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年间,庐州有一聪明机智少年,姓包名拯他父亲早逝,他母亲是衙门里的仵作。幼时常常与母亲待在衙门,见过很多奇特案件,他擅长分析案件帮了很多无辜的人沉冤昭雪。提起他不得不说另一个人,他的同窗也是小时玩伴公孙策。公孙策是个官二代,生得非常俊美,他智慧过人,自视甚高。和包拯查案每每都会败在他手下。公孙策每次都恨得牙痒痒,虽然他和包拯是朋友,但是他不能表现出来,因为他是个君子。想必三国时期周瑜和诸葛亮也是如此;有这么一个对手来激励自己。说真的其实他也很高兴。他也很优秀了,但是包拯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小时候他爹常说先生又夸包拯了,长大了又说包拯又帮他破了什么案;只不过有一点不好就是包拯有点黑而已。总体来说很不错,是个最佳女婿人选可惜他爹没女儿。公孙真也不想想他儿子从小也是别人家的孩子,长得帅不说家世又好;庐州城里的少女们都不知道有少想挤破他家的门。
包拯又一次帮他爹破个奇案。高丽太子和七皇子相续被杀,一时间庐州各方势力云集。要是案子还破不了;他小小的知府头上的乌纱帽子都保不住了。这些年来他爹已经习惯有事找包拯,庐州的百姓也是如此。
“唉”这都不知道是公孙策第几次叹气了,月光撒在他身上,整个人都显得萧条几分。他抬头看着天,天空中一个黑点慢慢放大,他还没来得急躲开“啪”的一声被从天而将的人砸到了,人也跟着掉进湖里。
他身旁的书童看得目瞪口呆,乖乖从那么高的地方砸下来,别把他公子砸坏了不然庐州城的姑娘们帕子都不知道要搅坏多少条。
“来人啊,公子掉河里了!快来人啊”水面上波纹一圈圈的往外散开,阿青看到他家公子浮上来,急得直冒汗带着哭腔喊着“救命啊,快来人啊,公子,公子您要是出了什么事让阿青怎么活呀”府里的人都被这声引到院子里来,看到阿青瘫在湖边。众人纷纷下了湖去找公孙策,阿青自知难究其责“公子,阿青这就来陪你了”阿青正要往下跳时,水面上浮出了个人影不是公孙策还有谁
“阿青,要跳也要到外面去,要是咱府里都出人命了谁还敢住”公孙策艰难的拖着一个人往岸上爬。
上岸后早有人准备好衣服给他披了上来,公孙策招来个小丫鬟“小翠,把这位姑娘带到厢房里去”
阿青连滚带爬的跑了过来抱住公孙策的脚哭着说“公子,公子您没事吧,吓死阿青了”
公孙策甩了甩腿也没把他甩掉,皱了皱眉“放手,阿青你公子还没死你嚎什么,放手我要????”话还没说完公孙策“噗通”的一声就摔倒在地。
“公子,公子,快快找大夫”众人七手八脚的把公孙策抬走了,还在衙门的公孙真听到他独子掉河里了,匆忙的赶了回来。包拯本来去衙门找他娘的,听到公孙策出事了也跟着一起来过了。
公孙真站在床边满眼关切的盯着躺在床上的公孙策急切的开口问道“怎么样”
包大娘一手把着脉一手掀开他眼皮“没事,气血畅通没什么大事,过会就醒了”
“伯父,伤了公孙兄的那位姑娘醒了没有,好端端的怎么从天上掉下来”公孙真转身走到包拯身边,点点头认同他说的话,“阿青,你当时看清楚情况了没有,有没有其他人在附近?”“回老爷,当时只有我和公子在院子里,没看到附近有什么人,公子在赏月他还和我们天上有个黑点,没说完公子就掉河里了”
公孙真看了阿青一眼,他是家生子应该没有问题。包大娘给公孙策挪了挪被子,踱步来到桌子旁顺手给自己倒了杯茶,端起来吹了吹喝了起来,公孙真憋了一眼然后挨着包大娘坐了下来,满怀内资道“真是我的不是了,都没能叫人给你们上茶了,罪过罪过,阿青还不给包夫人和包公子上茶”
