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懂心理学 做事要讲博弈术
17346100000009

第9章 成功心理学——树立鸿鹄之志,激发无限的潜能

人人都想成功,但是成功是有方法的,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人才济济的时代,如何在这样一个风云时代成为成功的人?这里,做人心理学之成功心理学将为你展示成功的最佳方法。

富兰克林说:“你真的能成为你想象中的那种人。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英国谚语说:“对一艘盲目航行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没有鸿鹄之志,你将没有前进的动力,没有想成功的迫切愿望,你就没有激发潜能的可能。想要成功,态度决定一切。

印刻效应,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1910年,德国习性学家海因罗特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鹅,会本能地跟在它第一眼看到的自己的母亲后边。但是,如果它第一眼看到的不是自己的母亲,而是其他活动物体,它也会自动地跟随其后。尤为重要的是,一旦这小鹅形成对某个物体的追随反应,它就不可能再对其他物体形成追随反应。用专业术语来说,这种追随反应的形成是不可逆的,而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它只承认第一,无视第二。这种行为后来被另一位德国行为学家洛伦兹称之为“印刻效应”。

“印刻效应”现象,不仅存在于低等动物之中,同样存在于人类中。比如,婴儿对电视就能产生一种负面的印刻效应。一个婴儿在耳朵基本上能听到声音,眼睛也能看见东西的情形下,如果每天给他看五六个小时的电视,那么到了两三岁的时候,孩子通常会有以下的表现:喜欢电视中的音乐、对母亲的声音反应迟钝,不能专心注视母亲的视线、无法安静、对事物不敏感等等。即使母亲给孩子耐心地说话或唱歌,孩子也会兴致索然,无动于衷。

这些表现说明孩子已经对电视产生了“印刻效应”,如果不加以及时纠正,就很容易出现更加严重的心理障碍。

几乎所有的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都知道,人类对最初接受的信息和最初接触的人都留有深刻的印象,他们用“首因效应”等概念来表示人类在接受信息时的这种特征。

于是我们发现,人类对任何堪称“第一”的事物都具有天生的兴趣并有着极强的记忆能力。不经意地你就能列出许许多多的第一,如世界第一高峰,中国第一个皇帝,美国第一个总统,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等等,可是紧随其后的第二呢?你可能就说不上几个。看来,人类确实像那只小鹅一样,承认第一,却无视第二。

在生活中,人同样对第一情有独钟,你会记住第一任老师;第一天上班;初恋等等,但对第二就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

“印刻效应”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与其活在别人的阴影下,不如去另辟天地。当然这要看个人的能力而定,你具备这样的能力,才能有机会成为你想成为的第一。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任CEO杰克·韦尔奇就深谙“印刻效应”之道,并应用于企业经营之中。韦尔奇在上任的第一次年会上,就提出了“要做第一,只要不是第一,第二的部门就关门!”他还告诉员工:你愿意在第一流的公司工作,还是在不入流的公司鬼混?他宁可把这些失去竞争力的部门卖给对手,也不愿意留在通用公司苟延残喘。对于韦尔奇来说,通用电气要是不能做第一,还不如让员工选择到其他第一的公司工作。由于韦尔奇坚定的领导信念,通用电气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里,在经济不景气的严峻形势下,将通用电气做成了美国最成功的企业。

正如高尔基所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有谁的人生是注定不可以改变的?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都是靠你自己去努力、去拼搏,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把那个人当做自己奋斗的目标,当成自己未来成功的榜样,这个榜样的力量是你最好的前进动力,是你成功最好的积极因素。要敢于想成为第一,然后才会有实际行动上的奋力实施,这样你离目标就会越来越近,终有一天你会成为目标中的第一。

要做到第一,就必须树立成为第一的远见,这样才能接近第一。起码你可以向他们靠拢,而不是原来那种遥不可及的感觉。有时候,不起眼的小事和不经意道出的话语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不会”只会落得一事无成的结局,而“我尽力去做”却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种说法经过了无数事例的证明。不过话说回来,无论是谁,都必须首先具备成功所需的条件和能力。

