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为人父母
17339100000014

第14章 身教重于言教

现在社会上流行一句话:五十不共事,六十不搭言。也就是说你已经五十岁了,退居二线,不再和你共事了;到六十岁的时候,你退休了,没有用了,话都懒得跟你说了。我已经到了“不搭言”的年龄了,幸亏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把我回收了。让我发挥余热,还能为大家做事。

我是个老师,让我来做经典诵读全国组委会的副秘书长,专家委员会召集人。并且受聘在北京师范大学讲授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用我的话来说就是废物利用。你们看我现在活得滋润不?滋润。你们可能会问我:“你是否和我们一样,时时刻刻地惦记自己的女儿,时时刻刻惦记可爱的外孙子,牵肠挂肚,关心孩子是不是吃饱了,是不是生病了?”错了!我关心的是什么,有些地方的德行教育太差了,我的孩子们有没有受害,有没有被污染!

听说某个地方最近发生了一件事:有一个儿子把需要抢救的母亲送到了医院,花了几百块钱,办完住院手续后,说要回家再多拿一些钱,留了一个电话号码,就走了。但是这个儿子一走,就再也没回来。一打那个电话号,竟然是空号。显然他是把妈妈送到医院,就不管了。老妈妈非常伤心呀,就从十八层楼跳下去了。她千辛万苦地把这个儿子带到世界,在肚子里呆了十个月,生出来在襁褓里抱着,一直把他养大。儿子养大后,当妈妈已经没有再利用价值的时候,于是就被他的亲生子抛弃了。老妈妈能不伤心吗;跳楼是她唯一可以解决问题的途径。因为和儿子已经恩断义绝,无话可说了。

昨天我给一个幼儿园的家长们讲课。讲到我的母亲,她是一个非常勤劳的普通家庭妇女。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是她一生勤俭,做事明理。我上学的时候,我的母亲早晨三四点钟就起来做饭,她说早点儿吃饭,不能迟到。上班的时候我妈妈说,早点儿去到车间扫地,给师傅蒸饭盒。我那个时候十五岁就上班了,干什么呢?照看自行车。十六岁到纺织厂去当纺织女工,三班倒,夜里十一点半上班,在那家工厂工作了七年,没迟到过一次。妈妈还专门给我买了个小闹钟。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做法律顾问。辽宁营口有个塑料二厂,那个厂长请我去给员工们讲法律课,顺便领我到车间参观。恰好织布机停下来了。我过去就把梭子换下来,“啪”地一推,便运转了。我的麻利动作,令纺织女工很惊讶:“哎呦,刘律师还会织布!”我告诉她:“我会的多了,我还会当钳工,我还会刨床、洗床、磨床,蹬三轮车,开汽车。几十年经历的事情多了,学会的东西也就多了。”想起孔子的教诲:“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人生应该怎么努力?没人教,只能自己琢磨。我父亲原来在辽宁鞍山拉车挣钱,累得吐血了,就开书店,天一亮就开门迎客。人家来看书,交你两分钱。我们家就靠两分两分地积攒起来过日子的。我母亲是纺石棉的工人,晚上就坐在地上用纺车纺石棉。石棉是有污染的,妈妈戴着白帽子和口罩。我们躺在炕上看小人书,看妈妈纺石棉,看了一会儿睡着了。睁开眼睛,可能都已经两三点钟了,妈妈还在那里纺线,没看见妈妈睡觉。再醒来的时候,妈妈的头上粘着石棉,头顶在墙上睡着了。但是妈妈已经把早饭煮好了,我们吃了饭就去上学。所以我从小就想,我挣钱了交给妈妈花,不要让妈妈那么辛苦。现在我老母亲九十二岁了,还健在,身体好啊。我现在用每个月退休金的三分之二供养我的母亲。我生活用得很少,一天吃一餐。但是我感恩我的父母,他们为我做了最好的榜样,要为家人努力做事,为社会更好地服务。

妈妈告诉我两句话,第一句是:“孩子,宁可身受苦,不让脸受热”。辛苦一点儿把活干完了,不能让人家因为你没做完工作,或干得不好,贪图安逸享受,让人家不高兴。我们的脸会发烧的。妈妈说的这句话,成为我一生的座右铭。我一辈子都努力工作,凡是领导要求做到的,我都提前做好,并超额完成任务。

