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膳食营养与保健
17563400000043

第43章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2)

第六节 胃肠道功能紊乱

胃肠道功能紊乱(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又称功能紊乱性胃肠病,是一组胃肠综合征的总称。病变以胃肠道运动功能紊乱为主,而胃肠道在病理解剖和生物化学方面无器质性的改变。

胃肠道功能紊乱相当常见,目前国内尚缺少有关发病率的精确统计,在各种脏器的功能紊乱中,胃肠道的发病数最高,多见于青壮年,其他年龄均有发病。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精神因素在本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如情绪紧张、过度劳累、家庭纠纷、生活困难、工作压力等,若得不到合理解决,均可干扰高级神经的正常活动,影响植物神经功能,导致胃肠道功能障碍。暗示或自我暗示是重要的发病因素,例如某种不正确的诊断意见、无关紧要的化验结果,或医生的举止、表情不当等,可形成所谓的暗示,发生医源性的胃肠功能紊乱,还有某些人疑虑自己有胃肠疾病,亦可发生胃肠道功能紊乱,饮食不当,可对胃肠道造成不良刺激,亦可引发本病或促进病情的发展。此外,胃肠道器质性疾病痊愈后,少数可有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后遗症。至于有关本病的发病机制,迄今还没有完整的认识,更没有统一的理论。

二、主要临床表现

起病大多缓慢,病程常经年累月,呈持续性反复发作,大都有精神因素的背景。由于各人对外界刺激的耐受程度和反应方式不同,因而本病的类型和表现各异,一般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亦可局限于咽、食管或胃,但以肠道症状为最常见,还可同时伴有神经官能症的其它常见症状。现就几种常见的表现分述如下:

1.癔球症(glob us hysteric us)本症祖国医学称为“梅核气”,是主观上有某种说不清和不能明确表示的东西或团块在喉后壁下部环状软骨水平处,有受压、阻塞或胀满不适感。经常做吞咽动作也不能解除症状,但无吞咽困难,检查不能发现咽喉食管部有任何器质性病变或异物。此症在绝经期妇女中多见,且伴有精神因素的存在。

2.心理性呕吐(psychogenic vomiting)又称为癔病性呕吐或神经性呕吐,往往在进食后不久突然发生呕吐,一般无明显恶心,呕吐量不多,也不费力,且不影响食欲和食量,常在呕吐后即可进食。

3.神经性嗳气(aerophagia)又称吞气症,患者有反复发作的连续性嗳气,企图通过嗳气来消除患者本人认为胃肠充气所造成的腹部饱胀和不适,在这一过程中无意识地吞入大量空气。此症也有癔病的色彩,多在有人在场时发作。

4.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uidl syndrome)是胃肠道最常见和最典型的功能性疾病,多见于壮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可归为三种:

(1)结肠运动障碍:此种最为多见,主要表现有腹痛或腹部不适,腹胀、肠鸣、肛门多排气、大便秘结或稀便。

(2)结肠分泌障碍:较为少见,患者腹痛不明显,有经常性或间歇性腹泻,大便呈糊状,含大量粘液。

(3)混合型:是结肠运动障碍和分泌障碍的混合型,便秘与腹泻不规则的间歇性交替出现。

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临床特点是病情常随情绪变化而波动,症状可因精神治疗如暗示疗法而暂时消除。

三、一般治疗

治疗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不能单纯依靠药物手段达到治愈的目的。治疗的关键在于解决思想矛盾、消除疑虑、调整脏器功能、加强营养。要求生活有规律,参加适当的劳动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加速神经功能的恢复。

四、膳食营养

(一)饮食

1.饮食原则饮食以少渣、易消化和富有营养的食物为主,以便秘为主要症状的胃肠功能紊乱者,要多进食含植物纤维多的蔬菜或麦麸,有减慢胃排空和小肠运行、减少乙状结肠腔内压、扩增粪便容积、滑润大便的效果。

2.适宜食物主要食物有梗米、荞麦、红薯、土豆、南瓜、芹菜、西洋菜、豆角、菠萝等。

3.饮食禁忌避免刺激性饮食和味道浓烈的调味品。

(二)药膳

1.苓夏枣肚汤

成分 茯苓50g、法夏15g、红枣50枚、猪肚1个,煲汤。

功效 调和肝脾、养胃止呕。

适应 症胃肠道功能紊乱以心理性呕吐为主者。

2.桔梅鲫鱼汤

成分 桔红15g、酸梅10g、鲫鱼250g,炖汤。

功效 理气和中、疏肝利咽。

适应 癔球症。

3.米仁姜佛粥

成分 苡米仁100g、生姜20g、佛手10g、梗米100g,煲粥。

功效 健脾养胃、理气和中。

适应 神经性嗳气。

4.术莲母鸡汤

成分 白术50g、莲子50g、母鸡500g,煲汤。

功效 调和肝脾、养胃涩肠。

适应 肠易激综合症。

(三)营养补充剂

营养蛋白质粉、天然B族维生素、维生素C、多种矿物质营养片、麦绿宝。

第七节 慢性病毒性肝炎

肝脏发生炎症及细胞坏死持续6个月以上称为慢性肝炎。慢性肝炎可由多种不同原因引起,因此,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而是一个临床和病理学的综合征。其中乙型肝炎占绝大多数(80%),多系急性肝炎持续迁延发展而来。

慢性肝炎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常见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很高,男性多于女性,以青壮年为主。慢性乙肝被WHO列为世界第九大死因,据估计,我国现有慢性乙肝患者3000万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1.5亿人,约有2千万人将死于与乙肝有关的肝脏疾病,而每年死于乙肝相关疾病的患者达35万。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乙型肝炎病毒(HB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是慢性病毒性肝炎主要的病因。成人期感染HBV者约10%演变为慢性肝炎,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半数为围产期或婴幼儿期感染了HBV,成为慢性持续感染,到儿童或成人期出现慢性肝炎表现。HCV感染后演变为慢性肝炎者约8%~33%。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异烟肼、甲基多巴、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及慢性酒精中毒也可引起慢性迁延性肝炎。

