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懂心理学 做事要讲博弈术
17346100000003

第3章 态度心理学——谱写快乐乐章,让阳光照亮自己

俗语道:“性格决定命运。”你的性格决定了

你对人生、对命运的态度,你的人生态度,决定了你的命运和人生道路的走法。那么,怎样才能走出超胜于别人的人生道路,拥有让别人羡慕的人生命运呢?

运用态度心理学,就能谱写人生的快乐乐章,

让阳光照亮自己。做人的艺术性同样需要态度心理学。巧妙地运用态度心理学,让它指导你每天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平衡你的心态,激发出自己内心中的潜能,展现自己生命中最光辉的形象。让生命的阳光放射出最耀眼的光芒,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

人生试卷,你给自己打几分

我们每个人从一出生就注定了要填写这份人生的试卷。那么你给自己打几分呢?命运是出考题的人,对我们每一个考生都是同样的试题,我们在面对这份看似简单实则深奥无穷的试卷时,要如何作答呢?相信所有的人都想给自己打上满分,因为我们太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圆满的。但是,为什么我们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却得不到满分呢?

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每个人对人生的态度不同,你的心理态度决定了你的人生试卷的成绩。有的人在命运面前积极投入,认真填写自己的人生答案,因此,他的人生试题总是满分;有的人不思进取,总想投机取巧,总想不劳而获,结果,他的人生试卷上的每一道题都没有准确的的答案;有的人悲观厌世,每当命运中出现挫折时,总是消极面对,导致他的人生答卷永远是灰色或黑色的。那么,你是怎样的人生态度,你是如何答复你的人生试卷的呢?

每个人人生试卷的答案不可能是相同的,但是成功人的试卷上面永远体现的是乐观与阳光。

一个绰号叫“斯帕奇”的小男孩可以说是命运的倒霉蛋,他在学校里的日子永远令他难以忍受。读小学时各门功课常常亮红灯,到了中学,他的物理成绩通常都是零分,他成了所在学校有史以来物理成绩最糟糕的学生。

斯帕奇在拉丁语、代数以及英语等科目上的表现同样惨不忍睹,体育也不见得好多少。虽然他参加了学校的高尔夫球队,但在赛季唯一一次重要比赛中,他输得干净利落。

在自己的整个成长时期,斯帕奇笨嘴拙舌,社交场合从来就不见他的人影。这并不是说别人都讨厌他,事实是,在人家眼里,他这个人根本就不存在。如果有哪位同学在学校外主动向他问候一声,他会受宠若惊并感动不已。

他跟女孩子约会时会是怎样的情形,大概只有天晓得。因为斯帕奇从来没有邀请过哪个女孩子一起出去玩过,他太害羞了,生怕被人拒绝。

斯帕奇真是个无可救药的失败者。每个认识他的人都知道这一点,他本人也清清楚楚,然而他对自己的表现似乎并不十分在乎。从小到大,他只在乎一件事情——画画。

他深信自己拥有不凡的画画才能,并为自己的作品深感自豪。但是,除了他本人以外,他的那些涂鸦之作从来没有被其他人看上眼过。上中学时,他向毕业年刊的编辑提交了几幅漫画,但最终一幅也没被采纳。

到了中学毕业那年,斯帕奇向当时的沃尔特·迪斯尼公司寄出自己的漫画。然而,结果却如同石沉大海,最终迪斯尼公司没有录用他,失败者再一次遭遇了失败。

生活对斯帕奇来说,似乎只有黑夜。走投无路之际,他尝试着用画笔来描绘自己平淡无奇的人生经历:灰暗的童年、不争气的青少年时光、一个屡遭退稿的所谓艺术家、一个没人注意的失败者。然而,连他自己都没想到,他所塑造的漫画角色一炮走红,连环漫画《花生》很快就风靡全世界。从他的画笔下走出了一个名叫查理·布朗的小男孩,这也是一名失败者:他的风筝从来就没有飞起来过,他也从来没踢好过一场足球,他的朋友一向叫他“木头脑袋”。

熟悉小男孩斯帕奇的人都知道,这正是漫画作者本人——日后成为大名鼎鼎漫画家的查尔斯·舒尔茨——早年平庸生活的真实写照。

有位哲人说过,成功者的成功经历,都是源于对自己缺陷的克服。贫寒的出身促使人努力奋斗,自卑感促使人积极发现自己的长处。只要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任何一种阻碍都可以化作成功的动力。

斯帕奇前半生的人生答卷可以说是一塌糊涂,但因为他有着坚定的自信心,相信自己非凡的绘画天才,不但没有放弃自己的人生试题,反而以更加倍的努力和乐观的心态面对一次次的人生试题,最终答出了与众不同的人生答案。斯帕奇用手中的画笔谱写着自己的快乐乐章,用心中无限幻想的阳光照亮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无独有偶,在世界电影史上,有这样一位明星,在从影的人生路上始终都答不出完美的答案,但他始终坚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从来都不放弃自己对电影的追求与热爱。他相信自己一定会成为明星,最终就是这种阳光的心态照亮了他的明星之路。

