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懂心理学 做事要讲博弈术
17346100000006

第6章 沟通心理学——把握交流技巧,创造沟通条件

每个社会都离不开沟通,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不可缺少的,也是最基本的语言交流。不同的人说出来的话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有些人说出来很动听,有些人说出来却难以入耳,这就是沟通技巧好与不好的缘故。可以说,沟通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无处不在,是一种生存的方式。

沟通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功,沟通能力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现代职业人士成功的必要条件。一个职业人士成功的因素75%靠沟通,25%靠天才和能力。学会沟通心理学,把握交流技巧,创造沟通条件,将使你在工作、生活中游刃有余。

开放的心理与封闭的心理

心理的开放和封闭,与一个人是否能在职场生存、是否富贵、是否成功没有必然联系。但是,相对来说,心态开放者,更见多识广,更能够学习和借鉴有用的知识,更善于与人沟通合作,自然也就会有更多的机会成功。退一步讲,即使心态封闭的人成功了,相信更开放的心理也将会使他如虎添翼。

而且,一个拥有开放心态的人,通常也不会是一个特别固执的人。

心态不开放,便会意识不到形势的变化,只认一个理,只信奉一元的价值观,一条道走到黑。其实,“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合理,就不拒绝改变,这才是开放者所应有的心态。

担任过微软中国区主席和盛大公司总裁的唐骏,曾撰文谈人生感悟。这位著名的职业经理人就将“父亲盖房子”列为少年时代对自己最有影响的事之一。

他说:“在我的整个少年时代,全家的重心和精力都放在盖房子上。因为在城里盖房子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我爸爸用了数年的时间和无数的心血跑各种关系,打擦边球,终于在江苏常州的城郊买下一块地建成了房子。这件事对我来说,让我知道了事情都是可以变通的,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很难做成事情,一种方法不行,还可以用很多别的方法。”

唐骏曾经讲述过他自己的故事。他大学毕业后非常想出国,但学校的出国名额已经用完。于是,他就给北京每个高校打电话,询问有没有剩余的出国名额。当打听到北广还有出国名额时,他就拿着考研成绩单要求转入北广读研。那里的老师说:“你要考虑清楚,尽管我们有名额,但你错过了时间,出国还要由教育部批准。”

唐骏还是没有放弃,打听到教育部主管此事的是李司长,他就在教育部门口站了整整几天。早上见到李司长就说“李司长您早”;中午出来则说“李司长您出来吃饭”;下班的时候便说“您下班了”。等到第6天,他终于等来了惊喜,李司长终于告诉他:你可以出国了。

在社会底线认可的前提之下,没有什么不可以调整,重要的是要能“活”。毕竟是你要适应这个社会,而不是这个社会来适应你。

一个有封闭心理的人,虽然一时半会儿很难彻底改变,但是也可以做到有效地沟通。

有封闭心理的人最怕的就是与人打交道。他们与别人说话时不敢看对方,讲出的话也是异常简短和呆板。从来不参加任何集体活动,连一个说点知心话的朋友也没有。一到有人的场合,就感到别人的目光都在紧紧地注视着自己,以至于紧张得全身发抖,唯一的愿望就是赶紧逃离。

沟通是现代人必备的重要技能,也是每天生活中必须要做的重要工作,可以说,管理者每天有80%的时间是在做沟通的事情。作为有封闭心理的职业人,有必要刻意锻炼一下自己的交际能力吗?虽然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性格与职业匹配是最佳选择,但目前,随着社会开放度的日益加大,完全闷头工作的岗位已越来越少,因此适当锻炼一下自己的性格会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有很大帮助。人们常说人在职场,身不由己,所以,无论什么工作,有更好的沟通技巧,工作起来就会更容易。

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只要你觉得周围的环境安全可靠,与同事和朋友能友好相处,出现矛盾和问题能友善沟通,便是理想的人际关系环境。

那么,对于一个有着较强封闭心理的人来说,怎么去对待职场的人际关系,做到有效地沟通呢?