誓做翱翔之鹰,不做井底之蛙

相信大家都知道井底之蛙的寓言故事。说的是井底下有一只青蛙,它说,天就像井口那么大。因为它从来没有想到也不可能跳出井来看一看,所以它的见识只能是井底之蛙的见识。但是作为当今时代的社会人,我们要做的是雄鹰而不是井底之蛙。只有心无止境,才能开拓和创造出广阔的天地。

雄鹰志在云天,所以才能翱翔在万里高空。成功心理学教会我们要誓做翱翔之鹰,不做井底之蛙。

大雁为了心中向往的绿洲,从南方飞到北方,可是麻雀们就飞不远了,只能围着家门转。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政治家们凭着他们高远的志向,开拓出了宏阔的人生境界;科学家们凭借翱翔的翅膀飞向了科学的尖端,为整个人类的进程开创了新纪元;整个人类也凭借想象的翅膀,不但飞上了天,而且飞向了太空,飞向了天外,飞上了月球。

要想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物,必须从小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志存高远,方能做出丰功伟业。如果没有远大的目标,永远只能做一个井底之蛙,只能空守着井口的一片天空,没有丝毫的发展空间。

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

伏尔泰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位法律公证人,母亲来自普瓦图省的一个贵族家庭。伏尔泰在高中毕业后便有从文的愿望,但他的父亲希望他读法律。伏尔泰假装在巴黎为一名律师担任助手,实际上大多数时间用在创作讽刺诗上。这件事很快被他父亲发现,便将他送到外省(巴黎地区之外的地方)读法律。然而,伏尔泰坚持写作论文和做一些不太讲究考证的历史研究。伏尔泰的智慧很快就使他受到不少贵族家庭的欢迎。

他的早期文学作品对王室及天主教会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被公认为是启蒙时代最主要的哲学家,受到法国大多数人民的爱戴。

伏尔泰后期的成功与其从小立志成为文学家有很大的关系,正是这种远大的志向,一直激励着他宁可背叛父亲也要执著追求自己的鸿鹄之志,最终成功地实现了理想,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哲学思想之鹰。

在人类历史上,不但是政治家有誓做雄鹰的远大志向,科学家也同样如此。英国杰出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就是一例。他确定了电磁感应的基本定律,从而奠定了现代电工学的基础。此外,他还有磁致光效应等多项重大发现。

但这位被恩格斯誉为“到现在为止最大的电学家”,连小学都没有上过。他小时候一边卖报,一边识字。后来又自学了电学、力学和化学知识。他立志要投身于科学事业,给赫赫有名的戴维教授写信表示:“极愿逃出商界入于科学界,因为据我想象,科学能使人高尚而可亲。”这时,法拉第是一个装订图书公司的学徒工。试问,没有这样崇高而远大的理想,法拉第能跨入世界第一流科学家的行列吗?

心有多高,天就会有多高。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这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也是一个急剧变化的年代,它带给我们的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广阔平台和一个让我们振翅翱翔的无限天地。

耶鲁大学法学专业毕业的博士高志凯曾做过摩根斯坦利亚洲区副总裁,也在联合国秘书处和香港证监会等机构任过职,可以说是个典型的成功人士。高志凯就认为,他青年时期最重要的两次人生“教育”,都是使其立志成为雄鹰的教育。

他的第一次经历是为国家领导人当翻译。高志凯曾陪同李先念、胡耀邦等领导人出访国外,还陪同邓小平会见过尼克松、布什、蒙代尔、基辛格等外宾。由于“经常参与很多最高领导人重要讲话第一手的记录和整理,很多国家的战略方针必须熟记于胸”。这对高志凯树立远大志向就很有作用,他甚至认为“这对我的一生都影响深远”。

他的第二次经历是在耶鲁大学法学院留学。开学典礼上,耶鲁法学院的院长首先就问:“同学们,你们来耶鲁是为了学懂法律条文的吗?”所有的学生都回答:“是。”院长立即说:“那你们不用到耶鲁来。”有的人问:

“那我们是来学什么?”院长回答说:“你们是来学习如何制定法律。”