在美国艾奥瓦州的一座山丘上,有一间不含任何合成材料、完全用天然材料搭建而成的房子。里面的人需要依靠人工灌注的氧气生存,并只能以传真与外界联络。

住在这间房子里的主人叫辛蒂。1985年,辛蒂还在医科大学念书,有一次,她用杀虫剂灭蚜虫时,突然感觉到一阵痉挛,原以为那只是暂时性的症状,谁料到自己的后半生就从此变为一场噩梦。

这种杀虫剂内所含的某种化学物质使辛蒂的免疫系统遭到了破坏,使她对香水、洗发水以及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一切化学物质一律过敏,连空气也可能使她的支气管发炎。这种“多重化学物质过敏症”是一种奇怪的慢性病,到目前为止仍无药可医。

患病的前几年,辛蒂一直流口水,尿液变成绿色,有毒的汗水刺激背部形成了一块块疤痕。她甚至不能睡在经过防火处理的床垫上,否则就会引发心悸和四肢抽搐──辛蒂所承受的痛苦是令人难以想象的。1989年,她的丈夫吉姆用钢和玻璃为她盖了一所无毒房间,一个足以逃避所有威胁的“世外桃源”。辛蒂所有吃的、喝的都得经过选择与处理,她平时只能喝蒸馏水,食物中不能含有任何人工合成化学成分。

多年来,辛蒂没有见到过一棵花草,听不见一声悠扬的歌声,感觉不到阳光、流水和风的快慰。她躲在没有任何饰物的小屋里,饱尝孤独之苦。更可怕的是,无论怎样难受,她都不能哭泣,因为她的眼泪跟汗液一样也是有毒的物质。

坚强的辛蒂并没有在痛苦中自暴自弃,她一直在为自己,同时更为所有化学污染物的牺牲者争取权益。辛蒂生病后的第二年就创立了“环境接触研究网”,以便为那些致力于此类病症研究的人士提供一个窗口。1994年,辛蒂又与另一组织合作,创建了“化学物质伤害资讯网”,保证人们免受威胁。

在最初患病的一段时间里,辛蒂每天都沉浸在痛苦之中,想哭却不敢哭。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渐渐改变了对生活的态度,她说:“在这寂静的世界里,我感到很充实。因为我不能流泪,所以我选择了微笑。”

当灾难降临时,人可以努力回避;如果回避不了,可以抗争;如果抗争不了,就得承受;要是承受不了,就哭泣流泪;如果连流泪也不行,可能就只能绝望和放弃。可是,辛蒂不同,当她无法流泪时,她选择了微笑。生活并非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已由上天安排定局,如果你有心,一切都可以改变。

每个人都应该乐观,才会过得很快乐。

我们每个人从诞生的那一刻就开始经历各种各样的人生试卷,开始回答各种各样的人生问题。很多人在过去的人生中答出了或者正确或者不正确的答案,无论你答了多少分,都还有机会,因为我们的人生还远没有结束。我们还有后面的人生试题需要解答,关键是我们以后要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

如果还是用以前的心理态度,那以后的答复仍然同以往一样,甚至还不如从前。如果就在现在,就在当下,尽快扭转自己的心理态度,转变我们的人生观,用乐观的心态面对我们将要面对的一切,用积极的精神元素直面我们的人生,用灿烂的心灵之灯照亮我们的整个人生,运用态度心理学指导我们的人生之旅,相信你一定能答出满分的人生试卷。

插上快乐翅膀,将烦恼全部甩掉

快乐的人生是每个人都想要的,但如果我们总是遭遇烦恼,那该如何面对呢?运用态度心理学,可以让快乐的翅膀带你飞行天下,让开心的阳光驱赶烦恼的黑暗,在快乐与阳光的心态下将烦恼全部甩掉。

追求快乐是人之常情。如果会选择,那你就等于永远插上了快乐的翅膀。

威廉·史坦哈已经结婚18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每天从早上起来到晚上睡觉,他很少对自己的太太微笑,甚至连说几句开心的话也没有过。同样,太太也很少对他微笑,也不和他说多余的话。

史坦哈觉得,自己是百老汇最郁闷的人。

后来,史坦哈参加了一个继续教育的培训班。结业的时侯,老师给每个学员布置了一份作业,老师要求史坦哈以“微笑的经验”为题发表一段演讲。他决定先亲自体验一个星期。

然后,史坦哈在要去上班的时候,就对太太微笑着说:“再见,祝你今天过得快乐!”路上,他对地铁检票小姐微笑着说:“谢谢!”到了上班地点,他对大楼的电梯管理员微笑着说:“早安,玛瑞拉小姐。”他还试着以微笑的面孔跟大楼门口的警卫打招呼。当他站在交易所时,他对那些以前从没见过自己微笑的人灿然微笑。

史坦哈很快就发现,每一个人也对他报以微笑。他以一种愉悦的态度,以开朗真诚的自由自在面对那些满腹牢骚的人,他一面听着别人的抱怨,一面微笑着,于是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史坦哈发现,微笑给自己带来了更多的收入,还带来了更多的快乐。