首先,不能刻意去追求良好的关系,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在工作之余,既要赴朋友之约,也要主动发出邀请;

其次,不要封闭自己,多参加集体活动,你会发现许多有趣的东西,并逐渐喜欢与人交往,由此改变独处的习惯;

第三,在集体活动中,先听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同时,要不耻下问,切忌不懂装懂,时间长了,也许你的内向性格就会改变;第四,要善待他人,多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是理解与被理解的金钥匙,也是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

开放的心理,是一种主动进攻的强势心理,一种积极沟通与合作的处世原则,更是一种心胸开阔的生活境界,能使弱者变强,强者更强。反之,封闭和保守的心理,则是一种弱势和防守的心理,一种固步自封的被动挨打哲学,使弱者更弱。

寻找共鸣是沟通的切入点

沟通需要技巧,学会沟通的技巧等于是掌握了成功交流的第一步,而寻找共鸣是沟通的切入点。寻找共鸣是沟通的艺术之一,也就是寻找共同点的艺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要让每一个与你沟通交流的人都感觉到与你有共同点。一般来说,共同点包括共同的利益、共同的认识、共同的兴趣、共同的心情以及共同的感受等。

这些共同点寻找得越多,双方的沟通越充分,效果也就越好。在一个群体中,要使每个人能够在一个共同目标下协调一致地努力工作,就绝对离不开有效沟通。总体来说,有效沟通的关键是寻找和建立共同点,以便发展一种能够指导重大联合行动的认同感。

一般来说,共同点找得越多,沟通的可行性就越大。各种共同点综合起来,沟通双方在思想、认识、感情、心理上产生的共鸣感、共振感就越强。

这种共鸣感在沟通的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共鸣共振的同时,领导者与员工,与沟通对象之间的心理、感情、认识、观念距离越来越近。慢慢地,双方的思维、双方的情绪就会“同步”运动,于是便很容易想到一起,走到一起。认同经由同步而来,沟通关系通常都是从同步开始的。并且,认同的目的几乎都是达到“同步”,这就形成了一个奇妙的进程:同步→认同→同步。同步是沟通的第一步,同步就是沟通双方彼此经过认同后形成的、有意要达到同样目标时所采取的相互呼应、步调一致的态度,它意味着沟通在经过彼此认同后正走在通向顺利的路上。

2001年6月,北卡罗来纳州首府罗利市著名的BTI表演艺术中心的大礼堂内,2300多个观众的座位上人头济济,人们正在耐心地等待着本次节目的主角、她们心目中的“访谈皇后”奥普拉的出场。

与一般谈话节目不同的是,“奥普拉脱口秀”邀请的嘉宾并非是某一领域的专家或学者,而是普通大众,谈论的主题也主要集中在个人生活方面。

为启发嘉宾“实话实说”,奥普拉常不惜将自己的一些秘密也告诉对方。当嘉宾的故事令人感动时,她会和嘉宾一起抱头痛哭。与其他节目相比,“奥普拉脱口秀”更直接、坦诚,也更具个性化,因此深受那些白天在家无所事事、知识层次不是很高的中年人,尤其是中年女性的极力欢迎,而这些人正是收看电视节目的主流人群。

奥普拉通过这种与观众共鸣的方式进行自己的访谈类节目,从而达到了空前的成功。寻找共鸣是沟通的切入点,奥普拉找到了她要采访的人物与自己的共鸣之处,然后运用交流秘密的方式引发这些人的坦白,也满足了观众对名人生活的好奇心。仅仅是一个沟通的共鸣技巧,就让奥普拉的“脱口秀”节目创造出了品牌价值。

寻找共鸣的艺术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沟通者要真诚,沟通的双方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认同;二是沟通双方要敏感,找准兴奋点、关注点。否则无论怎样沟通,都很难共鸣得起来;三是沟通要围绕具体的事、具体的观点、具体的人进行,泛泛沟通是共鸣不起来的;四是明白沟通不是瞬间能够完成的,要不停地“听”,不停地“说”,不停地“接受影响”,不停地“施加影响”,不停地鼓励对方,不停地强化沟通效果。所谓共鸣共振,它一定是由一连串的沟通行为引起的。

找到共鸣的捷径,就是谈论他关心的话题。在与别人会谈之前,最好可以准备别人关心的话题的资料,一方面可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同时也容易找到共鸣。

在纽约有一家杜佛诺面包公司,老板杜佛诺先生想方设法把公司的面包卖给纽约一家旅馆。4年以来,他每星期去拜访一次这家旅馆的经理,参加这位经理所举行的交际活动,甚至在这家旅馆中开了房间住在那里,以便开展自己的生意,可他还是失败了。

后来杜佛诺先生说:“在研究人际关系之后,我决定改变自己的做法。

我先要找出这个人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弄清什么事情能引起他的热心。”