耶鲁培养的不单是律师,更重要的熏陶学生拥有国家领袖般的胸怀。所以高志凯认为:“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耶鲁会培养出这么多的政治领袖:美国前总统福特、老布什、克林顿和小布什、副总统切尼……”这种强调志向一定要广阔的教育也让高志凯受益很多,甚至可以说他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誓做翱翔雄鹰的远大理想是其重要原因。

人和人都是平等的,但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在有限的生命中取得他人所没有的成就?关键在于自身的心力是否够大。心力大眼界高的人才能够立誓做雄鹰,才能够在广阔天地间勇敢翱翔,而如果心力弱眼界低,那势必会掉入流俗,成为芸芸众生中普通的一员,当然也做不出超众的成就,一生只能平平淡淡地度过。

每一个人都不能妄自菲薄,每一个人都有成为伟人、名人的潜在能力,这些都在于我们的立志。你立志想成为什么,那就将成为什么,而最高远的志向就是做一个翱翔的雄鹰。时代需要我们的雄鹰之志,时代需要我们能够振翅翱翔,在风云变幻的际会中成就自己的理想,成就一番伟业。

明确目标,做聪明的“前行者”

要想做一个成功的人,不但要有长远的目标,还要有短期的目标。如果你想成功,你最好给自己设立准确的人生目标,有了准确的方向,你前进的步伐会更坚定、更准确。每一个短期目标的完成就是在累积完成长远目标的成绩,这样也就能自然地完成整个的人生旅途。作为一个聪明的现代人,要想轻松实现我们人生的目标,就要学会运用成功心理学,明确目标,做聪明的前行者。

法国有位贫穷的年轻人,经过10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成为媒体大亨,跻身于法国50名大富翁之列。1998年他去世时,将自己的遗嘱刊登在当地报纸上,说:“我也曾是穷人,知道‘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的人,将得到100万法郎的奖赏。”几乎有20000人争先恐后地寄来了自己的答案。答案五花八门,大部分的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金钱。另一部分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机会、技能……但没有人答对。一年后,他的律师公布了答案:“穷人最缺少的是成为富人的野心!”这个谜底震动了欧美,几乎所有的富人都予以认可,说出了自己成为富人的关键所在。这里说的“野心”,准确地说,应该是我们常讲的“雄心壮志”。我们难以设想,一个心志不高的人,一个没有远大目标的人,连一张蓝图都没有的人,能够创造出什么奇迹。

你给自己订下目标之后,目标就在两个方面起作用:它既是努力的依据,也是对你的鞭策。目标给了你一个看得着的射击靶,随着你努力实现这些目标,你就会有成就感。对许多人来说,制订和实现目标就像一场比赛,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实现一个又一个的目标,这时,你的思想方式和工作方式又会渐渐改变。

最重要的是,你的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以实现的。如果计划不具体,就无法衡量目标是否能实现,那会降低你的积极性。因为向目标迈进是动力的源泉,如果你无法知道自己向目标前进了多少,你就会泄气,甚至放弃。

所以,成功心理学告诉我们,要做最聪明的跳蚤,用准确的目光测定实际可行的目标。如果人生路上的目标不清晰、不准确,就会影响你迈向成功人生的步伐。

这里有一个真实的例子,说明一个人若看不到自己的目标会有怎样的结果。

1952年7月4日清晨,加利福尼亚海岸笼罩在浓雾中。在海岸以西21英里的卡塔林纳岛上,一个34岁的女人涉水下到太平洋中,开始向加州海岸游过去。要是成功了,她就是第一个游过这个海峡的妇女,这名妇女叫费罗伦丝·查德威克。在此之前,她是游过英吉利海峡的第一个妇女。

那天早晨,海水冻得她身体发麻,雾很大,她连护送她的船都几乎看不到。时间一个钟头一个钟头地过去,千千万万的人在电视上看着。有几次,鲨鱼靠近了她,被人开枪吓跑。她仍然在游。在以往这类渡海游泳中,最大问题不是疲劳,而是刺骨的水温。

15个钟头之后,她又累又冻。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游了,就叫人拉她上船。她的母亲和教练在另一条船上。他们都告诉她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弃。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浓雾什么也看不到。几十分钟之后,从她出发算起15个钟头零55分钟之后,人们把她拉上了船。又过了几个钟头,她渐渐觉得暖和多了,这时却开始感到失败的打击,她不假思索地对记者说:

“说实在的,我不是为自己找借口,如果当时能看见陆地,也许我能坚持下来。”人们拉她上船的地点,离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后来她说,令她半途而废的不是疲劳,也不是寒冷,而是因为她在浓雾中看不到目标。

查德威克虽然是个游泳好手,但也需要看见目标才能鼓足干劲儿完成她有能力完成的任务。因此,当你规划自己的成功时,千万别低估了制定可测目标的重要性。你的目标越准,就能越容易地达到目标。

当心灵有了明确的指引,就能够不断地瞄准和修正,以达到它所追求的目标。若是心灵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精力就会虚耗,犹如一个人虽持有性能最佳的电锯,却不知在森林中要做什么事。我们每个人一定都希望自己能做那个最聪明的跳蚤,那就需要运用成功心理学准确地目测目标,完成我们人生路上每一个可以实现的理想。

行动是实现目标的唯一方式

3个旅行者徒步穿越喜马拉雅山,他们一边走一边谈论一堂励志课上讲到的凡事必须付诸行动的重要性。他们谈得津津有味,以至于没有意识到天太晚了。等到饥饿时,才发现仅有的食物就是一块面包。

这几个旅行者决定不讨论谁该吃这块面包,他们要把这个问题交给老天来决定。这天晚上,他们在祈祷声中入睡,希望老天能发一个信号过来,指示谁能享用这份食物。

第二天早晨,3个人在太阳升起时醒来,又在一起谈开了:

“我做了一个梦,”第一个旅行者说,“梦中我到了一个从未去过的地方,享受了有生以来我一直孜孜以求而从未得到的平静与和谐。在那个乐园里面,一个长着长长胡须的智者对我说:‘你是我选择的人,你从不追求快乐,总是否定一切。为了证明我对你的支持,我想让你去品尝这块面包。’”

“真奇怪,”第二个旅行者说,“在我的梦里,我看到了自己神圣的过去和光辉的未来。当我凝视这即将到来的美好时,一个智者出现在我面前,说:‘你比你的朋友更需要食物,因为你要领导许多人,需要力量和能量。’”

然后,第三个旅行者说:“在我的梦里,我什么都没有看见,哪儿也没有去,也没有看见智者。但是,在夜晚的某个时候,我突然醒来,吃掉了这块面包。”

其他两位听后非常愤怒:“为什么你在作出这项自私的决定时不叫醒我们呢?”

“我怎么能做到?你们俩都走得那么远,找到了大师,又发现了如此神圣的东西。昨天我们还在讨论励志课上学到的要采取行动的重要性呢,只是对我来说,老天的行动太快了,在我饿得要死时及时叫醒了我。”

3个旅行者谁都理解行动的重要性,并且对行动重要性的讨论几近痴迷,废寝忘食。可是真正实践起来的时候,有两个旅行者丧失了高谈阔论时的神采,而是在那静静地等待,只有一个人实践了自己熟知的理论。的确,心动不如行动,没有行动,任何想法都会扑空。可以说,行动是保证一个人达到目标的有效工具。拥有自己的梦想并不难,可是,真正能把梦想变为目标并付诸行动的人真的是很少。

古时候,有兄弟两个人,他们的箭法都很好。一天,他们两人带着弓箭出去打猎,正好天空飞过一群大雁,兄弟两人看到后,哥哥便说:“等射下来后,回去把大雁蒸着吃。”弟弟不同意,他打断了哥哥的话说:“不行,蒸了不好吃,要烧了吃。”于是两个人便争论起来,这时候,走过来一位长者,兄弟两人便请长者评理。长者说,等你们把大雁射下来以后再商量如何吃不好吗?兄弟两人一想觉得有道理,可是等他们明白过来的时候,大雁早已飞走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一旦你坚定了信念,接下来就赶紧行动起来。这会使你前行的车轮运转起来,并创造你所需要的必要动力。一位演讲家曾经说过,说空话只能导致你一事无成,要养成行动大于言论的习惯,那么即使是再艰难、再远大的目标也是能够实现的。