正常人感染HBV后出现一系列免疫应答反应,通过特异性体液免疫(抗HBS)和细胞免疫而清除病毒,使患者康复。如果由于抗体产生不足或抗体效价不高,缺乏有效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TC细胞)等因素,不能将病毒清除,以至HBV不断在肝细胞内复制增殖,并释放到血液中,进入未感染的肝细胞,使感染迁延,成为慢性HBV感染,发展为慢性肝炎。

HBV对肝细胞无直接的损害作用,肝细胞的损害是由于人体免疫系统被HBV致敏后,产生相应的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它们在清除病毒的同时也攻击表面有病毒抗原的肝细胞,使其损害和坏死,少数反复发作者有可能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

二、主要临床表现

大多数发生于急性肝炎后迁延不愈,也有相当多的病例无明显发病与症状,仅在体验时发现肝脏肿大或/和肝功能异常。

常见的症状为轻度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区不适或隐痛、腹胀、大便习惯改变或便溏。体格检查可有轻度肝肿大,肝区有压痛或叩击痛。慢性活动性肝炎严重者可见面色晦暗、巩膜黄染,可有蜘蛛痣或肝掌,可伴脾脏肿大、腹水等。

肝功能检查可有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等肝功能异常的表现,肝功能异常的程度可随病情的变化而有不同。肝功能不好、转氨酶持续或反复升高者,可发展为肝硬化,并可转化为原发性肝癌。

三、一般治疗

发作期应适当休息,好转后可适当活动,参加轻体力劳动,注意劳逸结合,严禁饮酒。可给予干扰素、拉米夫定等抗病毒药治疗,同时应用护肝药,中医辨证论治对改善症状有良好疗效。目前对乙肝患者的治疗还只是限制病毒的进一步复制,治疗乙肝现在还没有特效药。但是乙肝难治并不代表乙肝无治疗意义。通过抗病毒、免疫调节及抗纤维化等治疗,可以大大延缓慢性肝炎向肝硬化和肝癌转化的过程,能减轻肝功能损害带来的一系列症状。如拉米夫定可使乙肝发生疾病进展的风险降低50%。

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疗的关键是抗病毒,目前的各种抗乙肝病毒药物仍不能完全满足医疗和患者的需求。临床治疗需要疗效更佳、安全性更好、耐药性更低的药物,抗病毒新药素比伏的上市为乙肝的治疗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武器。素比伏是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效果好,每天只需口服一次。接受素比伏治疗两年的患者,e抗原转阴率达41%,而血清转换率达36%,这意味着使用素比伏能使更多的阳性病人实现e抗原转换,此后,再巩固治疗一年,即可实现停药。

四、膳食营养

关于肝病患者的营养问题,医学界的意见也不完全一致,有些人认为肝病患者应补充高蛋白或多吃食糖对身体有利,也有人认为需补充高胆固醇及脂肪。以上的说法虽然都有各自的道理,笔者认为,肝病的营养在补充高热能的原则下,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说实在的,现在的肝病患者与几十年前的肝病患者大不相同,几十年前的肝病患者几乎都有能量不足、营养不良的情况存在,所以,适当吃些脂肪性食品(如鱼、肉之类)和高胆固醇的食品(动物肝脏),确实对身体恢复有益,使患者精力倍增;而现在的肝病患者,除病毒性肝炎外,很多是由于营养过剩所致,如脂肪肝、酒精中毒性肝炎等,对这些病人若仍大量补充高能量食品,结果只能加重病情。

因此,在指导肝病的营养时要辨证分析、科学安排、合理搭配。体质肥胖的肝病患者要控制高脂肪、高胆固醇的摄入,多吃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清淡食品,少吃或不吃含糖量高的食物,脂肪肝患者则更应如此。若身体瘦弱或血脂不高的肝病患者可食些高蛋白含脂肪的食物,如瘦猪肉、蛋类、豆制品等。糖尿病或糖耐量失常的高血糖肝病患者,要坚决控制糖的摄入。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对各类肝病都是有益的。

(一)重型慢肝的营养问题

在重型慢性肝炎的治疗中往往对药物的依赖性过重,片面强调贵重药物的使用,而忽视了基本的营养治疗,以至于贻误病情。因此,重型慢肝的营养支持治疗应当受到重视。

1.营养不良营养和代谢的损害等主要并发症在重型慢肝患者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已成为影响短期和长期生存率的明确危险因素。一项研究结果表明,重型慢肝患者三大营养物质及矿物质微量元素远远低于正常水平,如膳食结构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缺乏优质蛋白质来源;脂肪摄入严重不足,能量摄入仅是正常人的50%~60%;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和钙、钾、锌、硒也仅为标准供给量的30%~40%。这些营养素的缺乏,对于降低并发症、改善肝功能非常不利。营养不良不仅可以严重削弱重型慢肝患者肝脏储备和再生能力,而且作为独立的危险因素还显著地提高了相关死亡率。

2.营养补给对重型慢肝的营养补给,应在一般慢肝营养治疗原则的基础上给予相应调整,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纠正氨基酸失衡:晚间少量饮食可以降低机体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耗,进食富含支链氨基酸的食物还能加强夜间的蛋白质合成,改善营养不良和葡萄糖耐受、纠正氨基酸失衡。

(2)增加抗氧化营养:通过膳食补充抗氧化营养物质,如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谷胱甘肽等,可以预防肝症的进展。

(3)补充微量元素:微量元素锌可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肝功能恢复,故应适量增加富含锌的食物;而铁过剩则可促进肝病的进展及肝纤维化,因此要严格限制富含铁的食物。

(二)饮食

1.饮食原则应以清淡、营养丰富、易为消化的食物为主。做到高蛋白、高糖、高纤维素、低脂肪。高蛋白饮食要包括植物和动物蛋白,动植物蛋白要各半搭配,均衡摄入,可明显增加蛋白质的利用率。

2.适宜食物蔬菜、水果和营养丰富的食品,如番茄、青菜、甘蓝、花菜、冬瓜、黄瓜、菌类(香菇、蘑菇、金针菇等)、猪肝、猪瘦肉、兔肉、甲鱼、鲫鱼、海参、海带、紫菜、绿豆芽、莲藕、梨、葡萄、大枣等。还可吃一些酸味的食品,如山楂、食醋等,对保护肝脏有一定帮助。