“我后来知道,他是一名美国旅馆招待员协会的会员,并且他也热心于成为该会的会长,甚至他还想成为一名国际招待员协会的会长。无论在哪里举行大会,他飞过山岭,越过沙漠大海也都是要到会的。”

“因此我在第二天见他时,就开始谈论一些关于招待员协会的事。我得到的是一种多么好的反应——他对我讲了半小时关于招待员协会的事,他的声调充满热情地震动着。我可以明白地看出,这确实是一些他非常感兴趣的业余爱好。在我要离开他的办公室之前,他劝我也加入该会。”

“我在这次谈话中,根本没有提到任何有关面包的事情。但在几天之后,他旅馆中的一位负责人给我打来电话,要我带着货样及价目单去。”

“我不知道你对那位老先生做了些什么,’这位负责人招呼我说,‘但他真的被你搔着痒处了!”

“试想一下,我对这人紧追了四年,尽力想得到他的买卖,我若不花心思去找他所感兴趣的东西,恐怕还得紧追不舍。”

可见,不考虑对方,只单方面谈论自己的事,不但无法打动对方,反会令彼此显得疏远。因为从感情与理性两方面来说,强迫性的做法会使对方在感情上产生不悦,而脱离要点会使对方在理性上无法理解。所以,在与人交谈中,要寻找共鸣作为沟通的切入点。就一般规律而言,寻求共同点越多,得到的共鸣感也就越强;得到的共鸣感越强,则双方的认同感也就越强。

沟通的过程是一个由外到内不断深化、不断强化的过程。先是寻求共同点,这是浅层次的沟通,外在的沟通是一般的沟通;然后是造成共鸣感,这是深层次的沟通,是内在双向的沟通;最后是实质性的沟通,即追求并强化认同感的沟通。

由于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互动的关系,是谁也离不开谁的,所以,强化认同感的艺术一般是我们先主动地去认同对方,然后慢慢赢得对方对自己的认同。这种相互的认同会自动形成强化机制,先是认同某一个观点、某一个兴趣、某一个做法,慢慢地就会放大认同的范围,加大认同的强度。

我们都想成功地与别人沟通,而这个秘诀就是寻找共鸣。和对方产生了共鸣,就会很容易地进入到融洽的谈话气氛中,就能迅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使对方很快把你认同为知己和朋友,这样进行下一步的谈话就顺理成章了,继而你沟通的目的就能轻松实现。所以,我们在与他人沟通时一定要努力寻找能让对方产生共鸣的话题,进而成功交流。

现代人要想成功做人,必须要掌握沟通心理学。寻找共鸣是沟通的切入点,由这个切入点开始进入沟通的过程,在沟通过程中把握交流技巧,创造沟通条件,就能让自己成为沟通交流的高手。

沟通需要耐心,切莫操之过急

现代人士在成功做人的过程中,首先要掌握的是灵活沟通的技巧,在沟通的过程中除了要懂得寻找共鸣的沟通方式,还需要耐心。沟通切莫操之过急,否则将前功尽弃。

事实上,沟通是非常考验人耐心的一门现代交流技术,但也并不是什么高难的事情,我们只要掌握了其中的要领,做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耐心是沟通中的重要因素,做任何事都离不开耐心,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耐心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因为要想打开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除了要有一把万能钥匙,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开启他人的内心世界。

有这样一个普通的医药代表,就是用耐心开启了医药主任的内心世界,从而不但让自己成了这个主任的知心人,也使自己的业绩节节攀升,成为一名出色的医药销售代表。

一家医药公司的销售代表小王刚刚接触了一家医院,这家医院对其销售的产品使用甚少,为了扭转不利局面,小王也想了不少办法。他了解到科室的主任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并且对他们的药并不感兴趣。

小王打听到主任家的住址,准备进行拜访。可想而知,主任对她很冷淡,但也许是机缘巧合,主任家里有一个上小学的女儿,那天过去拜访的时候,小王见到主任的女儿坐在地板上,正在做手工剪纸。小王说:“主任,我学过美工的,让我来教她吧。”

主任一开始不肯,可是经不住小王的热心要求就同意了。小王就蹲在地板上帮小姑娘剪纸,剪完后,主任说了一句:“那你帮我剪个动物贴在门上吧。”

小王很奇怪,说这样并不好看。主任说:是避邪的。说是请了风水先生来看过,屋里有邪气,需要东西镇一下。小王就更奇怪了:堂堂的主任,大知识分子,怎么还会迷信!