史坦哈跟另一位经纪人合用一间办公室,对方是个很讨人喜欢的年轻人。史坦哈告诉那位年轻人最近自己在微笑方面的体会和收获,那位年轻人听了点着头承认说:“当我最初跟您共用办公室的时候,我认为您是一个非常枯燥乏味的人。直到最近,我才改变看法──当您微笑的时候,您的脸上充满了幽默和活力。”

可以说,你的笑容就是你善意的信使,你的笑容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对那些整天都只看到紧皱眉头、愁容满面的人来说,你的笑容就像穿过乌云的太阳。尤其对那些受到上司、客户、老师、父母或子女的指责与疏忽而压抑不快的人来说,一个笑容能帮助他们度过痛苦和挫败的难关,让他们在绝望中看到希望。

毫无疑问,威廉·史坦哈的演讲受到了热烈的好评,他衷心地感谢老师,因为他的指点,使他的人生发生了改变。

有些人总觉得自己的生活充满不幸与悲伤,他们很奇怪为什么有些人每天总是快快乐乐的,其实道理很简单,这就在于自己的选择。快乐在于选择,把快乐刻在石头上,让自己插上快乐的翅膀,你就会永远快乐。

快乐是懂得放弃。留下快乐,放弃烦恼,你就能收获另一种释然的快乐。如果想要达成人生的目标,就必须有所舍弃。把与内心无关的、纷乱的杂念和欲望舍弃,眼中只有你想要达成的目标,这样才容易成功。减轻生命的包袱,放弃一些烦恼,放弃一些利益,你便能轻装上阵,就会与快乐结缘。

飞机正在白云之上翱翔。机舱内,空姐微笑着给乘客送食品。中年人细细地品尝美食,而邻座的年轻人却愁眉苦脸地望着窗外的天空。

中年人颇为好奇,热情地问:“小伙子,怎么不吃点?这伙食标准不低,味道也不错。”年轻人慢慢地扭过头,不无尴尬地说:“谢谢,您慢用,我没胃口。”

中年人仍热情地搭讪:“年纪轻轻的怎么会没胃口?是不是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啦?”

面对中年人热心的询问,年轻人有些无奈:“遇到点麻烦事,心情不太好,但愿不会破坏了您的好胃口。”

中年人非但不生气,反倒更热心了:“如果不介意,说来听听,兴许我还能给你排忧解难。”年轻人看了看表,还有一个多小时才能到目的地,那就聊聊吧。

年轻人说:“昨夜接到女朋友电话,说有急事要和我谈谈。问她有什么事,女朋友说见了面再说。”

中年人听后笑了:“这有什么犯愁的呀?见了面不就全清楚了吗?”

年轻人说:“可她从来没这么和我说过话。要么是出了什么大事,要么就是有什么变故,也许是想和我分手,电话里不便谈。”

中年人笑出声:“你小小年纪,想法可不少。也许没那么复杂,是你想得太多。”

年轻人叹道:“我昨天整个晚上都没合眼,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唉,你是没身临其境,哪能体会我此刻的心情。你要是遇到麻烦,就不会这样开心了。”

中年人依然在笑:“你怎么知道我没遇到麻烦事?也许你的判断不够准确。”说着,中年人拿出一份合同,“我是去广州打官司的,我们公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麻烦,还不知能不能胜诉。”年轻人疑惑地问:“您好像一点也不着急。”

中年人回答:“说一点不急是假,可急又有什么用呢?到了之后再说,谁也不知道对方会耍什么花样。可能我们会赢,也可能一败涂地。”

年轻人不禁有点佩服起眼前这位儒雅的绅士来。一晃几十分钟过去,到达了目的地,中年人临别时给了年轻人一张名片,表示有时间可以联系。

几天后,年轻人按照名片上的号码给中年人去了个电话:“谢谢您,张董事长!如您所料,没有任何麻烦。我女朋友只是想见见我,才出此下策。

您的官司打得怎么样?”

张董事长笑声爽朗:“和你一样,没什么大麻烦。对方已撤诉,我们和平解决。小伙子,我没说错吧,很多事情面对了再说,提前犯愁无济于事。”年轻人由衷地佩服这位乐观豁达的董事长。

有句成语叫“自寻烦恼”,其实,我们人生中的许多烦心和忧愁都是自己给自己绑的绳索,是对自己心力的无端耗费,无异于给自己设置虚拟的精神陷阱。只要好好把握现在,什么事情都可能出现转机。

能掌握情绪的人,就能掌握未来。学着在面对烦恼的时候,不被烦恼所左右,不被其控制,你就有可能转变你的境遇,真正把握好自己的人生。

如果总被烦恼所困,就会总觉得自己是天下最不幸的。如果你现在正处于烦恼之中,来看这一组数字,相信你一定会甩掉烦恼了。如果今天你是健康的而没有生病,那么你比熬不过本周的100万人幸运;如果你从未体会过战争的危险,监禁的孤独,严刑的残酷和饥饿的痛苦,那么你比全世界的5亿人幸福;如果你衣食无忧、居有定所,那么你的生活水平高于世界75%的人;如果你银行中有储蓄,钱包里有钞票,存钱罐里有零钱,那么你是整个世界上8%生活优越的人;如果你的父母健在,家庭和睦,那么你很不寻常;如果你面带微笑,对所有的人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那么你是幸福的,因为多数人能够这么做却没有这么做;如果你能阅读这篇短文,那么你比全球20亿文盲幸运。

