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卵石”行动始于1944年1月22日,是盟军在意大利中部安齐奥地区的两栖登陆行动,意图是切断德军退路和进攻罗马。
马克·克拉克于1917年从美国西点军校毕业,1942年初,先后担任美国地面部队副参谋长、参谋长,8月升少将,任第2军军长,11月,升为中将并被任命为“火炬”行动联军副总司令,总司令为艾森豪威尔。
1943年,克拉克出任新成立的第5军团司令,该军团辖英国第10军与美国第6军,第一个任务是在意大利萨莱诺湾登陆,代号“雪崩”。德军早就猜到登陆地点,8月8日,希特勒亲令魏亭果夫将军的第10军团在那不勒斯(“雪崩”的主要目标)与萨莱诺之间部署机动战斗群。美军第5军团在9月9日准备登陆前,德军已严加戒备,而克拉克为获得战术奇袭的机会,禁止海军进行登陆前的炮击;而且登陆部队在船上已经知道意大利于8日与联军签署休战协议,因此都认为这将是一次轻松的登陆。结果登陆艇还没接近滩头就遭到德军的猛烈阻击。
到第一天结束时,盟军虽然占领了4个不连续又狭窄的滩头,但随时都有被赶下海的危机。10日到14日,德军对滩头猛攻,第29装甲步兵师也从意大利南部赶到。英军被困在萨莱诺附近,美军也被赶回滩头,克拉克要求海军将第5军团司令部接回海上。艾森豪威尔与第15集团群军司令哈德罗·亚历山大将军立即增加萨莱诺地区的海、空支援,并将第82空降师交给克拉克指挥,才勉强守住滩头。
盟军的海空联合火力击退了德军,凯塞林元帅下令部队北撤。萨莱诺登陆对盟军是一场灾难。德军北撤后,第5军团于1943年10月2日占领那不勒斯,代价为损失12000兵员。接着第5军团沿着西海岸往罗马推进,德军采举迟滞防御作战,并将桥梁摧毁,而且雨季提早来临,使得第5集团军进展缓慢。到1944年1月中旬,连古斯塔夫防线前缘都还没到达,4个月只进展100千米,离罗马还有130千米,战斗损失却近40000人,而病患则达50000人。
媒体用“寸进”形容1943年的意大利战场。英国军事评论家利德尔·哈特则用“蚕食”批评盟军的行动,他认为联军浪费太多时间在整顿、准备与巩固。此外,丘吉尔也批评联军不知利用两栖作战来迂回德军侧面。
意大利被称为“伸入地中海的高跟鞋”。在“高跟鞋”上面,还有完整的“小腿”和“大腿”,罗马位于“膝盖”的位置上。按照盟军的本意,拿下西西里岛后横渡墨西拿海峡,先占领“鞋尖”,然后一点一点往上打,从南向北推过去,直至占领罗马。这似乎是无可取代的计划。丘吉尔却突发奇想,说:“我们何必像只小臭虫一样呢?从脚尖、脚踝,慢慢地爬上小腿肚子。让我们做一只猫,一爪子就挠到膝盖上。”
这的确是天马行空的想法,墨索里尼刚下台,意大利乱哄哄的。在这种时候,如果聚合起盟军在北非的所有力量,从海上直逼意大利“膝盖”处的罗马,的确有可能呈现出一番新景观。但是,美国人对丘吉尔的意见素来有保留。他们佩服他的战时领导能力,又怕他那意气风发的脑子,不知道会把美国兵支到哪里打仗去。
1943年入秋时节,盟军在意大利循规蹈矩的行事,按照计划渡过墨西拿海峡,在意大利的“鞋尖”登陆,顺着“脚面”一路北上。
很快,盟军就被阻止在古斯塔夫防线面前。这时,盟军的重点计划是几个月后的诺曼底登陆作战,在意大利只保持有限的作战行动,兵力也不多,因此很难突破古斯塔夫防线。这时,丘吉尔提出:不是从南向北突破不了古斯塔夫防线吗?那就把一只“野猫”投放到古斯塔夫防线北面的海岸线上,南北合击,把古斯塔夫防线碾碎。实际上,这个方案还是他早先提出的“臭虫和猫”计划的变种。
这个计划的代号是“鹅卵石”行动,确定的登陆地点是古斯塔夫防线北面近百千米的小镇安齐奥,也是个渔港,那里有一座德军的疗养院。
“鹅卵石”行动开始就被美军头面人物乔治·马歇尔所轻视,觉得它太业余。后来丘吉尔向罗斯福和斯大林提出,才被接纳,而斯大林对于任何能减轻东战场压力的盟军作战提议都赞成。根据计划,由马克·克拉克中将指挥的美国第5军团从南面发起进攻,把驻守罗马周围的德军引出来;第5军团的约翰·卢卡斯第6军在安齐奥与聂图诺地区登陆,迅速向阿尔班山地前进,威胁德第14装甲军的后方。