主任把女儿带回房间,坐在小王旁边的地板上,就和小王聊起来。原来,这里头还有一段故事。主任的丈夫下海经商赚了不少钱,可是也被骗了不少,但家境还不错。可是没想到,她丈夫有天居然拿了家里的存款和坐台女私奔了。

主任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不知所措。原来主任是个事业心极重的女性,加上临近更年期,脾气可能比较急,老公或许因为受不了而离开了。听这段往事的时候,小王也禁不住陪着掉了几滴眼泪。

之后的几天,小王只要一有机会就去陪一下主任,安慰她,成了主任的最佳倾诉人。公司出去旅游,小王也请主任带她的女儿参加。最后,小王的销量突飞猛进。

从上面的事例我们可以看出,无论与任何人沟通任何事,只要我们保持一份耐心,就能很容易成功,相反,如果操之过急是根本不会交流成功的。

而耐心沟通的另一方面就是学会倾听,因为人们常常是很愿意向一个知心人倾诉自己的心事的,而这时候如果你能耐心地倾听,那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就像上面案例中的小王一样,凭借耐心让自己获得了成功。

试想,如果小王不是用耐心进行交流,而是急切地想尽快达到销售目的,在沟通过程中操之过急,那么,结果一定是失败的。不但不能使主任成为自己的知心朋友,相反会成为陌路人,不但自己的目的达不到,相反还会走向失败的结局。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或事,而耐心就是人与人相处的润滑剂,它筑起了心与心沟通的桥梁。它是一股沁人心脾的清泉,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耐心地沟通能化解彼此之间的陌生感,能拉近陌生人之间的情感,能促进彼此之间友谊的递进。做任何事都离不开“耐心”二字,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同样也离不开耐心。

与他人交流是打开对方心门的一种方式,而一个人心门的打开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这需要很大的耐心。有了耐心才能静下心来倾听,才能听出对方话语里深藏的含义,才能有效地打开对方的心门,为下一步的成功交流打好基础。如果操之过急,只能使你停留在对对方表面的认识上,无法进入对方的内心深处,所以必然导致交流失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与各种各样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而如何使自己在这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中保持自己的风格,如何使自己成功地做人,如何使自己在形形色色的朋友面前长袖善舞……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学会用耐心进行沟通和交流。在掌握沟通心理学的过程中,应把握的交流技巧之一就是要有耐心,用耐心来创造沟通条件。

语言亲和友善,拉近彼此距离

说话之术可以说关系到一生的成败。拙嘴笨舌,词不达意,会使人到处碰壁,寸步难行;巧舌如簧,口吐莲花,会使你柳暗花明,左右逢源。

会说话能带来好运,这话并不夸张。说话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天赋,亲和友善的语言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可以助人成功。因为通过一个人的谈吐、举止、行为,往往可以看出这个人的修养水平。如果一个人的语言亲和友善,就会很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因此,沟通心理学的技巧之一就是建议我们与人交流时使用的语言要亲和友善,因为这是拉近彼此距离的最佳方式。

现代社会高度重视社交,亲和友善的语言是社交中最重要的制胜因素。

它代表精神、睿智和学识修养,能增长智慧,使人生过得快活。拥有了亲和友善的语言,你就能在现代社交活动中与他人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有效的沟通,以增进了解、沟通感情,最终达到互助合作的目的。

玫琳凯公司是一家知名的化妆品公司。为了扩大公司产品的影响,玫琳凯女士用的化妆品都是自己的公司生产的,她也不建议公司职员使用其他公司的化妆品。因为她不能理解凯迪拉克轿车的推销员开着福特轿车四处游说、人寿保险公司的经理自己不参加保险。那么,她是怎样同职员交流这一想法的呢?