妈妈教导的第二句话是:“事怕反比”,凡事你都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家那个时候常遇到来要饭的乞丐,妈妈从来不给剩饭。每次都是从锅里装上满满的一碗饭,还搬一个凳子,把凳子摆在家门口,告诉要饭的人坐在这里趁热吃,吃完了再走。剩饭我们自己吃,她的心就是这样善良。我觉得这一生,我所有的成就、所有的荣誉都是父母给的。没有父母,就没有我的一切。所以我在这里,给所有的父母深深地鞠了一躬,我们要怀着感恩的心来报效祖国、回报父母。把你的知识回报给社会大众,你才是一个有用的人,才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人们经常用有多少钱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你攒多少钱了?十万元,还是一百万元?以金钱来衡量人的价值,我认为错了。听说,在这里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家里条件都不错,你们有没有想赚了钱以后干什么?现在有很多人,三十多岁就出皱纹了,四十多岁就秃顶了,五十多岁就去世了。有的人,年龄虽然三十岁,可是他的心态已经六十岁了;有的人虽然已经六十岁了,但是他念念为众生,为社会服务,他的心态是充满阳光的,充其量他是个三十岁的心态。所以,人们经常说人有两种年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那我的年龄呢?我的生理年龄是六十岁,但我的心理年龄最多三十岁。我没空去想我的生理年龄有多大,有空的时候就想今天我能为大家做点儿什么?

你怎么拥有三十多岁的心态呢?因为我没想过什么时候死,即使明天就离开这个世界,我也死而无憾,我觉得我没有虚度光阴。在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学过《钢铁是怎么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一个肢体不全的人都能够在他有生之年为社会作贡献,我们健全的人更应该有所建树了。

有些年龄大的学生刚向我拜师时,还习惯于等待别人伺候他的衣食起居。我第一句话就说:“把你手伸出来让老师看看,呀!

手长得这么好,十个手指一个都不缺。你的手是干什么的?是做事的,是孝亲尊师的。怎么孝亲啊,给妈妈端茶送水,给妈妈炒菜,给爸爸按摩,你做到了吗?”“没时间。”“干什么有时间?搓麻将有时间,说闲话有时间,到歌厅找小姐有时间?你生出个孩子给谁生的啊?给自己的妈生的。”

现在,好多六十岁的老人苦不堪言。其实我讲,在日本流行“第二青春”。“第二青春”是什么时候啊?就是退休了不用再按时上班,重新策划怎么过好我的今后岁月,可以学钢琴、学戏曲、学书法。六十岁以后,用三五年时间念一所大学,焕发青春,重新找到自我。年轻时为儿女操心,晚年过一个圆满的人生。当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如有一首歌唱的:“不白活一回……”

不白活一回,到这世上干什么来了?只做了一个传宗接代的工具,把孩子生出来了。交给谁管呢?交给幼儿园管,交给学校管,我交学费。所以,我昨天给那些家长讲了政治经济学。我们先讲政治学。孩子是你生的,你怀孕几个月?九个月。有没有怀孕三个月就出生的,我们在座的有没有?没有啊?我的女儿把她孩子成长的光盘给我看,给孩子把尿啊,教他走道啊,牙牙学语,我只说了一句话:“一般辛苦一般情。”

父母对儿女的养育,一般辛苦一般情,你怀孕九个月,你妈怀你也是九个月。过去老人常说,养儿方知父母恩。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啊。养了儿才知道一个孩子需要花费多少心血、多少关爱、多少金钱。

可是因为你的父母不经常说这句话了。怎么样呢?你的孩子一出生,你就把那“孝”字倒过来写了,儿子就成了你的老子。

你看这“孝”字怎么写?“老”字在上面,“子”字在下边。但是你的儿子一出生,你就把“子”字写在上边,换位了,倒孝。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全家围着一个小皇帝,全都夹菜给这一个孩子吃,谁都不给老人夹。老人吃什么呢?吃剩下的。

有没有人说,我们家吃饭时先给父母夹菜,给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夹菜,有没有?有人会说:“因为孩子小嘛,老人自己能夹菜。”其实,你给老人夹菜的目的是什么?给你的孩子上课呢,让他学习怎么孝亲;也是给你的妻子或你的丈夫示现呢,就是这样恭敬长辈。

我建议大家读《孝经》。开宗明义第一章,是从天子讲起的,然后是庶民。我们是老百姓,都有自己孝敬父母的标准。有人说:“等我赚到钱再孝敬,我现在没有钱,没这个条件。”你现在确实还没赚到钱,但是你孩子吃饭不?你孩子天天在吃饭,都是你赚的钱,你怎么就拿不出一分钱来供养你的妈妈?