卢卡斯对计划缺乏信心,在日记中写到:“除非我们得到我们所希望的,否则行动将是铤而走险的,在我自己个人意见讲,这不应该去尝试的。”“该行动有很强的加里波利之战的意味及表面上仍然是同一个门外汉在同一个后备席上。”这个门外汉所指的显然就是指丘吉尔,他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灾难性的加里波利登陆的设计师。
另一个问题是登陆舰只的有效性,美军特别强调没有任何其他事可以推迟诺曼底登陆及其在法国南部的登陆。“鹅卵石”行动将要使用一些用于这两次登陆的舰只,罗斯福总统容许使用至2月5日前交回。
参与这次进攻的盟军包括5艘巡洋舰、24艘驱逐舰、238艘登陆艇、62艘以上其他船只、40000名士兵及5000辆以上车辆。
进攻分为3个方向:一是英军进攻安齐奥以北10千米的海岸。二是美军进攻安齐奥港,本来动用美军第504伞降步兵旅在安齐奥以北空降,后来被取消。三是西南美军进攻安齐奥以东10千米海岸。
登陆行动始于1944年1月22日。最初的登陆行动除了德国空军零星的攻击,基本没有遇到抵抗。凌晨时分,36000名士兵及3200辆车辆在海滩登陆,共有13名盟军阵亡及97人受伤;大约20名德军被俘。英军第1步兵师向内陆推进了3千米,美军苏格兰营占领了安齐奥港,美军第509伞降步兵团占领聂图诺,美军第3步兵师向内陆推进了5千米。
1月22日,卢卡斯将军指挥美军第6军在安齐奥顺利登陆,并很快建立了滩头阵地。卢卡斯打算向内陆推进25英里,占领阿尔卑斯山,切断德军的供应线和退路。但卢卡斯过于谨慎,没有乘胜前进。随后9天,关注的是把更多的兵力和给养运上岸来。
对卢卡斯此举,史学家约翰·基谨说:“卢卡斯登陆的第一天,就有可能到达罗马,虽然之后可能被逐回,无论如何,他孤注一掷地向内陆进攻可能更好。”卢卡斯在行动的计划阶段便缺乏信心,认为登陆后会面对两至三倍的德军。基谨认为,卢卡斯的行动是在任何世界上都是最差劲的。丘吉尔不满地说:“我本来希望向海岸投入野猫,但现在我们却变成了一条搁浅的鲸鱼。”卢卡斯在2月23日被解除职务。
凯塞林在得知盟军在安齐奥登陆后,立即从法、德及南斯拉夫调派兵力支援。到了28日,已有4个师面对美第6军,并准备进行反击。1月30日,卢卡斯才向阿尔卑斯山发动进攻。经过3天战斗,付出5500人的伤亡后,卢卡斯被迫停止进攻,命令部下挖壕自卫,在滩头阵地周围布上铁丝网和地雷。
凯塞林元帅1月22日凌晨3点得悉盟军登陆,5点令第4警察装甲掷弹兵师及德军王牌师赫尔曼·戈林装甲师组织机动部队迎战,确保安齐奥经由卡姆波莱奥内及奇斯泰尔纳到阿尔班山地间所有道路为德军控制。并在先锋部队作战时,盟军登陆第1天结束前再增派两万名德军到前线作战,把盟军赶下海去。德军最高统帅部接受他的建议,令自法国、南斯拉夫与德国境内派3个师赶到意大利前线。早上8时,凯塞林打电话命令第14军团与在古斯塔夫防线上第10军团也增援前线。
盟军登陆后,所有在意大利南部可调动的德军都迅速赶往安齐奥滩头作战。凯塞林最初认为,如果盟军在1月24日之前对德军发动猛攻,德军肯定战败。但在1月22日结束前,盟军仍未发动猛攻。凯塞林不敢相信,盟军将领竟不知此时应该猛攻,其略感放心。德军艾佛瑞·史克伦指挥党卫队第1装甲军在1月22日傍晚率先包围安齐奥滩头的盟军,次日又有一批德军赶到,1月24日,超过40000德军到达战斗位置。
登陆3天后,盟军在滩头被围困了。第4警察装甲掷弹兵师在西边,第3装甲掷弹兵师在中至阿尔班山地布防,赫尔曼·戈林装甲师在东边。德军8个步兵师组成的近10万兵力围住滩头,还有近60000名德军在增援途中。
随着美军第45步兵师及第1装甲师到达,滩头的盟军人数在1月29日增至69000人、508门火炮及208辆坦克,防守德军增至71500人。
1月30日,卢卡斯部切断7号公路,另一路则向东北经阿尔巴诺进至卡姆波莱奥内,经过激烈战斗,英军第1步兵师未能攻占卡姆波莱奥内,形成突出部。两个苏格兰营发动了果敢的进攻,但日出后被孤立。第1和第3营的767名士兵中,只有6人回到盟军战线,有743人被俘。
2月3日,10万德军向卡姆波莱奥内突出部发动反攻。德军分为两个军,由艾佛瑞·史克伦的第1伞兵军及由特劳戈特·海尔指挥的第76装甲军。战斗极为激烈,2月10日,盟军被赶出突出部。
安齐奥滩头阵地陷入困境,不仅前进不得,而且德军越来越多,已有10个德国师包围安其奥的5个盟军师。2月28日,德军试图一举将盟军赶下海去,但遭到盟军空军空袭,当天德军损失了30多辆坦克,凯塞林不得不于3月4日下令停止反击,以5个师维持对美军的包围。