无论是任何目标,如果不去落实,永远只能是空想。成功在于意念,更在于行动。制定目标是为了达到目标,目标制定好之后,就要付诸行动去实现它。如果不化目标为行动,那么所制定的目标就成了毫无意义的东西。

演讲大师齐格勒讲了一个事实:世界上牵引力最大的火车头停在铁轨上,为了防滑,只需在它的8个驱动轮前面塞一块一英寸见方的木块,这个庞然大物就无法动弹。然而,一旦这个巨型火车头开始启动,小小的木块就再也挡不住它了。当它的时速达到100英里时,一堵5英尺厚的钢筋混凝土墙也能轻而易举地被它撞穿。看,这就是行动的力量。

零,只有和实数在一起才有意义;思想,只有和行动在一起才能放出光芒。试想,如果牛顿看见苹果落地而没有行动起来思考“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这个问题,他能发现万有引力吗?如果瓦特看见水蒸气把茶壶盖顶开而没有行动起来,他能够发明蒸汽机吗?不能,“想”要靠“做”才能展现其实在意义。

在人的一生中,总有着种种的憧憬、种种的理想、种种的计划。假如我们能够将一切的憧憬都抓住,那么一切理想都会实现。将一切的计划都执行,那么我们事业上的成就,真不知会怎样伟大。然而,我们总是有憧憬而不去抓住,有理想而不去实现,有计划而不去执行,终于坐视各种憧憬、理想、计划消逝。

也许我们早已为自己的未来勾画了一个美好的蓝图,但它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烦恼。我们感到自己迟迟不能将计划付诸实施,而总是在寻找更好的机会,或者常常对自己说:留着明天再做。可是,任何一个伟大的计划,如果不去行动,就像只有设计图纸而没有盖起来的房子一样,只能是一个空中楼阁。

你要知道,目标再伟大,如果不去落实,永远只能是空想。成功在于意念,更在于行动。如果不化目标为行动,那么所制定的目标就成了毫无意义的东西。

对自己由肯定到否定的循环就是成功循环

自我肯定是每个人天生的权利,但是自我否定却又需要很大的勇气。每一个成功的人的一生都不断地经历着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的循环往复。虽然自我否定是非常痛苦的,但如果没有不断的自我否定,就不会有以后的自我肯定,就不会有以后更大的进步,更不会有以后的成功人生了。所以,识人心理学之成功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准则就是:对自己由肯定到否定的循环就是成功循环。

不断地否定自己是走向成熟的必要条件,也是成熟的重要标志。否定自己是深刻的思想活动,是出于对自我的认知,而不是妄自菲薄和自轻自贱。

否定自己是思考的结果,而不是“触景生情”。只要你时时地反省和面对自己,你就会时时地否定自己。

认识自己并不容易,否定自己同样困难,因为人最容易自以为是和固执己见。其实,人们的认识本就浅薄,再加上一切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怎么能不有所改变呢?事物在变化,时代在变化,社会也在变化,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改变自己原来的认识,否定自己曾坚持的东西。

我们知道,爱迪生一生共有一千多项发明创造,有些发明创造已经获得惊人的成功,他本人也是享有盛名的。但是,他从不沉醉于自己的发明,他无时无刻不向科学的新领域攀登,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对自己的发明创造持否定态度而不停地加以改进。他自己说:“我是永不会满足的。”无休止的钻研,不停顿的改进,这正是爱迪生的又一个突出特点。

他发明的蓄电池获得成功后,他便办了一个蓄电池工厂并大批生产,销路一直很好。可是过了一个时期,他发现电池有毛病,一时又找不到原因,他就决心要改进电池。但是,改进需要时间,需要精力,同时工厂也要停业,这不仅会降低他发明电池的威信,经济上也将蒙受很大损失,然而他决然命令工厂即刻闭门停业。

有许多对他的电池比较满意的人要求继续增加订货,他却一概不接受;有人在经济上给他施加压力,他也毫不畏惧。结果,经他用心改进的电池获得了比预料还好的成功,很快畅销各地。他的这种精神,同当时“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掩饰劣货的商贾,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不能不令人尊敬与赞扬。