过去有个京剧,演孩子出去要饭,要到了饭不在外头吃了,端回来先给妈吃,这就是我们古代传统的教育。我们有的做奶奶、做姥姥的说话了:哎呀,现在这样教育行吗?有一首歌唱道:“不管你走多远,不管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了咱的妈。”说得对不对?我一听唱这首歌就掉眼泪。我不管走多远,不管有多大的成就,我什么时候也不忘记我妈,念念不忘。但我有的时候没有时间去给妈妈送钱,我就让我女儿每月去给她姥姥送钱。实际上我完全可以把钱放在我姊妹的手里,对不对?我兄弟姊妹八人,我把这个钱放在哪个姊妹手里不行啊?到时候你就替我交妈妈的生活费。我为什么放在女儿的手上,你们理解吗?这就是示范,这就是教育,我要让她清清楚楚地知道,你的妈妈每个月拿出多大的比例来供养妈妈的妈妈,这就是教育。

我的外孙两岁多一点儿的时候,我到女儿家里去。上车时,外孙说:“外婆你下去,这是妈妈的车,你不要坐。”小孩,你看自私不?我说:“这是我女儿的车,你要下去,不允许你坐!”我女儿说:“儿子,外婆是妈妈的妈妈啊,你要是不听话,外婆该打妈妈啦。”外孙一下子吓得不敢吭声了,这是上课不?这就是上课,这就是教育。

当孩子做出一件事情的时候,做家长怎么对待?如果你不这么说,他就不会懂得这种伦理关系啊!原来外婆是妈妈的妈妈,这就是教育。可是我们有些爷爷辈的家长,他的孙子刁蛮不听话,他的子女管他的孙子,当爷爷的就说:“告诉你,那是我孙子,你再打我孙子我就打你。”好啦,这个小孩就有恃无恐了。当他爸爸妈妈要管他的时候,他就跑到他爷爷那里,跑到他奶奶那里,找一把保护伞,这个时候你就给你的儿女帮倒忙了。

我有个学生是孔学馆国际集团总策划,三十八岁了。他有个四岁的孩子。他妻子怀孕两个月的时候,我就把《孝经》复印了一份送给他们,告诉他们夫妇一起读,将来孩子会很孝顺。这个孩子确实很孝顺,背《弟子规》、《孝经》,都能倒背如流。有一次,他的妈妈到北京来了,他就跟我住在家里,他的小名叫然然。晚上我好饭,说:“然然,奶奶给你做饭,你吃吧。”“我要等妈妈回来一起吃饭。‘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妈妈不回来,不可以先吃饭。”我说:“然然,你看,奶奶已经把妈妈的饭留出来了,妈妈有事要晚点儿回来。你先吃,吃完了,奶奶陪你睡觉。”“那好吧。”他就坐桌前吃饭。突然他发现饭桌旁只有两个凳子,我坐的那个位子恰恰是留饭菜给他妈坐的那个位子,他说:

“奶奶,要是妈妈回来了多累啊。奶奶,你起来吧,这个凳子留给妈妈坐。”我什么也不能说,只能默默地站起来了。他们夫妇晚上回来了,我就给他们讲:“《孟子》怎么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敬自己的老人,再推及别人的老人,那才叫仁爱嘛。你只教他孝敬父母了,但是你没有教他孝敬比父母还年长的奶奶。他居然让奶奶留座位给他的妈妈坐。这种隔代教育我不管,是你们父母的责任。”

第二天晚上,他的妈妈在卫生间里给孩子洗澡,我进厨房就听见,“然然,家里只有一个凳子给谁坐呢?”“给妈妈坐。”他是把妈妈排第一,爸爸排第二。“如果爸爸也在家呢?那这一个凳子给谁坐呢?”“给妈妈坐。”妈妈就说了:“如果只有一个凳子的时候,就给爸爸坐,爸爸很辛苦。然然,如果家里有一个凳子,妈妈也在,爸爸也在,那给谁坐呢?”“先给爸爸坐。”“妈妈没有坐,那怎么办呢?”“我再搬一个。”快成脑筋急转弯了。

