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祖奢夜多尊者傳
二十祖奢夜多尊者。北天竺國人也。智慧淵沖。化導無量。後至羅閱城。敷揚頓教。彼有學眾。唯尚辯論。為之首者。名婆脩盤頭。此云徧行。常一食不臥。六時禮佛。清淨無欲。為眾所歸。祖將度之。先問彼眾曰。此徧行頭陀。能脩梵行。可得佛道乎。眾曰。我師精進。何故不可。祖曰。汝師與道遠矣。設苦行塵劫。皆虗妄之本。眾曰。尊者蘊何德行。而譏我師。祖曰。我不求道。亦不顛倒。我不禮佛。亦不輕慢。我不長坐。亦不懈怠。我不一食。亦不雜食。我不知足。亦不貪欲。心無所希名之曰道。徧行聞已。發無漏智。歡喜讚歎。祖曰。吾適對眾。抑挫仁者。得無惱乎。徧行曰。我憶七劫生安樂國。師與智者月淨。記我非久當。證斯陀含果。自是以來。聞諸惡言。如風如響。況今獲飲無上甘露。而返生熱惱耶。惟願大慈。以玅道垂誨。祖曰。汝久植眾德當繼吾宗。乃付大法眼。偈曰。言下合無生。同于法界性。若能如是解。通達事理竟。是為二十祖。贊曰。
無生本具不用求真 遇緣而發如華逢春 求之太急去道轉遠 當下知歸就路而返
二十一祖婆脩盤頭尊者傳
二十一祖婆脩盤頭尊者。羅閱城人也。姓毗舍佉。父光葢。母嚴一。家富無子。父母禱于佛塔而求嗣焉。一夕母夢。吞明暗二珠。覺而有孕。經七日有一羅漢。名賢仲。至其家。光葢獻珠設禮。賢仲端坐受之。嚴一出拜。賢仲避席。光葢。罔測其由。不能忍。問曰。我是丈夫。致禮不顧。我妻何德。尊者避之。賢仲曰。我受禮納珠。貴福汝耳。汝婦懷聖子。生當為世燈慧日。故吾避之。非重女人也。乃曰。汝婦當生二子。一名婆脩盤頭。則吾所尊者。二名芻尼。昔如來雪山脩道。芻尼巢于頂上。佛成道乃記曰。汝至第二五百年。生羅閱城毗舍佉家。與聖同胞。今無爽矣。後果產二子。婆脩盤頭。生年十五。禮光度羅漢出家。脩頭陀行。後受奢夜多法眼。行化至那提國。彼國王名常自在。尊者見曰。佛記第二五百年。有二大神力大士。出家繼聖。即王之次子摩拏羅。是其一也。吾雖德薄。敢當其一。王曰。誠如尊者所言。當捨此子作沙門。王即以次子摩拏羅捨之。尊者即與披剃授具。付大法眼。偈曰。泡影同無礙。如何不了悟。達法在其中。非今亦非古。是為二十一祖。贊曰。
明暗同體聖凡一路 來處幽微莫知其故 熟處難忘更求伴侶 忽爾相逢肯心自許
(芻尼此名。野鵲子賢仲。南藏中作眾)。
二十二祖摩拏羅尊者傳
二十二祖摩拏羅尊者。那提國常自在王之次子也。年三十。遇婆脩尊者。出家傳法。至西印度。彼國王名得度。見禮尊者。聞法感悟。即傳位太子。投祖出家。七日而證四果。祖慰之曰。汝居此國。善自度人。今異域有大法器。吾當往化。于是祖焚香。遙語月氏國鶴勒那比丘曰。汝在彼國。教導鶴眾。道果將證。宜自知之。時鶴勒那。為彼國王。說脩多羅。忽覩異香成穗。王曰。是何祥也。曰此是西印度傳佛心印。祖師摩拏羅將至。先降信香耳。曰此師神力何如。曰此師遠承佛記。當于此土。廣宣玄化。時王與勒那。俱遙作禮。祖知已。即往月氏國。王與鶴勒那。迎請供養。勒那問曰。我止林間。已經九白。不知何緣而感鶴眾。祖曰。汝前劫中。甞為比丘。當赴龍宮齋。汝諸弟子。咸欲隨往。汝觀五百眾中。無有一人堪任供者。汝權聽往。自是以來。汝捨生趣生。常轉化諸國。彼諸弟子。以薄福德故。生于羽族。今感惠故。為鶴眾相隨。勒那曰。以何方便。令彼解脫。祖曰。我有無上法寶。付汝。當聽受化未來際。而說偈曰。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隨流認得性。無喜亦無憂。鶴眾聞偈飛鳴而去。是為二十二祖。贊曰。