在他的发明创造中,能够引起当时社会震惊的,莫过于留声机了,这也是他的得意发明物。他是耳聋的人,能发明这样一个发声的机器已是令人惊讶了。但是,爱迪生在发明它之初,就一改再改。十年过后,他又从架子上的尘埃中把留声机取下来,决然要改进它。他实实在在地连续工作了五天五夜,才获得了成功——他仅在留声机上的发明专利权就超过一百项。

当我们看到今天的留声机的时候,不要忘记这里面渗透着爱迪生无数辛勤劳动的血汗。爱迪生如果没有无数次的自我否定,就不会有以后这么多的自我肯定,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发明成就,他用不断的自我否定精神为人类创造出了巨大的财富,他由自我肯定到否定的一生就是成功循环的一生。做人成功的心理学不仅仅是表现在外像的实际成果,更多的是表现于内在的人格魅力。要想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就要在不断的自我肯定与否定中成功循环。

自我否定是一种手段,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动力。自我否定的发展观是一种以自我否定为动力的社会进化思想,其内涵是对自己不足的否定。否定自己的不足,即是对自我的完善,完善自己,也就实现了自我否定的发展,就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并勇于去改正,这显现了自己的积极、勇气、乐观和智慧,因而又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否定自己的幼稚、差错和无知,这是任何人都难以避免的东西,我们无须为此感到羞辱。然而,我们却能通过它建立起支撑我们人生成功的内在素质,这也是建立自信的根本。

实际上,人要想建立起自信,必须先悦纳自我,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相信自己能够实现自我。在此基础上积极改变,而后积极实践,自我改进,克服不足,提升自我,这样优点便会越来越多,缺点会越来越少,或对你人生的影响越来越弱,相当于在更高的层次上肯定了自我。如果对哲学上的否定之否定定律反其道而用之,那就可简单概括为我们关于克服自卑的否定之肯定定律:自我肯定——自我否定——自我肯定。

自我肯定是一个人自信心的内在表现。每个人要想成功地实现理想,必须要经历不断地自我肯定、不断地超越自我的每一个环节。肯定自我将会使自己有着巨大的前进动力,当在人生之路上走错路时,也要勇于自我否定。

自我否定是下一个自我肯定的台阶,有了自我否定,方能有下一步成功中的自我肯定。

由自我肯定到自我否定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人自信的表现。

人只有具有真正的自信心才敢于自我否定,而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完成一次次的自我肯定,从而在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的循环中成功做人,成就完美的人生。

树立标杆,将对手作为学习榜样

在我们所生活的社会群体中,一定会遇到自己的竞争对手。当遇到竞争对手时,最聪明的做法是怎样的呢?在竞争中,面对强大的对手,有的人视竞争对手为敌人,老死不相往来,甚至还有的人拼命寻找竞争对手的致命弱点,千方百计诋毁对方的声誉,不择手段要争夺地盘和市场,这种“竞争”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成功心理学告诉我们,要树立标杆,将对手作为学习的榜样。

优秀的竞争对手是标杆,向对手学习,可以事半功倍。善于学习竞争对手的人,必然是社会中的精英,更是成功做人的典范。

在职场中,竞争对手是对自己最有影响力的人。设想一下,在百米赛场上,你是否能跑出好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什么人和你一起站在起跑线上。所以,为了增加社会竞争力,我们必须将对手视为榜样。

马云曾有一句经典之语:只有心中无敌,才能天下无敌!在马云的眼中从来没有敌人,因为他把每一个对手都当做了榜样,去学习对手的优点,最后自然天下无敌了。其实,这是最高明的打击对手的方法。试想,当竞争对手在你面前没有任何优势的时候,他还会成为你的对手吗?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成功者会把竞争对手当成是自己最好的老师,他们从学习对手的成功经验中帮助自己更快地走向成功。

2001年,李开复来北京发布微软新开发的Windows XP。与媒体记者聚会时,李开复给记者们讲了一个故事:微软有一个班子,专门分析竞争对手的情况,包括什么时间推出什么产品,产品的特色是什么,有什么市场策略,市场的表现如何,有什么优势,什么劣势等。微软的高层每年都要开一个会,请这些分析人员来讲竞争对手的情况。