要明白,烦恼其实是我们自己寻找来的,别人不可能附加于你。试想,如果我们自己不去寻找烦恼,又哪里来的烦恼让我们烦让我们恼呢?与其自寻烦恼,为何不自寻快乐呢?烦恼让你烦让你恼,快乐却让你开心让你乐,与其烦恼一天不如快乐一天。可以说,一切的烦恼都是自己的内心作用而来,智慧的人即便是遇到烦恼,也会将烦恼转变为快乐,会苦中作乐。相反,愚蠢的人即便是遇到快乐也会烦恼,在乐中找寻烦恼,让自己不快乐。

快乐其实很简单。要想拥有人生的快乐乐章,就要有快乐的翅膀,要想让人生的阳光照亮自己,就要用乐观的心态将烦恼全部甩掉。

虚荣,让你永远只看到戴着面纱的自己

虚荣是人类一种很普遍的心理状态,无论古今中外,无论男女老少,穷者有之,富贵者亦有之。虚荣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一种追求虚表的性格缺陷,是人们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的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如果虚荣占据了你的整个人生,那你将永远只看到戴着面纱的自己,永远看不到自己的真实面目。

事实上,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点爱慕虚荣。男人大多追求自己的名誉、地位、金钱、车子等,女人更多地追求自己的衣着、容貌、老公、房子。尤其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人们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为了生存。为了更好地生活,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在任何方面比别人落后、低人一等。然而,一定限度的在道德与法律之内的虚荣心是可以理解的,可是若过分追求,小则道德沦丧,大则走向罪恶的深渊。

曾经有一篇报道,说有一位女同胞,月收入不过2000~3000元,但为了在别人面前有“面子”,她宁可省吃俭用,攒下大半年的收入去高档专卖店买一个路易·威登的挎包,她可以每天背着这个挎包去挤公交车或走路上下班以省下车钱。

的确,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女人为了在别人面前显示高贵,超出自身的承受能力去买高档服装、化妆品、首饰等奢侈品。为了过上表面奢华、虚荣的生活,不惜傍大款、卖身、啃父母,她们失去的是自由、独立和持久的心灵快乐。虚荣成了遮挡她们认识自己的面纱,使其永远不能正视自己的实际条件,而是盲目地爱慕虚荣,最终将会被虚荣所害。

有一个《孔雀爱尾》的故事:一只雄孔雀的长尾闪耀着金黄和青翠的颜色,任何画家都难以描绘。它生性爱忌妒,看见穿着华美的人就追啄他们。

孔雀很爱惜自己的尾巴,在山野栖息的时候,总要先选择搁置尾巴的地方才安身。一天下雨,雨水打湿了它的尾巴,捕鸟人就要到来,可它还是珍惜地回顾自己美丽的长尾,不肯飞走,终于被捉住了。

故事隐喻人们常常让虚荣的面纱蒙蔽着内心的清醒,为了没有意义的“美好理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和自由。如果把对毫无价值东西的追求发展为似乎是美好的愿望时,虚荣心便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一个人只要有追求荣誉的欲望,就不可能没有虚荣心。

有些人非常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欣赏,却往往不能如愿以偿,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陷入了虚荣的误区。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的荣耀、光彩的心理。虚荣心强的人,常常将名利作为支配自己行动的内在动力,总是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一旦他人有一点否定自己的意思,便认为自己失去了所谓的自尊而受不了。

一些女人在手指上套十个八个金戒、钻戒,或全副武装,在耳朵、颈脖、手腕、脚踝上挂满金银,这还只是由于审美趣味不高。一些男人那种夸富斗富的劲头则更显得恶俗不堪:你能花三万元请一桌客,我就要花十万元设一次宴;你能在饭桌旁摔几瓶茅台逞能,我就要在酒席旁摔几箱XO抖威……夸富斗富,虽然恶俗,但这些人毕竟有其资本。有的人明明囊中不丰,却偏偏爱攀比富邻。

莫泊桑短篇小说《项链》中的女主人公,便是一个因为虚荣而让自己深陷痛苦当中的女人。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仰慕富贵虚荣,为参加上流社会的宴会借用一挂项链,却在风光后丢失。丢失项链后的玛蒂尔德为了偿还高额的债务,辞退了女仆住进阁楼,自己洗衣做饭拖地板,盘算每个铜板攒钱还债,历经十年艰辛还清了债务。但是当她向朋友说明一切的时候,却被告知那条项链是假的,马蒂尔德其实是白白地承受了还债的种种痛苦。

尽管人们都懂得,虚荣是表面的荣誉、虚假的名声,但很少有人能够不为虚荣所动,又有多少人能够掀起那层遮掩自己的虚荣面纱呢?在日常生活中,一个羡慕的眼神会使我们神舒心悦,一句大而无当的恭维会使我们眉开眼笑,一句言过其实的赞誉会使我们沾沾自喜,一个毫无实质意义的头衔会使我们引以为荣……