我接着听后面的一段对话。“然然,只有一个凳子,爸爸也在,妈妈也在,奶奶也在,那么应该给谁坐呢?”“给妈妈坐。”“不对,不对!”“给爸爸坐。”妈妈说:“不对!如果是奶奶不在的时候给爸爸坐;如果奶奶在,第一个是奶奶坐。因为奶奶比爸爸、妈妈年龄大,应该‘长者先’,给最年长的坐。”这就是教子嘛!这段课是利用给孩子洗澡的时间上的,这就是教育。

我们在座的家长说:“刘教授,我们没你那么多学问,只懂做买卖,忙啊。”“忙什么啊?你没功夫教育孩子就不要生,你给谁生的孩子?你有条件生育了,你有条件养了吗?没有条件养就不要生,生了就要养。你不教孩子,把孩子留给社会,变成社会的渣滓进监狱了,你能含笑九泉吗?”

孩子从小不能不管,也不能不打。我们不少人从小都挨过打。父母打为什么啊?我们不听话,不懂事嘛。打的是什么啊?打的是记性。这次四月份我和外孙一起到山东曲阜参加曲阜孔子国际论坛,五月份又到舟山参加国际经典小状元会考,外孙考了个小状元回来。老师们夸外孙“真听话,真可爱”。可是外孙说:“如果不听话,外婆能把屁股打开花。”打他就是告诉他要长记性,你再去做错事的时候,你就想外婆要打,我要记住这件事,不能再挨打。所以问他:“外婆为什么打你啊?”“打的是记性。”他高高兴兴说的,不记仇。

如果你们现在不管孩子,让他随便拿人东西,你就没有想到,从小拿人一根针,长大就拿人家一根金。你不重视,也不去教导他,好了,十二三岁就进少管所。你不打他,有人会替你打;你不管他,就有人替你管。所以没有家教的人,到了社会上会找麻烦,给社会添乱子。

我昨天给一个幼儿园讲课,人数大概比你们这儿多两倍。我跟三岁的小娃娃一起背诵《弟子规》,一千零八十个字,我从头背到尾,大家鼓掌。一定以为刘老师不吃饭、不睡觉,整天拿着《弟子规》看。其实我不看,我怎么会背的呢?学生们,你来读第一段,你来读第二段,大伙一块读一遍,我听会的。开车可以听,休息可以看光盘,在家里洗衣服,把CD放上,我就听嘛。学习啊,抓住每个学习的机会。为啥呀?不想落伍,不想成为时代的包袱,活着的时候就要对社会有价值。

我们在座的很多家长,教育理念错位了。刚才这个家长,是抱着小孩子一起来学习,这理念是正确的。“教儿婴孩,教妇始来。”孩子什么时候教啊?最好从胎儿的时候就开始,给他放录音听。所以我的外孙一岁多刚会说话的时候,听到“弟子”,他就说“规”;听到“圣人”,他就说“训”。一岁半的时候,我说:“弟子规的下一句是什么?”他说:“圣人训。”“首孝悌,然后什么来着?”“次谨信。”他都会。小孩像海绵一样吸收,像电脑一样储存,用的时候一点鼠标就出来了。

我的父亲开书店。我小的时候就看小人书,大一点看古典小说,到了九岁就把四大名著看完了,这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在我脑子里面活着呢。后来在大学里讲课的时候,我的学生说:“看到刘老师讲课时的眼神,我们觉得您就像跟古代人在一起生活过一样。”我心想,我从小就跟他们沟通过,用的时候再看书就来不及了。所以我很感恩我的父亲给了我金色的童年。

4月4日,我们兄弟姊妹八人,到祖籍辽宁台安,去给我父亲上坟。那一天风和日丽,我在父亲的坟前至少磕了二百个头。台安是全国第一个经典诵读示范县,县委杨书记请我吃饭时说:“这个县过去很乱,非常难管,自从2003年组委会为我们挂出第一块牌匾‘全国第一个经典诵读示范县’,从那以后,整整三年,我县老百姓的上访率为零。”没有告状的。

我们正在构建和谐社会,提倡八荣八耻。但这个社会是由什么组成的?是不是由一个个家庭组成的?如果这家庭乱得一团糟,会有和谐社会吗?所以我的老师说:“人生啊,就好比建楼一样。一楼的地基打得不结实,上面能建二楼三楼吗?一楼基础一定要好。第一层楼就是家庭,孩子一生出来就在家庭,父母应该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第二层楼是学校,老师一定要是学生的榜样;第三层楼是社会,社会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好的氛围。”