微软为什么要这样做?记者当时都是这样去猜,微软的这种做法,是为了分析竞争对手的“破绽”。但是李开复的说明非常出乎记者的意料:微软此举是为了向竞争对手学习,学习对方的长处。

微软是成功企业的典范,这样成功的公司还如此谦虚地向别人学习。

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大度和可敬,更重要的是,他们是为了学习对手的长处,总结对手的成功经验,吸取对手的教训,避免重犯对手犯过的错误,以便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打败竞争对手。

在当今激烈竞争的人才社会,学习并赶超竞争对手是每一个社会人的必修课。当竞争对手在才学、能力、实力等方面优于你的时候,我们就要研究对方为什么能做到这些,其中必有高招。把这些招数弄清楚,这就是学习。可以说,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而没有向竞争对手学习,就根本谈不上去竞争。

爱看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一个武林高手最寂寞的是没有对手,从而陷入“独孤求败”的境地。因为没有合适的对手,他就看不清自己武功的缺陷;没有合适的对手,也就无法激发其最大的生命潜能。正所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没有对象去比的时候,你会感觉自己是最好的。可当你遇到对手时,才能发现原来自己要做的努力还很多。

竞争对手是面镜子,会毫不留情地照出我们的缺点,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完善自我,把我们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正所谓:“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由此可知,竞争对手并不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相反,他可以帮助我们看清楚自己的优劣势。由此,我们就可以知道自己应该规避哪些问题,应该弥补哪些不足,并且我们也找到了学习的榜样和超越的目标,不断地用他们的好方法来革新自己,达到我们的计划目标。所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竞争对手吧,因为他们可以让我们获得成长,让我们快速地完善自我,快速地成功。

日本在二战以后,勤奋不懈地向西方企业特别是美国企业学习,在诸多方面模仿美国企业的管理、营销等操作方法,使得日本国内迅速崛起一批世界级的企业,如夏普、富士等,都是这一学习浪潮的直接受益者。

以日本夏普公司的崛起为例。1962年,英国的隆姆洛克公司和美国的威尔公司几乎同时宣布了一项新发明——电子计算器。当时,大型计算机发展得很快,在商业、科学技术方面迫切需要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解决各种问题。

但是大型计算机价格偏高,结构复杂,使用不便,而市场上已有的电动计算机又不能满足新的要求。于是,一种小型、灵活、便宜的电子计算器出现了,它填补了大型电子计算机与电动机械式计算机的“空白”,但这个发明当时并没有引起美国企业界的重视。

美国电动机械式计算机公司中的保守思想相当严重,不少技术权威毕生从事电子计算机的研究和改进,使之达到了发展的顶峰,然而这些足以自豪的成就反而使他们目光迟钝了。恰巧威尔公司及其他一些公司在发展电子计算器的技术方面也遇到了很大困难,使其他公司相信电子计算器没有什么前途了。这种失策终于使日本的夏普公司捷足先登。

于是,夏普公司从美国引进样机,1964年仿制出来,同年9月开始向世界各地推销。3年后采用MOS大规模集成电路及数字管,使计算器的性能有了很大改进,价格降低了一半,一时雄踞世界市场。至1971年,在美国电子计算器市场上,日本产品占80%以上。

从以上的事例我们可以看出,竞争对手其实是自己最大的财富,有竞争对手这现成的学习榜样,可以免去我们很多的研发精力。直接把竞争对手作为标杆、作为目标,我们照着这个标杆和目标赶超,就会很轻松。

学习对手的成功之处,学习对手的各个优势,向对手学习,是个人胸怀的一种表现,也是智慧的体现。将对手中的超胜之处拿来学习,很快你就会拥有对手的优势。

所以,智慧地做人,智慧地对待竞争对手就是成功心理学告诉我们的:

树立标杆,将对手作为学习榜样。

不要贴上“自我设限”的标签

有人曾把一只跳蚤放在一个瓶子里,再在瓶子上面加盖一片玻璃。这时,跳蚤因为环境的改变,就要摆脱瓶子的束缚,就会设法跳出这个瓶子。

开始时,它跳上去因为碰到了玻璃而掉下来,它就不断地调整跳的高度,最后它不再碰撞玻璃了,但是尽管它不断地跳啊跳,它也出不了这个瓶子。相反,如果把它放在开口的瓶子里,不论高低,它总能准确无误地轻轻一跃而出。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事实上,这是跳蚤给自己设置了限度。

