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法律区域法制研究(第2辑)
17346200000011

第11章 试论甘肃地区专利现状与对策

桂玉林【23】

摘要: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甘肃省各地企业以当地资源为依托,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但是受地域、人才、思想、政策等方面的制约,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对专利认识和利用不足的问题,仅停留在对技术的初步应用阶段,没有形成自主创新的体系。当今发达国家屡屡利用专利实行技术壁垒,抢占国际市场先机,甘肃地区的企业亟待转变观念和发展模式、提升竞争力。本文拟从甘肃地区专利现状入手,分析现阶段在专利保护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专利权;专利战略;专利保护

专利权与产业核心竞争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牌效应,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知识产权中最关键的是专利,它是带动经济发展和产生经济效益的根本要素。知识产权属于无形财产权,在经济学上则表现为一种经济资源,在企业发展中体现为一种经营资源。随着商品技术含量的提高,当前世界正由物化商品向非物化商品发展。在商品的利润链中,拥有专利的国家和企业获得了最大的利润。因此,作为重要的无形资产的知识产权资源如何优化配置,就成为各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拥有专利权的程度决定着一个国家或企业在全球化经济中进行资源配置和国际分工时的地位。【24】从一定意义上讲,专利保护的水平,客观上反映了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科技、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产业核心竞争力。而且,知识产权作为非关税壁垒的主导形式之一,在国际上一直是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竞争的一个制高点。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甘肃地区企业面临着一次机遇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可以吸收先进的经验与技术,另一方面如果不加大企业自身技术创新和专利保护的意识,到最后就要受制于人,在新的竞争形势中落入不利的境地进而影响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一、专利资源分布现状概况

近年来,甘肃省专利申请、授权数量迅速增加,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力度逐渐加大。自1985年我国实行专利法以来,甘肃的专利事业稳步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1985年到2005年甘肃共申请专利12242件,列全国第27位,授权量为6259件,列全国第28位。自2005年至2008年,全省专利申请量跨越式增长,达到7915件,专利授权量达到3965件。专利主管部门几年前受理的专利案件,年均以个位数计。而2009年仅第一季度,已受理18件,专利案件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另据统计,在1985年到2005年已公开的8245件专利中,兰州市居全省专利申请首位,申请专利5591件,占全省专利申请总量的67.81%;天水市位居第二,申请专利1057件,占到申请总量的12.82%。甘肃专利申请数量的很大部分集中在兰州市,兰州市作为甘肃省省会,是甘肃的经济、文化中心,集中了大部分的科研力量,这显示出甘肃专利申请的地域特征比较明显。

其中,甘肃省1985年至2005年间,非职务专利共8340件,占专利申请总量的68.13%,职务专利共3902件,占专利申请总量的31.87%。在职务专利中,大专院校共有专利475件,占12.17%;科研院所1262件,占32.34%;企业1882件,占48.23%;机关团体283件,占7.25%。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甘肃科研院所申请专利比例较高,占专利申请总量的10.31%。主要是科研人员专利意识较强,专利申请积极主动。而企业的专利申请量明显偏低,仅占申请总量的15.37%(全国平均水平在50%左右),一半以上企业为零专利企业,这是甘肃专利资源分布的一个明显弱点。【25】专利的拥有量和增量的有限性,制约着甘肃地区企业的发展。因此,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专利权的重要性,强化专利创造与保护,有效利用专利战略开发市场,形成知识产权资源的比较优势,是提升甘肃地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二、专利现存问题分析

(一)专利资源质量不高,分布不均衡

主要表现在:

1.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等小型专利比例高,反映创新能力的发明专利比例较低。据统计,1985年至2003年,甘肃省发明专利的申请量仅占专利申请总量的19.4%,发明专利授权量不到总授权量的5%。企业缺少科研的能力和人才支持,而且普遍存在着对专利认识不足的问题。

2.行业分布不均,甘肃省有限的发明专利主要分布在石油化工、有色金属、机械制造、医药等少数几个行业。有的企业为了完成指标,盲目申报专利,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申请量大而授权量小的局面,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除了以上几种需要科研力量支撑的行业,尤其是在轻工业中,专利申请比例更低。一般只是进行企业内部的技术革新,目的在于克服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远远没有上升到技术创新的高度。

3.企业专利拥有量低,虽然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与发达地区企业相比,甘肃地区企业明显出现专利申请量、拥有量低,创新动力和能力不足的问题。相对而言,拥有科研力量和资金支持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专利的拥有比例更大。