某报曾刊出这样一则新闻:一位男士在旅馆里被人杀害,此案很快告破,据凶手交代,那位男士对他说,自己是某公司经理,来某地是为了与人洽谈一笔上千万元的交易,并不时拿出手机与人通话,大谈此行收获如何如何。于是他起了杀机,于深夜将其勒死于房间内。他原以为死者一定携有巨款,不料只从他身上翻出了几百元钱,而看了他的工作证,才知道他只是一个街道小厂的推销员。凶手为此十分后悔,他说,早知如此,他不会对这人下此毒手。为了一时脸上有光,竟丢掉了性命,靠故弄玄虚以壮门面的人当引以为鉴。

所谓虚荣,就是追求表面的光鲜照人,在得到一定的满足之后,内心却要承受寂寥空虚的一种被扭曲了的自尊。每个人都知道不应贪恋虚荣,然而身处灿烂缤纷的花花世界,又有谁能真正抵御虚荣心的作祟。男人和女人,各有各的虚荣。女人爱打扮,讲排场,要面子。男人也有虚荣,不过女人是低级的虚荣,只注意美貌、衣饰、浮华等物质方面;男人是高级的虚荣,倾心于知识、才华、勇气等精神方面。不过世界上也有一心想出名的女人,许多男人也很关心自己的外表。不过一般而论,男人更渴望名声,炫耀权利,女人更追求美貌、炫耀服饰,男女的虚荣有精神与物质的高下之分。

女人的虚荣大多仅是表面的,男人的虚荣却是实质性的。女人的虚荣不过是一条裙子、一个发型、一场舞会,她对待整个人生并不虚荣;男人的虚荣却是要征服世界,扬名四海、流芳百世,为此不惜牺牲一生的好光阴。

其实,虚荣只是一幅装点自己门面的镜子,都是给外人看的,殊不知常常是自己遭罪养人眼开人心。

态度心理学让我们摒弃虚荣,让我们能看到真实的自我,不再只看到戴着面纱的自己。让我们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正视自己,踏实地走好我们人生的每一步。

赶快忌妒搬家,否则将永远在失败的巢穴驻足

忌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情绪。现代社会是一个崇尚成功的社会,然而,在激烈的竞争当中,有人成功,就必然有人失败,失败之后所产生的由羞愧、愤怒和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感就是忌妒。如果我们不赶快让忌妒搬家,就将永远在失败的巢穴驻足。因为你总是被忌妒他人的心理困扰着,永远看不到自己优势的一面,永远被他人的优势阻碍着自己的发展,所以这样的人注定不会拥有成功。

忌妒是以多种方式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容不得与自己有相同目标的人取得成就而产生的非正当的不适感。忌妒是心灵的地狱,爱忌妒的人总是拿别人的优点来折磨自己。德国有一句谚语:“好忌妒的人会因为邻居的身体发福而越发憔悴。”所以,好忌妒的人总是40岁的脸上就写满50岁的沧桑。

萨列里就是抱着这样的感情最后走向毁灭的。他疯狂地热爱着音乐,有才华、勤奋过人,还取得了成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意大利小镇男孩到奥地利皇家御用作曲家,他的乐曲风靡欧洲,歌剧也获得巨大成功。然而当这一切遇到天才莫扎特时,顷刻之间化为乌有。而这个天才竟是一个“荒唐,下流,傲慢的小鬼”,时不时发出痉挛一样无礼的笑声。世上最大的痛苦在萨列里看来也莫过于此吧,自己全心付出的爱被上帝一个无聊的玩笑疯狂践踏。

第一次见到莫扎特,萨列里看到的就是癫狂和不合情理的恶趣味,他感到莫名其妙和不可思议。第二次见面,莫扎特狂妄不羁,肆意而傲慢地修改他的音乐,使他难过欲绝。等到他从来向自己求助的莫扎特妻子手中接过那些浑然天成,自然流淌的乐谱时,他彻底崩溃了,他的心已经被忌妒的毒液浸透。

这些痛苦在萨列里心中淤积成了一个巨大的有毒的黑色沼泽,除了复仇之外,无法排解。

他烧掉了十字架,并且在以后的时间里他一面装扮成莫扎特最忠实的朋友,一面利用自己的影响,利用莫扎特的天真鲁莽和傲慢无礼,玩弄各种诡计使他陷于贫困潦倒,债台高筑,尊严尽失,终于在一个冰凉的早晨,莫扎特在创作《安魂曲》的时候凄凉地死在自己面前。

莫扎特死了,在萨列里的忌妒之火和精心安排下,在最好的年纪,在又脏又杂乱的家里,在用音乐穿透了死亡的真相也历尽了世间美好的时候。

然而,萨列里的痛苦并没有因为计划的完成而有所缓解,相反,莫扎特的死在萨列里心里撞出了一个巨大的黑洞,那是难以形容的茫然和绝望。萨列里在之后的32年里痛苦地看着自己的作品慢慢消失,没有人再弹奏,而莫扎特则越来越不朽。