有一次,她发现一位经理正在使用另外一家公司生产的粉盒及唇膏。她借机走到那位经理桌旁,微笑着说:“上帝,你在干吗?你不会是在公司里使用其他公司的产品吧?”她的口气十分轻松,脸上洋溢着笑容。那位经理的脸微微地红了。几天后,玫琳凯送给那位经理一套公司的口红和眼影膏并对她说:“如果在使用过程中觉得有什么不适,欢迎你及时地告诉我。先谢谢你了。”再后来,公司所有的新老员工都有了一整套本公司生产的适合自己的化妆品和护肤品。玫琳凯女士亲自做了详细的示范,她还告诉员工,以后员工在购买公司的化妆品时可以打折。

玫琳凯亲和的态度,友善的语言表达,使她自然地与员工打成了一片,成功地灌输了她正确的经营理念。友善就是这样,它是人们说话时一种最有效的态度。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易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进而使传达者有效地把自己的思想传递给被传达者。

我们可以把亲和友善比作盛装佳肴的器具,而把我们所要表达给别人的思想比作佳肴。如果这器具脏兮兮而又令人讨厌,恐怕也不会有人愿意品尝盛在其中的佳肴。对人亲和友善是一个人基本的素质,更不要说是成功做人了。对人亲和友善能使他人愿意与你接近,而不是给人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冰冰的感觉。亲和友善地待人会让别人不那么轻易地把你忘记,可以为自己广交朋友打下良好的人脉基础;亲和友善地待人是为自己创造成功的机遇和积累成功的价值。亲和友善地待人不会让自己在无形中树立敌人,反而会在无形中成就自己人生中的贵人。

2005年7月6日,2012年奥运会申办活动拉开帷幕,本次要在伦敦、巴黎、马德里、纽约、莫斯科五个申奥城市中选出一个。

各个城市的宣传片、陈述都做得很不错,不过更多的人看好巴黎,因为巴黎是第三次申奥了,况且其实力也很强,陈述充满了文化底蕴,安全保障也是做得最出色的。当罗格宣布最后的结果是伦敦时,人们一片哗然。巴黎到底输在哪儿呢?原来,英国首相布莱尔和国际奥委会的高级官员亲密接触过,他与国际奥委会成员之间的耐心沟通使国际奥委会的成员对伦敦认识得更深刻,了解得更具体,印象更好,从而决定了最终的结果。这足以说明沟通的重要性。

在日常交往中,我们要学会使用友善的方式说话。温和、友善的态度对于改变一个人的信念,往往比咆哮和猛烈的攻击更为奏效。因为在友善的交谈中,你可以发现,任何事情都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应付。有时候,一些难以应付的人或事,会在友善的话语中变得和谐起来。

不管在哪一种情况下,创造与保持亲和友善的谈话氛围都会易于交流思想,对事物的看法就易于达成一致,行为也容易协调,温和、友善的态度更能让人改变心意。亲和的态度,容易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总之,亲和友善的语言是迈向成功沟通交流的阶梯之一。

换位思考才能了解更多

生活中我们常会说到一句话叫“将心比心”,就是设身处地将自己摆在对方的位置,用对方的视角去看待世界。这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很有用的。如果每个人都能抱着这种心态去处理问题,现实中将会少去许多纷争,多了许多美好,也会使我们的人际相处更和谐。

沟通艺术的秘诀是我们必须要会换位思考,必须站在对方的角度,站在他人的角度进行沟通。试着去适应别人的思维架构,并体会他的看法。换言之,就是要做到不只是“替他着想”,更要能够想象他的思路,体认他的世界,感受他的感觉。

在社交场合,我们如果换一个看问题的角度,即从对方的立场看问题,就会产生一种奇妙的效果,给对方一种尊重感、归宿感,使对方缩短与你的心理距离,达到一种心理沟通。

大象波佐是伦敦一家马戏团的台柱子,一向性情温顺,可是近期却一反常态,变得烦躁起来,更糟的是它竟然袭击了饲养员。贪婪的团主决定对它进行公开处决,以此在波佐身上再捞一笔。

公开处决的那天,马戏团人山人海,好像所有的人都想看看这庞然大物如何丧命枪下。然而,就在处决时间要到的时刻,一位身材矮小的中年男子走上舞台,对团主说,你们大可不必处死它,这样,让我走近跟它说几句话。团主将信将疑,考虑再三后决定让男子写下后果自负的保证,随后答应了。

男子在众多目光的注视下从容地走近波佐。大象见陌生人走近,马上摆动鼻子以示警告。男子也不慌张,开始说话。所有的人都静静地听着,然而即使是离舞台最近的人也听不懂男子的呢喃,只知道他在说一种外语。再看波佐,先前的警惕已经不在,此刻变得温顺而可怜,像个受了委屈的孩子。

台下开始有人鼓掌,接着雷鸣般的掌声在人群中爆发了,欢呼声响彻舞台上空。

团主又惊又喜,细问男子缘由。男子笑着说:“这是一只印度象,习惯听印地语,你们说的话它听不懂,当然会变得烦躁不安。”故事结束了,它告诉我们,人们总是用自己的语言对别人说话,完全不管对方能否理解、接受。要想让沟通更有效,在沟通时,我们应该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用对方熟悉的语言来跟他说话。

