三祖南岳尊者(慧思) 四祖天台智者(智顗) 五祖章安尊者(灌頂) 六祖法華尊者(智威) 七祖天宮尊者(慧威) 八祖左溪尊者(玄朗) 九祖荊溪尊者(湛然) 十祖興道尊者(道[邃-八]) 十一祖至行尊者(廣修) 十二祖正定尊者(物外) 十三祖玅說尊者(元琇) 十四祖高論尊者(清竦) 十五祖淨光尊者(羲寂) 十六祖寶雲尊者(義通) 十七祖法智尊者(知禮傳見後)
慈恩玄奘法師傳
慈恩玄奘法師。洛陽陳氏子。幼出家授具。年十一即能誦通維摩法華。及長負笈西遊。謁道基法師。受阿毗曇婆沙雜心等論。基讚之曰。予遊講肆多矣。未見少年神悟若此。貞觀三年。詣闕上表。往西域取經。帝不許。師私遁出玉關。抵高昌葉護等國而去。途歷四載。至中印度。即遇大乘居士。授瑜珈師地論。入王舍城。止那蘭陁寺。從戒賢論師。受瑜珈唯識相宗之旨。周遊西域。十有餘年。閱百三十國。凡如來所化之地。諸所遺跡。無處不至。總得梵本諸經論。六百五十七部。五時之教。大小乘論。與外道六家七宗異執之計。及五明六釋之義。靡不該練。收羅研究。悉得其文。以貞觀十九年。歸自西域。至京師。留守房玄齡表聞。詔見于儀殿。帝曰。師去何不相報。師曰。去時表三上。不蒙諒許。乃輙私行。帝曰。師能委命求法。惠利蒼生。朕甚嘉焉。勅就弘福寺。翻譯諸經論。命玄齡監護。資備所須。一從天府。譯完。帝為製大唐三藏聖教序。皇太子撰述聖記。賜金磨衲寶剃刀。後于慈恩寺。建大塔安奉新經。是為慈恩宗二祖。贊曰。
大教東流其法未普 爰有應真委命往取 般若流光相宗大啟 苦海舟航利濟無已
附錄慈恩三祖
初祖西天戒賢法師 二祖三藏玄奘法師 三祖慈恩窺基法師(傳見後)
南山宣律師傳
律師諱道宣。京兆人。姓錢氏。吏部尚書申之子。母夢月輪貫懷而孕。生時母夢。梵僧語之曰。所孕者。梁之佑律師也。及長出家。以律自持。感天送供。天童為給使。行道心勞疾作。忽毗沙門天王。授以補心之方。即今之補心丹也。師以戒壇未合律。躬自負土。準律新之。師行道中夜。臨砌蹶仆。有少年介冑擁衛之。師問。汝為誰。神曰。弟子博叉天王子。張瓊也。以師戒德。故給侍耳。師問。以世尊在世及滅度之事。瓊一一言之。計三千八百事。隨問隨錄。為感通傳。神又以所寶佛牙授之。靈異之事甚多。師撰有內典錄。感通錄。釋迦譜。四分羯磨。戒本律疏。續高僧傳。廣弘明集等書。八十一卷。並行於世。是為南山律宗第九祖。贊曰。
如來設教三學為師 定慧所發以戒為基 大法東流此教未光 南山杰出一振其綱
附錄律宗九祖
始祖曇無德尊者 二祖曇摩迦羅尊者 三祖北臺法聰律師 四祖雲中道覆律師 五祖大覺慧光律師 六祖北齊道雲律師 七祖河北道洪律師 八祖弘福智首律師 九祖南山道宣律師
慈恩窺基法師傳
窺基法師者。代郡人。鄂忠武公尉遲敬德之弟。敬宗之子也。母裴氏。夢吞月而生。六歲聰慧過人。頭有玉枕。指文如印。未成童便能著書。初奘師齋于其第。宗命出拜。師就其父。求之出家。宗曰。此子悍暴。不堪受訓。師曰。郎君器度。非將軍不生。非貧道不識。宗竟許之。帝特旨命度沙彌窺基為大僧。入大慈恩寺。參譯經正義。基每覽疏記。過目成誦。師時年十七。稟受奘師瑜珈師地唯識宗旨撰述疏鈔。及于百部。時號百部論師。師性豪侈。每出必治三車。經書食饌。時呼之曰。三車法師。初梵本唯識論十家百卷。文浩義博。師請奘師。糅成十卷。至今遵行。是為慈恩宗三祖。贊曰。
唯識幽宗義深且玄 惟師揭之如日麗天 定從兜率預稟彌勒 不從中來安知其訣
賢首法藏法師傳