与跳蚤一样,我们人类也会给自己设限,而“跳蚤人生”留给我们的只有无限的遗憾。人们所说的庸人缺少自信心,他们的心理高度是比较低的。

他们认为自己是非常普通的社会一分子,不会像一些名人、伟人,甚至一些当红歌星、影星、足坛明星等一样,甚至他们想都没有想就给自己下了定论。这种想法扼杀了萌芽中的一颗颗种子,降低了自己的心理高度,这就为以后的碌碌人生埋下了伏笔。这样,一个个“人才”因此而丧失。

自我设限是非常严重的一种心理误区。活力无限的我们,一定要理解“年轻无极限”的深义,不要自我设限,这样才能释放无限的潜能。

经常给自己设限的人,他们认为别人(特别是名人、伟人)是不可超越的,自己不如他们,自己是没有资本和他们相比的。但是有一点他们都忽略了,一个伟人,一个天才也是从一个普通人开始的,不过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超越他人,超越自我;他们敢于追求,敢于超越。伟人们不会因为自己某一方面不如别人而否定自己,降低自己的追求。一般说来,他们不会轻易地改变自己的决定,除非经过自己的实践后证实确实行不通的。因为他们相信一切没有定论,今天的真理可能到了明天就成了谬论。这一点我们也知道一些,在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之前,地心说是真理,但是它经不起实践的考验,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大多数人总爱“自我设限”,在他们的思维习惯里有太多的“不可能”——许多事情还没有动手做,自己先想当然地否决了,自然偃旗息鼓、不战自败,这就是许多人不能成功的原因所在。

其实人的大脑是有很大潜力可挖的。据资料上讲,一般正常人的大脑由1000亿个神经细胞组成,可以储存1000万亿个信息单位,而一个人一生中能够利用的不过10%左右。据说爱因斯坦用得最多,也就用了17%。人的体能也一样,这就是一代代的运动员在同一运动项目上一次次地超越别人,一次次地打破世界纪录的原因。

《读者》上曾经有一篇题目叫《你就是自己的奇迹》的文章。里面讲述了一个叫谈力的人,他在8岁的时候因为一次意外事故双目失明,而现在的他已成为扬州市摄影家协会会员。网上流传着他的一幅得意之作,照片上是他活泼可爱的女儿,昂着小脑袋,嘴巴张得大大的,灿烂的笑容惹人忌妒,天真、顽皮、欢乐呼之欲出,无论是构图还是用光,其水准都丝毫不亚于正常人。

谈力的故事证明了“盲人摄影不是一个神话”。文章最后还说,其实神话与现实并无界限,一百年前飞机就是个神话,谈力之前,盲人摄影也是个神话。你要做的,就是比你想的更疯狂一点儿。只要你去做,你就是自己的奇迹。

《论语》里有这么一句话,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翻译过来即,冉求说:“我并非不喜欢您的学说,而是我的力量不够。”孔子说:“如果真的力量不够是走到一半就再也走不动了,现在你却是为自己划定了停止的界限。”这就是孔子教育学生不要“自我设限”的典型语录。

如果你觉得低人一等,那是你自己决定的,你本来并非如此。自我设限思想把我们放在一个不属于我们的低水平上,而事实上,我们应该远远高于那个水平。

如果我们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每一项工作,就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引擎中沸腾起无穷的能量,继而推动自己的进取心和创新意识。这样,即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也会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无论是知识精英还是平民百姓,都不应该对自己的工作持有消极态度。

如果有谁认为自己的工作是卑贱的,他们的工作便会每天落后别人一点点,终有一天,会被别人彻底地抛在身后。

只有做事积极,一丝不苟,才能够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掌握问题,并保证自己时时刻刻都有所进步。

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急于承认别人就是比自己好,而要认为这些都只是暂时的,现在的一切并不能代表以后,这样我们就能够非常平静地为人处世了。

总之要记住,我们不要自我设限,不能知难而退,因为自我设限是一个挑战者万万不能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