3.饮食禁忌应尽量避免油腻、煎炸、辛辣、坚硬的食物。饮酒是引起肝炎复发或加重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肝炎患者必须禁酒。如果尽力改善饮食的营养,即使肝脏受损甚至肝硬化都能很快康复。禁忌食物有肥猪肉、肥牛肉、鹅肉、虾、蟹、辣椒、胡椒、桂皮、韭菜、竹笋、蚕豆、土豆、咸鱼、腌肉、白酒等。肝炎患者忌吃生姜,因为生姜的主要成分是挥发油、姜辣素、树脂和淀粉,变质的生姜还含有黄樟素,姜辣素和黄樟素可使肝炎患者的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间质组织增生、炎症浸润等病理变化,加重肝脏损害而使病情恶化。

(三)药膳

1.田基黄清肝汤

成分 红枣10枚、田基黄60g、猪肝100g,煮汤。

功效 利尿祛湿、养肝和胃。

适应 慢性病毒性肝炎。

2.绿豆苡仁养肝汤

成分 绿豆50g、薏苡仁50g、猪肝50g,煮粥。

功效 清热养胃、补肝健脾。

适应 慢性迁延性肝炎。

3.鸡骨草保肝汤

成分 鸡骨草100g、红枣10枚、山楂20g、田螺250g,煲汤。

功效 祛湿清热、健脾养肝。

适应 慢性活动性肝炎。

(四)营养补充剂

慢性肝炎患者的肝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可影响食物中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再则,慢性肝炎患者的食纳大减,食量不足。因此,很难从膳食中获得足够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所以要通过营养补充剂进行补充,常需补充以下营养:蛋白质粉、维生素A、维生素C、天然B族维生素、维生素E、辅酶Q10、螺旋藻、松花粉、圣玛丽草胶囊、蚝精胶囊。

第八节 肝硬化

肝硬化(cirrhosis of liver)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本病人群平均发病率为17.1/10万,并认为肝硬化病死率仍不断上升。我国对此尚无准确统计,但病毒性肝炎广泛传播,慢性肝炎发病率高,长期大量饮酒的人较多,致使肝硬化患者人数众多,成为我国常见疾病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一般统计表明,肝硬化占内科总住院人数的4.3%~14.2%。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由一种或几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引起,在我国以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为主,酒精中毒和脂肪肝所致肝硬化亦有增多之趋势。现将引起肝硬化的主要病因简述如下:

1.病毒性肝炎主要为乙型、丙型或乙型加丁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通常经过慢性肝炎,尤其是慢性活动性肝炎阶段演变而来,称为肝炎后肝硬化。其中10%~20%的乙肝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20%的丙肝患者会演变为肝硬化。

2.血吸虫病长期或反复感染血吸虫,虫卵及毒性产物可引起大量结缔组织增生,造成血吸虫性肝硬化。

3.酒精中毒长期大量饮酒(每日摄入乙醇80g达10年以上)时,乙醇及其中间代谢产物乙醛的毒性作用,可引起酒精性肝炎,继而发展为肝硬化。

4.工业毒物或药物长期接触四氯化碳、磷、砷等或服用双醋酚丁、甲基多巴、四环素等药物,可引起中毒性肝炎,最终演变为肝硬化。

5.营养障碍慢性炎症性肠病,食物中长期缺乏蛋白质、维生素、抗脂物质等,可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和坏死,发生肝硬化。

二、主要临床表现

肝硬化发病高峰年龄在35~48岁,男女比例约为3.6~8:1。肝硬化的起病隐匿、发展缓慢、病程较长,可潜伏3~5年甚至10年以上。

肝硬化代偿期症状较轻,缺乏特异性。以乏力、食欲减退出现较早,可伴有腹胀不适、恶心、右上腹隐痛、便溏腹泻等,上述症状多呈间歇性发作,可因劳累或伴发其它病而出现,经休息或治疗后能缓解。若病情发展至失代偿期,则症状显著,肝功能严重损害,可见消瘦乏力、精神不振、营养状况差、皮肤干枯、面色暗秽无光泽(肝病面容),常感右上腹胀痛不适,食纳大减、牙龈出血、腹水、脾肿大等。

三、一般治疗

过去,医学界有学者认为肝硬化是不可逆转的,得了肝硬化就无法治好。这一观点使许多患者惊恐不安,丧失治疗信心,加速了病情的发展。现在,大量的临床资料显示,肝硬化早期患者若能及时适当的药物治疗和饮食调养,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有可能被阻止和延缓,甚至还可逆转。

1.休息代偿期患者宜适当减少活动,可参加轻体力活动;失代偿期患者则应卧床休息为主,过度劳累可迅速加重病情。

2.支持疗法失代偿期患者食纳差、进食量少,且多有恶心、呕吐,宜静脉输入高渗葡萄糖以补充热量,输液中可加入维生素C、胰岛素、氨基酸、白蛋白或鲜血等,要特别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尽力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拉米夫定能显著减缓乙肝向肝硬化的转化和降低肝癌的发生率。

中医对肝硬化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一些中药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如丹参、赤芍等活血化瘀的中药。

四、膳食营养

(一)饮食

坚持正确的饮食对肝硬化的恢复十分重要。

1.饮食原则一般以高热量、高蛋白和维生素丰富而易消化的食物为宜。

2.适宜食物

(1)蛋白质:高蛋白饮食有利于受损细胞的修复,尤其适用于低蛋白血症和腹水患者,血浆蛋白过低,会加重腹水的形成,所以每日每公斤体重可供给1.5~2g优质蛋白质。

(2)脂肪:肝硬化的患者由于大都有肝功能损害、胆汁合成及分泌减少,脂肪的消化、吸收都受影响,故不宜过分摄入脂肪。

(3)碳水化合物:肝硬化患者以每日总量不低于2000~2500kcal,每日供给碳水化合物300~400g为宜。

(4)维生素:肝硬化患者需要补充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如维生素B族、维生素C、镁、锌等。