沟通是一门艺术。在沟通的过程中,适当地运用换位思考,可以使沟通更有说服力,更容易达到沟通的目的。

我们在进行沟通的时候,往往只注重充分表达自我,而忽视了解对方的真意。比如在销售的时候,不论对方是谁,也不管对方的接受能力如何,通常长篇大论介绍卖点,只注意充分表达自我,而忽视了解对方的真意。而事实上,只有在充分了解对方真意的前提下,才能够充分地表达自我。

通常来说,这个世界是成人的、理性的、冷静的、逻辑的、自我的,不符合这类标准就会受到冷落、打击及制止,所以说,换位思考在人际沟通上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了解对方的立场、感受及想法,我们就无法正确地思考与回应。

一位女士,她的女儿从剑桥毕业回国之后,在香港一家金融机构任职,每月有数万港元的薪水。这位女士非常自豪,她面对亲朋好友时,言必称女儿的风光,语必道女儿的薪水。慢慢的,她发现亲朋好友都在疏远她,不愿和她交往、聊天。女儿知道这种情况后,就极力劝导母亲,说总夸自己的女儿,突出自家好,人家会有什么感受,人家当然不会理你了。女儿的话在情在理。可见在叙述自我的时候,一定要防止大谈自己的得意之事,过分地突出自己,切勿使其他人心理失衡,产生不快,以至影响了相互之间的关系。

在沟通中通过换位思考,可以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增强信心,建立信任关系。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换位思考,能够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对方的思维方式思维,用对方的交流方式交流,会使自己受益良多。

换位思考能让对方轻松地在内心深处认同你,接着就会很容易地认同你的观点。实际上,你是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而得出自己想要的结果,这样你的目的就很容易达到了。

当然,换位思考不是带着你的脑子换到对方的位置上,它实际是指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只是一种人际交流和沟通中的一种重要技能,要想成为一个解决问题的高手,换位思考只是个基础。知识可以学,能力可以培养,而沟通中的换位思考的境界是修炼出来的。换位思考需要一种智慧,一种为他人着想的智慧。

英格丽·褒曼在获得了两届奥斯卡最佳的女主角奖后,又因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精湛演技获得了最佳女配角奖。然而,在领奖的时候,她不停地赞扬与她角逐最佳女配角奖的弗沦汀娜·克蒂斯。认为真正获奖的应该是一位落选者,并由衷地说:“原谅我,弗沦汀娜,我事先并没有打算获奖。”褒曼作为获奖者,没有大谈特谈自己的成就与辉煌,而是对自己的竞争对手推崇备至,极力维护了落选对手的面子。相信无论谁是这位对手,都会非常感激褒曼,都会把她当作知心的朋友。一个人在他获得荣誉的时候,能如此善待竞争对手,如此和竞争者贴心,实在是一种文明典雅的风度。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希望对方重视自己的感受,由此及彼,我们不妨在交谈中多从对方的角度出发,为对方多考虑一下。换位思考能让自己了解对方更多,这样对方就会觉得自己受到了重视,社交活动就会变得轻松愉快。

撰写过多本世界畅销书的卡耐基,曾遇到过这么一件事情。一次,卡耐基租用某家大礼堂来讲课,对方提出要增加3倍租金。卡耐基与这家经理交涉说:“我接到通知,感到有点惊讶,不过这不怪你。因为你是经理,你的责任是尽可能盈利。”紧接着,他为经理算了一笔账,“将礼堂用以举办舞会或者晚会,当然会获大利,但你撵走了我,也就等于撵走了成千上万有文化的中层管理人员,而他们光顾贵处,是你花钱也买不来的活广告。那么哪样更有利呢?”经理便被他说服了。

卡耐基之所以会成功,就在于他分析利弊的时候是站在经理的角度,使经理把心理天平的砝码加到了卡耐基这一边。汽车大王福特也说过这样一句话:假如有什么成功秘密的话,就是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了解别人的态度和观点。

站在他人的立场分析问题,能给人一种为他着想的感觉,而换位思考也是最多的了解对方的方法。换位思考的沟通方式是沟通心理学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作为现代的社会人,如果掌握了这种换位思考的沟通交流方式,等于掌握了成功的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