從受記來不為別事 同類相從緣合必遇 嗟彼眾鶴飛鳴既久 一言之下頓知本有
(印度一年為一白)。
二十三祖鶴勒那尊者傳(勒那梵語。華言鶴也)
二十三祖鶴勒那尊者。月氏國人也。姓婆羅門。父千聖。母金光。以無嗣。禱于七佛金幢。乃夢須彌山頂一神童持金環云。我來也。覺而有孕。生年七歲。遊行聚落。覩民間淫祠。乃入廟叱之曰。汝妄興禍福。幻惑于人。歲費牲牢。傷害斯甚。言訖。廟貌忽然隳壞。由是鄉黨謂之聖子。年二十二出家。三十遇摩拏羅尊者。付法眼藏。行化至中印度。演無上道。度有緣眾。以上足。龍子早夭。有兄獅子。博通強記。事婆羅門。厥師既逝。弟復云亡。乃歸依尊者。問曰。我欲求道。當何用心。祖曰。汝欲求道。無所用心。曰既無用心。誰作佛事。祖曰。汝若有用。即非功德。汝若無作。即是佛事。經云。我所作功德。而無我所故。師子聞是語已。即入佛慧。時祖即指東北。問曰。是何氣象。師子曰。我見氣如白虹。貫于天地。復有黑氣五道。橫亘其中。祖曰。其兆云何。曰莫可知也。祖曰。吾滅後五十年。北天竺國。當有難起。嬰在汝身。吾將滅矣。今以法眼。付囑于汝。善自護持。聽吾偈言。認得心性時。可說不思議。了了不可得。得時不說知。是為二十三祖。贊曰。
從須彌頂持金環來 嗟彼鶴眾其情可哀 得獅子兒作大號吼 有氣貫天試驗其後
二十四祖師子尊者傳
二十四祖師子比丘者。中印度人也。姓婆羅門。得法遊方。至罽賓國。方求法嗣。遇一長者引其子。問祖曰。此子名斯多。當生便拳左手。今既長矣。終未能舒。願尊者示其宿因。祖覩之。即以手接曰。可還我珠。童子遽開手奉珠。眾皆驚異。祖曰。我前報為僧。有童子名婆舍。吾甞赴西海齋。受嚫珠付之。今還吾珠。理固然矣。長者遂捨其子。祖即與授具。以前緣故。名婆舍斯多。祖即謂之曰。吾師密有懸記。罹難非久。如來正法眼藏。今轉付汝。汝應保護。普潤來際。偈曰。正說知見時。知見俱是心。當心即知見。知見即于今。祖說偈已。以僧伽黎。密付斯多。俾之他國。隨機演化。斯多受教。直抵南天。祖謂。難不可苟免。遂留罽賓。本國有外道二人。以幻術謀亂。詐為僧形。潛入王宮。將移禍焉。亂作。王果怒曰。吾素歸心三寶。何為搆害。即命毀僧伽藍。祛除釋眾。王自仗劒。至尊者所。問曰。師得蘊空否。祖曰已得。王曰。可施我頭。祖曰。身非我有。何悋于頭。王即斬之。白乳涌高數尺。王臂亦墮。七日而終。贊曰。
相見索珠開手便有 以先所付別來不久 知有夙欠特來奉酬 將頭臨刃白乳橫流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傳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罽賓國人也。姓婆羅門。父寂行。母常安樂。初母夢得神劒。因有孕。既誕。拳左手。遇師子尊者。顯發宿因。密授心印。即適南天。時彼國王名天德。迎請供養。王有二子。一名德勝。凶暴而色力充盛。一名不如密多。柔和而長嬰疾苦。祖乃為陳因果。王頓釋所疑。