需要说明的是肝病严重时,大量的氨基酸会随尿流失,须及时补充足够的蛋白质,但是,来自蛋白质分解的代谢产物胺会积存在血液中,对患者造成损害,使高蛋白饮食具危险性。维生素B6和镁产生的酶可将胺转化为无害的尿素,如果体内缺乏维生素B6和/或镁,胺便会在体内积存。此外,乳酪、酸乳、消化酶、卵磷脂等也能化解胺,因此,在膳食中应增添上述食物,如奶、鱼、瘦肉、蛋、豆制品等。

3.饮食禁忌肝功能显著损害时,应限制或禁食蛋白质,有腹水时饮食应少盐或无盐;禁酒和避免摄入粗糙、坚硬的食物。

(二)药膳

1.砂仁鲫鱼汤

成分 砂仁10g、田七15g、红枣10枚、鲫鱼一条,炖汤。

功效 健脾养胃、活血化淤。

适应 肝硬化有淤血者。

2.鳖甲软肝汤

成分 鳖甲500g、枸杞30g、丹参50g,煲汤。

功效 活血软肝、滋阴补肝。

适应 慢性肝硬化兼阴虚者。

(三)营养补充剂

营养蛋白质粉、天然B族维生素、复合维生素C、辅酶Q10、谷胱甘肽、松花粉。

第九节 脂肪肝

脂肪肝是一种多病因引起的代谢性肝病,脂肪肝的发病率以机关工作人员最高,达12.1%,其次为饮食服务人员,发病率为9.44%,工人农民最低,发病率为7.11%。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中脂肪、糖、酒精摄入量增加、多坐少动的工作方式、激素食品的泛滥等因素,致使脂肪肝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我国酒精性肝病发生率为4%~6%,而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率已达30%,接近西方国家的水平。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脂肪肝表现为甘油三酯(TG)为主的脂质在肝细胞内大量沉积。引起脂肪肝的原因有几个方面:①营养因素:脂类、糖等营养过剩;②酒精:每天饮酒量大于50g,持续5年以上;③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病;④化学因素和药物:如四环素、乙胺碘呋酮等;⑤其他:包括病毒性肝炎、炎性肠病等。

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脂肪肝的发病率及其病因构成不同,上世纪80年代后,肥胖、Ⅱ型糖尿病、酗酒逐渐成为脂肪肝的重要病因。2005年,某单位对职工进行体检,有意将35~45岁年龄段员工的脂肪肝患病率作了统计,500人中竞有近100人患了轻中度脂肪肝,约占20%,他们几乎没有任何特殊的症状,如果不是体检,根本不会知道自己得了脂肪肝。这些人大多是进食肥厚、喜吃肥肉、血脂较高、糖尿病、有高血压等问题或平时运动减少的人。

二、主要临床表现

健康人肝脏内脂质含量占肝脏重量的2%~4%,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肝脏脂肪含量超过5%以上,就称之为脂肪肝。按照脂肪的含量,可把脂肪肝分为三型:

(1)轻型脂肪肝:肝内脂肪含量占5%~10%。

(2)中型脂肪肝:肝内脂肪含量占10%~20%。

(3)重型脂肪肝:肝内脂肪含量大于25%。

轻度脂肪肝患者大多没有异常的症状,通常在健康检查时偶然发现。中、重度脂肪肝可以没有明显症状,有时可出现右侧上腹部肝区隐痛不适,肝脏有轻度到中度的肿大,病情呈隐匿性发展。

脂肪肝的自然转归和预后主要取决于其病因和病理类型,绝大多数脂肪肝患者肝组织学改变进展缓慢,甚至处于静止状态,预后相对良好。部分患者可发生脂肪性肝炎和肝纤维化,若能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肝脏组织学改变可逆转。

三、一般治疗

控制脂肪肝,应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在治疗中应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控制原发病或相关病因,如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一般体检发现的脂肪肝,多是轻、中度的。若是轻度的,如无特殊症状,可以不用吃药治疗,只要控制饮食,摄入低脂食物、不喝酒、适当运动,或作护肝降脂等调理,便能阻断病情发展。但若不加注意,继续不良生活习惯,仍然不科学的饮食,病情就会发展,出现肝细胞脂肪沉积,代谢障碍,导致肝细胞缺氧、水肿,以致坏死,发生肝纤维组织增生,终致肝硬化。病情的进展虽然缓慢,但后果却是严重的。若患者是患了乙肝或丙肝后合并脂肪肝的,病情就会加倍严重。防治脂肪肝的一般原则如下:

1.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合理膳食、少饮酒、有规律的作息、加强身体锻炼;

2.对症治疗防治酒精性脂肪肝,戒酒是关键;肥胖引起的脂肪肝,适当减肥、降脂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糖尿病和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脂肪肝,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3.药物治疗目前尚无治疗脂肪肝的特效药,一般可用降低血脂、促进脂肪代谢的药物。

四、膳食营养

(一)饮食

1.饮食原则合理膳食是饮食治疗脂肪肝的重要环节,饮食应当选择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烹饪应用植物油。

2.适宜食物推荐的食物主要有玉米、燕麦、芹菜、萝卜、冬瓜、黄瓜、南瓜、芹菜、竹笋、丝瓜、香菇、玉米须、鸽肉、兔肉、瘦猪肉、脱脂牛奶、海参、海鱼、海带等,多食新鲜水果。

3.饮食禁忌不宜吃高糖、高热量的食物,忌食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品,不宜吃对肝脏有刺激性的辛辣调味品,禁忌的常见食物有猪肥肉、猪脑、动物肝脏、虾、蟹、禽蛋类、鹅肉、鱿鱼、荔枝、龙眼、糖、酒类。