盟军被压缩在滩头阵地上,伤亡日增,一筹莫展。有位新闻记者描述当时美军的状况:“美军在这里就像原始人那样生活,他们那副样子,挥舞棍棒也许比使用机枪还更像样些。”
双方都知道,春季内不能取得决定性战果。凯塞林命令准备一条新防线,名为“凯撒防线”,从罗马以南的台伯河开始,沿盟军滩头阵地,经比沙里穿越阿尔班山地,到瓦尔蒙托内,横贯意大利,到达亚德里亚海。驻守防线的是第14军团及第10军团。
卢西亚·特拉斯科特从第3步兵师师长晋升,代替卢卡斯出任美国第6军司令,他与参谋人员共同计划一次决定性的进攻,配合意大利盟军总司令哈罗德·亚历山大计划的对古斯塔夫防线的主要进攻行动。
3月和5月初,美军第34步兵师、第36步兵师分别到达安齐奥,英军第56步兵师被英军第5步兵师取代。5月底,盟军滩头部队达15万人,包括5个美军师及两个英军师,面对5个德军师。
亚历山大要求第6军切断6号公路。克拉克却命令第6军向罗马进攻,他后来在回忆录中说:“我们不单只希望得到攻占罗马的荣誉,但觉得应该拥有它;我们不单只希望变成第一支从南面攻占罗马的军队,亦希望给在罗马的人们知道这是第5军团做的事及付出了多少代价做成这事。”5月6日,克拉克通知特拉斯科特:“攻占罗马是我们唯一的重要目标。”
1944年5月23日晨5时45分,盟军1500门火炮轰鸣,40分钟后炮轰停止,步兵和装甲部队在空军支援下发起进攻。第一天的战斗十分激烈:第1装甲师损失了100辆坦克,第3步兵师有955人伤亡,这是二战中美军所有师中单日伤亡最高数字,德军第352步兵师损失了50%的战斗力。
冯·马肯森认为,盟军的主要进攻方向是西斯特纳,就算英军在5月23日和24日发动佯攻亦不能说服他,但凯塞林相信盟军的目的是夺取6号公路,因此命令赫尔曼·戈林师从240千米外赶往瓦尔蒙托内,以帮助第10军团守卫6号公路,第10军团正使用该条公路从卡西诺后撤。
5月25日下午,奇斯泰尔纳落入美军第3步兵师手中,第3步兵师领头进入韦莱特里狭谷,而第1装甲师到达瓦尔蒙托内5千米内,与从里窝那赶来的赫尔曼·戈林装甲师爆发战斗。美国第6军在3天的战斗伤亡超过3300人。当晚,特拉斯科特收到克拉克的命令:将主攻方向左转90度,最重要的是,虽然进攻仍然指向瓦尔蒙托内及6号公路,但美军第1装甲师被撤出及准备进行新的进攻,而第3步兵师在第1别动队支援下继续向瓦尔蒙托内进攻。克拉克在5月26日早上才通知亚历山大这个改变,而当时这个命令之改变已经是既成事实。
当时特拉斯科特大感震惊,后来写道:“我被吓呆了,当时仍不是时候转向西北推进,因为这个方向的敌人仍然强大;我们应该集中力量进入韦莱特里狭谷,以消灭撤退中的德军,我不会在没有跟克拉克进行个别讨论下遵守命令。他当时不在滩头阵地,就算经无线电亦不能到达。这是一个将主要进攻力量从瓦尔蒙托内及消灭德国第10军团转变的命令,5月26日该命令被实施。……从我的角度看,克拉克仍然服从亚历山大的指示,他在5月26日没有改变我们向西北的进攻方向,安齐奥的战略目标已经完全达到,首先进入罗马是对失去这个机会的最差补偿。”
5月26日,凯塞林派4个师进入韦莱特里狭谷,阻止盟军对6号公路的进攻。进攻的另一轴线只有少许进展。5月29日,美军第1装甲师就位,进攻凯撒防线,但没有进展。5月30日,由弗雷德·威克少将指挥的美军第36步兵师找到凯撒防线上德国第1伞兵军与第76装甲军的接合部,在攀登卡西诺山上陡峭的山坡后,从后方威胁守军,阻止其撤退。这是一个主要转折点,冯·马肯森要求辞职,凯塞林立即接受。
由于上级不断增加的压力,克拉克指派美国第2军从古斯塔夫防线沿海岸北上,5月25日与第6军在阿尔班山地右边会合,沿6号公路进入罗马。
6月2日,凯撒防线全面崩溃,第14军团经罗马撤往北方战斗。同一天,希特勒害怕出现另一个斯大林格勒战役,命令凯塞林宣布罗马为不设防城市。3天后,后卫部队撤离。盟军在6月5日早些时间进入罗马。当日早上,克拉克在市政府会堂召开新闻会议。他甚至在十字路口亲自站岗,以阻止英军进入罗马,以确保意大利首都罗马是美国人的战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