賢首法師。諱法藏。康居國人。來居長安。年十六。詣四明阿育王舍利塔。煉一指。誓學華嚴。則天朝。策名宮禁。通天元年。詔于太原寺。開講華嚴宗旨。感白光昱然自口而出。須臾成葢。萬眾歡呼。則天有旨。命京城十大德。為授滿分戒。賜號賢首戒師。詔入大遍空寺。佐實叉難陀。譯華嚴經。次講新經。至華嚴世界品。京師地為之震動。召對長生殿。問華嚴宗旨。師指殿前金獅子。說六相十玄五教之義。則天忽然領解。著其說。為金獅子章。睿宗受內禪。請師授菩薩大戒。師糞衣糲食。講華嚴三十餘遍。楞伽密嚴起信論。皆有義疏。先天元年。終于大薦福寺。贈鴻臚卿。是為華嚴三祖。贊曰。
大法界網聖凡羅列 獨有一綱惟師能挈 引萬派流同歸性海 五教齊收終古不改
附錄華嚴五祖
初祖帝心大師(法順) 二祖雲華大師(智儼) 三祖賢首大師(法藏) 四祖清涼大師(澄觀 傳見後) 五祖圭峰大師(宗密 傳見後)
(雲棲以西天馬鳴大師為初祖。龍樹大師為二祖。後祀帝心至圭峰稱七祖)。
法照禪師傳
法照國師。唐大曆間。止衡州雲封寺。為時所宗。甞于食鉢中。覩五色雲。中有梵剎。金書題曰。大聖竹林寺。他日復于鉢中。見雲中樓。觀萬菩薩眾。雜處其中。師以所見。訪問知識。曰據所見形勢。乃五臺耳。師由是即願遊之。後居郡之湖東寺。開五會念佛。感祥雲彌覆。雲中樓閣。覩阿彌陀佛。及二菩薩。身滿虗空。有數梵師。執錫行道。復有一老人。謂曰。汝先發願。遊金色界。禮覲十大僧。今何輙止。師遂與同志。遠詣五臺佛光寺。一如鉢中所見。至大山澗。有石門。時二青衣童子。引師入門。見金碧樓觀。金榜題曰。大聖竹林寺。方約二十里。一百院皆金地寶池。華臺玉樹。入講堂。見文殊在西。普賢在東。踞獅子座。為眾說法。菩薩萬眾。共相圍繞。師于二菩薩前作禮。問曰。末代凡夫。未審修何法門。文殊告曰。諸修行者。無如念佛。阿彌陀佛願力難思。汝當繫念。決取往生。時二大士。同舒金臂。以摩其頂。記曰。汝以念佛力故。畢竟證無上覺。文殊復曰。汝可往詣諸菩薩前。作禮承教。師一一巡禮眾聖。復詣文殊前。作禮辭退。二青衣送至門外。舉頭俱失。後代宗詔至宮中。加國師號。是為淨土四祖。贊曰。
曼殊大士將期一見 故金色界鉢中先現 及至入門如從舊遊 直指極樂是所歸投
瑜珈不空三藏法師傳
不空三藏法師者。西域人。幼隨叔父。觀光上國。值金剛智上師。從之傳瑜珈義。智授梵本聲明論。旬日成誦。奇之。引入金剛道場。驗以擲花。謂為勝己。師初求法。夢京像皆東行。窹以問智。智曰。汝有受道之資。吾何靳哉。即授五部及蘇悉地儀軌。智沒奉遺教。西遊天竺。至師子國。遇龍智。授十八會金剛灌頂及大悲胎藏建壇之法。傳經論五百餘部。二十九年。自師子國。歸至廣州。採訪使劉巨濟。請建灌頂壇。感文殊現身。天寶元年。西城大石康。居五國。入宼安西。召師入內。上親秉香爐。師誦仁王護國密語。上忽見。神兵帶甲荷戈。立于殿庭。師曰。此毗沙天王第二子。副陛下意。往救安西。請設食以遣之。頃之安西奏。城東北黑雲中。見金甲神人丈餘。空中皷角大鳴。聲震天地。宼人帳幕間。有金鼠囓斷弓弦。五國即時奔潰。須臾城樓上。見天王形。謹圖其像以進。驗之即誦呪日也。至後每誦呪。有奇驗。肅代兩朝。尊為灌頂國師。後加開府儀同三司肅國公食邑三千戶。故今瑜珈密教實宗之。贊曰。
毗盧灌頂是為心印 正令全提佛魔聽命 奔走神龍潛消百怪 是故智者得大自在
附錄瑜珈五祖
初祖金剛智灌頂國師 二祖不空灌頂國師 三祖慧朗灌頂法師 四祖龍門無畏法師 五祖大慧一行法師(傳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