(二)药膳

1.玉米须降脂汤

成分 玉米须100g、田七30g、鸽1只,煲汤。

功效 降脂清肝、活血祛瘀。

应用脂肪肝兼有瘀血者。

2.冬瓜瘦肉清肝汤

成分 冬瓜500g、猪瘦肉100g、香菇50g,煲汤。

功效 利湿降脂、清热养肝。

应用脂肪肝兼有湿热者。

(三)营养补充剂

B族维生素、维生素C、深海鱼油胶囊、松花粉、灵芝孢子粉、卵磷脂、膳存。

第十节 慢性胆囊炎与胆道结石

慢性胆囊炎是危害人民健康的多发病和常见疾病,本病以女性多见,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4,好发于40岁以上者。我国胆石症的发病率高达8%,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胆道结石又称胆石症、胆石病,包括胆囊结石和肝内、外胆管结石,是现代人常见的疾病之一。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在成年人中约为15%~20%,其相对发病率已占胆道结石的70%~80%,且有逐年增高之趋势。慢性胆囊炎和胆道结石在病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上都很相似,绝大部分胆囊炎都是由结石引起的,有互与因果的关系。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慢性胆囊炎和胆道结石都与结石有关,多有急性胆囊炎和胆道结石的发作史,而结石的形成机制却十分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根据胆石所含主要成分所形成的特征,一般将结石分为三类:胆固醇结石(50%)、胆色素结石(37%)和混合结石(7%)。各种结石的形成都与体内代谢失调和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有关。此外,胆结石的形成与下列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

1.不吃早餐由于空腹时间长,胆汁较长时间贮存在胆囊内形成淤积,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在胆囊内沉积,逐渐形成结石。

2.嗜食甜食经常吃甜食,过量的糖分会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使糖原、脂肪、胆固醇合成增加,造成胆汁中胆固醇增加,易导致胆结石。

3.高脂饮食过量食用脂肪类食物,使胆汁中的胆色素、胆固醇含量增加并发生沉淀,逐渐形成结石。

4.长期素食胆结石的形成固然与脂肪过多、胆固醇过高有关,但更主要的取决于胆固醇的溶解度。正常人的胆固醇、胆盐和卵磷脂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呈微胶粒状悬浮胆汁中,当这一比例破坏,便会形成胆结石。长期素食者摄入卵磷脂不足,且素食中过多的纤维素妨碍了胆汁酸的吸收,使胆汁中的胆盐浓度下降。卵磷脂与胆盐不足,导致胆固醇、胆盐、卵磷脂三者的比例失调,促使结石的形成。

二、主要临床表现

病程较长,多有反复发作的病史,不少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曾有数年甚至数十年的上腹部疼痛史,不少人误以为是“胃痛”。近年来,由于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B超等诊断设备的普及,本病大都能得到及时的诊治。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结石的大小、形状、位置、有无梗阻及感染,大都有以下症状:

1.腹痛腹痛是慢性胆囊炎、胆道结石病的最主要临床表现,腹痛多位于右上腹或剑突下,多为持续性胀痛,腹痛常常因进食油腻食物而诱发或加重。部分病人的腹痛与体位有一定关系,如仰卧位时结石坠入胆囊颈,可引起阵发性绞痛,若体位变动,结石松动、胆汁排泄,腹痛可迅速缓解。

2.消化道症状常见厌油腻、上腹饱胀、食欲减退,甚至恶心、呕吐等。

3.黄疸有部分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主要与结石造成胆管梗阻有关。

三、一般治疗

慢性胆囊炎、胆道结石病的治疗方法比较多,西医主要手术治疗为主,如胆囊切除术、胆管切开取石术,甚至肝叶部分切除术。但手术后遗症不少,复发率也高,有的反复数次手术也未能达到治愈的目的。

非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溶石、排石、消炎利胆而促进结石的排出来达到治愈的目的。非手术治疗可预防或减少慢性胆囊炎、胆道结石病的复发、防止急性发作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使人与结石长期“和平共处”,保持正常的状态。

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慢性胆囊炎、胆道结石有很好的效果,现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是目前治疗胆道疾病的常用方法。

上述胆囊炎、胆石症的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如单纯性胆囊炎,首选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若是多发性胆囊结石,基本治疗原则仍是胆囊摘除术。因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结石,虽有少数病例获得成功,但就总的情况看效果仍不满意,胆囊内的结石不但难排干净,且在治疗中可能带来一些并发症。前几年,口服溶石药可使一部分胆囊结石缩小或消失,但大量长期服药,可引起一些并发症,而且停药后结石又可复发。与此相反,胆囊切除有较好效果,尤其是近年来电视腹腔镜的使用,使不少患者不需剖腹即能将胆囊切除。该方法的优点是痛苦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

四、膳食营养

结石的形成和病变的发生与饮食营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饮食中的蛋白质不足,则胆汁的分泌减少,容易形成结石;食物中如果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等,便会发生胆固醇结石,如果补充维生素E等维生素,不但结石不易形成,且能促进结石的溶解和排出。

(一)饮食

1.饮食原则应提供高热能、高维生素、低脂肪、低胆固醇和少纤维的饮食,少吃多餐,使胆汁分泌均匀。

2.适宜食物通常可以多喝牛奶,也可以食用全麦面包和谷类、瘦肉、鱼、蛋、乳酪、水果、蔬菜等。如茭白、茄子、水芹菜、马齿苋、冬瓜、苦瓜、绿豆芽、赤小豆、山楂、苹果、猕猴桃、香蕉等。若患者体重正常、情况良好,还可以吃些猪肉、牛排、肉汤和含卵磷脂的食物。

3.饮食禁忌患本病时,常会被限制吃许多食物,过分的禁口,并没有科学根据,事实上,只要对健康有帮助,除油腻辛辣之品可诱导急性发病外,没有哪种食物是应该被完全禁止的。

为防止胆石病的发生,饮食上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少食甜食:糖可刺激胰岛素分泌、加速胆固醇分泌积聚、促进结石形成,因此,要适当控制糖类物质摄入量。

(2)少吃脂肪:大量食用高脂肪食物可使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增加、胆囊收缩功能降低、胆汁易浓缩,容易形成结石。