(二)企业技术创新意识和专利意识薄弱

我国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国内大部分企业的技术来源主要是模仿和引进。随着产业结构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产业技术来源正在从仿制和技术引进为主转向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相结合。在各种创新主体中企业居于主导地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创新的内在动力在于追求利润最大化,外在动力在于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26】甘肃省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不强,未能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从2003年甘肃省专利申请情况看,在前15名单位中,科研院所5个,占33.3%;高等院校4个,占26.7%;企业6个,占40%。而且许多企业还不懂得如何运用专利资源开拓国内市场,制定专利政策、利用专利战略主动进攻和防御的企业几乎为零。甚至在受到侵权后维权的意识也很薄弱,无形之中大大削弱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对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淡薄,导致对专利保护不力,使自主知识产权流失严重。其流失形式主要表现为:

1.成果的搁置。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为社会生产服务。为科研而科研,科研成果完成后即束之高阁,不进行推广应用就是对资源的浪费,因此成果的搁置也是无形资产的流失。

2.将职务发明作为非职务发明处理,或者无意将本单位的科技成果低价或无偿处理给其他单位或个人。【27】调查结果显示,甘肃地区有68%的企业没有制定与专利相关的制度,仅6%的企业进行过专利方面的宣传与培训,大部分企业职工乃至领导层都对专利缺乏必要的了解。

(三)实施专利战略的社会基础、条件和环境较差

甘肃地区实施专利战略的社会基础和条件较为薄弱,其主要表现在:

1.知识产权社会化程度很低,政府、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和社会公众的专利意识非常薄弱,缺乏必要的专利知识,不重视专利的开发与保护。在甘肃省科技界,人们普遍存在着“重成果,轻专利”的倾向,许多科技成果完成后不是积极采取知识产权管理措施、申请专利或获得其他知识产权保护,而是首先发表论文或参加评奖,使得研究成果丧失了新颖性,无法获得法律保护。据有关方面统计,甘肃省每年的科研成果中申请国内专利的不足3%,申请国外专利的则更少。

2.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不强。中国地域广阔,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知识产权的利用和实施也不平衡。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较强,而西部地区相对弱一些。【28】就甘肃的实际而言这一问题可能更加突出,面对国内外公司的专利进攻,甘肃省的大多数企业不懂得防御也不会应对。

3.各类专利侵权案件近年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对专利权的司法保护与行政保护力度不够,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明显,尤其是对专利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不够,对受害人的救济措施不完善。目前全省除兰州市外,其他13个地级市还没有专利执法人员,专利执法队伍建设非常滞后,加之缺少必要的执法手段,执法经费非常缺乏,影响了部分专利案件的深入调查和认定。

(四)缺乏一种竞争性的科技、经济与法律协调发展的保障体系

在科技、经济一体化方面,存在着科技投入与经济收入的脱节,科技创新系统与经济增长系统的脱节,科技政策与产业政策脱节等问题。在专利保障方面,存在着法律与科技、经济不相适应不相协调的诸多问题,例如拥有创新科技成果,但没有及时产权化;拥有一些科技成果的产权,但在关键技术领域没有完全创立自主知识产权;拥有国内知识产权,但没有取得国外保护,不能形成国际竞争优势等。【29】近年来,甘肃省在科学和技术知识生产数量方面增长较快,但甘肃科技国际竞争力提高的速度与甘肃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仍然不相符,其重要制约因素之一是专利管理职能分散和条块分隔,导致甘肃省专利管理与经济、科技和外贸管理脱节,无法形成知识产权管理上的高效、统一、分工协作的合力。

综上,本文认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牌效应,是国家或地区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而恰恰这一方面正是甘肃地区企业致命的“软肋”。【30】因此,强化科技战略资源的投入,尽快消除制约甘肃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尽快摆脱其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的被动局面,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专利权的重要性,强化专利的申请与管理,有效实施专利战略,在专利资源上形成比较优势,是赢得竞争主动权的关键。

三、专利保护的对策

(一)大力扶持企业建立完善的专利发展战略

甘肃省已经发展到了必须更多依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必须明确建设创新型发展道路所倚重的对象,重视和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面临日益频繁的专利纠纷和日益急迫的技术升级的双重压力,甘肃地区企业必须抓紧建立完整的专利体系,学会在技术立项、产业化、市场开拓及保护中应用特殊自我保护手段,引导企业将专利制度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专利保护战略与生产经营战略结合起来,真正确立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企业发展战略。【31】整个甘肃地区技术创新承担主体和市场经济竞争主体存在错位,自主知识产权专利产业化落后。实践表明,保持市场经济竞争主体和技术创新承担主体的一致性,是科技计划自主知识产权专利实现产业化的关键。但是,目前甘肃地区企业是市场经济竞争主体,而技术创新的承担主体却以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为主。由于企业和科研单位的价值取向截然不同,主体的错位势必造成专利的实际产出偏低,科技与经济未能融合生长,从而最终造成自主知识产权专利产业化落后。【32】甘肃地区专利的实施转化率,仅占授权专利的58.6%。

