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大藏一览
17590600000247

第247章

又云。须弥纳芥子。而无增减亦不迫迮。此义难解。有师言。神力能尔。有师言。小无小相。大无大相。故得入也。今谓小是小。大是大。是自性大小。不得相入也。如华严云。一微尘中。大千经卷。今观众生一念无明心。即是如来心。若见此心。则能以须弥入芥子。无相妨也。

玄珠有意定难求  罔象无心而乃得

又云。法无动念。不可以有念求。又非无念。不可以无心得。应可玄会耳。如赤水求于玄珠。罔象而得之。故云。藏于身。不藏于川。在于心。不在乎水。故庄子云。黄帝游于赤水之北。登昆仑之丘。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智索之而不得。使离娄索之。而不得。乃因罔象得之。夫真不可以定求。故无心以得之。如弄珠吟云。罔象无心却得珠。能见能闻是虚伪。然虽不落于见闻。又且非无觉与知。(车字函第七卷)。

又问。无心者。为当离心是无心。即心得无心。答。即心得无心。问。即心是有心。云何得无心。答。不坏心相而无分别。问。岂不辨知也。答。即辨知无能所。是无心也。岂浑无用始是无心。譬如明镜照物。岂有心耶。当知一切众生。恒自无心。心体本来常寂。寂而常用。用而常寂。随境鉴辨。皆是实性自尔。非是有心。方始用也。(驾字函第五卷)。

又举宝藏论云。离者无身。微者无心。无身故大身。无心故大心。大心故则智周万物。大身故则应备无穷。是以执身为身者。则失其大应。执心为心者。则失其大智。故千经万论。莫不说离身心。破彼执着。乃入真实。譬如金师销矿取金方为器用。若执有身者。则有身碍。有身碍故。则法身隐于形 之中。若有心者。则有心碍。有心碍故。则真智隐于念虑之中。故大道不通。妙理沉隐。六神内乱。六境外缘。昼夜惶惶。无有止息矣(同上卷)。

求佛不可无念成  证道安可以功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