(3)坚持早餐:夜间空腹时间长,如果不吃早餐,胆汁在胆囊中积存的时间就更长,同时肝脏分泌胆汁减少,使胆汁中胆酸含量减少、胆固醇沉积,长期以往,易形成胆固醇结石。因此,应该坚持每天有规律地吃早餐,让胆囊在早晨就来一次收缩运动,排出积存的胆汁,然后再接受肝脏分泌的新鲜胆汁,便能减少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可能。

(二)药膳

1.三色生鱼汤

成分 玉米须30g、白茅根15g、红枣15枚、生鱼250g,煲汤。

功效 利尿降脂、养胃健脾。

适应 慢性胆囊炎

2.双金鸭肫汤

成分 金银花15g、金钱草15g、鸭(鸡)肫100g,煲汤。

功效 利胆化石、清热消炎。

适应 胆石症、胆囊炎。

(三)营养补充剂

营养蛋白质粉、卵磷脂、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族、蜂胶、松花粉、大蒜素。

第十一节 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是指胰实质性的反复或持续炎症,伴有不同程度的胰腺内、外分泌功能障碍的疾病。近年来,随着对本病认识的加深,检查手段的增多和诊断水平的提高,发现的病倒明显增多,加上饮食结构的改变,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本病常见于中老年人,以40~60岁最多见,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7:1。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嗜酒因素慢性胰腺炎与长期(10年以上)嗜酒有关。酒精直接或间接引起胰液粘稠、蛋白质沉淀,胰管梗阻和结石形成,损伤胰腺实质,发生胰腺炎症和纤维化。

2.胆道疾病胆道疾病(结石、炎症、蛔虫)的长期存在是慢性胰腺炎发病的另一主要原因。胆道炎症感染和/或结石引起胆总管开口部或胰胆管交界处狭窄或梗阻,使胰液流出受阻,胰管内压力升高,导致胰腺泡、胰腺小导管破裂,终致胰腺组织和胰管系统损伤。

3.代谢紊乱机体营养代谢障碍,如高脂血症、高钙血症等可诱发慢性胰腺炎。

4.其他因素遗传因素、免疫疾病、重度营养不良等也可发生慢性胰腺炎。

二、主要临床表现

慢性胰腺炎的病程常超过数年,临床表现为无症状期与症状轻重不一的发作期交替出现,也可无明显症状而发展为胰腺功能不全的表现,慢性胰腺炎的症状常无特异性。

1.腹痛是慢性胰腺炎最突出的症状,60%~90%患者有程度不等的腹痛。

2.胰腺功能受损慢性胰腺炎的后期,可出现吸收不良综合征和糖尿病的表现。

3.其他可并发假性囊肿,可出现黄疸等胆总管压迫症状。

三、一般治疗

本病经内科积极治疗后可缓解症状,但不易根治。治疗措施主要是去除病因(如戒酒、治疗胆道疾病)、防止急性发作、对症治疗、缓解症状。必要时可行适宜的手术治疗。中医常用清热去湿、健脾利胆、活血化瘀的中药治疗,有较好效果。

四、膳食营养

(一)饮食

1.饮食原则膳食应高蛋白、多维生素、低脂肪;多吃清淡性凉易消化的食品。

2.适宜食物番茄、马兰头、白菜、萝卜、芹菜、莲藕、苋菜、金针菜、淮山、甘蓝、花菜、冬瓜、黄瓜、苦瓜、绿豆、豆芽、扁豆、豆角、百合、四季豆、鸭肉、鱼肉、牛奶、猪胰、水蛇肉、香蕉、罗汉果、苹果、西瓜、白果、梨、草莓等。

3.饮食禁忌忌食性热刺激性强和油炸、肥腻、熏烤的食物,如肥猪肉、狗肉、虾、蟹、奶酪、胡椒、芫荽、姜、葱、芥末、洋葱等。禁酒和暴饮暴食。

(二)药膳

1.淮枸保胰汤

成分 淮山50g、枸杞子20g、玉米须50g、猪胰250g,煲汤。

功效 健脾补胰、养阴降脂。

适应 慢性胰腺炎兼脾虚者。

2.双瓜清胰汤

组成冬瓜500g、苦瓜250g、银花100g、鸭肉500g,煲汤。

功效 凉血清胰、清热消炎。

适应 慢性胰腺炎兼胃热者。

3.田白泥鳅汤

成分 田七50g、白参50g、泥鳅500g,煲汤。

功效 活血化瘀、益胰健脾。

适应 慢性胰腺炎兼血淤者。

(三)营养补充剂

葡萄糖酸锌、氨基酸铬、营养蛋白粉、B族维生素、维生素E、维生素C、松花粉、螺旋藻。

第十二节 习惯性便秘

指粪便在肠腔滞留过久,内含水分过量吸收,以致便质过于干燥坚硬,正常的排便频率消失。在正常情形下,食物通过胃肠道,经过消化吸收,所余残渣的排泄需24~48小时,若排便间隔超过48小时,即可视为便秘。但是健康人的排便习惯有所不同,有隔2~3天一次者,未必是便秘。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便秘的原因繁多,主要可分为结肠便秘和直肠便秘二类,前者指食物残渣在结肠中运行过于迟缓而引起的便秘;后者指食物残渣在结肠运行正常并能及时达到直肠,但在直肠滞留过久,排出困难,所以又称排便困难。分析便秘的病因,可与下列因素有关:

1.排便动力缺乏排便的动力主要依靠膈肌、腹肌、肛提肌和肠壁平滑肌,这些肌肉虚弱、收缩无力,足可引起便秘;

2.肠道刺激不足食物中所含机械或化学刺激物不足,如纤维素减少;

3.神经精神紊乱可使胃肠功能紊乱、肠蠕动减弱;

4.排便反射消失神经损伤等原因可致排便反射消失、粪便在直肠停留;

5.医源药物所致如服碳酸钙、氢氧化铝、阿托品等可致便秘。

功能性改变多由内分泌代谢紊乱、饮食习惯改变、排便习惯被干扰、结肠收缩功能失常所致,或滥用泻药,如女性过多服用减肥药等,亦可引发便秘。近年来,由于社会生活节奏紧张,人们饮食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等因素,使习惯性便秘增多,成为一种常见病。中医认为,习惯性便秘主要由于大肠的传化功能迟缓引起,其中诸如气虚不运、鼓动无力;或阴精不足、肠道干涩;或燥热内结、大便坚实;或阴寒凝集、运化失利等因素均可导致本病。故中医对便秘有热秘、冷秘、气滞血瘀秘、阴血虚秘、气虚秘等之分,治疗时应当辨症论治,效果方能理想。