包大娘除了在衙门当仵作外还开了医馆,而且她夫君还在世时和公孙真是就是朋友,也不算外人。包夫人不由得低叹“唉,阿策这孩子也算了我看着长大,突然听到他出事我也很担心,为人父母就是这样,在说了他娘又回家省亲了你定是很着急的。还好没什么大事,大人也可以放下心来,只是不知道那位姑娘怎么样了?咱们去看看她怎么样了”
唉!一个姑娘晚上怎么会突然出现在知府大人的府里,她到底是怎么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知道她怎么样了。
公孙真知道儿子没事后也想去看看那个姑娘,据说公孙策把她抱上岸后才晕倒的。公孙真带着他们穿过院子来到西厢房,还没进门,在门口碰到了丫鬟小翠,小翠说那姑娘刚醒,只是那姑娘醒后就想要离开。
包拯跟着公孙真后面进了房,只见一个艳光逼人的女子站在那。因着府里的女眷只有公孙夫人,并没有合适她穿的衣服,她身上穿着丫鬟的衣服也没有掩盖住她身上那种与生俱来的霸气。
苍白的脸没有一丝气色,但一点也不掩盖住她的美;原来真有病美人一说????包拯一时看得入神了。
公孙真定是不会让她这样子走了,再说了,好多人都看到他儿子可以在水里把那姑娘给抱了上来;也不知道这位婚配了没。他清了清嗓子说道“这位姑娘,老夫虽不知道你有什么事要急着走,但要走也要把身子养好也不迟;要是小儿知道他救的人没等他醒来就走了;老夫也不好向他交待。”他都这么说,小姑娘怎么也要留下来吧。
綰綰是江湖儿女,她不知道为什么她会出现在这里,和徐子陵他们分别后她去了很多地方。看遍各地风情,只是还会在午夜梦回时想起,还会想到有那么一个自己深深爱着的人。徐子陵一直在她和师妃暄间摇摆不定,她要的是一心一意,她的爱太浓烈也太执着,对徐子陵她是“爱你恨你,一生一世”时间过得再久她还是忘不了他。而他心里只有那圣女师妃暄,以为他在意她的身份,为了和他在一起,她不惜背叛师门,弃暗投明走向正道。他给只不过是一夜,而她要是的一辈子。回忆太伤,又有多少人活在过去里痛得不能自拔。
她轻启朱唇淡淡的说道“小女绾绾,在此谢过贵公子救命之恩,不知道大人尊姓”
公孙真摸了摸他下巴稀疏的胡子朗声说道“鄙人复姓公孙,是这庐州城府尹,家中有一子年方二八,尚未婚配,材高八斗????”包大娘见公孙真越说越离普假装不舒服的咳了起来“咳,咳,咳”
公孙真还没说完就被包大娘打断了他“啧”一声音还好他急时打住了,他敲敲头“嘿,瞧我这老糊涂,绾绾姑娘你身子不好还了早点休息,我们就不打扰你了,有什么事就叫丫鬟做就行了,明天我们在来看你,你呀就安心在这住下了”
公孙真刚走出去好像又想起什么事来,又回头对绾绾嘱咐道“对了,绾绾姑娘你家在何处,老夫好叫下人去给你报个平安”他那是除了报平安外还别有用心吧。
绾绾也没有揭穿他,难得她心情好,抿着一抹淡淡的笑轻声说“公孙大人有心了,小女家中只余绾绾一人”她没有过多的说她的身份,她终只是个江湖人,而且她也没有说错,只剩下她一个人了,她眉间淡淡的忧愁怎么都化不去,
包大娘怕绾绾是提起了伤心事,走过去搂着她的肩拍拍她的肩膀,对她说“不说了,不说了,好好休息,明天我们再来看你。”看她一个小女孩,小小年纪家人都没有,还装做没事的和他们说里家的事,想想都心疼看绾绾这个样子,包大娘想到了自己,丈夫早逝一个人把包拯拉扯大,其中的心酸只有自己知道,她掏出帕子擦了擦眼角的泪水。
包拯是个孝顺的孩子最见不得他娘掉眼泪避开绾绾过去扶着包大娘说“娘你看你,好好的怎么又哭了,我们先走吧,绾绾姑娘也累了,有什么事明天再说吧!”
随即公孙真吩咐丫鬟照顾好绾绾,他们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