後德勝即位。復信外道。致難于祖。不如密多以進諫。被囚。王遽問祖曰。予國素絕妖訛。師所傳者。當是何宗。祖曰。王國昔來。實無邪法。我所得者。即是佛宗。王曰。佛滅已千二百年。師從誰得耶。祖曰。飲光大士親受佛印。展轉至二十四世師子尊者。我從彼得。王曰。予聞。師子比丘不能免于刑戮。何能傳法後人。祖曰。我師難起時。密授我信衣法偈。以顯師承。王曰。其衣何在。祖即于囊中。出衣示王。王命焚之。五色相鮮。薪盡如故。王即追悔致禮。師子真嗣既明。乃赦密多。密多遂求出家。祖為剃度授具。羯磨之際。大地震動。祖曰。吾已衰朽。今以大法眼藏付汝。當護念之。聽吾偈曰。聖人說知見。當境無是非。我今悟真性。無道亦無理。是為二十五祖。贊曰。
秉般若劒握如意珠 雖云暫到此行不虗 偶遇惡人恰得好伴 因邪打正兩得其便
二十六祖不如密多尊者傳
二十六祖不如密多尊者。南印度天德王之次子也。既受婆舍尊者法印。至東印度。彼王名堅固。奉外道師長爪梵志。及尊者將至。梵志預知祖入。恐王易志。即鳩諸弟子。欲以呪術挫之。尊者至直詣王所。王曰。師來何為。祖曰。將度眾生。王曰。以何法度。祖曰。隨類度之。梵志聞言。不勝其怒。即以幻法。化大山于祖頂上。祖指之。忽壓彼眾。梵志等怖懼投祖。祖愍其愚惑。再指之。化山隨滅。乃為王演說法要。俾趣真乘。因謂王曰。此國當有聖人。而繼于我。是時有婆羅門子。年二十許。幼失父母。不知名氏。或自言瓔珞。故人謂之瓔珞童子。遊行閭里。丐求度日。後王與尊者同輦而出。見瓔珞童子稽首于前。祖曰。汝憶往事否。童曰。我念遠劫中。與師同居。師演摩訶般若。我轉甚深脩多羅。今日之事。葢契夙因。祖謂王曰。此童非他。即大勢至菩薩是也。此童之後出二人。一化南印度。一人緣在震旦。遂以昔因故。名般若多羅。乃付大法眼藏。偈曰。真性心地藏。無頭亦無尾。應緣而化物。方便呼為智。是為二十六祖。贊曰。
從剎利種續傳燈燄 真嗣不明幾乎失陷 從鬧市中忽聞故人 函葢相合乃得其真
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尊者傳
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尊者。東印度人也。既得法已。行化至南印度。彼王名香至。崇奉佛乘。尊重供養。度越倫等。又施無價寶珠。時王有三子。曰月淨多羅。曰功德多羅。曰達磨多羅。其季開士也。祖欲試其所得。乃以所施珠。問三王子曰。此珠圓明。有能及否。孟仲二子皆曰。此珠七寶中尊。固無踰也。非尊者道力。孰能受之。季子曰。此是世寶。未足為上。于諸寶中。法寶為上。此是世光。未足為上。于諸光中。智光為上。此是世明。未足為上。于諸明中。心明為上。此珠光明。不能自照。要假智光。乃能辨此。祖歎其辯慧。知是法嗣。以時未至。且默而溷之。及香至王厭世。眾皆號絕。唯達磨多羅。于柩前入定。七日而出。乃求出家。祖方與剃度。授具戒。告曰。昔如來以正法眼藏。付大迦葉。如是展轉乃至于我。我今囑汝。聽吾偈言。心地生諸種。因事復生理。果滿菩提圓。華開世界起。是為二十七祖。贊曰。
莫謂無因相逢便見 來處自然不假方便 今因其珠乃得其人 開池得月買石饒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