二、临床表现

习惯性便秘以老年人和孕妇为多见,主要有大便秘结难解、排便间隔时间长、次数少,少则3~5天,多则一周以上,大便干结如羊屎或质软但排出困难,每次如厕需努力屏挣方能排出。一些患者由于胃肠运动功能紊乱,可有腹部饱胀不适,甚至腹痛。便秘日久可引发头晕、头痛、睡眠不好、食欲减退、口腔异味等全身症状。严重时可诱发冠心病,甚则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危及生命。便秘日久,可致肛裂、痔疮、脱肛等肛肠疾病的发生。长期便秘不利于身体健康,本应随大便排出体外的各种有毒物质长期滞留体内,对身体可造成较大的危害,与肠道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三、一般治疗

在治疗初期可辅以滑润性轻泻剂,而强泻剂或灌肠应尽量少用或慎用。一般常用调理肠道功能的润肠通便、泻下通便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服用蜂蜜、果导、大黄、番泻叶等通便药,可取得暂时性效果。一般患者每因便秘,而自服泻药,虽可通便,但基本病因未能解除,反而因泻药对肠黏膜的经常刺激,使其应激力进一步减弱而加重便秘。

探求便秘的原因、针对病因治疗便秘,如便秘是由于患者对食物有不良习惯而致膳食纤维素缺少造成的,就应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含纤维素较多的蔬菜和水果,则可能纠正便秘;若经常忽视便意而造成直肠性便秘时,就需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中药脾约麻仁丸对老年性便秘有较好疗效。

应强调的是便秘患者一定要养成定时登厕的习惯,要纠正长期依赖应用泻药排便的弊端,平时多饮开水、坚持锻炼、按摩腹肌,以保持肠道正常蠕动。

四、膳食营养

(一)饮食

1.饮食原则除应用药物治疗外,尚可以食疗取效。通过积极调整饮食结构,增加纤维素含量高、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亦可多食含双歧因子的食物,如大豆低聚糖有利于双歧菌生长,从而调整肠道菌种平衡,促进肠道正常蠕动,使排便通畅。

2.适宜食物多食大豆及其制品、洋葱、甜菜、菠菜、芹菜、苋菜、胡萝卜、番茄、番薯、南瓜、马铃薯、韭菜、胡桃、笋、海带、白萝卜、蜂蜜、松子仁、梨、香蕉、酸奶等,亦可多食猪血,以刺激肠蠕动,达到宽肠通便的目的。应当说明的是:香蕉内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使粪便的容积量增大,促进肠道蠕动;香蕉的含糖量超过15%,能引起高渗性的肠液分泌,并将水分吸附到固体部分,使粪便变软而易排出。因此,一般人都认为吃香蕉能润肠通便。其实并非所有的香蕉都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只有真正熟透了的香蕉才有这种作用。生香蕉或没熟透的香蕉含有较多的鞣酸,鞣酸对消化道有收敛作用,可抑制肠液分泌和肠道蠕动,摄入一定量后反而会引起便秘或加重便秘症状。

3.饮食禁忌不宜吃辛辣燥热之品和难消化的食物,此类食物容易结热燥屎,促成或加重便秘,如胡椒、辣椒、茴香、白酒等。

(二)药膳

1.黄精桑椹粥

成分 黄精30g、黑芝麻50g、桑椹50g、陈皮10g,煲粥,连服5~7天。

功效 生津润肠、理气通便。

适应 津枯气滞的老年人习惯性便秘。

2.润肠通便汤

成分 火麻仁30g、李仁30g、猪大肠250g,煲汤,蜂蜜兑服。

功效 润肠通气、生津润燥。

适应 习惯性便秘。

(三)营养补充剂

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E、蜂蜜、松花粉、纤维素(果蔬片)、大豆低聚糖、辅酶Q10。

第十三节 胃癌

胃癌(gastric cancer)是最常见的胃肿瘤,也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胃癌在两性间、不同年龄间、各地区间、各民族间,甚至同一地区不同时间的发病率都有较大差异,男性居多,男女之比约2~3:1,发病年龄多属中老年,青少年较少,随着社会竞争强、压力大,年青人得胃癌的也不少。全国胃癌的平均年死亡率约为16/10万(男性21/10万,女性10/10万),高发区可达60~100/10万。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胃癌的发病原因迄今尚未阐明,一般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参与胃癌的发病。

1.幽门螺杆菌感染大量流行病资料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Hp)是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2.环境因素观察发现,从胃癌高发区移民到低发区定居的,第一代仍保持着对胃癌的高易感性,第二代则有显著的下降趋势,这提示胃癌的发病与环境因素有关,而最大可能是饮食中的致癌物质。

3.遗传因素遗传素质对胃癌发病有重要影响,使致癌物质对易感者更易致癌。

4.癌前病变癌前病变是指较易转变成癌组织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残胃炎、胃溃疡等。

5.缺乏维生素近年发现叶酸等维生素缺乏与胃癌和结肠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叶酸水平降低影响一些癌基因,容易发生癌变,抗氧化维生素在体内含量降低与各种自由基活性增加、细胞免疫功能降低等有关,易致癌变。

6.其他酗酒、吸烟都会损伤胃黏膜,导致胃部慢性炎症和溃疡,最终导致癌变,饮食中的致癌物质也是造成胃癌的因素之一。

二、主要临床表现

早期胃癌多无症状,也无体征可查,有些患者可能出现轻度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症状,但很难肯定是癌所引起。

进展期胃癌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上腹痛或上腹饱胀不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体重减轻;溃疡性癌有出血时可致黑便或呕血。主要体征为腹部肿块。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癌的最好方法,无症状的早期胃癌只有通过胃镜检查才能及时发现。