一个人在忌妒别人时,总是注意到别人的优点,却不能察觉自己比别人强的地方,令人可悲可叹。

忌妒的心理犹如魔鬼,它一刻也不停歇地折磨着人们脆弱的神经。但是被嫉妒的人常常是浑然不觉的,这反而使嫉妒的人更痛苦,这种痛苦使得他再没有多余的精力发现自己的长处,总是在别人的长处下生活,让别人的长处成了永远遮盖自己发挥优势的阴影。

有一个人,非常忌妒他的邻居,他的邻居越是高兴,他越是不高兴;他邻居的生活过得越好,他越是不痛快,每天都盼望他的邻居倒霉,或盼望邻居家着火,或盼望邻居得什么不治之症,或盼望下雨天雷能蹿进邻居家,劈死一两个人,或盼望邻居的儿子夭折……然而,每当他看到邻居时,邻居总是活得好好的,并且微笑着和他打招呼,这时他的心里就更加不痛快,恨不得给邻居的院里扔包炸药,把邻居炸死,但又怕偿还人命。就这样,他每天折磨自己,身体日渐消瘦,胸中就像堵了一块石头,吃不下也睡不着。

终于有一天,他决定给他的邻居制造点晦气。这天晚上,他在花圈店里买了一个花圈,偷偷地给邻居家送去。当他走到邻居家门口时,听到里面有人在哭,此时邻居正好从屋里走出来,看到他送来一个花圈,忙说:“这么快就送过来了,谢谢!谢谢!”原来邻居的父亲刚刚去世。这人顿觉无趣,“嗯”了两声,便走了出来。

这个故事中的人就是出于忌妒,把自己置于一种心灵的地狱中折磨自己。但折磨来折磨去,却一无所得。其实,任何人都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当别人在某些方面超过我们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想一想自己比对方强的地方,这样就会使自己失衡的心理天平重新恢复到平衡的状态。

好忌妒的人往往自大,因为自大,想高人一等。所以就容不下比自己强的人。看到周围的人有超过自己的地方,要么设法去贬低,要么设置陷阱去坑害对方。

好忌妒的人必然自私,自私的人必然爱忌妒——忌妒和自私犹如孪生兄弟。法国作家拉罗会弗科曾经说过:“忌妒是万恶之源,怀有忌妒心的人不会有丝毫同情”。“忌妒者爱己胜于爱人。”因为忌妒,他不希望别人比自己优越;因为自私,他总是想剥夺别人的优越。好忌妒的人从来不为别人说好话。忌妒的人,因为容不下别人的长处,所以就通过说别人的坏话来寻求一种心理的满足。好忌妒的人没有朋友,因为他容不下别人的长处,而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长处,所以他就把所有的人都视作自己的敌人,以冷漠的目光注视别人。

事实上,忌妒别人的人可以说是这世界上最愚蠢的人了。因为忌妒别人不曾给别人带来一点点的伤害,却总是在刺痛着他们自己的内心,总是让他们自己不快乐,总是让我们每天深陷在忌妒所引来的烦恼之中而不得自在。

忌妒是最能让我们痛苦的毒瘤,若不把它从内心深处连根拔除,必将极大地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更不要说做成功人与做人成功了。

为了不使我们成为一个人生失败的人,就要赶快让忌妒搬家,不要让忌妒使我们永远在失败的巢穴中驻足。赶走忌妒,让我们能有明亮的双眼看到自身的优势,发挥出最佳的状态,让欣赏占据我们内心的忌妒。学会欣赏他人,吸收他人的优点为自己所用,用自己的特长谱写出快乐的人生乐章,让阳光照亮我们的命运旅途。

激励自己,给油箱加满油

有这样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太太。一天晚上,她的一个孙子和一个孙女跟她睡在一张床上。半夜里,有人高声叫喊,“不好了,着火了”,老太太未敢思索,左手挟孙子,右手挟孙女,箭一般地从房子里冲出去……当她停下来时,才发现周围很多人都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人在绝境或遇险的时候,会展示非凡的能力,这就是潜力。人没有退路,就会产生爆发力,这种爆发力就是潜能。一个人竟有90%的潜能未开发出来,如果它爆发,那该是多么惊人的力量啊!

很多时候,人们踌躇不前,只是因为害怕才不去做的,因此,你得首先从自我激励开始。我们的内心中常常存在着需要激励的欲望,我们每个人无论有多么坚强,都需要勇气、力量和希望。

缺乏激励会导致没有足够的热情。心理学家史金诺由动物实验证明:

因为好行为受到奖赏的动物,其学习速度快,意志力也更持久;因为坏行为而受到处罚的动物,则不论速度或持久力都比较差。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经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到4倍。

而这种激励,要通过本人对自己的鼓励或者外部的激励来完成。人生的成长,有时需要师长的帮助、大众的扶持、领导的提携、朋友的勉励。但是光靠别人,就像仅仅往血管里注射营养剂,是不能从根本上强身健体的,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事业上的成功者,大都是掌握自我激励的人。