(二)政府为企业专利战略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长期以来,在我国技术政策、科技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中,政府对科技计划项目的专利情况重视不够,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的政策支持有限,还没有真正改变目前以成果先进性为中心的评价体系,没有把评价重点放到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取和成果的经济效益上来。因此,政策导向作用的弱化势必导致对科技计划专利管理关注的弱化,造成科技计划专利管理法律体系的不健全。对科技计划专利的保护,仅在实施科技计划主管部门的有关管理规章中有所反映。可以说,科技计划工作在专利方面普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矛盾,在科技成果还未得到有效转化取得经济效益前,这些问题和矛盾还处于隐性状态。一旦有了经济效益,这些问题和矛盾就可能表现出来。基本法律依据的缺失,给科技计划的编制、实施以及专利管理形成了阻碍,出现了无法可依的现象。【33】

同时还要加大对专利事业的投入,建议至少在省级公共财政中设立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专项基金,以支持专利权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宣传培训和研究工作,并资助国内申请人向国外申请、注册专利。另外,大力开展专利权的宣传教育工作,将专利权纳入各类学校法律课程,使人们真正认识到侵犯专利权和侵犯其他财产权一样是违法、可耻的行为,加大惩治侵犯专利权的力度,增强全社会的专利保护意识,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专利权发展的社会环境。

(三)增强实施专利战略的综合能力

当前,甘肃地区企业遭遇的专利纠纷越来越多,但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如凤毛麟角,甘肃地区相关复合型人才更是严重匮乏。有关专家测算,全国每年培养的知识产权人才也不过千余人。尤其是受地理位置的影响,甘肃地区这方面的矛盾更加突出,而且,企业的发展也急需这种高层次的人才。因此,加速培养高层次的知识产权法学和知识产权管理的专门人才,以适应西部地区日趋紧迫的知识产权中高级应用人才的需求;加强西部地区高校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软硬件设施,推动国际合作,促进内外交流,增强与境内外高等院校及相关机构的合作,以多种形式合作培养多层次的专利专业人才,开展多元化的企业专利战略实务培训等,为专利战略实施奠定人才基础。【34】

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的能力和水平尚不适应当前经济、科技、文化及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需要,在为企业、个人提供专利服务时,往往出现提供信息不及时、服务不到位甚至是自身知识欠缺的情况,严重制约着甘肃地区申请专利、利用专利参与国内外竞争的活力。因此,要大力扶持和发展专利中介机构,使之成为发展专利事业的重要社会支撑力量,同时也能为社会增加就业机会。大力支持和鼓励组建与专利保护相关的自律性和维权性组织,发挥行业协会在专利保护和管理方面的集体运作功能。引导企事业单位建立专利制度,根据自身的需要和条件,建立健全专利权工作的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配备专人负责。建立专利信息检索和分析的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专利信息资源共享,避免企业资源的浪费,为甘肃地区专利战略服务。

(四)进一步完善地方专利权法律保护体系

政府和企业应该贯彻和遵循“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按照“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的要求,对甘肃省现行相关法律进行研究,切实体现专利立法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关注国际规则的变革,继续吸纳他人的先进经验;研究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明确“专利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规范专利技术转移中的各种行为,切实在企事业单位和全社会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专利利益分配和激励机制,保护专利发明人和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密切注视国家专利立法的最新进展,结合实际,抓紧调查研究,认真做好进一步修改完善地方法律的准备工作。同时应加强执法和司法工作,对侵犯专利权的行为绝不姑息养奸,必须严惩不贷,切实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35】技术创新的核心是“创造”,创造性离不开专利权的保护和激励,因此,在现有法律、规章制度框架下,积极应对国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挑战,加强法律体系建设,从立法、执法上加强专利管理,从严规定和处理项目中的违规行为,不断探索专利权保护的新途径,与世界统一的专利权保护标准接轨,逐步完善专利保护的环境。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甘肃地区必须加强技术创新,走专利的跨越式发展之路才能适应当今企业的竞争形势。所谓跨越式发展是指在某一领域里后发展的区域直接吸纳先进的发展模式、思路、方法和技术,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跳过前人走过的弯路,从而赶超先进区域的一种发展模式。甘肃工业尤其是轻工业一直落后,如果一直采取亦步亦趋的跟进措施,只会造成加速度的落后。所以,甘肃企业应该充分利用本地优势,以国际化的科学技术合作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在加入WTO 的新的国际环境下,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发挥专利制度的作用,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为实施“科教兴省”和“工业强省”战略作出更大贡献。在西部开发的大环境下,我们要从战略高度充分审视专利问题,以提高甘肃原创性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为目标,着力提升甘肃的综合竞争实力,为甘肃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