三、一般治疗

手术治疗是目前唯一有可能根治胃癌的手段。手术效果取决于胃癌的病期,癌侵袭深度和扩散范围。手术分为根治性切除术和姑息性手术。

化学性抗肿瘤药物常用以辅助手术治疗,在术前、术中及术后使用,可以抑制癌细胞的扩散和杀灭残存的癌细胞,从而提高手术效果。

四、膳食营养

(一)饮食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乳品和蛋白质,食物用冰箱贮藏,可降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而多吃霉变粮食、霉制食品、咸菜、高盐烟薰和腌制鱼肉等则可增加胃癌发生的危险性。

如长期吃含高浓度硝酸盐的食物(如烟薰、腌制的腌腊食品、咸菜等)后,硝酸盐可在胃内被细菌的还原酶转变成亚硝酸盐,再与胺结合成可致癌的亚硝胺。细菌还可伴随部分腐败的不新鲜食物进入胃内,慢性胃炎或胃大部切除术后胃酸分泌低下也可能有大量繁殖的细菌,老年人因胃酸分泌腺的萎缩也常引起胃酸分泌低而有利于细菌生长。正常人胃内细菌少于103/ml,在上述情况下,细菌可增殖至106/ml以上,这样就会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类致癌物质,致癌物质长期作用于胃黏膜,在其它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可致癌变。每日进食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可减少胃内亚硝胺的形成。因此,要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尤其是吃肉的同时最好配以蔬菜;多食牛奶或奶制品;增加食物中蛋白质含量,如肉类、鱼类、豆类等;食物不能过烫、进食不宜过快、不饮烈性酒等都可预防胃癌的发生。分析胃癌患者血清可发现硒、锌、铁、锰、钼等元素含量低于正常水平,这也可能是胃癌发病相关因素,所以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摄入上述矿物质,尤其是硒元素的摄入量。

胃癌化疗中,补充足够的营养,可预防化疗的不良反应,膳食中应增加富含维生素、优质蛋白质和矿物质的营养食物,如猪瘦肉、乌鸡肉、香菇、木耳、海参、虫草、龟肉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胃癌术后的饮食营养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加生存率、延长生命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日常膳食中要尽可能提供富有营养的食物,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升抗癌能力。

(二)药膳

1.虫草乌鸡汤

成分 冬虫夏草10g、乌鸡500g、黄芪50g,煲汤。

功效 补气生血、强身健体。

适应 胃癌术后。

2.参鳖汤

成分 西洋参50g、鳖500g、大枣50枚,煲汤。

功效 益气养阴、健脾助胃。

适应 胃癌化疗期。

(三)营养补充剂

蛋白质粉、维生素C、B族维生素、松花粉、螺旋藻、灵芝孢子粉、蜂胶。

第十四节 痔疮

痔是指直肠端黏膜下或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静脉团,在成人中极为多见,痔疮的发病率占人群总数的60.7%,老年人高于年青人,女性高于男性,儿童很少发生。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痔的形成与解剖、腹压、静脉血管等因素有关。饮食偏辛辣习惯、中气不足、久坐久站、妊娠妇女、田径运动员、重体力劳动者、均是痔疮病的高发人群。

1.解剖因素形成痔的静脉丛属直肠上静脉丛,无静脉瓣,血流易于瘀积,静脉穿过直肠肌层时,也容易受干硬粪块的压迫,影响血液回流,使静脉压力增高。

2.压力增高任何使腹部压力增高的因素,如习惯性便秘、排尿不畅、妊娠、盆腔肿瘤等,都能使腹压增高,静脉回流受阻,导致静脉丛充血、扩张。

3.静脉薄弱先天性或由于营养不良、身体衰弱,使静脉壁平滑肌无力或结缔组织萎缩所致静脉瘀血扩张。

4.局部病变常见的原因是直肠下端和肛管的慢性感染,使黏膜下或/和皮肤下静脉丛发生炎性病变,静脉壁组织逐渐纤维化,失去弹性,导致静脉丛瘀血扩张。

中医认为痔疮是由于淤血积聚、湿热下注、脉络受阻所致。

二、主要临床表现

痔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临床表现也有差异。

1.内痔位于直肠肛管齿线以上,为直肠上静脉丛扩大、曲张所致,痔核较小、质软,临床上无明显不适,最常见和较早期的症状是出血,发展到一定阶段可出现痔核脱出症状。

2.外痔位于直肠肛管齿线以下,为直肠下静脉丛扩大、曲张所致。单纯性外痔多无明显症状,若因腹压增高、过力过猛或剧烈活动致静脉丛破裂时,可引起肛门部剧烈疼痛。

3.混合痔由于直肠上静脉丛和直肠下静脉丛之间彼此吻合相通,故内外痔可以同时存在,兼有内、外痔的症状。

三、一般治疗

痔的治疗有非手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以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为主,具体治疗方法很多,可根据情况适当选择,严重者可行手术治疗。PPH手术在观念上改变了传统手术,缩短了手术时间,达到无痛、微创、高效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显著降低。

四、膳食营养

(一)饮食

1.饮食原则饮食与痔疮的关系明显,饮食要清淡、富有营养、容易消化,应选择具有凉血消肿、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和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

2.适宜食物番茄、芋头、韭菜、蕹菜、茄子、菠菜、金针菜、石花菜、芹菜、苋菜、胡萝卜、萝卜、大白菜、藕、黄瓜、丝瓜、苦瓜、黄鳝、猪大肠、泥鳅、田螺、鲫鱼、银耳、香蕉。

3.饮食禁忌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禁食燥热、肥腻等可助热生火的食物,如胡椒、辣椒、肉桂、花椒、芫荽、茴香、砂仁等,禁忌发物和酒烟。

(二)药膳

1.槐花田螺汤

成分 槐花50g、生地100g、田螺500g,煲汤。

功效 凉血止血、清热消炎。

适应 痔疮出血。

2.田七活血消痔汤

成分 田七50g、马齿苋500g、猪大肠头500g,煲汤。

功效 消肿散结、活血消痔。

适应 痔疮。

(三)营养补充剂

营养蛋白质粉、大蒜精、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膳食纤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