自我激励是人们精神活动的动力之一,也是保持心理健康的一种方法。

在遇到困难、挫折、打击、逆境、不幸而痛苦时,善于用坚定的信念、名言警句、榜样人物的感人事迹来激励自己,就能使自己产生同痛苦作斗争的勇气和力量。

一旦掌握了自我激励,自我塑造的过程也就随即开始。

塑造自我的关键是甘做小事,但必须即刻就做。塑造自我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大多数人希望自己的生活富有意义。但是生活不在未来。我们越是认为自己有充分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就越会在这种沉醉中让人生中的绝妙机会悄然流逝。只有重视今天,自我激励的力量才能汩汩不绝。

生活就像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对待生活中的困惑或不如人意之事,不要一味地忍让或逃避,而要激励自己去克服它,战胜它。有人说,一个没有目标的人就像一艘没有舵的船,我们每一个人都应给自己设立一个人生目标,鼓励自己为了这个目标而奋斗。无论艰难困苦,无论挫折压力,都要去战胜和克服它们,为达到目标奋斗到底。生活中的每个人大都不甘心平庸一生,每个人都向往幸福的生活,希望有充足的财富,有成功的事业,有美好的爱情,有健康的身体。这一切都要靠自己去努力追求,在追求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艰难困苦都要靠自己去解决。当感到吃力时,不妨激励自己,给自己鼓掌,为自己打气,这样才不至于半途而废,才能永不放弃,直至成功。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铭记,当你失意落魄时,不要灰心,适时激励一下自己,会使你精神重振,生机勃发;当你自轻自贱时,请激励一下自己,这样会使你不再低头走路,而是鼓起勇气,信心十足地去面对生活;当你想获得成功人士拥有的一切时,请激励自己去努力争取,说不定几年后你就是一个荣耀的成功者。

激励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像一簇灯光,为你照亮黑暗;它像一汪清泉,解除你旅途中的干渴。

不要曲解别人无意的言行

在日常生活中,你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在走廊上向别人点头问好,对方却置之不理;和别人打招呼,对方却悄然无息。遇到这种情况你难免会想:“那个人是不是对我有意见啊?”其实,你作出这种推测的原因是以认定对方行为怀有故意为前提的,但实际上对方的言行是否真的出于故意,这可能是一个几乎无法考证的问题。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尽量不曲解别人的言行,因为那很可能只是无心之举。

我们可以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自己的经历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情景。比如当忙晕了头的你疾步穿过走廊,不小心碰到别人,你还没有打招呼就已经和他擦肩而过了。

有时候,当我们意识到对方在打招呼而试图努力辨认他的身份时,就已经失去了给对方响应的时机。然而,如果自己的行为得不到对方的响应,我们自己还是会十分迷惑,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如果你在拥挤的电车上被别人踩到了脚而对方却没有道歉时,你一定会愤怒地觉得对方是个无理的家伙。然而当你穿过拥挤的人群准备下车时却狠狠地踩了别人一脚,你一定会为自己解释说:“太挤了,实在没办法。”

对于自己的过错,我们往往会将其归于环境使然,而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我们却很容易将其理解为人性使然,也就是说别人是故意的。

可以说,人与人之间的误解有很多是出于上述原因的。当我们无视实际状况而去曲解同事或上级无意的言行时,就会觉得对方是在针对自己。因此,我们对他人的态度就会变得充满敌意,而这样一来,我们又怎么能有平和的心态去做好职场的沟通呢?

所以说,不要让坏事影响自己的心情。

过度敏感的人都有一种自贬自责的倾向。一个小小的挫折都往心里去,随即开始怀疑自己的全部。于是,所有外界的批评都是有道理的,一切都是自己的错,结果很快就变成了:我自己一无是处,太平庸了,是个傻瓜……其实,搞清楚敏感的根源之后,再遇到不愉快的事情,稍微进行一下自我反省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对自己进行全面检讨继而全面否定自我。

恩格斯说过:“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在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么做。”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经历快乐、悲伤、失落等等。自信乐观的人,在挫折中寻找宝藏,自己为自己打气;相反,消极自卑的人,总是抱怨自己,羡慕别人,总是看到事情消极、困难的一面。其实,我们要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使问题导向正面的结果,不要总是暗示自己感到焦虑、紧张、失落等。

心理学家说,如果一个指责很过分,那么你也要懂得回敬那个指责你的人,不要让别人自以为有权利无端指责你。碰到让你伤心的事,要努力寻找一个解脱的办法,比如你可以向朋友倾诉。越跟别人多交流,就越能从相对化的角度来看问题,让自己从内心里接受正在发生的一切。原本认为很严重的事,其实并没有那么糟糕,原本天大的事其实也很渺小。有了一次经历,下次就能够轻松地面对。

平时我们也要加强心理储备和情感储备,坚持锻炼身体,建立和谐与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中国文化讲究的是“含蓄”,员工在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同时为人要低调,因为太过张扬的性格容易引起他人忌妒,或者引起同事反感。而把同事间的不理不睬当作冷暴力,就把人际关系简单化了。在职场交往中,不能因为别人的性格、爱好与自己不同就孤立抵制,甚至上升为故意伤害的程度。同事之间相处不要太敏感,不要将别人偶尔的情绪不良当作针对自己,如果将矛盾升级,对企业和员工都毫无益处。

要记住,世界对你的微笑永远都会是灿烂的。生活虽然不会有太多轰轰烈烈的事情,但是你的生活也绝对没有理由总是处于消极的状态中,要珍视那些小小的快乐。过度敏感的人的弱点在于他们缺乏自信心,总是在寻找抱怨的理由。结果是,即使别人发自内心地赞扬,也不足以让他们往好处去想。

不要事事追求完美

追求完美,是人类自身在渐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心理特点或者说是一种天性。应该说,这没有什么不好。人类正是在这种追求中不断完善着自己,使得自身成为这个世界万物之精灵。如果人只满足于现状,而失去了这种追求,那么人大概现在还只能在森林中爬行。我们对事物总要求尽善尽美,愿意付出很大的精力去把它做到天衣无缝的地步。可见,追求完美并不是件坏事。

但是,人生不可能事事都如意,也不可能事事都完美。追求完美固然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但如果过分追求完美,而又达不到完美,就必然会产生浮躁。要知道,过分追求完美往往不但得不偿失,反而会变得毫无完美可言。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和尚为了选拔理想的衣钵传人而设想了一道非常奇妙的“考题”。一天,老和尚对一胖一瘦两个得意门生说:“出去给我拣一片你们最满意的树叶回来。”两个徒弟遵命而去。时间不久,胖和尚就回来了,递给师傅一片并不漂亮的树叶,对师傅说:“这片树叶虽然并不完美,但它是我看到的最好的树叶。”瘦和尚在外面转了半天,最终却空手而归,他对师傅说:“我见到了很多很多的树叶,但怎么也挑不出一片最完美的,所以没有一片是我最满意的。”

考试结果可想而知,胖和尚成了衣钵的传人,因为他更懂得万事随缘,世上本无完美之事的道理。

也许在人生中,我们都会遇到这样的情景,一心只想尽善尽美,最终常常是两手空空。“拣一片最完美的树叶”,人们的初衷总是美好的,但如果不切实际地一味找下去,最终往往只会吃尽苦头,直到有一天你才会明白,为了寻求一片最完美的树叶而失去许多机会,是得不偿失的。况且,人生中最完美的树叶又有多少呢?

有人说,天空不够完美,因为它有时布满阴霾甚至狂风暴雨。大海不够完美,因为它总是惊涛骇浪,甚至卷人入底。米洛斯的维纳斯不够完美,因为她丢失了双臂。每个人每个事物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都有一丝小小的缺憾,只要你不苛求,就会发现天空是那么蓝,大海是那么阔,维纳斯是那么美。

居里夫人说:“完美催人奋进,但苛求反而成为科学进步的大敌。”人世间许多的悲剧,正是因为一些人热衷于追求虚无缥缈的最完美的树叶而忽视平淡的生活。其实,平淡中往往也蕴含着许多伟大与神奇,关键是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它。

生活中的“完美”,只是一种“好”的程度,而真正的完美是不存在的。不管是什么猫,能捉住耗子的都是好猫;不管西瓜圆不圆,味道甜的就是好瓜。日常生活中,不要妄想什么“完美”,只要你过得充实、精彩,在幸福的时候能发现并体验你的快乐,在痛苦的时候能回忆并审视你的过去,乐观地面对人生,你的生活就是完美的。

也许你会说,追求完美者也并非都是两手空空,有的追求完美的人斩获颇丰,她们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绩,例如网球女选手维纳斯·威廉姆斯。

在2004年的法国网球公开赛上,女选手维纳斯·威廉姆斯取得了17场连胜的骄人战绩。她对记者发表胜利感言时说:“我还不够努力。有时候,我获胜心切;有时候,我求胜心又不够强。有时候,我不遵从教练的指导;有时候,我不听从自己的安排。我讨厌在任何事情上犯错,不仅是在球场上。”

可见,威廉姆斯不论在球场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追求完美,不容许自己有丝毫错误。有人说,正因为威廉姆斯为自己设定了一个非常高的标准,她才能发愤图强,斩获佳绩,追求完美是她达到目标的健康动力。可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家保罗·休伊特说:“我并不这样认为,”“这些人往往忽略了完美主义者脆弱的一面,譬如沮丧、厌食和自杀。”

休伊特和心理学教授戈登弗莱特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完美主义。他们发现,完美主义者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不管是何种类型的完美主义者,都有这样那样的健康问题,譬如沮丧、焦虑、饮食紊乱等。但在很多人眼里,“完美主义者”这顶帽子并不难看,追求完美才能达到优秀。事实上,追求完美和追求优秀是两回事。

追求完美,有时也是一种错,那是一种苛求,对自己是一种折磨。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我是必要的,但不要苛求,学会善待自己,才是应该努力的方向。

完美是一种美丽的构想,又有谁能达到完美的境界呢?人生的价值在于追求,追求现在比过去好,追求未来比现在好,可什么都只能近乎完美,并不能如我们想象得那么完美。所以,我们要拥有更轻松的生活,就必须学会不苛求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不追求完美,因为我们都不是完美无缺的。越是极早地接受这一事实,就越能极早地拥有轻松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